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 【发布单位】安徽省
  • 【发布文号】皖政〔2007〕25号
  • 【发布日期】2007-02-13
  • 【生效日期】2007-02-1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安徽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皖政〔2007〕2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也是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根据省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8个方面、26项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落实。重点工作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市县,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二月十三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也是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必须大有作为的一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政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一、推进工业强省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大企业、大项目为牵引,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百亿元企业和千亿元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促进汽车、煤化工、能源原材料、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振兴轻纺工业,在纺织、服装、食品、烟草等行业培育一批优质品牌。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监测,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2.大力发展服务业

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培育汽车、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研究制定全省物流体系发展规划,加快把合肥建成全国性现代物流中心,打造芜湖、安庆等沿江联运枢纽和外向型物流产业带,构建蚌埠、阜阳、亳州等区域物流中心和特色商品集散地。全面完成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实施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加强合肥、黄山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九华山、大别山、环巢湖旅游综合开发,推动皖北、皖东旅游升温。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发展金融、通信、保险、会展和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争取新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品牌产品。

4.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全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技术改造“百千工程”,落实153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建成38个治污项目,严厉查处超标排污企业和未经环评的建设项目。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大气、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抓好10个市和33个县(区)生态省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完成营造林10.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抓好煤矿塌陷区和地质灾害点治理,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开展全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

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健康养殖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发展奶牛、名特优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10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10个出口示范基地,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按期完成“121”强龙工程。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办好首届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新建、改建水泥沥青路1万公里以上,新增沼气用户15万户。加快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用3年时间完成全部任务,实施灌区改造、大型排涝泵站技改和低洼地治理,加快淮干整治、淮北大堤加固等9项重点工程,基本实现近期治淮目标。继续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完善全省村镇体系规划。

7.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土地征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化解县乡政府债务试点,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三、提升“861”行动计划

8.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力争“861”行动计划新开工、续建项目860个,总投资16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煤化盐化一体化盐化、500千伏西通道等项目,推进奇瑞整车扩建、江汽轿车、芜湖造船、铜陵轨道交通设备、无为焦化、淮化60万吨甲醇等项目,加快马钢500万吨薄板带、海螺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9.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开工沿江城际客运和京沪客运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阜阳至新蔡高速公路、合肥新桥机场等项目,加快黄山机场扩建改造和九华山机场前期工作,推进沿江港口和长江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全线开通沿江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等高速公路,实现省辖市全部贯通高速公路。

10.提高项目工作水平

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力争新增储备规模2000亿元。建立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环境评价、土地报批、节能降耗、安全标准等前期工作,抓好新开工项目清理后续工作。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实施开发区投资强度控制标准。

四、着力东向发展

11.开展“扩大开放年”系列活动

以推进东向发展战略实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目的,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统筹推进外经、外贸、外事、侨务、外宣、旅游等工作。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力度,大力开展多层次民间交往,扩大和深化对港澳台合作,拓展友城关系,构建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外关系网络。精心组织好徽商大会、系列国际会议、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安徽周、中外主流媒体看安徽等境内外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旅游推介、对外宣传等活动,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提供商机、优化环境,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12.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引导各级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水平,做到理性化引资、选择性招商。突出各类开发园区的龙头作用,发挥特色优势,强化配套功能,主动承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引进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合作,落实与苏浙沪签约项目。

1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大出口企业和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培育和国际认证。做好关键设备、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工作。支持汽车等机电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争取合肥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支持企业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五、深化各项改革

1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省属企业产权多元化和战略性重组,健全国有大中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2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抓好1116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退位和304户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积极培育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再融资,力争5户企业上市。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15.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探索银企合作新模式,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试点,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支持徽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发展创业投资机构,拓展证券公司金融业务。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协作监管机制,提升银行业本土化服务水平。

16.推进全民创业

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放开。鼓励科技人员、复退军人、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开展多形式创业,在企业注册冠名、工商税务登记、经营场所使用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给予相关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创业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发展产权交易、人才引进、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等创业中介服务机构。

六、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

高标准构筑合肥滨湖城市框架,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加快沿江城市带发展,出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办法,建立城际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形成集群发展新格局。加快沿淮城市群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骨干企业,加快建设煤电化、生物质能源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皖北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皖东紧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对皖西地区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保护皖南良好生态,发展无污染的生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胜地。

18.发展县域经济

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宁国等12个县(市)开展扩大县级管理权限试点,加大金融、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规范和提升县域开发区建设,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积极培育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型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跃升。

七、促进社会和谐

19.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各类职业教育,稳步实施高等教育“双百工程”,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安徽演艺集团和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基本完成全省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工作,培育发展具有安徽特色、社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疾病防控措施,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20.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推进组织起来就业和创业扶持工程,促进零就业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规范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万人,全面推行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最低工资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保障机制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和农民工、非公经济单位、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面实施生育保险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探索建立煤矿塌陷区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现脱贫30万人。

21.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

全省投入69亿元,办好一批实事:一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人均补助260元。二是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从人均每年850元提高到1200元。三是建立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按当地低保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四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试点范围扩大到80%的县(市、区)。五是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力争年底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00万人以上。六是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七是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八是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九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今年起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十是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十一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二是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2.抓好平安安徽建设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强化灾害应急救助,增强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和传销行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省信访信息系统,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八、提高政府管理创新能力

23.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税收征管,调整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投向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继续深化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财政体制改革。

24.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扩大政务公开渠道和范围,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省招投标服务中心,规范各类招投标交易行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注重通过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深入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25.提升行政效能

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自觉维护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深化省直机关效能建设,搞好向基层一线延伸,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解决好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政府管理创新相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化评价机制。

26.加强廉政建设

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风气。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