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7〕19号
- 【发布日期】2007-07-03
- 【生效日期】2007-07-0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办发〔2007〕19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7月3日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的示范引导作用,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哈发〔2006〕12号)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年年有变化,五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以实现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坚持实施“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基础突破、整体推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方略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建、村企共建、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试点村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培育一批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好、建设标准比较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典型村镇,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
二、试点原则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规划先导、投入引导、政策指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把科学的建设规划通过民主决议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觉的建设行动,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群众意愿和各地区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试点村镇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并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我市农村地域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传统习惯,坚持分类指导,找准建设的突破口,着重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综合整治,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和盲目攀比;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坚持整体建设、协调推进。按照“发展是首要,增收是关键,移风易俗是基础,搞好党的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是根本保证”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要积极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动互促、协调推进的建设机制。
――坚持扩大试点、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市级试点村镇确定范围由原“三区一县”扩大到其余区、县(市),实行村镇自主申报、逐级审核、总量控制,不搞行政指定,真正让群众积极性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强的村镇先行试点。扩大薄弱村试点面,薄弱村试点比例要达到试点村的30%。市委、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不搞平均分配,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基层和广大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区、县(市)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具体以奖代补办法。乡(镇)、村也要增加投入。
三、实施范围
市级试点镇确定为18个,原则上每个区、县(市)1个,由各区、县(市)在区域中心镇中推荐。市级试点村按全市总村数5%比例确定,总数约为100个。
四、建设目标
(一)试点镇建设目标
1、现代农业走在前列。“十一五”期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乡一业”初具规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小城镇的龙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2、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镇内主次干道基本硬化,排水设施相应配套,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普及电话、有线电视和卫生厕所。
3、环境建设明显改善。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建设规划,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长效建设、管护和保洁机制初步建立,脏、乱、差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设施布局和整洁的村镇环境。
4、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得到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风尚和社会治安良好。村镇均设立文体活动场所和标准化卫生院(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较好成果。
5、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政务村务公开规范,群众满意率较高,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试点村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试点村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农民增收有优势特色产业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基本实现“五通、四有、三改、两建、一强”。“五通”,即通路,主屯内主次干道实现硬化,有条件的试点村实现自然屯间和所辖自然屯内主要街路硬化;通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通电话,电话入户率达到60%以上;通客运班车,有条件的试点村实现开通客运班车线路。“四有”,即有科学合理的村屯规划和宽敞的住房,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0%以上;有标准化卫生所、综合文化活动室和休闲健身场所;有生态村建设规划和“四旁”绿化;农民的教育、医疗及文化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素质明显提高,走出去的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的劳动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80%以上掌握1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三改”,即以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改灶、改厕、改圈,沼气应用示范户达到30%以上。“两建”,即建立村民理事会,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议事制度,民主管理更加完善。“一强”,即有1个坚强的“两委”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有序,村规民约完善,邻里和睦、团结互助、乡风文明,无“黄、赌、毒”现象,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明显进步。
五、主要任务
(一)立足长远,科学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超前、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试点镇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和区位优势,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区、县(市)要抓紧推进试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的目标要求,科学制定试点村发展建设规划。试点村镇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村镇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方案。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发展,明确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200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试点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试点村镇要把做强主导产业、放大经济总量、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和精品畜牧业。试点镇要发挥自身优势,以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城市配套工业,提升产业层次。试点村要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原料基地。加强“沃土工程”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抓好各类专业市场和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开发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向外输出的力度,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学到的技能和积累的资本回乡投资兴办企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镇环境。推进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向近郊试点村镇延伸。全面推进试点镇交通、商业网点、电网、供排水、公交、供气、垃圾、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试点村道路、饮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实施“四清五化”。“四清”,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私搭乱建。“五化”,即改造道路,整修村街巷道,做到村镇整洁、道路硬化;整治臭水沟、死水塘,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做到环境净化;建设农田林网,在村镇“四旁”、主要街道两侧和空地栽树种花,进行绿化;试点镇主要街路安装路灯,鼓励有条件的试点村安装路灯,实现村镇亮化;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沼气池,改灶、改厕、改圈),有条件的地方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兴建畜牧小区和家庭牧场,做到人畜分离,建设标准化厕所,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动家居生活清洁化。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试点村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深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重点的卫生和计划生育设施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覆盖面,加强试点村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村。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供养制度等社会救助体系。
(五)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五进村”活动,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和谐村屯、和谐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勇创家业,使试点村镇户均有1个科技明白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
(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一创三当”和“双培双带”活动,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创建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市指导、区县(市)负责、村镇实施、农民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充分履行指导协调、推进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部署、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级宣传部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广辟投资渠道。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试点村镇财源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道路、饮水、新能源等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向基层和群众积极性高、建设效果好的村镇倾斜,向基础设施薄弱的村镇倾斜,向没有帮建部门的村镇倾斜。区、县(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要随财力的增长而增加,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试点镇也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强自我投入能力。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水平;要积极调整项目布局,重点向试点村镇倾斜。三是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四是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投资村镇基础设施和新型社区建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五是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发动组织广大农民主动投资投劳、出车建设美好家园;有条件的试点村,可以用集体积累进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但不得举新债。六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组织动员市直部门(单位)发挥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帮建工作;深入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子”和新农村建设志愿者等活动,通过捐赠物资、捐款、提供无偿服务等形式,将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聚集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四)密切协调配合。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细化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在工作中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市财政部门要抓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筹集;市农业部门要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农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等;市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市城市规划部门要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市交通管理部门要抓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市商务部门要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市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做好农村的村务公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市教育部门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市文化和体育部门要加快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市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做好农村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市扶贫部门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市委组织部门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市委宣传部门要抓好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各相关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
(五)强化督查考核。将试点村镇建设和部门帮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组织指导、督查考核职能,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各试点村镇建设进展情况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区、县(市)每年至少要召开1次试点村镇建设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确保试点村镇建设取得实效。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