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福州市
-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7〕136号
- 【发布日期】2007-05-30
- 【生效日期】2007-05-30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福州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榕政综〔2007〕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6〕425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中的作用,结合福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十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市气象事业还存在气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健全,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亟待提高,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滞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资源、粮食产量、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资源压力,保障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气候资源和空中云水资源的迫切需要。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既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也是气象灾害频发区域之一,每年因台风、暴雨、冰雹、雷电、干旱、高温、寒潮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城市化建设、防灾减灾、农业发展、生态建设进程等都带来重大影响。建立覆盖面广、技术层次高的气象工作体系,有效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对于促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中小尺度观测基础,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为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我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201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气象预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气象整体实力有较大幅度提升,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到2020年,气象现代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
三、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将《福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列入其中。气象部门要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建设一个与全国、全省气象大网络、大格局、大思路相衔接,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1、建设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要以提高对气象灾害,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为重点,在气象灾害多发区、乡村、林区、海岛、岸基、主要城区和交通主干线等布设自动气象观测站,构建自动化、高密度的中小尺度区域气象观测网。大力加强海洋、地质灾害、城市、交通、雷电、生态与农业气象和大气成份等观测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做到统一布局、共同建设。
2、构建功能先进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市、县宽带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成先进的市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气象信息的存储、加工、分发和共享能力。气象部门负责协调水文、海洋、地质、环保、民航等部门的气象观测数据共享工作,建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3、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以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台风、暴雨、冰雹、雷电、干旱、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报系统,加快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推进预报精细化进程,提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加强对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建立滚动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重点提高季节预测水平。
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由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突发气象灾害和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要切实做好低温灾害、流域洪涝、海洋和交通气象灾害、雷电灾害、城市内涝、空气污染,以及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海事搜救、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服务。开展气象灾害调查和影响评估工作,增强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各级党政部门指挥防灾抗灾提供决策依据。
(二)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拓展气象事业发展空间
1、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工作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设和办好广播电台、电视气象栏目,报刊气象专版(专栏),加强海上、社区、农村、学校和企业的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重点渔区、大型居住社区等建立气象信息播发设施,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各媒体、网络和通信部门要依法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提供畅通的传播渠道,确保气象信息的播出时间,并及时插播预警信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2、加强海洋气象服务。为满足福州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需求,加快我市海洋气象监测预警报系统建设,力争2009年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并不断完善。建成市级海洋气象台和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基地。积极开展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港口建设、滨海旅游、海上搜救和海上环境保护等气象服务,为海洋经济、海上安全、两岸通航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提供保障。
3、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对影响农业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险、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等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生态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开展农田、森林、海洋、设施农业等典型生态系统气象监测预测和评估。各地要充分应用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等新成果指导种植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4、深入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建立健全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城市、旅游、建筑、公共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交通、旅游气象服务工作,重点抓好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降雪、大雾和能见度预报服务,旅游景点的晴雨预报服务。加强城市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气象、市政、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要建立高效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渠道。开展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城市渍涝、城市能源、城市空气污染、城市生态环境预估,重大社会活动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服务决策咨询。
(三)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
1、做好气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建立气候资源区划和开发利用服务系统,开展风能、太阳能等监测、普查、评估和区划工作,积极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应用技术,为我市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提供气象服务。市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稳定可靠的人员、经费和设备保障机制。建成资源性与应急性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体系。完成市、县、作业点三级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指挥作业系统,逐步实现可视化。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示范基地,将作业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根据抗旱、水库增水和特种农业生产的需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积极开发和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拓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作用。
(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各级科技部门要重视气象科研工作,将气象科研内容纳入当地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建立持续稳定的气象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科学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气象开放实验室、野外气象科学试验基地、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建设。增强气象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气象、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环保、地质等部门间的科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气象科普场馆建设,广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御意识。
2、加强气象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中重视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给予气象科研稳定的投入支持。在重大气象工程建设中,设立气象科技研发专项资金。加强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围绕台风、旱涝、 区域性致灾暴雨等预警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集中攻关,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四、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各级政府要在将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气象台站布局与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要进一步改进行业管理,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将相关部门自建的气象观测设施纳入总体布局,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监督、指导。
2、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气象法》、《福建省气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气象行政执法经费与装备。各级政府及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依照《福州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规定》,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力度,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范围纳入城市、乡镇和开发区规划,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在审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时,要事先征得气象主管部门的同意,防止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要进一步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的管理,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的工作力度,严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认真落实防雷装置的安装和检测等安全措施。广电、通信、建设、安监、公安、消防、民航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气象部门依法管理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施放气球等活动。气象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照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和财政投入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增强地方气象能力的项目建设投资和相应的运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专项经费预算。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4、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气象部门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进气象人才,加强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人事、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当地计划。要切实保障气象部门干部职工享受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为稳定气象队伍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气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摆上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气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加强指导,抓好落实,扎实推进我市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