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政发〔2001〕87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9月14日
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九五”期间,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几个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海外旅游者累计达181.89万人次,相当于“八五”期间的2.95倍,平均每年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累计6.19亿美元,相当于“八五”期间的4.45倍,平均每年增长22.5%。
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达1.13亿人次,相当于“八五”期间的2.77倍,平均每年增长12.5%;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04.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八五”期间的5.3倍,平均每年增长25.5%。
200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55.1658万人次,旅游创汇1890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52%和27.84%;国内旅游接待人数2712万人次,旅游收入12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92%和20.32%。2000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达136.89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05%,比“八五”末期提高2个百分点。
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国家制定的《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在全省范围内从下到上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编写了120余万字的《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将为今后编制规划、开发建设提供全面详实的基础资料。
旅游生产要素的配套建设成果显著。全省已开通航线65条,其中国际定期航线6条。哈尔滨至黑河、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绥芬河等地开通了15对旅游列车和哈齐、哈大、哈佳、哈牡、哈绥、哈长(春)、哈沈(阳)、哈大(连)等高速豪华公路班车。旅游车船公司大量增加,运力提高。旅游区道路和通讯条件也大为改善。
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形成了以俄罗斯为基础市场,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为近程市场、欧美为远程市场的国际客源市场格局。国内旅游也形成了以省内为基础市场,东北、华北为近程市场以及以沿海、中西部地区为远程市场的国内客源市场格局。“国内旅游打基础,国际旅游上档次”,进一步利用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了纵深开发的旅游市场开发思路。
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现已评定星级饭店161家,比“八五”期末增加12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40家。审批旅行社238家,比“八五”末期增加14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1家,国内旅行社193家。全省旅游定点汽车公司(车队)3家。评定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33个,其中国家级6个。上述旅游企业的资产总额近40亿元人民币。
加强了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九五”前4年,举办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以及其他专业工作人员培训班87期,培训6600余人次,组织全省饭店总经理和部门经理250余人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并协助有关企业、学校举办餐厅、客房服务员岗位培训班29期,培训3109人次。全省11所大专院校开办了旅游专业,在校生达4303人,为“八五”末期的近10倍。全省有旅游职业学校(含中专、技校)26所,毕业生达14000人;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等较大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旅游教育培训机构。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发展,“九五”期间,黑龙江省旅游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狠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服务“达标、提档、升级”“评优选树”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织全省旅游行业青年技术能手大赛。在此基础上,在全省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使全省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提高。到2000年底,我省将有哈尔滨、牡丹江、大庆、伊春、阿城、绥芬河等6个城市进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树立了黑龙江省旅游业新形象。
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为重点,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把我省真正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基地之一。
一、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旅游资源情况
我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品种较为齐全,分布广泛,特色鲜明。其中,冰雪、森林、湿地等资源堪称全国之最,资源的丰度、品味、空间等特征在国内均属一流。经1998年全省资源普查,共获得分属60种基本类型的1361个资源实体,占《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所列68种基本类型的88.24%,超过60%的全国省级丰富指标标准。从资源类型与特点上看,黑龙江省拥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所列六大类资源的全部。其特点是: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但在区域内搭配得当。2、资源分布重点突出,各有特点。大部分地区适合开展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旅游。3、资源品质良好,一、二级旅游资源比例较高,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开发重点旅游区。从国内横向对比来看,我省有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相对垄断地位的特色资源。一是冬季冰雪资源。我省纬度较高,冬季漫长,雪质好、雪期长、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地域广阔,可利用时间长。冬夏季节反差大,特点鲜明。冰雪资源开发较早,基础相对雄厚。二是夏季避暑资源。严格说来,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习惯上的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是避暑的好去处。也是观赏粗犷、雄伟和苍阔寒温带森林、漂流垂钓的好去处。三是边境旅游资源。我省与俄罗斯有着长达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界河、界湖总长2000余公里,与俄罗斯陆、水、空交通便捷,23个边境口岸已有17个开展旅游项目,对俄罗斯旅游优势明显。
