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 【发布单位】河南省
  • 【发布文号】豫政 〔2006〕77号
  • 【发布日期】2006-10-23
  • 【生效日期】2006-10-23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河南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豫政 〔2006〕7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

(一)增强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比重较低;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建筑业整体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服务业总量偏小,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相对较弱。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5〕40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工业实力,壮大第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强化政策引导。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配套政策的协调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先导产业,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压缩过剩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以优化结构、扩大供给、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吸纳就业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稳步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积极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优化林业结构,推进造纸速生林基地建设。

(五)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强水产良种基地和优质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发展名优特水产品。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拉长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水平。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努力在新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等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三、加强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八)加强煤炭、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高产高效煤炭矿井建设和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积极推动煤电、煤焦化一体化建设,鼓励应用煤炭气化、煤炭高效洗选脱硫、节水型选煤等先进技术,加强煤矸石、煤层气等综合利用。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搞好采煤沉陷区治理。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积极利用省外气源,完善油气输配系统,建设郑州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鼓励石油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植物纤维乙醇、生物质柴油等产业化。

(九)优化电力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推进火电基地建设。坚持上大压小,鼓励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建设,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的集中供热机组建设;鼓励开发应用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技术,支持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采用流化床锅炉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加快发电机组脱硫和综合利用机组节能改造。积极利用水电,有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燃气电站,推进核电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支持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建设,提高电网电力输送能力,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保证电源和电网协调同步发展。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继电保护、输变电等技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竞价上网和输配分开,加强电力调度和监管,改革电力调度方式,合理、高效地配置电力资源。

(十)构筑交通区位新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公路网络,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场站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建设城市轻轨和城际间快速通道。支持铁路发展,加快郑西、郑石、郑武、郑徐客运专线建设和郑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加强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运输衔接,巩固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地位。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站,积极开拓货运业务,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改造完善洛阳、南阳机场,积极推进商丘等机场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开发内河航运,提高通向华东的航道水运能力。继续加强管道运输建设。

(十一)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地表地下水资源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快洪水控制工程建设和骨干河道治理,加强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受水区配套工程,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现代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电子商务CA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系统等配套服务体系。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公共资源信息库,构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信息服务系统,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十三)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支持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争取在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电子元器件和新型电源两大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支持做大做强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等高成长性行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数字视听、网络及通讯、计算机、软件等优势产品。

(十四)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成套能力。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提高电力、矿山、纺织、冶金建材、工程建筑机械等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及软件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及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重点支持电力装备、专用设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四大优势行业,高层次发展数控机床、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轴承及基础件、仪器仪表等四类成长性产品,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产品。支持我省老工业基地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

(十五)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巩固壮大食品工业,扩大面制品、肉制品、淀粉、奶制品等精深加工规模,发展果蔬、油脂、调味料和添加剂、休闲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推动食品工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整合提升以铝工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加强铝土矿资源配置,集约发展氧化铝,省不再布点建设新的氧化铝项目,限制以铝土矿为原料的化工项目。提高电解铝行业集中度,大力发展铝、铜、钼、铅、锌、镁、黄金等精深加工,支持年产10万吨以上的铝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高精度铜板带箔管材、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属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提高石油加工和煤炭转化能力,支持年产500万吨煤制油项目。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进客车、乘用车、载货车三大汽车基地建设,加快专用车、低速汽车和摩托车三个专业车辆制造体系建设,支持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五大汽车零部件品系发展,鼓励具有系统开发能力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规模化发展。完善纺织产业链条,扩大优质棉纱、中高档面料、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化纤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裤业、童装、针织服装、休闲服装,打造服装知名品牌。支持纺织行业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研发,提高印染技术水平。

(十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钢铁工业结构,建设千万吨级优质钢生产基地,鼓励企业采用薄板连铸、现代化热轧宽带钢轧等先进技术,发展宽厚板、薄板、高强度钢、H型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进一步提高焦炭行业集中度,鼓励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宽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新一代大容积机械化焦炉建设。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支持日产5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00万吨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