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行政制度 > 行政监督 > 在拒执的边缘疯狂试探?“预拘留”了解一下!
《预拘留通知书》是什么?面对被执行人的消极和拖延,预拘留能否为案件画上“终止符”?
看看下面案例,一起来了解!
收到《预拘留通知书》后,他慌了……
“张某,现在向你送达《预拘留通知书》,责令你在指定期限内自觉履行本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否则,本院将依法对你采取拘留措施。”收到《预拘留通知书》的张某,神情略显凝重,少了一些“傲气”,也褪了几分“怒色”。
(图文无关,图源网络侵删)
1.积极应对求和解,分期赔付换解封
彭某与张某民间借贷案进入执行程序后,香洲法院迅速启动被执行人张某名下的房产拍卖处置程序。眼看房子要被拍卖,张某积极与彭某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彭某同意解封张某名下房产,张某分期履行60万余元债务。
2.逃避债务办离婚,房产解封速转移
然而,房产解封后,张某支付了34万元后便开始拖延、躲避,彭某遂向法院申请了恢复执行。经调查核实,执行法官发现,上次和解后,张某便与妻子办理了离婚登记,并在房产解封后迅速将房子过户至前妻名下。
3.违法转移再查封,传唤到案拒履行
违反和解协议,还转移财产!法官一面着手查封上述财产,一面传唤张某到案。张某对自己转移财产的行为供认不讳,但以无力偿还为由上演“摆烂”和“耍赖”,还兜着圈子向法官打听“法院只能查封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吧”“法院不会真的拘留吧”……
4.先行警示“预拘留”迅速筹款再和解
直至收到《预拘留通知书》,张某方才开始重视起来。在法官的劝导和敦促、“预拘留”的警示和威慑下,张某开始拨打电话筹凑资金,并积极与彭某协商还款事项。最终,张某向彭某支付10万元,双方再次达成分期履行协议,并以查封的房产作为债务担保。
收到《预拘留通知书》后继续“摆烂”,真的会被拘留吗?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案例
花式耍赖的执行“等式”
黄某与王某民间借贷纠纷,法院判决黄某向王某返还借款2.5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黄某拒绝还款,王某向香洲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局部履行+拒绝报告=预拘留
执行法官收到案件后,多次催告黄某尽快报告财产、积极履行债务,但黄某一直置之不理。为敦促黄某尽快履行,法官决定将黄某列入“珠海法院预拘留执行公告”名单,并于2024年4月30日公开发布。
“这个名单是什么意思嘛?”久未露面的黄某看到公告后急忙打听情况,在法官解释完“预拘留”措施及其后果并传唤其到法院处理债务时,黄某慌称“我在广西去不了,我自己联系她还钱”,并迅速挂断电话。
2.故意躲避+拒绝履行
“法官,黄某没联系过我还钱,但我在吉大看到他的车了,你们快来!”收到王某的电话,执行法官迅速出动将黄某带回法院。黄某把微信中的3千余元转给王某后,随即两手一摊“没钱了……”。
明知上了“预拘留”名单,还玩“躲猫猫”,到了法院还“消极对抗”,以为可以“赖到底”!见此情况,法官果断决定对黄某作出拘留十五日的惩戒。
在拘留所里待了三天,黄某终于待不住了,遂委托亲友付清了所有欠款。申请执行人收到款项后,为执行法官送来一封朴实真挚的感谢信。
“‘预拘留’是对违反规定应予以司法拘留的被执行人及协助义务人,作出正式惩戒决定前的一种缓冲‘惩戒预警’措施,可对被执行人起到告知、提醒、警示作用。当然,拘留只是手段,促进履行才是目的。”香洲法院执行局局长表示。
来源:香洲法院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遇到警方查验身份证时该怎么办? 今天为大家普及相关法律常识 《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
生育保险是女性职工享受的一种社会保险,只有在缴纳生育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后,拿着相关资料去到指定机构报销,因此,生育保险报销流程是怎样的呢?今日...
在我国打击违法行为,保护人身安全很多都是依靠人民警察的,他们是我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肩上都承担着维护社会和平,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安全...
【男子未正确佩戴口罩卖唱被行拘】近日,一则网友拍摄的小视频在网上流传:一名男子在地铁14号线上弹唱,且并未正确佩戴口罩。周围乘客见状,纷纷起...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定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以签订或履行合同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
根据公证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第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公证处的拒绝公证不服,或者认为公证员处
国家司法救助的八种情形包括: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造成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
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确实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孩子们没有足够辨识能力,容易被不良内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