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 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
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1996年2月2日闽政〔1996〕7号)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现将《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遵照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认真实施我省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正确引导我省食物结构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不断提高我省人民的营养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食物发展工作,把食物发展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我省2000和2010年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九九六年一月三十一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食物结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聚居的人群长期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食物生产与消费而形成的食物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因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习俗特点。它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世界营养宣言》指出,“所有人的营养福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条件,应当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个关键目标,必需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的中心。”如今,倡导科学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逐渐形成共识,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由国家颁布的指导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省食物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制订一套科学的食物发展政策,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是关系人民健康、民族振兴、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为此,特制订《福建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一、福建省食物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食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也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食物总量大幅度增加。1994年粮食总产量达887.4万吨,比1978年增长19.1%,人均占有粮食283.8公斤。粮食以外食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油料总产量2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6.5%,人均占有量6.5公斤;蔬菜总产量662.5万吨,增长4.5倍,人均占有量211.9公斤;水果总产量198.1万吨,增长18.6倍,人均占有量63.4公斤;食用菌总产量达29.3万吨,增长5.8倍,人均占有量9.4公斤;肉类总产量109.7万吨,增长5.4倍,人均占有量35.1公斤;蛋类总产量达23万吨,增长近10倍,人均占有量7.4公斤;奶类总产量6.1万吨,增长5.8倍,人均占有量2.0公斤;水产品总产量226万吨,增长4.1倍,人均占有量达72.3公斤。
--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正由“量”的满足转向对“质”的要求,开始讲究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中,口粮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水产品、肉类、食用植物油、水果等的消费量上升;社会化消费增长,居民在外就餐增加。
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38.4公斤,食油10.2公斤,食糖3.3公斤,蔬菜96.8公斤,水果47.9公斤,肉类31.2公斤,鲜蛋9.4公斤,鲜奶7.1公斤,鱼虾16.6公斤。农民解决了温饱之后,也开始追求食物的质量。1994年农民人均消费粮食197.7公斤,油类4.9公斤,食糖2.6公斤,蔬菜118.8公斤,水果12.3公斤,肉类13.1公斤,蛋类2.8公斤,鲜奶0.2公斤,鱼虾7.0公斤。与1978年相比,城镇和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分别减少6.7%和47.8%,消费肉类分别增加137%和223%,消费蛋类分别增加260%和353%,消费鱼虾贝分别增加27.7%和70%。
--食物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据1994年城乡居民抽样调查,我省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的热量为2466.5千卡,蛋白质的摄入量为63.6克,脂肪摄入量为53.1克。与1982年比较,城镇和农村居民摄入的热量分别增加126.7千卡和44.5千卡,摄入的蛋白质分别增加5.5克和3.5克,摄入的脂肪分别增加16.9克和12.0克。这表明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有明显提高。
--食物的加工、流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食品加工业体系,目前主副食品加工产值占食品总产值的47.9%,为居民提供了占消费量三分之一以上的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正走入家庭、学校。我省是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较早实行放开经营,促进了食物流通,有利于内外交流,余缺调剂。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产需的变化,食物结构和食物消费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更加显露出来。
--粮食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省人多耕地少,人口和食物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目前我省以占全国1.3%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2.1%的粮食,养活占全国2.6%的人口。粮食不足主要是饲料粮不足,制约了畜牧业发展。食物消费中耗粮型的食物如猪肉、啤酒、米酒等的消费快速增长,尤其是酒类消费的过速增长,使粮食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居民口粮消费中,优质米、精粉的消费快速增长,普通米销售不畅,不仅使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而且人们从主粮中摄入的营养素减少。
--食物价格上涨快、幅度大,影响食物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并推动食物价格持续上涨;人们为了维持已达到的食物消费水平,不得不增加食物消费的支出费用,以致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影响一部分人群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膳食营养的改善,也反映出我省人民消费能力还比较脆弱。
