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6]17号
  • 【发布日期】2006-12-26
  • 【生效日期】2006-12-26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政发[2006]1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06〕6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气象事业发展目标 ?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构建哈尔滨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科学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气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加快发展。?

哈尔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气象事业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安全的保障与支撑能力。到2010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气象事业现代化,达到国内先进、省会城市一流水平。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实现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同期全国大城市先进水平,为把我市建成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全面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强化“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意识,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全面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一)提高气象工作服务于城市安全的水平 ?

针对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特点,切实把加强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作为完善我市综合减灾体系的重点,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广泛发布。瞄准全国先进水平,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地步伐,逐步建立哈尔滨市现代化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要积极扩展预警基地功能的外延,与兄弟省会城市联合打造一条覆盖东北三省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网。完善气象预测预警系统,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警准确率为核心,不断完善气象预测系统、预警发布系统。各级政府要鼓励、支持气象部门加大我市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测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为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突发公共事件分析和现场处置中,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作用,使气象工作贯穿于城市防灾体系的各个环节。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完善各类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强化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的调查和影响评估,增强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沙尘暴灾害、森林草原火灾、雷电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及应急保障能力。?

(二)提高气象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

要完善气象服务机制,拓宽气象工作服务领域。提高气象工作为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服务的能力,重点建立以高密度多要素观测、精细化预报、高效应急服务为特征的气象工作服务体系;提高气象工作为城市科学管理服务的能力,重点结合城市网络化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气象工作在综合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提高气象工作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服务的能力,重点围绕哈尔滨生态市建设,搞好生态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综合交通便捷化服务的能力,重点搞好道路气象监测预警和现代物流业跟踪气象服务;提高气象工作为交通干线运行以及为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经济、农业、建设、交通、卫生、能源、规划、水务、环保、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深入研究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市民健康的影响,将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数据作为调整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在开展城市规划编制、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经济开发项目前,气象部门要依法组织好有关气候方面的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建设项目受到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城市气候环境的破坏,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气象卫星遥感及卫星测量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气象领域的技术进步。积极推进气象生态环境业务系统建设,加强哈尔滨大气成分观测、预报和服务工作,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气象采暖节能、松花江流域洪枯水预测、哈尔滨风能资源普查和利用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让气象科技面向并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三)提高气象工作服务于人民生活的水平 ?

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现代化进程。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为目标,建立健全涵盖政府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专项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气象服务体系。要通过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广电、通信、建设、房产住宅、交通等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为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供支持和保障,做到气象信息进村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要根据市民需求的动态变化,以人体健康为重点,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并从分区预报着手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四)提高气象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

各级气象部门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及应对工作,尽快建立全市粮食生产气象服务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服务,积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和乡镇天气预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要根据农业区划、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资料,对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细化、分类、分区评估。要以粮食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增强提供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积极拓宽服务“三农”的领域,深入开展涵盖农作物生育期、土壤墒情、粮食产量等一系列预报服务,面向农民搞好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咨询服务。加强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利用多种现代通讯手段使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五)提高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

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气候资源的普查评估工作,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风能、太阳能、生态与农业气候资源、空中云水资源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市气象部门要积极组建全市风力强度、太阳辐射监测网,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普查和评估,为制定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的勘查、选址、建设、运行提供实时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开展风电场选址所使用的设备与资料要经市气象部门鉴定与审核。?

各级气象部门要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指挥、作业水平及作业效率,使这项工作由应急性抗旱作业向以增加水资源为目的的经常性作业转变,由实施旱区作业向实施江河、水库汇水区作业拓展。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实施人工增雪、消雨、消雾、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三、进一步增强我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

建设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要围绕我市气象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构建先进的技术装备平台,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 ?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要根据国内外气象观测体系发展趋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市气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气象观测站网的规划和管理,编制全市气象观测设施及站网发展规划,做到统一布局、规范标准、共同建设。要针对我市地域广阔、城市表面特征复杂和气象灾害多发的特点,力争到2010年建成覆盖天、地、空三基,物理、化学要素齐全,机动性能强、自动化程度高的一体化气象观测体系,建立覆盖全市以村镇为单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完善天气雷达网,建设高密度风廓线仪和GPS观测网;建立移动观测系统;健全市区、内河流域、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沿线的气象监测网。建设全市雷电监测网,提供雷电评估和防雷设施安全检测服务,升级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建立大气成分观测网,完善农业气象和生态观测网,增强大气成分、城市气象和气候及气候变化的观测能力。适应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专项加密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并利用移动观测系统对重大活动开展定点实时的精细化气象监测服务。?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能力建设 ?

要推动气象及相关信息的整合,提高全社会利用气象及相关信息的水平。针对我市气象信息多元化管理的特点,以气象主管部门为主,建设适应综合探测体系的高效、可靠气象资料收集和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气象探测仪器标准化管理。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大气、水文、环境、生态与农业、民政、国土资源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针对全社会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以大型综合公共气象网站建设为重点,加强气象信息分类加工,基本建成面向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体系。针对大气无边界的特点,以哈尔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地信息平台为依托,做好松花江流域的天气、气候监测信息共享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 ?

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水平是提高城市应急防灾减灾能力、保证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气象信息的基础。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在我市开展各类气象业务和科研项目,带动我市逐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要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的科技含量,增强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精细度。要增强局地强对流等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强化潜势预报,加强对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气象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影响的研究和预估、预警。?

四、完善各项措施,促进我市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统筹规划,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 ?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3号)和省政府下发的《意见》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增长的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对气象部门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防灾减灾等所需的基本建设投入和事业经费,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气象部门的职工应享受当地财政部门出台的各种相关津贴、补贴等生活福利待遇,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给予解决。?

(二)加强管理,密切气象事业的协作 ?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气象事业的管理,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气象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将各部门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络的总体布局。积极落实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共同推进重大气象工程、气象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合作建设。近期,要围绕哈尔滨市气象综合探测及应急服务系统建设、哈尔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基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气象节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全市主要交通沿线气象监测等内容,尽快启动相关合作项目,并使其尽早实施、发挥作用。?

(三)搞好气象法制建设,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

要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和规章。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气象部门职责,强化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规范和健全地方气象事业机构和编制。加强气象执法监督,保护好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发布等活动。建立健全以综合探测、气象仪器设备和气象服务技术为重点的气象标准化体系,加强气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意识。?

(四)推动气象事业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要不断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观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气候变化应对、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分析、气象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设立气象科技研发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对气象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开展气象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气候系统及其相关领域国际组织的有关业务计划。根据我市的实际需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市气象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级人事部门要按照我市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相关科研部门和在哈高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全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