“九五”以来,我省旅游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前4年,共投入基本建设项目284个,累计已投入资金29.74亿元。形成了几十条旅游线路,初步树立起特色旅游形象。基本形成了“OKL”旅游框架(以哈尔滨为中心的“0”型环状旅游带,以绥芬河、虎头至齐齐哈尔、漠河,哈尔滨至伊春、嘉荫、萝北、五大连池、黑河和哈尔滨至佳木斯、同江、抚运的“K”字型旅游带,以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江游为“L”字型旅游带)。全省已开通国内航班65条,国际定期航线6条。哈尔滨至黑河、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绥芬河等开通了15对旅游列车和哈齐、哈大、哈佳、哈绥、哈长(春)、哈沈(阳)、哈大(连)等高速豪华公路班车。旅游车船公司大量增加,运力提高。通讯条件也大为改善。这些有利条件为“十五”期间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趋势分析
客源结构变化走势。以往我省游客以团体旅游为主,“十五”期间,随着旅游特色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文化内涵的上升,旅游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将得以增加,预计散客比例将会呈上升趋势。国际游客会稳步增加,国内游客也会相应增加。
旅游消费倾向变化趋势。随着人们“假日旅游”观念逐步成熟,旅游消费已进入临界点,旅游需求普遍产生,旅游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来单纯的以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市场已发生变化,各种专项旅游如度假、商务、展览、会议、学术交流等日益增加,参与性旅游的比例正在逐步加大。游客来我省旅游的目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旅游商品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以往来我省旅游的游客消费结构多侧重于住宿、交通、游览和餐饮等项目上。今后,需求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需求弹性大的购物和娱乐项目所占比重将上升,其结构变化的影响是旅游收入会明显上升,旅游产业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势不可挡的时尚。
旅游供给结构变化趋势。今后,旅游业的服务市场主体将日趋多元化,形成国内、国外和国有、集体、民营等不同所有制结构并存的开放型市场格局,这给现有的市场主体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目前,我省旅游业在行、住、食、游、娱、购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的加快,竞争程度的加深,必须实现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剧将以竞争的方式将机制落后、管理不善、营销不力的市场主体淘汰出局。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世界经济和地方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地之一。因而,旅游业的客源市场总体上将是需求增加的趋势。另外,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和购买力的增强,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日益丰裕,客观上为人们追求闲暇时光、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消费潮流。
(三)当前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旅游发展理论和实践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总体规划;二是对我省特色旅游资源缺乏科学的产品定位,缺少高起点、高水平的策划和创新,多数景区处于低档次的开发建设状态;三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信息不灵,闭关自守,市场意识差,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和水平不高,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较小;四是旅游商品开发落后,品种不全,质量不高,数量较小;五是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条件比较差,不少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六是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和氛围。
二、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黑龙江省“十五”旅游业发展要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起点、大手笔建立旅游基地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主攻产品,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产业化发展方面向高起点地构筑起区域布局协调、资源结构合理、旅游文化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具有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旅游精品。
(二)发展目标
1、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36%;
2、境外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5%,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5%;
3、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
(三)规划原则
第一,旅游业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坚持集约经营、多元投资;整体推进、超前发展、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力争跨入旅游强省行列,成为中国北方重要旅游目的地。
第二,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创造精品的原则,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依托中心城市、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和边境口岸,形成以冰雪、森林、湿地、草原、农业等生态旅游为主导产品,边境旅游、北方城市风光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等多类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重点开发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游,以伊春为重点的森林养生游,以黑河、绥芬河、东宁为重点的中俄边界游,以牡丹江、鸡西为重点的地下森林湖泊游,以及大兴安岭漠河的北极村独特风光游。搞好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伊春桃山、五营森林避景旅游区等项目建设。
第三,加强旅游市场开发,扩大市场份额。根据不同客源市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升级、优化组合;搞好宣传工作,提高产品知名度。
第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电力、供排水、环保等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搞好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并重,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永久和谐。开发要走保护--开发--增值的良性发展之路,实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标。