--人民的膳食结构虽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消费还不尽科学、合理。食物消费不平衡性仍较突出,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偏低,不仅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较低,豆类食物消费水平也明显偏低;矿物质营养素中钙等及维生素A、核黄素等摄入也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不平衡,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导致部分人群的营养不良症和“富裕病”。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和碘缺乏病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发病率还比较高。由于缺乏营养卫生知识,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习惯还很普遍。如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儿童偏食、盲目消费“保健食品”以及逢年过节大吃大喝等现象比较突出;饮食过分追求色、香、味,滥用食品添加剂,忽视了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和食物的科学烹饪、加工等。这些都说明,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与合理、科学、平衡膳食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此外,全省还有1.9%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人均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仅1763千卡,蛋白质49克。
(三)未来十五年是我省人民实现小康、向富裕生活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是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省经济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上新水平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对食物消费和营养需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是食物、营养观念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是传统的粮食观念开始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二是不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开始转向科学、文明的膳食消费,需要运用现代营养知识加以指导;三是有效地引导食物生产和消费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必须确立具有福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模式和食物发展战略。
(四)我省推进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福建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多年来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大群众对新观念、新生活习惯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食物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第二,我省耕地资源少,但我省山多海阔,气候条件好,动植物种类多,为扩大食物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我省食品加工业方面还有广阔的领域可供开拓,发展食品加工,满足人民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第四,我省食物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还很不充分,在食物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保鲜等各个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食物发展的潜力也很大。
总之,在跨世纪的未来十五年中,我省在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要做,必须紧紧抓住我省食物发展“转型期”这一关键时机,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及时调整食物结构,引导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二、我省中长期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五)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省人民改善营养的需要和世界营养发展的趋势,以实现“小康”为目标,走出一条符合我省省情的食物发展道路。
--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增加食物总量”的方针,努力做到增粮增收保供给;
--坚持食物供给立足本省为主,辅以调进或进口,余缺调剂,实现供需总量平衡;
--坚持食物生产立足国土资源和各类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发挥本省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各类国土资源、食物资源;
--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统筹安排食物的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
--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经验,改革、调整我省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不断提高我省人民食物消费和膳食营养水平。
(六)未来十五年我省食物结构和膳食营养的基本目标。
1.2000年目标。
根据我国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和省委、省政府“提前三年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200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结构与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是:
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达到:热量2400-2600千卡,蛋白质70-80克(优质蛋白质占1/3以上),脂肪65-70克。
人均主要食物的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在保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稻米为主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水平。发挥本省水产业的优势,增加人民对鱼、虾、贝等水产品和菌藻类的消费量。200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构成中,口粮160公斤(食物目标中除注明外均为贸易粮),豆类12公斤,肉类27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7公斤,鱼虾贝35公斤(占动物性食品的44.3%),蔬菜136公斤,水果35公斤,菌藻类6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食糖7公斤。
2.2010年目标。
根据我省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上达到或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结构与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是:
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达到:热量2300-2400千卡,蛋白质75-80克(优质蛋白质占1/2以上),脂肪65-70克。
保留传统膳食结构的优点,膳食更趋合理、平衡。发挥我省“两水一菌”特别是水产业的优势,增加人民对鱼、虾、贝等水产品和水果、菌藻类的消费量。2010年我省人民膳食食物构成中,口粮145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7公斤,蛋类11公斤,奶类10公斤,鱼虾贝45公斤(占动物性食品的48.4%),蔬菜125公斤,水果40公斤,菌藻类7公斤,食用植物油7公斤,食糖9公斤。
(七)根据上述目标,到2000年,人口按3470万人计算,我省人民基本膳食食物的年需要量为:粮食1230万吨(原粮),其中,口粮555万吨;豆类42万吨;肉类94万吨,其中猪肉70万吨;蛋35万吨;牛奶24万吨;鱼虾贝121万吨;蔬菜472万吨;水果121万吨;菌藻类21万吨;食用植物油21万吨;食糖24万吨。
到2010年,人口按3863万人计算,我省人民基本膳食食物的年需要量为:粮食1357万吨(原粮),其中,口粮560万吨;豆类50万吨;肉类104万吨,其中猪肉68万吨;蛋43万吨;牛奶39万吨;鱼虾贝174万吨;蔬菜483万吨;水果155万吨;菌藻类27万吨;食用植物油27万吨;食糖35万吨。
(八)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食物源的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食物发展目标。
