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转发市发改委市经委关于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 【发布单位】宁波市
  • 【发布文号】甬政办发〔2009〕300号
  • 【发布日期】2009-12-25
  • 【生效日期】2009-12-25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宁波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转发市发改委市经委关于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转发市发改委市经委关于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甬政办发〔2009〕3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发改委、市经委牵头组织制订的《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

市发改委、市经委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一大传统优势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结构比较合理,产业链相当完整。长期以来,纺织服装业在扩大出口创汇、增加社会就业、积累建设资金和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但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突显,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贯彻落实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本市的实际,特制定本计划,计划实施期限为2009~2011年。

一、宁波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目前,全市共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近4500家,其中:纺织企业约3200家,服装企业约1200家,化纤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企业216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79亿元,销售产值979.58亿元,出口交货值460.79亿元,利税64.85亿元,资产规模919.72亿元。全市纺织产品总量约占全国的3%,产品总体已达到国际水平,拥有20个中国名牌、25个中国驰名商标。宁波纺织产业主要有以下比较特色和优势:

1.产品特色明显,产业集聚度高。宁波是全国最大的色纺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最大的大提花织造基地(宽幅大提花的无梭织机数量最多)、最大的针织品生产基地(全国针织50强中占12家)、最大的服装辅料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缝纫线制造工厂,南方最大的服装衬料生产企业群且其它服装辅料生产门类齐全)、主要的家纺产品生产基地(拥有两大生产家纺类中国名牌产品的国内著名企业,高支、高密的宽幅床上用品国内生产水平最高,毯类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重要的帘子布生产基地(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产量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锦纶帘子布生产企业)和涤纶再生纤维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以西服、衬衫为龙头,集针织服装、羊绒服装、休闲装、童装、皮装之大成的庞大服装产业集群,是中国服装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主要出口城市,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2.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和产品制造水平高。通过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各类纺织机械装备,包括化纤机械,棉、毛纺织机械和印染机械等,使全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有效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引进先进装备中,无梭织机有数千台,包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使全市织机的无梭化率达到90%以上。

3.自主创新水平和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迅速。家用纺织品作为宁波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之一,呈现出产品多样化,织物高档化、阔幅化,产品经营品牌化等特点。中高档服装面料生产规模的扩大,色织、毛纺面料设计与生产档次的提升,使本地生产供应面料的能力显著提高。高聚合度聚乙烯高强纤维的开发成功,标志着宁波纺织高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能力的提升。紧密纺装置项目产业化,改变了宁波纺织装备制造业相对薄弱的格局。

4.经营机制灵活,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高。宁波纺织企业在全国较早实现转制,宁波又为中国较早的开放城市,能更好地吸收国外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快。企业以民营和合资企业为主体,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反映快捷,能较好地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安排生产。

5.产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在生产、设计、产品开发方面,纺织CAD,包括机械零件、提花纹织、印花图案、电子测配色等,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在生产管理方面,大力推广各种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明显提高了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管理过程信息化特别是专项管理推广面较大,营销过程信息化在集团企业和拥有连锁零售业的生产企业效果明显。对企业资源优化配置(ERP)系统软件开发和推广已建立了一批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应用也已启动。

6.区位优势明显。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有深水良港,经济发达,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毗邻上海和江苏,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既易获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技术支持、资金筹集、市场辐射和国际贸易带动,又能与江苏的无锡、江阴、常熟、南通等地区共享丰富的纺织产业公共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宁波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

7.人力资源丰富。纺织产业的发展为宁波造就了一批纺织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数以万计的纺织技术工人,以及一大批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国际贸易等人才。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下,宁波纺织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接受国际性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引进的国内和海外的专业人才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宁波纺织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主要反映在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纺织加工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球化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纺织企业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原创设计能力弱、新型纺织原料开发少,以及国际贸易绿色技术壁垒、各种生产要素的制约等困难。近年来行业发展已呈下行趋势,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市纺织业更是受到明显的冲击。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发展形式,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主线,以品牌提升为引领,以巩固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联合周边城市,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支撑有力、结构优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性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市纺织业的产品质量、创新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及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纺织服装名城,建成在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纺织品领域各有自己特色的国内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

1.产业规模。全市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纺织产业平均水平;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或超过20%;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扩大,总量翻番,三大纺织品领域结构更为合理;提供就业岗位50万个左右,确保产销和就业稳定增长。

2.产业水平。销售额达10亿元和50亿元的优势集团企业分别达15家和5家;全国名牌总量继续保持第一,力争实现国家评定的世界名牌零的突破;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2007年提高1倍;全行业的能耗下降5%、水耗下降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30%以上。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进步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骨干企业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5%,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绿色制造全国领先,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整体产业层次提升。

3.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纺织产业集群度达8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产业外向度。产业外向度继续保持在50%左右,纺织服装出口额达100亿美元,确保在市工业出口商品排列的前三名。主要贸易伙伴以日本、欧盟、美国、东盟、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并拓展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市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纺织出口继续保持为宁波市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出口之一。

