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劳动人事 > 法律指南 > 我是谁的员工?是被“外包”还是被“派遣”?
黄某应聘至苏州某外包公司工作,随后又被带至南京某公司从事生产线作业。黄某在作业时双手受伤,正要认定工伤时却出了问题,外包公司称其与黄某不存在劳动关系,南京公司称其与黄某非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两个单位推三阻四,那黄某到底是谁的员工?
工作时受伤,却无法进行工伤认定
2018年7月初,黄某经招聘至苏州某外包公司工作。2018年7月6日,外包公司驻厂经理将其领至南京某公司工作,黄某的食宿由南京某公司提供。2018年7月27日,黄某在南京公司处受伤。黄某申请劳动仲裁未果,遂将苏州某外包公司、南京某公司诉至法院。
黄某诉称,因需工伤认定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苏州某外包公司之间自2018年7月6日起存在劳动关系。苏州某外包公司辩称,其与南京某公司签订的实为劳务派遣协议,黄某和用人单位南京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南京某公司辩称,其与苏州某外包公司为劳务外包关系,与黄某之间并非劳务派遣用工关系。
黄某与苏州某外包公司之间构成劳动关系吗?
法院认为,判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应从劳动者是否与用人单位达成用工意向、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是否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等方面综合考察。
本案中,黄某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苏州某外包公司实际招用黄某,并安排黄某至南京某公司工作,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从黄某提供劳动的过程来看,黄某进入南京某公司工作系服从外包公司的安排,外包公司按月发放黄某劳动报酬,双方存在人身上、组织上及经济上的从属性,能够认定双方构成事实用工关系。
一审判决:黄某与苏州某外包公司自2018年7月6日起存在劳动关系。黄某、苏州某外包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南京中院。黄某增加上诉诉请,请求确认其与南京某公司自2018年7月6日起存在劳务派遣用工关系。其他当事人同意二审法院一并审理。
两单位签订的服务外包协议,实为劳务派遣
法院查明,苏州某外包公司(乙方)与南京某公司(甲方)签订的《劳务外包协议》约定,乙方根据甲方的生产需要,承包甲方指定的生产项目,并选派作业人员在遵守甲方的有关规定管理,参照甲方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前提下,到甲方指定区域进行操作。承包服务费用按月结算,结算公式为:月承包服务费用=单价×月总工时。
负责审理此案的主审法官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等方式,降低用工成本,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以“劳务外包”之名,行“劳务派遣”之实,排除自身法定责任,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案中,首先,南京某公司与苏州某外包公司协议约定的“承包服务费”计算基础为劳动者每月的工时而不是工作成果;其次,南京某公司对黄某直接进行工作管理、安排和指挥,黄某的生产资料均由南京某公司提供,黄某的工作属于南京某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苏州某外包公司负责招录黄某并进行劳动关系的管理。
据此,南京某公司与苏州某外包公司签订的虽名为“劳务外包协议”,但黄某、南京某公司与苏州某外包公司的关系符合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实际用工这一劳务派遣关系的特征,且苏州某外包公司具有劳务派遣经营资质,法院依法认定黄某、南京某公司与苏州某外包公司之间系劳务派遣关系。
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并加判黄某与南京某公司自2018年7月6日起存在劳务派遣用工关系。
来源: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其实你不需要去第三方社保代缴机构参加社会保险的,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例如,某男隔着衣服摸了一把某女大腿,没人看到。怎么定案? 1,生物学检测,就算测出来也不能直接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以有事需要
不是。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的规定,有两类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以直接受理:一种是劳动者依
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
大部分公司对办公室恋爱持否定态度,明里暗里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谈恋爱。不少同事成为情侣后面临着面包和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已经注意到了合法性的要求,包括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但仍容易忽略制订规章制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