1.城乡食物发展目标。
今后城乡居民的膳食应注重食物结构的调整改善和科学合理膳食,农村还要逐步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重。
到2000年,城乡居民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分别为2400和2500千卡,蛋白质75克和74克,脂肪70克和65克。城乡居民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38公斤和170公斤,豆类12公斤和12公斤,肉类28公斤和26公斤,蛋类12公斤和8公斤,奶类9公斤和6公斤,鱼虾贝40公斤和30公斤,蔬菜130斤和140公斤,水果45公斤和30公斤,菌藻类6公斤和5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和5公斤,食糖10公斤和5公斤。
到2010年,城乡居民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分别为2300和2400千卡,蛋白质78克和80克,脂肪68克和66克。城乡居民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30公斤和160公斤,豆类12公斤和13公斤,肉类26公斤和28公斤,蛋类12公斤和10公斤,奶类12公斤和8公斤,鱼虾贝50公斤和40公斤,蔬菜120斤和130公斤,水果50公斤和30公斤,菌藻类8公斤和6公斤,食用植物油8公斤和6公斤,食糖9公斤和8公斤。
2.不同类型区域的食物发展目标
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和2010年人均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分别为2500和2400千卡,蛋白质76克和80克,脂肪68克和70克。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60公斤和155公斤,豆类11公斤和12公斤,肉类28公斤和24公斤,蛋类8公斤和10公斤,奶类7公斤和12公斤,鱼虾贝40公斤和50公斤,蔬菜130斤和130公斤,水果40公斤和50公斤,菌藻类6公斤和8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和7公斤,食糖8公斤和9公斤。
一般地区:2000年和2010年人均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分别为2600和2500千卡,蛋白质75克和80克,脂肪61克和64克。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80公斤和165公斤,豆类12公斤和13公斤,肉类26公斤和28公斤,蛋类6公斤和8公斤,奶类3公斤和8公斤,鱼虾贝30公斤和40公斤,蔬菜140斤和130公斤,水果20公斤和35公斤,菌藻类6公斤和6公斤,食用植物油5公斤和6公斤,食糖4公斤和8公斤。
贫困地区:2000年人均每天从膳食食物中摄入热量为2512千卡,蛋白质73克,脂肪58克。主要食物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口粮185公斤,豆类11公斤,肉类22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1公斤,鱼虾贝20公斤,蔬菜150公斤,水果15公斤,菌藻类6公斤,食用植物油6公斤,食糖3公斤。2010年目标赶上一般地区水平。
三、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九)制定系统、全面的食物发展政策。将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纳入我省2000年和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围绕我省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应的产业、行业政策。采取扶持措施,鼓励水产品、豆类、畜禽产品、菌藻类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体系。适当集中一些财力、物力,重点用于“粮食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品种,保障有效供给;组织实施新的食物营养工程,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快速运销网络。
(十)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逐步建立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饲料是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粮食总量不足,主要是饲料粮的短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口粮的自给,努力实现饲料的持续增长。实行农田保护区制度,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并按市场需求,增加优质米产量;广辟饲料来源,大力发展饲料生产,在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将种植业的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大力发展以大豆为主的豆类生产,将其作为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措施来抓,予以资金、生产资料和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冬季自然资源,扩种马铃薯、饲用大麦、啤酒大麦,大力发展蚕、豌豆生产,增加豆类的供给能力。发挥地区优势,继续发展食用菌、甘蔗、水果、蔬菜生产,注意提高品种品质。
(十一)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草食性和节粮型畜禽生产,大力推广秸杆养牛、竹山养羊、果园养鸡、水面养鸭等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我省畜禽产品的自给水平。“九五”期间新扩建80~100条万头猪生产线,建成200~300条万只蛋鸡生产线。通过建立种苗基地、培育市场、强化技术服务、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以及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推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到本世纪末,沿海城市猪肉自给率达80%,内地城市自给率达100%。
(十二)大力发展水产业,向海洋、水域要食物。要发挥我省海域广阔、水域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进一步扩大浅海、滩涂和内陆水域的养殖面积,提高增养殖业水平,以不断提高水产品产量及其在我省人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水产品在动物食物中的比重,争取由现在的22.8%提高到2000年的40%、2010年的50%,确保人均年膳食消费水产品2000年达到35公斤,2010年达45公斤。
(十三)努力开发和发展“山地森林食物”。这是我省一个很有潜力的食物源,但它长期处于低开发状况。大力挖掘森林食物生产潜力,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提高传统的木本粮油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笋类、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野生食用动植物资源,通过驯化、试种、试养,开发新的食物源和加工食品,以及天然色素、添加剂等。
(十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增加食物总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开发新的食物源,使食物生产发展中依靠科技进步的份额由目前的35%左右提高到2000年的50%,2010年的60%。大力扶持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成果,提高现有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开展食物新品种选育,野生食用动植物驯化和培育,以及种养殖高新技术研究,尤其是优质食物品种的研究,增加科技储备,不断改善食物品种品质,推进食物科技的发展和食物结构的调整。
(十五)积极发展食品工业,满足人民对食品的多样化要求。我省食品资源丰富,食品工业的发展,可促进食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也可为食品的交流、流通提供可靠的保障。根据食品加工靠近原料地的原则,在原料集中产区发展食品粗加工和初级品加工业,重视发展方便食品和冷冻调理食品,形成地区特色,使加工食品消费在人民膳食食物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2000年的40%,2010的50%,使食品工业成为我省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我省食物资源特色,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亚热带及山区果蔬加工业和食用菌加工业,并进一步开发系列化的精加工和深加工食品。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加快发展营养配比合理、满足热量需要的方便食品及快餐食品。根据“营养、保健、益智、延衰”的要求,开发适宜各类人群特种需要的强化食品、功能食品和特殊营养食品。根据我省粮食不足、水果资源丰富的特点,在酒类生产中,应着重发展果酒生产,压缩耗粮型的米酒生产。
