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关于哈尔滨市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05-02-19
  • 【生效日期】2005-02-19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关于哈尔滨市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哈尔滨市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2月1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席长青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 ,请予审议。

一、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6亿元.比上年增长为25.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6%。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收入6.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营业税收入13.9亿元.增长7.4%:个人所得税收入2亿元,增长8.1%;企业所得税收入1.6亿元,增长9.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3.9亿元,增长11.2%;契税收入2.4亿元.增长14%: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3.7亿元。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1.6亿元,下降1.1%;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6.2亿元,增长2.7倍:科技三项费和科学支出3.4亿元,增长45%;支援农业生产等支出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9%;教育支出3.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9%抚恤社救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3亿元.增长31.2%;行政管理费支出6.3亿元,增长18.4%;公检法司支出5.6亿元。增长6%:城市建设维护费支出3.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7%。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市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目前正在与省结算,待决算批复后另行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中心,大力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促进了国企改革和财源经济发展。一是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拨付资金3亿元,完成45所企办校分离,支持松江电机厂等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和职工安置工作。加大哈啤集团、秋林股份等国有资产转让收益监缴力度,全市缴入财政国库资金15.8亿元,拨付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3.4亿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多渠道筹措并轨资金1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6亿元,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8.5亿元,解除劳动关系14.2万人。积极落实支持国企改革改制有关契税减免和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减免契税1亿元.返还土地出让金2720万元。认真开展了国家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二是扶持财源骨干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投入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科技三项费等专项资金4.6亿元,支持哈轴集团、东轻公司、亿阳集团等重点财源骨干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扶持300多户高薪技术和信息产业项目。通过市民营企业担保中心,为19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8690万元,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区县财源建设工作。完善区县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考核评比实施细则.加大招商引资扶持力度,市财政落实贷款贴息、招商引资补助和奖励资金3000万元.调动了区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市财政投入导向资金17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8亿元.加快小康示范镇建设步伐。

(二)保障了公共财政支出。一是保证社会保障支出。全市拨付抚恤社救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5.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0.6%,保证“两个确保”和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拨付资金6215万元.完成了按5%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认真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作用.办理贷款担保1853笔,担保金额3732万元,支持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市、区两级财政筹措资金1000万元,对低保对象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拨付资金470万元.为棚户区400多户居民解决廉租住房。二是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政策,全市免征农业税收5.8亿元.完成了乡镇机构、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配套改革。全面推行粮食直接补贴等政策,拨付粮食直补资金3亿元、良种补贴8949万元。多渠道筹措资金2.7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市财政拨付资金3000万元。全市80所农村中小学完成了D级危房改造:全市落实资金3009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设备实施了政府采购。拨付资金1300多万元,培训农民工16.1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筹措资金5895万元,扶持项目97个,帮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支持通乡公路建设.拨付资金9651万元,实现通车760公里。三是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教育投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重点保证了教师工资发放:支持实施第五批教育行业规划。对市区32所中小学校进行维修改造,购置教学设备.加快中小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建立贫困助学资金,资助贫困学生11.4万人次;支持哈尔滨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维修改造和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市财政投入资金6274万元,支持市疾病控制中心工程建设、市儿童医院综合楼和120急救中心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等建设.提高医疗救助能力。四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人才发展资金由3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从2004年起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支持实施乡村大学生和农村科技带头人计划。改善专业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拨付资金508万元,为我市引进的博士后和高层次人才购买住房、发放安家费和津贴补贴。五是加强城市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市财政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哈东路拓宽改造、道外十四道街改造等13项路桥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力度.改造路53条、无灯街路91条、社区广场13处,整治背街巷道39条,新增绿地652公顷。六是支持创建“平安哈尔滨”。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我市防控体系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市财政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购置巡防值勤车辆和卡点建设,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四门落锁”。

(三)推进了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在市直124个部门586个单位全面编制了部门预算.上报人大审议部门预算数量由30个扩大到60个。各区县(市)分别选择了5个部门试编2004年部门预算。二是进一步推进区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各区县应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全部纳入国库支付中心管理,全市194个乡镇全部开展了改革试点。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深入贯彻《政府采购法》,对维修工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保险和达到公开招标数额的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金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9.4%。节约资金1亿元,节支率11%。四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了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等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和“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创新了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方式,确定财政补助单位312户,非财政补助单位117户。

(四)提高了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事项由13项减少为1项。取消了企业购买公务用车专项审批.简化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兑现程序.为基层单位办事提供便捷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取消和降低收费标准共101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3000多万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搭建统一的财政直缴、票据管理和收费审核系统网络,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二是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实行综合财政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开展了12项专项检查工作,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提出了处理和整改建议。三是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水平。设计开发了哈尔演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市直600多个单位1284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财务软件应用培训,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四是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完成城市建设和财政资金安排的维修改造评审项目245个。报审金额7.2亿元.核减额7276万元.核减率10.2%。

