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04-02-19
  • 【生效日期】2004-02-19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4年2月19日在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将我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3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快速增长,呈现出经济兴、人气旺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141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超过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1亿元,增长6.6%。种植业突出了质量、效益,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油、高蛋白大豆等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1836万亩,优质率达到92.7%,提高4个百分点;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80万亩,增长20%,新增绿色认证产品12个。由于受春季干旱、夏季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略有减产,总产量为69.25亿公斤,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7.9%。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值增长9.5%,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3%,提高1.3个百分点。奶牛饲养在龙头企业迅速扩张的带动下,发展势头强劲,存栏增加到25.7万头,增长24.3%。第二产业高速增长。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17.7%。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421.3亿元,增长17.7%;工业总产值1300.5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医药、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71.9亿元,增长3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哈飞、哈药、东安、电站集团、哈啤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态势良好,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全面启动,17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项目。第三产业持续发展。落实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部署,房地产、旅游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73.9 亿元,增长12.7%。?

内需持续增加,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亿元,增长20.7%。其中,基本建设205.6亿元,增长25.9%;更新改造72.9亿元,增长20.1%;房地产开发106亿元,增长18%。列入全市重点推进的项目20项,其中在9个前期项目中,两个项目经过努力已开工建设;11个新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3亿元。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2亿元,增长11.6%。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在吃、穿、用商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档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电子商品、健身用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汽车、住房等十万元级商品销售增长趋势看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增长10.2%。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05亿美元,增长11.3%。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4.2,提高15个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口径一般财政收入完成135.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亿元,增长16.2%。本市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9.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2.7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43.2元,增长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达到1.58万户,参保职工93.6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6万人,覆盖面达到99%。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配套政策,28.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哈三中、九中、十一中、十四中等学校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投资3000万元对23所薄弱学校进行了改造;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城市95%、农村7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实施精品战略,创作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9项,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资6480万元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十二县(市)疾病控制中心已建成4项,完成主体工程6项;建立5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荣获国内外重大比赛奖牌155枚,成功承办了"十冬会"。

总体看,我市经济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03年我市经济总量排在第11位,增长速度列第12位。从自身情况看,我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业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亏损额居高不下;经济外向度低,外贸进出口增幅大幅度回落;"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社会保障能力低,就业压力大。?

二、2004年计划安排?
2004年,我市经济面临着有利的宏观环境,存在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有望出现较快的复苏,全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步伐会加快,市场机制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将进一步增强,而且今年国家和省都确定了较为积极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有利于促进我市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从政策环境看,国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等政策,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今年将在东北三省实行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改革试点工作,有利于我市提高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吸引外埠资金投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国家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工作由辽宁省扩大到我省,我市不仅可以争取到国家资金补助,而且在国家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逐步调低农业税税率,对粮食流通领域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除自身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外部环境也给我们增加了压力:全国开始新一轮加快发展,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我们将更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5%、12%;?
--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
--本市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
--进出口总额增长8%;?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5.5%;?
--人口自然增长率4.9‰。

关于今年GDP预期增长12%,主要考虑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将为"十五"计划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从"十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看,前三年经济分别增长11.2%、11.5%和13.5%,三年平均增长12.1%,后两年仍需要保持11.7%左右的增长速度,才能顺利完成"十五"计划经济预期增长11.8%的目标。目前,由于我市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难以支撑过快的增长速度。今年预期经济增长12%的速度,有利于把全市各方面的着力点引到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第一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对我市农业生产是一有利因素。按照"主辅换位"的要求,畜牧业生产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随着奶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建设的深入实施,以及奶牛贷款贴息办法的落实,今年30个已批复的奶牛示范园区将启动,奶牛存栏预期可增加到30万头左右;肉牛、羊、生猪以及家禽的养殖量也保持平稳增长,预计畜牧业产值将达到170亿元,增长10%左右,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对第一产业形成强势拉动。种植业适应市场的需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随着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以及受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大豆播种面积预计新增100万亩,按亩纯增效益100元计算,可新增1亿元;加上绿色食品、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粮食产量将保持75亿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5亿公斤,新增产值4亿元,预期种植业增长速度将保持5%以上。因此,今年第一产业6%的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产业。今年是我市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一年,随着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正式出台,历史上形成的制约我市工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难题有望逐步解决,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我市工业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势头良好,哈药集团工业增加值预期完成19.5亿元,可实现两位数增长;电站集团订货饱满,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20%;哈啤集团工业增加值预期14.3亿元,增长24.3%;东安汽车发动机将形成50万台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增加值预期增长16%;哈飞集团微型、经济型乘用车将形成年产23万辆车生产能力,产销量持续增长。而且随着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将会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另外,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里要求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要超过20%,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年工业增加值在确保预期增长15%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更快的增长速度。生态园林城、磨盘山水库供水、太阳岛综合整治、沿江污水截流及处理、向阳垃圾处理、危棚房改造、爱建新城、万达商业广场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建筑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预期建筑业将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增长,经过努力,增幅可达15%以上。?

