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河南省
- 【发布文号】豫政 〔2006〕39号
- 【发布日期】2006-07-13
- 【生效日期】2006-07-1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河南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河南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豫政 〔2006〕3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铝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河南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带动全省工业结构升级,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十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五年来,我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快增长。
2005年,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202亿元,居全国第九位,比2000年增长了1.9倍,五年年均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36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1.6%,高于全省工业3.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1.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7%。实现利税112亿元,利润66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2倍和6.5倍。当年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位。
(二)优势行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5年,我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电力装备三大优势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4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5%,比2000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输变电设备、重型矿山装备、农业机械、起重设备等行业整体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大中型拖拉机、大型干法水泥主机设备、二次继电保护装备、高压隔离开关、防爆电机、煤矿液压支架、有色金属加工装备、玻璃深加工设备等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已有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42个,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3%,新产品产值率为13%,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0.4和1.9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281件,专利授予量达到8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倍和53%。近年来,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我省重大装备研制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果,超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控制设备、正负电子对撞机谱仪机械系统、强力大采高液压支架、大型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机、大型空分设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率先实现了国产化。
(四)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我省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864家,其中“双五亿”企业24家,比2002年增加15家。在全国机械工业500强中,我省有16家,名列全国第八位。2005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有1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比2000年增加7家,其中,一拖集团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许继集团超过60亿元,中信重机超过40亿元,黄河实业、洛轴、平高、郑纺机、郑煤机、森源、南阳防爆等7家企业超过10亿元。
(五)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05年,洛阳、郑州、许昌、新乡等4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占全省的56.3%,对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2%。长葛市、长垣县、荥阳市、上街区、沁阳市、巩义市和新乡县的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长垣县起重机生产企业83家,配件生产企业490家,年销售收入70亿元,100吨以下起重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上街―荥阳阀门生产企业400多家,年销售收入42亿元,已成为全国三大阀门生产集聚区之一。沁阳市造纸专用设备制造企业150余家,年销售收入10.3亿元,可生产幅宽8米以下各种造纸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是全国四大造纸专用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规模偏小。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江苏的23.9%、广东的27.7%、山东的29.3%。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只有0.64亿元,尚无一家超百亿元的企业。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区域配套能力不强。我省装备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少,特别是缺乏集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成套总包企业,围绕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尚未真正形成,原材料供应、外协配套件等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这既制约了企业迅速做强做大,也未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三是改革步伐缓慢,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我省装备制造业国有资产比重高达51.9%,比全国高19.1个百分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过重,改革改制步伐缓慢,缺乏创新机制和自我改造能力,贻误了发展时机。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层次低。企业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意识不够强,能力不足,承担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成套供应的实力不突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密加工和智能控制等装备比例低,产品多数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从市场需求、要素供给和政策环境分析,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我省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支撑条件。
(一)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加快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
我省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已明确要求要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加快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因此,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工业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向工业强省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深入展开,为装备制造业加强国际合作,加速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工业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将达到6万亿元,生产规模由目前的世界第五位进入第三位。从具体行业看,我省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空间。输变电设备:受今后五年电网投资规模超过2.2万亿元的拉动,输配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市场容量将达到7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农业机械: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规模展开,预计2010年我国农机装备总动力将由6.8亿千瓦增加到8亿千瓦以上,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年需求量超过25万台,年均增长10%以上。工程机械:在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重要港口、枢纽机场、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拉动下,工程机械行业将以年均10%的速度稳定增长,2010年需求量由720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装载机、压路机由目前的10.6万台和0.9万台分别达到15万台和1.6万台,新增销售收入约200亿元。起重机械年需求量由1100亿元增加到1900亿元。机床工业: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国,2010年机床年需求量超过1400亿元,其中数控机床达到1000亿元。煤炭专用设备:随着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安全投入力度的加大,2010年煤矿机械设备年需求量将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13%。石油机械行业中,抽油机和全自动钻井机的年需求量将由180亿元增加到210亿元以上。造纸机械年需求量将由200亿元增加到400亿元以上。环保机械行业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递增,年需求量将由400亿元达到800亿元以上。
(三)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从企业数量看,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总数居中西部首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创新能力看,在国家确定的16项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中,许继、平高、中信重机、一拖、开封空分、郑纺机等企业的6类产品研发水平已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郑州三磨所、洛阳有色院、郑州机械所、洛阳轴承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郑大、河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一批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大型高参数齿轮减速器、智能化宽幅铝带冷轧机、高精度轴承成套设备、特高压直流输电保护、大型矿井提升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从产业转移看,我省电力供应充沛、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潜力巨大、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吸引沿海装备制造企业到我省建立生产基地。从投资规模看,去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214亿元,同比增长1.6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3个百分点,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后劲。
(四)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1.国家已经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税收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发展将给予大力支持。
