相信很多人,包括不少法律工作者,都弄不明白现在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黑名单”到底有啥不同,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惩罚措施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失信”和“限高”虽然都是对被执行人的一种惩戒措施,却并不完全等同。
一、定义及相关法规
失信被执行人指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或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或违反限制消费令,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
限制高消费指在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对负有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公民或者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等)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并配合媒体曝光、社会监督、举报有奖等措施,在义务未履行前,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的一项执行措施。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二、失信和限高的相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对被执行人的惩罚措施;
2、均是公开性质,都可以通道报纸媒体等媒体向外发布;
3、都是因申请方申请,由法院发起的一项法律措施;
4、救济途径相同。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都可以在及时履行义务后,向法院申请解除。
三、失信和限高的的区别
1、判断标准
两者的判断标准的不同点在于:被执行人是不是主观上不愿履行义务。
失信人通常被称为“老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判断标准是: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只要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人民法院原则上就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也就是说,虽然这二者都是被执行人没有按时履行义务造成的法律后果,但“失信被执行人”是由于被执行人主观意愿“故意”不履行义务造成,含有违背“道德”的层面;而“限制高消费”既可能是因为被执行人主观意愿上不愿履行义务,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履行义务。
由此可见,倘若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同时主观上并没有消极履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恶意,其可能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却并不满足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
2、产生的法律原因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强制执行的结果之一。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有三种,一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且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程序终结;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只能等待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再执行;三是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且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规定情形的,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3、对象及效力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对象,一般是被执行人本身。如果被执行人为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失信的效力通常不会波及高管、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等。但“限制高消费”措施面对的群体较广,除被执行人自身外,也可以用在高管、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身上。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举例:某公司负债800万,法定代表人为王某。法院经查发现,公司运营良好,现金流充足,但逃避债务,不愿偿还欠款。同时,法定代表人王某存在私自挪用公司财产的行为。于是,法院把该公司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王某进行限高。
综合来说,限高和失信黑名单是两种不同的惩治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交叉使用,目的就是督促被执行人尽早的履行义务,但是这两种手段对被执行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还是不要失信的好,毕竟诚信是我们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