三、发展重点、产业基地及企业与产品

(一)发展重点

1.努力突破化学纤维制造业差别化技术瓶颈,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差别化纤维,力争差别化率提高到50%左右。重点发展高仿真纤维、超细旦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技术纤维及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再生纤维,如以涤纶、腈纶为主体的细旦、超细旦纤维,涤纶四异纤维,复合混聚长丝和短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大麻植物副产品等为原料的可再生物质纤维,及各种功能性纤维等,以推进下游产业的开发。

2.进一步发展棉纺业、针织业等在省内外居于重要地位、增长势头强劲、从业人数众多的行业,重点开发适应国际纺织品中高档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

棉纺业应依靠技术创新,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提高中高档纱线的比重。利用各种新纤维新材料,开发高技术、生态型、环保型纺纱新产品;应用紧密纺新技术纺制优质纱;拓宽棉纺传统领域,利用棉纺和毛纺、绢纺、麻纺等结合,改进技术与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

机织业要加快织造技术高新化,织造全部实现无梭化,织造设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强各种新型面料的开发与生产,提高高中档织物比例,提高服装面料自给率;充分发挥我市大提花织造的优势,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艺术含量,继续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家用纺织品,努力创建国际性的家纺品牌。

针织业要在保持总产值居全省第一的同时,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高品质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发展全成型内衣等特色、新颖针织品。

3.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提高印染后整理行业的竞争力。积极运用染整新工艺、新技术,重视环保型染料、助剂推广应用,开发功能性(如柔软抗皱、防水透湿、阻燃、防污、抗静电、抗紫外线、抗菌、防辐射、电磁波屏蔽等)后整理产品,优化印染产品结构,提高染整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下决心淘汰一批工艺装备差、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印染企业。依法推行清洁生产,认真执行行业准入标准,采用环保加工技术,开发绿色纺织品,积极应用环保型染料和助剂,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短流程工艺”、“低浴比染色”、“生物酶处理”等低耗水、少排污工艺,降低水的消耗,继续完善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力争全行业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4.增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扩大化纤在该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增加产业用布、装饰用布的比重,改善宁波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把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作为增强宁波纺织行业竞争力重点之一,扩大化纤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在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的比重;通过高新技术的采用来改变目前常规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局面,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宁波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和整体实力。

5.服装业重点加快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打造“三高”(高大品牌、高专业技术、高附加价值)产业平台。加大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 实现高度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在全国领先拓展实现时尚产业的规模化,率先实现现代品牌经济的运营模式,进一步保持宁波服装业品牌领先的优势,深化和完善品牌提升战略,前沿性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构建全国服装产业龙头和品牌中心,形成国际性先进服装产业基地。

6.通过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纺机装置、整机的开发,提升宁波在全国纺织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骨干企业为“领头羊”,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加快我国纺织装备自主化作贡献。

7.以宁波服装节、服装博览会为平台,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把每年定期举行的宁波服装节、服装博览会打造成贯彻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的平台,将推介自主品牌列为突出重点,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尤其重视开发内销市场,并千方百计地寻求国内外合作契机,实现产业向高端提升。

8.倡导发展总部经济,推进纺织服装工业块状经济有序更新。按“在全国开放布局,促竞争力提升”的原则,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有选择地实施落后设备的调整与转移;鼓励适度的产业梯度转移,支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企业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服装企业从“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

(二)产业基地

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集中政策和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建设一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促进块状经济优化发展。各有关县(市)、区建设、培育的产业基地的重点为:

1.余姚:色纺纱、化学纤维及产业用纺织品。

2.慈溪:化学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机械。

3.奉化:服装。

4.宁海:针织服装。

5.象山:针织。

6.鄞州:服装、服装面辅料及产业用纺织品。

7.镇海:毛纺、棉纺、缝纫线、纺机及器材配件。

8.北仑:针织、家用纺织品。

9.宁波国家高新区:纺机装备、高新服饰。

10.老三区:装饰用纺织品、服装。

(三)代表性企业与产品(发展)方向

1.化纤原料类(含部分产业用)

(1)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在研制开发军工特品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军工高技术领域的高性能纤维和功能纤维,争取成为我国军工高性能纤维和功能纤维的供应基地,力争高性能纤维和功能纤维的比重占产量的50%。

(2)金轮集团 其主要产品锦纶及帘子布追踪国外最新技术,改进工艺;研发高模低收缩涤纶帘子布等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

(3)金甬腈纶公司 发展重点为:进一步研发超细旦仿羊绒纤维的新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对干法纺丝方法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开发环保健康型可降解新纤维,实现绿色生态生产。

(4)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在进一步发展聚酯再生纤维生产的基础上,开发PEN/PET共混涤纶技术,研发生产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可降解纤维,建成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绿色环保的废弃聚酯再利用产品生产企业。

(5)慈溪洁达纳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开发产业用PBT、PET复合材料磨尖丝,力争新增销售50%以上。

2.纺、织、染类(含装饰用及部分产业用)

(1)百隆纺织有限公司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规模,三年内将在现有80万锭色纺锭增加至100万锭,应用紧密纺的新技术,纺制优质纱;以彩色纱线为拳头产品,开发以新型纤维为原料的纱线和花色纱线,利用棉、绢、羊绒、大豆蛋白纤维等,纺制高档纱线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全国色纺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

