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 【发布单位】山西省
  •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6〕50号
  • 【发布日期】2006-07-11
  • 【生效日期】2006-07-11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山西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晋政办发〔2006〕5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晋发〔2006〕17号),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两区”)59个县(市、区)产业项目、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四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两区”开发建设大局,主动协调配合,全方位做好对四个专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营造一个加快实施规划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两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附件:1.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2.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交通建设规划
3.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4.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规划

二○○六年七月十一日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现实基础、战略机遇和重大意义

1、现实基础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突出表现在教育、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落后。“十五”期间,国家和省投入专项资金近7亿元用于“两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新建起一批乡镇初中和农村寄宿制小学,“两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所提高。到2005年,“两区”所有县(市、区)全面完成了“两基”教育任务,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制约,“两区”教育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县城学校数量少、规模小,农村学校布点多且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新建寄宿制学校装备条件差,学生公寓、食堂等生活用房不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59个县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也十分落后,现有的376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有56%没有达到国家基本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654所,需要新建和改扩建的有266所,占到46%。在15843个行政村中,有2638个村没有卫生所。大部分县、乡、村缺少或根本没有文化和体育活动设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两区”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2、战略机遇

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更加优惠实在。特别是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其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方针,成为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加快“两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实行集中连片开发,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将进一步提高“两区”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为“两区”社会事业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区”开发战略,提出以产业开发为龙头和核心,以改善交通条件为主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条件,促进“两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加快改变“两区”社会事业的落后状况,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3、重大意义

加快“两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具体体现,是对“两区”人民深切关怀和高度负责的具体行动。加快“两区”社会事业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两区”社会事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两区”实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两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2、基本原则

(1)坚持“普惠”原则。项目规划要充分考虑“两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好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的原则。

(4)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

(5)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设施布局规模与居住用地、居住人口相对应的原则。

(6)坚持远近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

(7)坚持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易于到达的可及性原则。

3、主要目标

加快发展公共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公共事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社会公众生活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县城中小学建设。“十一五”期间,在59个县每个县城新建或改、扩建1-2所小学,新建或改、扩建1所初中,共计新建或改、扩建118所小学,62所初中,有效解决县城内学校数量不足,中小学班容量过大、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重点在“两区”450个左右的山区乡镇每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1-2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其中3万人口以上乡镇每个乡镇建设2所,其余乡镇建设1所,“十一五”期间,共建设510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其中:新建170所,在原有寄宿制小学基础上改、扩建340所。

农村乡、镇初中改扩建。原则上每个乡镇只保留1所初中。对59县(市、区)现有的699所乡(镇)初中中校舍严重不足、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的450所学校,集中进行改扩建,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食堂,扩建学生活动场地,充实教学设施设备,使其达到基础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十一五”期间,对59个县中未达标的19个县级综合医院、51个中医院、43个妇幼保健院、59个卫生监督所的完成建设任务,使“两区”县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80%以上实现设备、人员、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达标。

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每个乡镇只保留一所卫生院。完成266所业务用房不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为654所乡镇卫生院常用设备填平补齐,基本满足业务需求,资助7810名卫技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达到相关执业资质要求。在每个乡镇建设一所能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卫生院,80%以上通过评审,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卫生院标准。

村卫生所建设。采取个人投资、集体举办、乡镇卫生院设点等多种方式,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所符合建设标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诊治的村卫生所。80%以上通过评审,达到“标准化村卫生所”要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两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步伐,2007年使“两区”县推行率从现在的35%提高到55%以上,到2010年,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部覆盖,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80%以上。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十一五”期间,建设覆盖“两区”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新建县图书馆40个、县文化馆39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628个、村文化活动室14986个。改扩建县图书馆3个、县文化馆5个,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每个乡镇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每个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县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馆舍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年购书经费不低于5万元,藏书量不低于8万册,年入藏量不低于2000册,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电子阅览室拥有计算机20台以上。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馆舍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设有文化活动厅(室)6个,设有宣传橱窗(栏)10平方米,馆内设备总值达到30万元以上。

