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以北宋为例,
结婚主要分三个步骤。
一、相媳妇。由男女双方约定吉日,彼此见面,如果中意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二、通资财。在通婚书上,写明男女双方姓名、生辰,以及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明显。在亲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一般情况下,女方花费很多。苏辙嫁女,就把在汴梁的一处房产变卖,凑足嫁妆。
三、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
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
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我们现在“闹洞房”的前身。
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点评:
【古人结婚的“步骤”】
在中国文化里,夫妇是“人伦之始”,《郊特牲》谓之“万世之始也”。《易》云:“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措)”,婚礼之于人生之重要,于斯可见。
古者,娶妻之礼,以昏为妻,取阳往阴来之义也,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其夫也。女因媒而亲,父母因女而亲,故曰姻。礼注疏云,婿曰婚,女曰姻。婿以昏时来迎,女因之而去,故名焉。婚礼者,婚姻往来之礼也。合二姓之好,严百世之防。上承宗藩,下继后世。故君子重之。
上古婚嫁礼俗据传始于伏羲之时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后世渐为演进,至夏商“亲迎于堂”,再至“限男女之年,定婚姻,六礼之仪”,宗周文明始具备完整婚之“六礼”。《礼记·郊特牲》:“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夫妇为人伦之始,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故婚姻之礼,乃诸礼之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风化之基也。孔子言治礼,敬为大。敬之至,昏为大。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政之本也。故昏礼合二姓之好,上以承先、下以启后,君子重之。古之六礼所以敬慎重正,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盖慎其始也。
点评:
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极为周全。所谓三书,就是奉行六礼应备有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确定婚约的书柬。礼书是女家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迎书则是迎亲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书柬。
而六礼则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纳采即提亲,问名则是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这两项主要由男方请的媒人负责。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相配,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八字相合,这门亲事也就定下来了。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又称过大礼,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沿袭至今仍是婚嫁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女家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之为许缨。请期又称择日,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最后就是亲迎了,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亲迎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需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拜见公婆。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点评:
古代汉族婚俗
三成事:
应亲与求亲: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便由父母张罗求个好亲。首先找媒人,找好媒人后,介绍家里情况,自己要求的目标,给媒人媒礼,展示自己聘财等物。媒人便去到相应的家去说 介绍男方家怎样。若女方父母同意后,可由男方到女方家或女方到男方家去相亲(古代男子女子并不能亲自去 只能由其父母代劳)由双方父母谈话介绍两家情况 男女双方条件等 若双方同意 便会互赠订婚信物 如玉配 等等 或者 若女方同意, 女方便会给男方送上一盏茶 男方认为可以的话喝茶后即在桌上放上“茶钱”(多少不限,但须双数)喝过茶。 就算答应婚事了
订亲:
问名;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双方便会互赠庚帖,上写着二人的名字 生辰八字 年龄 等,作订亲的凭据。
纳吉:定亲后,男方选定黄道吉日来过大礼,过几天后正式行礼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在吉日那天,男方送聘礼,聘钗,婚书到女家求婚
点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点评:
【古代官府如何强制夫妻
离婚】主要是“六礼”,形成于西周,延续到清末,即便到了现在,有些程序还是和古代一样,或者只是稍微演变了一下。
“六礼”即: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问名字、生辰,占卜问凶吉;纳吉,占卜后确定婚姻;纳征,下聘礼;请期,商定婚期;亲迎,迎接女方。至于婚礼上的细节,事实上现在尤其是在农村,很大程度
继承了古代的做法,参加一场农村婚礼就可知一二了。
值得说明的是,古代对于离婚有七出三不去,简单地说七出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为:妻子无娘家所归、妻子替家翁姑服丧三年、前贫贱后富贵。
如果夫妻间有任意一方向对方亲属有殴打、谩骂、强奸等行为,官府会强制要求离婚。
点评:
中国民间有时也将说媒归纳于婚前礼中,因为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媒人在传统中式婚礼中十分重要,所以中国民间有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三书六礼
正式的婚前礼一般始于三书六礼,乃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其中纳采、问名、纳吉前三阶段称为议婚,亦称议亲。
聘礼
点评:
《五礼通考》有记载,中国婚礼习俗自古以来上至天子下至小民都采用“六礼”这一习俗。“六礼”也算是中国古代结婚步骤的权威标准,“六礼”都包括些什么呢?古代婚礼当天流程又是什么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古代结婚步骤浅析
1、纳采
这是婚嫁的最初级阶段,男方通过媒婆提亲,女方有初步意向议婚,男方这时候准备代表忠贞的活雁去女方家求婚。
2、问名
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里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拿到后准备占卜合婚的仪式。
点评:
感觉和现代人所要求的中式结婚没有太大区别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无非和现在提亲,定亲,成亲,给嫁妆(看嫁资),接新娘(坐花轿),掀盖头(开面),坐婚车(上花轿),去见双方父母(拜堂成亲),闹洞房(贺郎酒),回门酒。
所以现在的中式婚礼都是按以前的婚礼的套路来的嘛
点评:
古人的婚礼,即昏礼。因为初昏(亲迎)之时是在黄昏时举行。在初昏日期之前又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与亲迎合成六礼。
也就是提亲,问明女方生日、姓名来占卜,觉得合适后通知男方(文定,过小礼),过大礼,定好婚期,新郎上门迎亲。这其中许多细节都有吉祥含义,如以大雁为礼,婚服的纹饰,等等,都需要我么们深入解读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