(2)维科精华股份有限公司 纱:重点发展满足花式型家用纺织品的生产所需的款式多异的纱线产品,提高纱线的附加值。机织物:引进280cm以上的宽幅大提花喷气织机,增加宽幅装饰布的生产能力,保持高支高密宽幅大提花床上用品的竞争优势。缝纫线:加强现有的加工优势和组合品牌优势,在联合A&E品牌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新品牌,带动绣花线的发展。装饰用纺织品:重点发展独特的面料,做到精湛做工、集聚内涵、艳丽出击、品质超越。针织品:发展以棉为主多组分纤维混纺及交织的新型纬编面料及服装和以经编绒类及间隔织物为主的家纺及装饰面料。染整:以棉为主的多组分纤维织物的染整为重点,形成浙东地区家纺印染加工、信息、技术中心。产业用纺织品:以印刷电子线路专用丝网项目为突破口,逐步进入工业用布、户外装潢用布、遮阳用布、特种建筑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3)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板块) 2011年,高档色织布年产达到5000万米,实现品种多样化,既发展高支高密的纯棉产品,又拓展CVC色织面料、纯棉休闲面料;进一步发展高档精毛纺面料,使之从现在的国内服装品牌企业首选面料成为替代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的主导品牌之一;针织和印染布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200吨;开发植绒印花、发泡印花、转移印花等特殊印花新品种;开发生产长绒棉卡摩纺、纳米免烫、抗紫外、抗菌等新型高科技面料及混纺产品;实现纺纱无结化、织造无梭化、染整现代化。

(4)宜科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依靠科技进步向高科技纺织材料领域拓展,初步形成国内大型高科技纺织生产企业的雏形;通过铜氨项目的建成,成为高档里布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对大麻粘胶纤维开发项目的投入,涉足功能性纺织材料新领域,领先功能性粘胶纤维市场,成为国内高档服装辅料的主要供应商和国际高档服装辅料的主要生产基地。

(5)三邦线业有限公司 大力开发抗菌超细色丝缝纫线等新产品,扩大服装辅料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高端服装辅料生产基地。

(6)众鑫印染有限公司 继续扩大高支高密纯棉类产品产量;开发耐持久性香味印花布、高档麻类印染织物;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比重达到40%;通过工艺过程的优化和缩短、采用新型节能工艺装置、回收技术的应用、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等,水耗降低15%,能耗降低10%。

(7)艾利特服饰有限公司 以完成国家“纺织专项”“自洁纳米真丝面料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为契机,扩大非棉天然纤维及产品上的纳米技术应用,开发“行业及工业抗静电、防辐射面料”、“病房、手术室用医用纺织品”等产品,努力使企业主导产品在军用及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领域占居重要份额。

(8)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企业产品优势,在产能、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2011年,销售收入进入全国纺织业前50强,宁波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排序前20名(争取前10名),出口额进入全国纺织业前10名。

(9)以巨鹰为龙头的象山针织产业群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产业升级,在产品出口为主的同时注重内需,使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生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1年,年产值超过亿元的达10家及以上,确保我市针织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一、出口额占全国针织业总额五分之一以上。

3.产业用类(除以上已述及外)

(1)山泉玻纤有限公司 发展“产业用功能膜”,包括雷达隐形防水透气聚烯烃功能膜、红外隐形防水透气聚烯烃功能膜等,以适应基础建设、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环保工程、医疗卫生、国防工业等需要。

(2)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扩建“高分子改性复合纤维材料”生产线,形成年产8000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中最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建筑、交通设施建设等需求。

(3)百富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年产1200万的“防滑耐磨手套”生产能力,为各种行业的安全防护和产品、设备的保护而配套。

(4)华翔集团宁波华乐特汽车装饰布有限公司 建设“汽车内饰面料及覆合项目”,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

(5)奇兴无纺布有限公司 实施年产一万吨“卫材用无尘纸技术改造”项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竞争力。

4.服装类

实施抓大推新促小的发展战略和创牌计划,巩固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扶持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太平鸟、培罗成、博洋、爱依美、爱尔妮、豪鹰等10家支柱企业,培育华艺斐戈、仙甸、狮丹奴等新创品牌、出口基地及准备创牌或进入服装产业、品牌产业和时尚产业的企业10家左右,全面鼓励支持服装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和创业,使规模以上服饰企业达到600家以上,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的自主知名品牌,实现宁波“国家世界名牌”零的突破

5.装备类

(1)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以“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动力,继续抓紧研发新型纺机装备,扩大国产紧密纺在国内的应用面,打破发达国家垄断,逐步占领国际市场。

(2)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电脑横机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十一五”纺机行业新技术推广单位,进一步扩大国产电脑针织横机的市场占有率,完善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品种系列,实现自主创新纺机新突破。

四、政策措施

(一)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以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以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最新政策为抓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新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培育支持力度。

(二)落实“两创”倍增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37号)及其系列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把鼓励先进与限制、淘汰落后相结合,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大先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加大先进技术改造投入,大力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一些基本面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担保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便利贸易融资,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