(十六)加快饲料工业发展。饲料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丰富的饲料原料基础之上,要坚持“本省生产和省外调入并举”的方针,广辟饲料来源。今后饲料加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及其生产加工的下脚料,生产饲料蛋白;开发各类饲料添加剂技术和优化配方技术,争取生产各类全价、多功能、无公害配合饲料,以满足我省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需要。沿海渔区要充分利用浅海滩涂低值鱼、虾、藻资源优势,发展鱼粉和饵料生产;内陆山区要发挥饲料粮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饲料加工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现有饲料加工企业的技改步伐,充分挖掘其内涵潜力,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引进技术、设备、资金等要素,创办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饲料加工企业,并引导其向集团化、专业化、外向化发展,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努力,争取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把饲料加工业建成我省一个重要产业。
(十七)完善食物流通体系,建立健全食物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社会体系和服务组织,发展食物直销服务。在发展食物生产的同时,加强食物流通,搞好异地交换和出口业务,促进食品进出口贸易。进一步采用高新技术,搞好食物保鲜,减少食物在加工、贮藏、运输中因虫蚀、霉变、损耗、工艺失当等引起的损失。
(十八)正确引导食物消费,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平衡膳食,保证摄入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达到营养生理需要,在各营养素之间建立起生理上的平衡,防止营养缺乏症和营养过剩。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营养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在宣传上结合福建的特点,贯彻中国营养学会提倡的“膳食指南”,提倡“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三餐合理,饥饱得当,不多甜食,限用食盐,油脂适量,节制饮酒”,防止出现高热能、高脂肪、高糖膳食带来的多种营养过剩性和营养不平衡性疾病。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价格体系,发挥价格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合理的、适度的食物消费,使食物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特点及生产水平相适应。
(十九)创办营养餐馆,推进中小学生营养餐。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在外就餐的人员和次数增加,为了满足各类人群对营养食品消费增长的需要,引导健康、科学的膳食消费,筹办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营养餐馆”,开发保健膳食、药膳和营养工作餐,并开展“即席配餐”服务;推进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确保青少年合理膳食和必须营养素的摄取,以增强身体素质。
(二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加大《 食品卫生法》等及其有关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功能食品、特殊营养食品、食品添加剂、母乳代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管理。改善食品加工、餐馆和食堂等场所的卫生条件,清理整顿路边摊点和“门口店”。取缔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加工场、作坊和路边饮食摊点,完善食物市场质量监督和管理功能。加强食物生产环境的保护,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和应用,引导化肥的科学施用。认真实施《 广告法》,坚决取缔内容失实、误导,危及人民身体健康的药物、食品的广告和宣传,对主要责任人员要追究责任。生产出售加工食品必须有卫生包装、使用规范的食品标签,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购。
(二十一)健全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调查各类人群的营养状况,了解造成各类人群营养不良问题的各种因素,寻找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各级营养管理体系,对不同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定期监测,为改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重点监测贫困和严重营养性疾病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以便采取特殊的营养措施。开展妇女、儿童、老人营养调查,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健康。逐步推行餐馆、饮食店堂公布当日经营餐点的热量、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和食盐用量。
(二十二)加快食物营养人才培养和营养教育。逐步建立食物营养人才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按一定的人口比例培养和配备食物营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宾馆、大型的餐厅(馆)、工厂和大中专院校的食堂都必须配备1名以上营养师,负责按人体生理需要进行食物配伍,指导食物的加工和烹调等,具体实施营养卫生监督和管理。在有关院校设立营养学方面的专业,增设营养师专业职称系列。举办烹饪职业技术学校,增办技工学校烹饪班,增授营养课,培养厨艺与营养科学知识兼备的新型厨师。开办现职厨师短训班,进行普及营养知识教育。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作为录用和上岗的必备证件。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保证每学期上10学时以上的营养知识课,使中小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十三)制定福建省营养行动计划。根据《九十年代中国营养行动计划》的精神和本纲要的 目标要求,由省卫生厅制定我省的营养行动计划及实施办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四)设立福建省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对我省食物与营养工作及相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向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提供咨询服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我省食物发展纲要;开展营养卫生宣传,普及营养卫生知识;开展食物与营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营养卫生知识水平。
要相应充实加强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的力量,并设立专家顾问组,使本《纲要》和食物营养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具体落实。
(二十五)加快食物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应对食物生产、加工、贸易、科教等各相关环节的统一管理,保障我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
(二十六)加强对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1993〕40号文件通知精神,按照本《纲要》提出的各项基本目标和政策措施,积极配合,努力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食物发展工作,把食物发展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我省2000和2010年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