各位代表,2004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市经济总量不够大,财政收入规模仍偏小。扣除一次性收入影响.增量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县财政比较困难:三是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大,财政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四是个别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仍存在截留挪用、超标准开支等违法违纪问题和损失浪费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三年初见成效的攻关之年。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实施增值税“转型”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财税优惠政策将影响我市财政收入;支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三农”、教育和科技等社会事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市直机关实行岗位津贴等刚性支出增加,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200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熏耍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力推进财源建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三农”、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事业等公共支出倾斜。切实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利益:坚持制度创新,规范财政支出管理。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综合财政监督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1.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2%。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1%。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收入7.1亿元,增长7.5%;营业税收入15.3亿元,增长9.8%;企业所得税收人1.8亿元,增长12.2%;个人所得税收入2.2亿元,增长10%;契税收入2.8亿元,增长15.5%;国有企业亏损补贴1.5亿元,与上年持平:罚没收入1.8亿元.与上年持平:教育费附加2.3亿元.增长8%。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2亿元,增长11.1%: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1亿元,增长9.4%:科技三项费和科学支出1.9亿元,增长8.1%:支援农业生产等支出1.7亿元。增长9%:教育支出3亿元.增长8.2%;抚恤社救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亿元,增长8.6%:行政管理费支出6.2亿元.增长7.2%;公检法司支出5.5亿元.增长7.1%:城市建设维护费支出2.4亿元,增长5.8%;总预备费l亿元,下降16.7%。

按以收定支的原则.2005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三、完成2005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围绕落实市人大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2005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以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中心,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一是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培养壮大财源骨千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中企办校分离、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筹集及核拨等工作,支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经济实体发展壮大。围绕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支持电汽车、燃气等城市公用企业改革改制,努力扩大市场化经营范围,减轻财政负担。积极建立多元化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资金筹措机制,继续强化国有产权转让收益收缴使用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专项资金促进改革、支持发展、维护稳定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重点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年纳税额千万元、亿元以上的财源骨干企业。二是支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民营企业担保中心融资平台作用.努力做大贷款担保规模,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科技三项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要继续向民营企业倾斜.重点支持科技型和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三是支持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市财政安排招商引资、机电产品出口、对俄发展、出口地方产品奖励、出口退税等专项资金.支持完善招商引资网络平台,积极推动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地产品出口,促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四是突出抓好区县财源建设,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认真落实、积极争取国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以奖代补政策和省支持发展县域经济的财政鼓励、资金支持政策。市农发基金、现代化农业科技园、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综合运用,重点培育立区立县财税大户和龙头企业,增加区县级财政收入。加大市财源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对各县(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县市场前景好的在建项目等予以贴息支持.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关系群众直接利益的重点支出。一是继续支持“三农”。落实“一免两补”政策,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县乡财政管理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整合各种财政支农政策资源.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市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继续向农村倾斜.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老区打井、通乡公路建设。在双城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帮助解决上学、饮水、出行、就医等实际困难,继续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保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支出。继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认真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和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加大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力度,巩固和完善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机制,应收尽收,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投入,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大经营城市力度,积极争取省资金支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纯公益性的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立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投入.支持我市主办2009年大冬会。保证公检法司支出。加大打击刑事犯罪力度,对大要案侦破实施奖励。支持创建“平安哈尔滨”。

(三)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对实施增值税“转型”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带来的减收因素,在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努力进行消化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振兴老工业基地转移支付补助。认真落实从2005年起契税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的规定。搞好工作衔接。确保契税收入稳定增长。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全面调查摸清市本级非税收入项目、标准、数额的基础上.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等统一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通过完善收入直缴、以票管费等措施,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各项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压缩各部门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专项经费。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将出租、出售等运营收入全部上缴市财政,集中资金保工资、保改革、保稳定。

(四)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目标。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机制。一是推进收入分配方式改革。在市直机关实行岗位津贴,统一补贴标准,纳入工资总额,实行工资统发、将工资外收入由分散、“隐性”发放,变为集中、“显性”发放,增强个人收入分配的透明度.解决各部门苦乐不均问题,规范补贴发放。改革后,各部门一律不允许再变相发放各种形式的奖金、津贴和补贴。二是推进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方式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实行编办、人事、劳动、组织、财政等部门联动,贯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积极支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改革财政供给方式,将按人员核定经费逐步改为按工作量核定经费,重新界定财政供养人员。减轻财政负担。三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上报人大审核数量由60个增加到80个,各区县(市)都要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试点,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选择市直部分部门启动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减少财政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贯彻落宴《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建立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五)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积极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预算法》和《会计法》,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的监督,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提高预算约束力和透明度。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全面启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挥该系统的实时监督作用,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政财务监督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加强公共资产管理。三是加大重点专项资金检查力度。围绕城建、社保、教育、卫生、扶贫等专项资金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建立监督检查结果报告反馈和信息披露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违法违纪行为。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研究选择重点支出项目和部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科学评定支出行为和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五是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避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措施,科学界定政府举债范围,加强决策论证,各级政府和项目单位都要设立偿债准备金.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发展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