2.国家将出台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我省洛阳、郑州等地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改革改制和技术改造,争取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十一五”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优势产业,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目前,郑州、洛阳、许昌、新乡、焦作等市已经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今后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谋划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在看到我省装备制造业良好发展条件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国已有17个省份把装备制造业定位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尤其是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等先进省份,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上加强引导,在政策上倾斜支持,呈现出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企业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推进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着力做强做大优势行业,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十一五”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已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装备制造业向信息化、成套化、集聚化的产业格局转变。要以提高重大装备集成能力为主线,发展高效可靠、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产品,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做强做大电力装备、专用设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4大优势行业,高水平发展数控机床、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轴承及基础件、仪器仪表等4类成长性产品,壮大洛阳、郑州、许昌、新乡等4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装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我省建设成自主研发水平较高、制造技术先进、系统成套能力强的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5%。力争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提升2-3位,4大优势行业的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超过65个,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40%,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一批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10年,全省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其中:一拖集团超200亿元;许继集团、中信重机、黄河实业、森源电气超100亿元;郑煤机、平高集团、鑫盛机床、卫华集团等10家企业超50亿元。――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依托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建设4个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培育8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大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通用产品等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格局。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规划了全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360个,总投资502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94亿元,利税265亿元。
(三)重点任务。
1.提高技术创新和成套能力,做强做大电力装备、专用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4大优势行业。
(1)以输变电设备为主的电力装备制造业。依托骨干企业,抢占电网设备向超高压、大容量发展,城网设备向无污染、高可靠、智能化、组合化发展带来的市场空间,迅速提高输变电装备的综合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高压及超高压开关、二次继电保护、绿色环保电缆等产品,尽快在国家重点发展的750千伏、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500千伏以上直流输变电设备领域实现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在国内输变电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功能电机和电工器材生产规模,促进中低压电力装备系列化、集群化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许继集团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平高集团超高压组合电器、许昌阳光和焦作汉缆超高压交联电缆等67个项目,总投资84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87亿元,利税50亿元。2010年,以输变电为主的电力装备业销售收入达到550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由15%提高到20%,成为全国高压及超高压输变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2)以大型矿山机械为主的专用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骨干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发展核心主机设备和关键辅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利用社会机械加工能力,开展分工协作、联合生产,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一是推进以大型矿用磨机、高压辊磨机、矿井提升机等大型主机设备为龙头,输送、控制等零部件企业相配套的重机生产体系建设;二是整合煤机生产企业,形成综采机械、运输机、液压支架为一体的成套设备供应集团;三是加快大型涤纶成套设备的产业化,实现纺机企业由提供单机向承揽工程、系统设计、供应成套设备的转变。经过5年努力,我省在煤炭综采、石化和煤化工成套空分设备、大型化纤成套设备、特大型水泥主机等方面要能引领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中信重机大型矿用磨机和日产万吨级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主机、郑煤机高效综采成套设备、开封空分6万立方米空分设备、郑纺机8万吨涤纶成套设备等96个项目,总投资11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77亿元,利税64亿元。2010年,专用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
(3)以大中型农机为主的农业机械制造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推动农业机械向多品种、大马力、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和完善12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产品系列,提高操控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与农机具的配套功能,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和出口基地。扩大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械和旋耕作业等新型配套机具的规模,努力提高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收割机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发智能化土壤整理、节水型灌溉和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设备。加快大功率、节油、环保型柴油机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机零部件产业,引导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就近配套,形成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拖集团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许昌豪丰智能旋耕机、茂盛粮机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等38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41亿元,利税29亿元。2010年,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4)以工程和起重机械为主的通用装备制造业。积极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化的要求,推行差异化战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主机产品和核心基础零部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我省工程和起重机械的市场占有率。工程机械重点加快市场空间较大的挖掘机、旋挖钻机、高端装载机、大吨位叉车等产品的产业化步伐,高起点发展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等新型设备,形成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高速公路养护设备、路桥设备等多元发展的格局。起重机械在继续扩大中小吨位产品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造船起重机、立体装卸系统和特种重型起重运输类设备,引导产业集聚,形成低成本、宽系列、高品质的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卫华集团大吨位多功能起重机、科润公司重型塔机、宇通重工旋挖钻机等54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8亿元。2010年,工程和起重机械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2.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数控机床、环保及综合利用装备、轴承及基础件、仪器仪表等4类成长性产品。