第六,坚持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在宏观范围内研究问题,各旅游区要创造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协同发展。要与外围旅游区、旅游中心城市在交通、旅游资源配置、后勤服务供给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第七,立足于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定位,以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策划旅游项目、制定开发策略。各旅游区的开发要以旅游资源评价和市场分析研究为依据,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八,坚持审美文化建设的原则。旅游要融合人文旅游项目产品开发,旅游项目开发要创造高品味的景观艺术风景,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获得愉悦、舒适、自信等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增进健康、陶冶性情的目的。使旅游区在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方面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第九,点线相结合的原则。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要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可进入条件。以点连续,以线带面,形成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
第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区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和公益设施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深入贯彻“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多元投入”“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内资和外资一起上,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发。
旅游开发构想及建设重点
“十五”期间旅游发展要在已基本形成的“OKL”旅游框架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发掘产品。重点抓好冰雪游、森林养生游、中俄边界游、北极村独特风光游和地下森林、湖泊、湿地游。依照全面规划发展和重点开发建设的原则,开发建设具有我省特色的4条旅游带(精品线路)。
1、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力发展冰雪旅游。
我省地处高寒,四季变化较大。要解决淡季和旺季的不协调问题,重要的是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增加客源。一是哈尔滨有全国闻名的“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以及“七三一”细菌部队遗址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要研究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产品,进行高起点策划和包装,开展工业旅游、军工旅游等项目,如建立军工、电站博物馆等;二是要重点解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只能在冬季开展的问题,将其由政府主办逐步转变为由市场和社会主办,推向市场。在松花江北岸规划建造一个大型的以冰雪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使夏季来旅游的客人也能充分体验到北国冰雪的风光,使之四季常青、常旺;三是在虎园景区附近建造一个以驯兽、马戏、杂技为内容的表演场所,增加旅游项目。使之与冰雪主题公园、太阳岛景区等形成一个大型旅游集合区。以旅游促进江北经济的发展,带动全省冰雪旅游。
同时,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延伸到亚布力、海林,以便和镜泊湖景区相连接。重点开发建设的项目有: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该度假区为迎接第三届亚冬会仓促建设,配套设施不全,旅游项目单调,夏季项目不够丰富,水资源缺乏。“十五”期间主要建设内容是环境治理、水电工程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约1.5亿元。
林海雪原旅游区
该区处于张广才岭东麓,有“中国雪乡”美称。滨绥铁路和301国道横贯全境,1000米以上山峰20余个,坡度适中,年均降雪厚度300厘米,雪期150天,解放军的滑雪训练基地--“八一”双峰滑雪场亦座落于此,开发滑雪旅游的潜力很大。另外,夏天有海浪河漂流、森林观光等项目,是冬夏皆宜的大型旅游区。“十五”期间主要建设海林至长汀至双峰道路和部分景区的给排水、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总投资约2.42亿元,规划建设威虎山滑雪旅游区,约需投资9亿元。
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可以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部冰雪旅游带。
2、以齐齐哈尔、五大连池为核心大力发展湿地、火山地貌旅游。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该区采取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以观鸟和湿地风光及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项目,达到了保护和旅游,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与良性循环。在我省西部旅游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十五”期间主要项目有:(1)污水垃圾处理设备;(2)小河道疏通和养护工程;(3)放养水禽房舍;(4)进入保护区东部、南部观鹤及保护站道路等,总投资约1亿元。
五大连池风景区
五大连池景区是我省特殊地理地貌的代表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四十佳之一,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该景区建设规模小、配套差、档次低,与其知名度极不相符。“十五”期间,着力进行给、排水和景区道路、环保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
林甸温泉度假乐园
林甸地热资源占地约3000平方公里,储量约1800亿立方米,且地表水与地下热水(约摄氏50度)自然循环,基本能做到永续利用。在开发工业和民用热水工程的同时,策划建一处占地150公顷,集温泉疗养、度假,温泉养值、种植观光和娱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乐园。总投资约5亿元。
以上3个项目的建设,形成西部湿地、火山地貌观赏旅游带。
3、以伊春、加格达奇为主大力发展森林避暑旅游。
伊春在桃朗带旅游区“桃朗带”为桃山、朗乡、带岭3个相连的林业局的简称,位于小兴安岭南部,沿线1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林木茂密,生态环境好,旅游潜力大。“十五”期间,修建铁力至桃山公路18公里,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至伊嘉公路处的14公里的旅游专用公路。完善桃山、五营森林公园基础设施,丰富夏季避暑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主要是搞好5个旅游中心区镇(加格达奇、呼中、西林吉、塔河、呼玛),完善4大旅游功能区(北极观光旅游区、呼中森林冰雪度假旅游区、塔林西水库旅游区、以加格达奇为中心的岭南综合旅游区)。重点建设加格达奇兴安度假村和北极漠河旅游区。
加格达奇兴安度假村,地处加格达奇城郊,建成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冬夏适宜、综合性的旅游度假村。
北极漠河旅游区以北极村风景旅游区为主,重点完善区内食宿条件和黑龙江边境娱乐设施。改造漠河乡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漠河乡北陲度假村,总投资约3亿元。
形成大、小兴安岭森林避暑休闲旅游带。
4、以牡丹江、鸡西、黑河、绥芬河等口岸为重点大力发展湖泊观光、界江、边境旅游。
镜泊湖风景区
镜泊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由于规划落后及管理不力,开发过滥,水质污染,水位下降,著名的吊水楼瀑布风光不再,去往周围几个主要景点(如火山口森林公园)的道路档次低,可进入性差,影响整体效益。“十五”期间应努力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主要工程是:镜泊湖至火山口森林公园50公里道路,镜泊湖瀑布复原工程等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
