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 【发布文号】哈发〔2007〕24号
- 【发布日期】2007-09-25
- 【生效日期】2007-09-25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见
(哈发〔2007〕24号)
(2007年9月25日)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市”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奋斗目标。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强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我市吸引外来投资、外贸出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引进技术、人才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有较大突破,各区、县(市)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使用外资质量
(三)加大使用外资工作力度。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一律向境内外投资者开放。采取积极的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哈开发区、松北区、哈西新区、群力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重点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等重点产业。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转移的机遇,合理有效地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办厂的基础上,向符合自身特点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并购、境外上市、特许经营权转让、服务外包等领域拓展。积极寻求同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合作的契机,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做大优势工业资产存量,努力盘活闲置资产,鼓励外商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鼓励外商来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对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中国地区总部、地区总部、办事处和分支机构的给予开办费补贴和相应政策支持。
(四)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资本、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各省市的合作关系,扩大合作领域;拓展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我市为龙头,连接大庆、齐齐哈尔等重点城市和广大腹地的“扇形”经济群,实现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发挥我市作为我国东北北部最大中心城市的优势,努力寻求与长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及其他地区经济技术的全面合作与对接,形成“东北经济带”,加快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五)抓好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依据区域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的生产力布局,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制定落户项目的准入标准,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簇群效应,杜绝盲目招商和恶性竞争。努力缩短哈开发区与国内先进开发区的差距,使之成为我市扩大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龙头”。各级开发区要主动与发达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对接和嫁接。成立开发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发区基础设施资金运行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
(六)搞好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招商方式,依托国内外中介组织、华侨社团和金融机构等,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和定向招商。深度开发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传统招商市场,巩固北美、欧盟等产业和资本招商市场,开辟“石油美元区”和以色列等新兴招商市场。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产业、资源等优势,按产业谋划一批牵动力强、吸引力大的项目,形成集各产业项目于一体的项目库,对入库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和投入产出比例测算,对经评定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要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实行统一对外招商、统一配套政策、统一组织谈判。对外商投资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建立项目责任制,由市和区、县(市)领导牵头,成立专项推进组,重点跟踪、服务和督查,确保项目落实。充分利用“哈洽会”、“冰雪节”等展会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大招商项目对接和宣传推介力度。
三、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努力扩大出口贸易规模
(七)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民营外贸企业,使民营外贸企业成为我市对外贸易新的增长极,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在投融资、税收、项目申报、技改贴息、出口信贷等政策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外贸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和出口品牌开发力度,形成拥有自主产权的专有技术、核心技术和出口品牌产品。加强对外贸经营主体的业务培训,努力为外贸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出口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出口产品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出口企业运用WTO规则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能力。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提高规避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
(八)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以机电、高新技术、医药等产业为依托,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研制、开发和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重点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企业,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及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比重。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建立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九)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香港、日韩、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俄罗斯、东欧市场;重点开发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积极拓展出口贸易增长空间。
(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重点搞好对俄科技项目规划和对接,加强与俄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以科研合作、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为重点,开发拳头产品,培植规模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宾西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等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与对俄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依托俄方资源优势,发挥我市的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推动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进行资源联合开发。积极组织企业到俄罗斯办展、参展,重点开拓俄罗斯中西部市场。
(十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提高传统加工贸易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逐步实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自创品牌转变。以哈开发区为龙头,以各省级开发区为支撑,鼓励和引导加工出口项目、外向型高新技术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入区,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开发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外经工作水平
(十二)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组织外经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带动我市成套设备、相关技术和人员输出。努力为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外经权,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结合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相关需求,研究制定我市各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规划和重点。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完善企业“走出去”的促进和保障体系,制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跨国生产和经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做好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形成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合力。
(十三)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外派劳务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意向出国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外派劳务人员人才库,为外派劳务工作做好人才储备。深度开发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劳务市场,积极拓展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劳务市场。积极参加国外劳务推介会、说明会,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扩大对外劳务合作规模,拓宽对外劳务合作领域。
五、深化多领域对外开放,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
(十四)加快商贸领域对外开放。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的目标,以《哈尔滨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规划》为指导,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办新型商业、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加速发展服务外包,创新服务业对外开放模式。树立现代物流意识,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开发建设辐射全省、全国乃至连接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速实现物流市场服务一体化。
(十五)促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抓住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际知名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稳妥地发展哈尔滨商业银行外地分支机构,使哈尔滨商业银行逐步成为全国重点的区域性商业银行。重点推进金融观念、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服务 “五大金融创新”,为重点出口企业和优势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十六)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围绕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依托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中外游客来我市旅游观光,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努力形成旅游、外贸、外资互动发展的“金三角”。抓住我市成功申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契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景区景点建设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东北地区旅游联合体,培育区域旅游整体品牌。扩大与国内外旅游管理机构、投融资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机制,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七)加快农业对外开放。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环境、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深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和出口产品。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夯实对外开放基础
(十八)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务环境评价评议机制,完善投资环境监测评估体系。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千方百计降低投资者在土地、用电、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努力打造投资成本洼地。建立畅通、便捷的外来投资企业投诉机制和及时、高效、权威的问题调处机制,解决企业在审批、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哈尔滨”、“法治哈尔滨”和“诚信哈尔滨”活动,为投资者提供快捷高效、周到细致的服务环境,创造诚信法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优惠宽松、和谐稳定的政策环境,全力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十九)加强硬环境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着力推进路桥、隧道、供水、供热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显著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立体交通网络,不断提高辐射能力和运输能力。深化口岸通关作业改革,简化通关手续,积极探索新型口岸运行机制,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检、外运等部门、单位合力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二十)加强对外宣传。以宣传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为重点,从整体上树立哈尔滨形象。在国家、省等重要媒体开设哈尔滨专栏,与国际上有影响的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宣传推介哈尔滨。加大对外来投资企业在我市创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以成功典型树立开放形象。商务、经济合作促进、贸易促进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合作和联系,争取在我市举办更多的国际性、地区性展会,并以展会为载体,加强对我市的宣传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推介,扩大我市的对外影响。
(二十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和促进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支持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境外专项招商和重大外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予以适当补助,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予以倾斜。重点支持优势出口企业新产品研发、国际市场开拓、出口品牌培植,支持出口基地做大做强。
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运转高效的保障机制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督促作用,统筹部署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协调和督办。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有关全市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外资项目推动和外商投诉等问题。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和督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加强对外来投资项目的协调推动;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制度,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各区、县(市)和有关部门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快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制定和完善工作措施。
(二十三)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推行“一岗双责”制度,将对外开放工作各领域工作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单位,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提高目标考核比重,将原考核办法中的招商引资指标由7分提高到10分、出口指标由3分提高到6分。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