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 【发布单位】山西省
  •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6〕50号
  • 【发布日期】2006-07-11
  • 【生效日期】2006-07-11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山西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晋政办发〔2006〕5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晋发〔2006〕17号),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两区”)59个县(市、区)产业项目、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四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两区”开发建设大局,主动协调配合,全方位做好对四个专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营造一个加快实施规划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两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附件:1.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2.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交通建设规划
3.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4.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社会事业规划

二○○六年七月十一日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产业项目规划

一、产业开发的现实基础、战略机遇和重大意义

1、现实基础

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两区”)开发范围涉及全省10个市、59个县(市、区),其中有54个县属于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总土地面积9.8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3%;总人口1228.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以来,“两区”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群众温饱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和全省相比,在总体上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2005年,“两区”GDP完成693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16.8%,人均GDP5638元,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占全省的16.2%,人均财政收入1001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7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两区”尚有贫困人口306.14万,占到“两区”农村人口的30.2%;多数县份财政总收入不达亿元或刚过亿元,可支配收入不达5000万元,财政收入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症结,财政增收困难、农民增收困难是“两区”发展落后的突出表现。

“两区”大多数县区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煤、石灰石、石墨、石膏、耐火粘土、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大,已探明储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金属矿产分布广泛,主要有铁、铝土、铜、镁、钴、钛等,且储量较大。“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适宜生产小杂粮、草食畜、干鲜果、中药材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两区”是我省多数河流的发源地,其中长度在15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条。“两区”自然地貌发育独特,名山大川气势磅礴,革命遗迹寓意深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是“两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战略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出发,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加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将我省列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比照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区”开发战略,举全省之力支持“两区”社会经济发展,这些都为“两区”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重大意义

“两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解放后,为支援祖国经济建设,“两区”在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开发和防沙固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付出了重大代价。加快“两区”产业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尽快让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抢抓中部崛起战略重大机遇,整体提升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迫切需要;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党和政府对“两区”人民深切关怀和高度负责的具体行动,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产业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两区”产业开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以强县富民为目标,着力增强“两区”造血功能,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两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要充分利用“两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区域特色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

(2)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原则。要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突出市场运作,依靠改革办法激活内力,利用市场手段促进开发。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两区”产业开发的基本前提,始终注意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决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暂时的经济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有效防止一哄而起和形式主义,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3、主要目标

“两区”产业开发,要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龙头和核心,坚持扶优扶强,重点规划支持423个产业项目和25个旅游项目建设。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翻身”的战略部署,分两个阶段实现开发目标。

(1)2006年―2008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产业项目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力争使财政状况较差的县年财政总收入增长3000万元―5000万元,较好的县增长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以上,实现“两区”开发的良好开局。

(2)到“十一五”期末,“两区”基本摆脱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困难局面。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两区”在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全国差距明显缩小,基本接近我省平均水平,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山川秀美的新太行、新吕梁奠定坚实基础。

三、产业开发的重点
“两区”产业开发要紧紧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开发以煤炭资源深加工、煤矸石资源发电、铝镁等有色金属、新型建筑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旅游等8类448个项目。

1、煤炭资源深加工

充分利用“两区”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鼓励发展甲醇、二甲醚、苯胺、复合肥、煤焦油等醇、炔、苯、肥、油下游深加工产品,稳步提高“两区”煤化工产业增长速度;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调整“两区”煤化工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深加工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鼓励开发利用煤矸石、中煤、煤层气等共伴生资源,支持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煤化工技术路径和产业模式。通过改造、提升煤焦支柱产业,引导、培育和建设一批煤化工骨干项目,在“两区”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在整合资源、关小并大、控制生产总量的前提下,促进煤焦产业布局重点向“两区”内财政收入、农民收入最困难的20个县倾斜。凡是以煤炭进行醇、炔、苯、肥、油等下游产品深加工的煤焦企业,安排对其配套煤矿进行改、扩、建;凡是探明有煤炭资源且具备开采条件,目前尚未建设有煤矿的县,可以适当安排煤矿建设项目。

2、煤矸石资源为主的电力工业

鼓励利用煤矸石、中煤为燃料发电和利用粉煤灰、矸石废渣综合开发项目,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大型坑口电厂、煤电联营、热电(冷)联产机组及高效节能机组的建设,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在项目布局上向贫困面较大的吕梁、临汾两市倾斜.

3、铝、镁等为主的冶金工业

发挥“两区”铝、镁、铁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氧化铝产业,推进铝、镁资源深加工,扶持铝镁合金及其制品等综合开发项目。加大钢种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鼓励新上一批硅钢、新型建筑结构钢、汽车用钢等钢铁项目。在项目布局上向贫困面较大的吕梁、临汾、忻州市倾斜.