兴凯湖风景区
兴凯湖是中俄界湖,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正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开发区。“十五”期间拟改造密山市湖区公路60公里,游船码头2座,进行治污和固沙工程。需投资约2亿元。
莲花湖是省级风景区,风光秀丽,没有遭到破坏。“十五”期间,要先进行高档次、高品味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是牡丹江通往莲花湖的旅游公路100公里,总投资约1.6亿元。
我省与俄罗斯之间的国际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十五”期间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突出界江游、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特色,规划建设重点沿岸景区建设,增加客流容量,修建旅游码头,增加游船数量。总投资约1.5亿元。
三、政策措施
(一)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从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高度出发,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学习省外、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作法。铁路、公路、民航、邮电等部门要树立“交通围绕旅游建”的思想,改善景区、景点可进入条件。交通、建设、环境、林业等与旅游业相关联的部门要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应充分考虑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各行业规划和全省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十五”期间将我省建成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交通部门要将海林至长汀至双峰、密山至兴凯湖、铁力至桃山等公路纳入规划,并力争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民航及有关部门要研究在加格达奇、鸡西、伊春、抚远、五大连池、漠河等地建设支线机场,改善旅游可进入条件。航运部门要研究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新建扩建游船码头、增加游船数量。加快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由多头管理变为统一管理,进行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以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旅游的发展资金。为了保证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的投入。省政府设立旅游导向资金,重点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并将其列入省基本建设年度计划。为了使我省旅游快速发展,除国家和省政府导向资金外,需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要利用政府助资、银行贷款,建立投资基金、发行股票、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等多种融资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筹措资金办法,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提高旅游投资效益。
(三)增强环保意识,提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存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严禁破坏环境式的开发,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都要把环境保护纳入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和卫生,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失调,使旅游景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法制建设是保障旅游规划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要改变目前我省旅游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的状况,加快完善相关的旅游政策法规;要提高法制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将旅游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五)搞好旅游营销,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的开发是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要在加强市场调研、搞好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搞好旅游产品的营销,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与轰动效应,宣传我省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将之纳入宣传计划;各旅游企业要在产品包装、营销策划、广告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将我省旅游产品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推向市场。建议对我省比较有影响的旅游产品以黑龙江省的名义推出品牌,扩大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旅游信息工程,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网上营销和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六)高起点编制规划,进一步加强旅游开发建设的宏观管理。请国内外一流旅游专家编制全省旅游总体规划和滑雪旅游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全省景区景点的旅游规划要由省级计划、旅游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与全省总体规划相衔接。建立动态旅游项目库,进行高水平包装,为“十五”期间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奠定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保证质量。要加强旅游区(点)的规划,旅游项目的立项的管理,按照规定程序报计划部门审核批准。各级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论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协调项目单位参加国际、国内招商活动,用优势项目吸引资金。
(七)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业人员素质。旅游规划的实施,人才是保障。目前我省旅游人才数量少、质量低,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速对黑龙江省旅游人才的培养,尽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在高校系统根据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旅游策划和管理人员,调整目前旅游业人员结构。
(八)深化改革,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扩大产业规模要求,通过资产重组组建旅游集团,成为龙头企业,走股份制的路子,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新形势的挑战,增强我省旅游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