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法律指南 >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补助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近日,一份某市中心医院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的统计表在网络热传。表格显示,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200元、300元两档,最长补助时间为42天,补助金额为12600元。有知情者指出,名单中包括多名院领导,且其获得的补助高于含支援湖北医护在内的抗疫一线人员。那么,按照规定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补助标准是多少呢?
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的补助标准
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
《通知》称,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支付,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的60%予以补助。
对于医护人员,《通知》明确,按照一类补助标准,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
同时,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通知》提出,补助资金由地方先行垫付,中央财政与地方据实结算。中央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地方后由地方财政统一分配。
附: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各地更好地做好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现将有关经费保障问题通知如下:
一、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支付,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的60%予以补助。
二、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4号)有关规定,按照一类补助标准,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由地方先行垫付,中央财政与地方据实结算。中央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地方后由地方财政统一分配。
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护、诊断和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采购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中央财政视情给予补助。中央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地方后由地方财政统一分配。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尽快按规定落实上述补助政策,务必做好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决不能因为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和疫情防控。同时,要及时对相关支出进行严格审核,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作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资金结算的依据。
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年1月25日
以上是“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补助标准”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补助标准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行政制度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中国劳动法的底薪是怎么算的? 底薪: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由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具体数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劳动者有权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
社保是一种保险,也是一种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如: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因健康造成损失的人提供的一种补偿。社保的出现无疑是为大家“保驾护...
去年5月,我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单位告诉我,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延续了我的劳动合同,但未与我续订书面劳动合
先斩后奏不告诉消费者价格,只要消费者不明确拒绝就视为同意买单,这样宰客的例子不在少数,大部分的纠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
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一经双方确定,就对双方产生约束力。任何一方提出调整岗位或调整薪酬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