4、新型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

利用“两区”丰富的石材、铝钒土等资源优势,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高效耐火材料、新型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高岭土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纤维材料等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努力培育新型特色材料生产基地,扩大市场份额。有重点地发展水泥工业,支持日产2000吨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鼓励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发展循环经济。在项目布局上向贫困面较大的吕梁、临汾、忻州市倾斜.

5、矿山机械、汽车配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在“两区”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依托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带动“两区”矿山机械、汽车配件等产业发展,促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装备制造业以原平、新绛、闻喜等县为主要基地,高精铸造业重点培育吕梁、临汾、忻州等三个产业集聚区。

6、农畜产品加工业

小杂粮加工。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小杂粮品种改良和开发,努力提高小杂粮的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小杂粮的产业化经营。在小杂粮加工转化上,积极开发以优质小米、杂豆等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开发以燕麦、苦荞为主的保健食品。

玉米深加工。玉米是“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依托大量原料供应优势,积极鼓励发展淀粉加工、乳酸钙、麦芽糖等深加工项目。

薯类加工。立足“两区”马铃薯、甘薯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推广优质薯类加工专用品种,以淀粉加工和优质马铃薯出口为主,在稳定发展粗淀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精淀粉及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薯类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实现薯类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忻州西部6县为主规划布局项目。

干鲜果加工。以黄河沿岸红枣、太行山中段核桃和中南部苹果、梨、葡萄等为重点,积极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干鲜果品加工业。红枣、核桃要在扩大初加工和出口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系列保健食品和枣汁、核桃露等深加工产品。鲜果要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果脯糖果、果酱、果干、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增强果品产后处理和贮藏保鲜能力,加快果品加工型品种的推广和出口基地建设。以吕梁、临汾红枣、水果产区为主规划布局。

蔬菜加工。充分发挥“两区”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区位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行净菜上市,提高蔬菜产后处理能力。加快发展蔬菜罐头、冻干菜、脱水菜、蔬菜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蔬菜加工转化水平。重点建设大同、运城两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基地。

中药材加工。建设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黄芩,晋南生地、柴胡等地道中草药材生产基地,扶持一批经营机制好、带动能力强的中草药材加工企业,重点发展植物药提取液和中草药制剂的深加工,扩大饮片加工及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建设GMP基地,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和开发水平。

畜产品加工。以草地资源开发和肉牛、肉羊养殖为重点,稳步发展奶牛、猪、禽、獭兔,适度发展特种养殖,重点支持肉类、乳品、绒毛、皮革加工,建设具有我省区域特色的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基地。充分利用当地草地资源,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政策的实施,大力发展饲料饲草加工业,推动畜牧饲养业健康发展。在项目规划布局上与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建设结合,同步考虑,统筹安排。

7、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区域协作”的思路,确立旅游业在“两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统筹开发“两区”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支持25个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成为“两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按照全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精心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沿黄风光旅游带、太行风情旅游带和工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要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旅游景区公路与交通主干线的连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旅游景区和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兴办农民客栈和农家乐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拓展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两区”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8、其它

积极扶持化工、医药、包装等工业。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布局一批以玉米、植物秸杆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农畜产品集散中心扶持市场建设,为农畜产品提供物流服务。

上述产业项目共448个。按大类划分:农业产业化及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99个,煤炭、煤化工、电力、冶金和燃料乙醇等项目113个,新型建筑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包装等项目111个、旅游业项目25个。

四、产业开发的政策措施

1、认真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银企合作,鼓励各商业银行支持“两区”产业项目建设。

3、立项和贴息支持。对列入“两区”开发的产业项目,省政府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和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贡献的大小,采取四种扶持方式: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项目,在规划范围内给以优先立项扶持;对财政增收贡献大的项目,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并给予贴息支持;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业产业化和农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扶持,并对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对旅游项目,主要在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4、发展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两区”内加快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担保风险补偿资金。

5、放宽企业登记和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两区”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6、加强用地政策支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确保“两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本村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通过联营、租赁等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

7、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引导“两区”内的优势企业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倡和鼓励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两区”产业开发。对在“两区”发展壮大产业和骨干企业、创办产业基地、创立名牌产品、开拓产业市场等方面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8、实施名牌战略。对“两区”内现有的知名品牌,进行保护、规范和提高;对传统名优品牌,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对优势特色产品,要通过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省名牌产品”和“山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改革、促进营销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奖励。

9、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和其它地区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来“两区”投资办厂,合作开发。积极争取和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国外双多边援助,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两区”产业开发建设。鼓励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一揽子引进方式,把发达地区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资金、人才等优势与“两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结合起来,带动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交流与合作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培育“两区”外向型企业和出口创汇产品。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