(1)数控机床。按照机床工业高参数、大型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和数控系统。支持安阳鑫盛利用自主开发的数控技术,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周边地区机床企业的整合重组,扩大中高档、多规格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的生产规模,力争进入国内同行业三强。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扩大数控全液压模锻设备、切割设备产能,加快高技术、高性能工具类产品的开发应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安阳鑫盛高档数控机床、安阳锻压数控模锻设备、洛阳南峰联动智能包装机和内燃机数控试验系统等15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全部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7亿元,利税19亿元。2010年,数控机床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2)大型环保及综合利用设备。积极开发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综合治理设备,重点发展大型燃煤电站脱硫、高效除尘等大气环保设备,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分拣和处理成套化生产水平,加快培育集研发、制造、安装、工程承包为一体的大型环保设备企业集团。加大低温余热发电、风能发电设备的产业化步伐,尽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725所防腐防污成套设备、太行振动脱硫除尘器、大河公司水处理设备、茂盛粮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等24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8亿元。2010年,环保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3)轴承及基础件。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推进资产重组,整合省内轴承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轿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和大型、特种、精密轴承,提高高附加值和高端轴承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洛轴集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增强发展活力,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依托洛阳轴研所的技术优势,推进轴承加工成套装备产业化,努力提高磨削与超精加工水平。做精做强高压阀门、电站阀门等基础件,使我省成为国内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突出的阀门生产集聚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洛轴集团高速铁路轴承及精密轴承、轴研科技磨削超精自动生产线、开封阀门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等33个项目,总投资47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21亿元。2010年,轴承及其他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4)仪器仪表。提高仪器仪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性,重点发展智能化仪表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巩固气体、液体和电量计量产品优势,高起点发展电力运行安全监测系统、淀粉质量检测仪、家用心脏监护仪等产品,推进仪器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思达高科电能计量及质量监控系列产品、恒昌计量智能型数字化液体流量计、开封仪表智能化气体流量计等17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90亿元,利税18亿元。2010年,仪器仪表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支持铸造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用于快速列车、大型成套装备等结构整体化、轻量化、高韧高强的精密铸造产品。鼓励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扩大高性能的交流变频调速电驱动抽油机、钻井机及配件产品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需求,支持骨干企业生产结构合理、用材较少的轻型、重型钢结构产品,形成新的特色产业。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在内河航运船舶制造上取得新突破。
3.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4大产业集聚区和8个产业集群。
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关联企业良性互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和重要增长极,增强对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带动力和区域产业影响力。
郑州、洛阳、许昌和新乡市要依托龙头企业和良好产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产品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鼓励其他地区按照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起点发展的要求,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规模,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郑州产业集聚区。扩大煤矿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的竞争优势,着力提高产品的大型化、成套化和系列化水平;积极培育建筑机械和阀门等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品结构由低档为主向中高档为主转变;改造提升磨料磨具、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等传统优势产品,形成以郑煤机、郑纺机、宇通重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66亿元,建设重点项目44个,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
洛阳产业集聚区。加快国企改制和资产重组,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企业群体,不断提升在大型专用成套装备、新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精密轴承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形成以一拖集团、中信重机、洛轴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主体,中色科技、北玻公司、轴研科技等一批特色企业快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58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8个,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
许昌产业集聚区。不断增强输变电装备生产研发优势,扩大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终端系统等关键设备的产业化规模,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力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高压超高压电缆、新型农机及配件、超硬工具、电梯、压滤设备和烟草机械等产品发展,形成以许继集团、黄河实业、森源集团、阳光集团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49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7个,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
新乡产业集聚区。加快提升产品档次,壮大集群规模,做强做大起重机械、振动设备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环保设备、矿山设备、印刷设备、轻钢结构装备等产品,形成以卫华集团、太行振动、天丰集团、新机集团等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0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73个,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
2010年,4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力争突破19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左右。
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重点建立技术研发、检测、信息和营销网络等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依托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竞争优势,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企业分工协作、成套能力较强的发展格局。
上街―荥阳阀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电力行业的高压大口径阀门,形成全国最大的阀门生产基地。
长垣起重机产业集群。由生产小吨位工业起重机械为主转向变频调速、防爆桥式、轻型双梁等多功能起重机,大吨位、智能型起重机械产能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继续保持在国内的整体竞争优势。新乡县振动机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型、智能、成套振动设备,发展相关产品,完善产业链条,规模居全国前列。
荥阳建筑机械产业集群。以发展中高档搅拌机为主,继续扩大混凝土运输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部地区建筑机械生产集中地。
沁阳造纸机械产业集群。向高速宽幅纸机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国内重要的造纸成套装备生产基地。
许昌县农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多功能大型收获机械、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新型农机,成为中部最大的农机具生产基地。
淮滨造船产业集群。以2000―4000吨位货船为重点,提升产品档次,拓宽产品系列,发展配套产业,成为全国中小型钢质散装货船生产制造基地。
禹州压滤机产业集群。以高精度、大型化为重点,强化专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加快产业集聚,壮大生产规模。
2010年,8个产业集群要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四、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06〕8号文件精神和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对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适当向装备制造业倾斜,重点支持4大优势产业、4类成长性产品和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对列入规划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和产业集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投入、环保、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在重点项目建设和招投标中,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采用省内企业生产的关键主机和成套设备。对省规划确定的4个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和8个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推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和国债项目,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要对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科研机构利用技术优势创办产业实体,推动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研究院所整合,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市和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三)着力培育优势企业。
加快推进大型国有装备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支持中直装备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打破体制性障碍,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加快各类装备制造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步伐,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多种途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设备、安装工程和售后服务转变。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向辅机配件专业生产厂商转型。
(四)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各地要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省有关部门要支持洛阳、郑州、许昌、新乡等基础较好的地区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集聚区和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地区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结构,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园区。省规划的8个产业集群要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调整装备企业人才结构,提高研发人员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型装备企业要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要通过适当数量持股、技术入股、培训、提高薪酬、重奖突出贡献者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