每个乡镇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建筑面积在300平米以上,设有阅览室1个,藏书量不低于2000册,年入藏量不低于100册,活动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至少配备电脑1台,投影仪1台,卫星接收设备1套,可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配备基本文体活动设施:棋牌室1个,配备象棋、扑克牌等基本娱乐工具。已建有广播站的乡镇将广播站并入文化活动中心。

每个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要有与本村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活动面积,阅览室1个,活动室1个,配备基本文体活动设施,棋牌室1个,配备象棋、扑克牌等基本娱乐工具,电影放映设备1套。

(4)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两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力争实现一县一“中心”,一乡一“广场”,一村一“场地”,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的目标。

一县一“中心”。在每个县的县城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或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参照“雪炭工程”(国家体育总局利用彩票公益金扶植“老、少、边、穷”等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工程,称为“雪炭工程”)援建项目标准,采用“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建设模式进行建设,标准建筑面积910平方米,适当配置体育器材,造价为200万元左右。对已有体育场或田径场的36个县不再要求新建(体育场和田径场的面积按半圆式6分道计算,标准场地面积为15660平方米),各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和改造。

一乡一“广场”。在678个乡镇所在地建设或改造一个灯光水泥标准篮球场,一条健身路径,两副室外乒乓球台的体育文化广场。

一村一“场地”。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行政村出地、农民投工投劳、体育部门捐赠器材的方式,在15265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各建设一个体育活动场地,建设项目计划实行动态管理。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强化“两区”各级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责任,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

“两区”各级政府要将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并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考核中,实行严格的考核、检查和评估制度。省政府将对工作成绩突出市、县干部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得力、未完成任务的追究责任。

2、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两区”社会事业的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大力争取国家比照西部地区政策和经费支持。二是省财政单列寄宿制学校专项经费,“十一五”期间每年筹资2亿元用于“两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其中1亿元由省财政单列专项,1亿元从国家和我省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中倾斜解决。三是市、县财政负担一定比例建设资金。四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捐资,特别是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省内外、国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采取多种方式到“两区”资助寄宿制学校建设。五是争取国家增加转移支付资金。通过多方筹资,既要保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要避免产生新的债务,影响学校正常办学和可持续发展。六是各市县政府要制定并落实划拨中小学校舍建设用地、减免建设规费的优惠政策,以减少资金投入。

加大文化投入。一是县级“两馆”建设主要以市、县自筹资金解决为主,争取国家扶持,省给予相应配套资金。二是每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省补助10万元,市、县级相应补助15万元。三是村文化活动室以村集体建设或个人自办为主,省对每个文化活动室补助文化器材用品费5000元。

加大卫生投入。一是促进“两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其中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申请列入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按规定配套。县卫生监督所建设资金由省和市、县按1:1投入。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套按平均每院20万元填平补齐。村卫生室建设主要依靠县级政府和村集体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对目前空白的2638个行政村省用“以奖代助”的形式给予资助。二是人才培养方面,省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用于乡村两级医护人员的轮训。对乡村两级无专业学历医护人员的学历教育,按照省里补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原则解决。

加大体育投入。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工程主要由市县两级政府安排建设。乡级体育广场建设,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筹资建设。村级体育活动场所,由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安排建设,不足部分村集体自筹。

3、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支医。

逐步实行对新分配到城市学校、医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取得执业资格后,安排到农村教育、卫生机构工作1―2年的制度。针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制定专门的技术职务晋升标准,以调动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长期服务“两区”农村基层的积极性。

4、加强对农村教育、卫生人才的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

5、对“两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重点扶持。

目前“两区”尚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还有38个县(市、区),这些地方财政都比较困难,要适当提高省级财政补助标准,以减轻县级财政压力,扶持这些县尽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