第三产业。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的出台,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更多的外资将进入金融、物流、咨询等行业,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预期的转变,消费需求将有所增加,而对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价格实行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将进一步改善医疗和教育消费环境,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也逐步形成,同时我市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哈达果品批发市场、温州国际商贸城、百强国际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将投入使用,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预期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2%以上;金融保险业,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放大、活力的增强,特别我市与开发银行签定了170亿元的授信额度,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逐步扩大,今年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将继续有较大幅度增长;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仓储业,交通运输将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同步增长态势,邮电通讯业已开发业务在城市基本处于成熟期,在农村还没有进入高峰期,今年将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业,随着太平、道外、动力和香坊四个区危棚房改造力度的加大,经济适用等普通商品住宅建设规模的扩大,廉租房政策的出台以及二手房交易指导价格的制定,公积金贷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今年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将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投资120亿元以上,预期增长15%左右。旅游业,冰雪旅游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生态游、夏季避暑度假旅游等产品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势头看好,今年旅游总收入预期增长16%以上;社区服务业,今年国家将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项目,并安排专项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全市将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业增势强劲,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逐步提高。因此,今年预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三、2004年主要工作?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预期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工业发展?
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哈发[2003]24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市属工业企业国有资产比重要由上年的56%降到45%左右。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步伐,完成哈轴集团、哈水泥厂等12户企业所办学校的分离移交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城市。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机械制造业要加快构筑产业集群,重点实施重型燃汽轮机组、三箱轿车和商务用车等28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产品,支持技术转移中心和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国家级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我市。食品工业重点实施华润60万吨玉米深加工、龙丹30万吨液体奶、雨润5万吨肉类加工等11个项目,做大做强完达山、哈啤、雀巢等龙头企业。医药工业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滋补保健药品,进一步叫响哈尔滨医药的地域品牌,提高集聚能力。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植优势产业?
坚持"主辅换位"思路,加快发展畜牧业。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积极利用世行贷款,采取贴息、保险等方式扶持现代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小区建设,力争奶牛养殖规模达到30万头。坚持打绿色牌,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大豆、专用玉米的生产,叫响"五常大米"等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力争绿色食品播种面积增加100万亩,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达到100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扶强省、市25户重点龙头企业。支持仁皇、葵花、华雨等企业,培育"北药"品牌,按照龙头企业带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建设五味子、刺五加、平贝等"北药"原料基地 30 万亩。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建设,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倭肯河、香磨山、龙凤山等大型灌区建设。

(三)加强扶持和引导,全面加快发展服务业?
落实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形成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继续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搞好市级配套,重点支持老工业基地退二进三、农民工就业培训、绿色农产品服务体系及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以冰雪旅游为重点,四季皆宜、景观特色突出的旅游业。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冰雪大世界四季乐园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壮大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大型批发市场和商业网点,实施北亚、万达、百强、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搞好社区服务业,推动社区的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行业尽快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促进汽车、通讯、电子等处于成长期商品的消费,加快住宅消费市场化的进程,活跃二手房市场,加快启动货币化分房,降低房屋交易费用,减少商品房空置面积。创造条件,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改善农村消费条件,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

(五)加快大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强化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政府出资项目继续采取三级目标责任制,纳入市级目标管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申报力度。认真筛选项目,加强对开行贷款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开行政府信用额度的作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对西南部垃圾处理场和松北垃圾处理场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业主进行建设,对文昌污水处理厂(一至三期)和具备条件的供水厂进行整体出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审批责任追究制,选择2-3个投资额较大的市财力项目进行"代建制"试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列入老工业基地规划的重大技改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继续推进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松北新区开发、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危房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推进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争取年内试验段开工建设;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5亿元;争取沿江污水截流和向阳垃圾处理项目竣工投入运行;通乡公路实现通车500公里;开工建设哈肇路和城市三环路。?

(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环境年"活动,依靠诚信服务、"人文招商"、良好的社会治安等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大力实施老工业基地专项招商,积极引入域外资金,特别是战略性投资,强力推进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的重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合资合作。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窗口作用,为企业集聚提供发展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出口商品格局。加大对电站成套设备和水电机组、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精密低噪音轴承、汽车、飞机、工量具等出口力度。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在技术引进,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

(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畅通退出和进入渠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积极促进民营经济优化升级,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加快发展,扩大规模,形成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和扶持光宇、葵花、九州等45户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培育一批立区、立县规模企业群。进一步增强南岗、利民、阿城、双城、宾西、达连河等省级开发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推进尚志、方正等开发区整合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八)积极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本地资源、区位条件,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县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一批起点高、设施好、功能全的工业小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落实好扶持小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扶持已确定的玉泉、亚布力、宾西、康金等市级小康示范镇的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规定,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民工培训和信息服务机构,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结合"退二进三",把中心城市部分加工企业转移到县、乡和市郊,形成一批资源加工型的龙头企业群。

(九)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城乡就业?
抓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启动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补助费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实施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障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发放。做好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和企业改组改制分流裁减人员的保险接续工作。进一步扩大三项基本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继续扩大就业渠道,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多方解决就业问题。注重发展就业弹性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鼓励劳动者各展所长,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社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就业服务体系。

(十)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实施《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突出搞好城市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围绕实施《哈尔滨市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契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继续推进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沿岸重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争取利民开发区及延寿县的污水处理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医疗合作试点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