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 【发布单位】81102
  • 【发布文号】浙政[2000]3号
  • 【发布日期】2000-03-18
  • 【生效日期】2000-03-18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2000--2020年)的通知
(浙政〔2000〕3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00--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三月十八日
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00--2020年)

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特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00--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省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于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浙江特色、结构布局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5年,毛入学率达到20%,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0万人。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25%,全日制在校生达到66万人,研究生占本科生比例达到10%以上。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40%,全日制在校生达到80万人,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继续贯彻“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进一步推进高校布局调整,盘活存量,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新建、迁扩建和调整重组的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于大学、学院、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3个层次的设置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起点规模为大学5000人、学院3500人、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2000人;规划规模为大学10000人、学院8000人、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5000人以上。2005年建成万人大学10所,学院20所,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40所。
浙江大学是浙江高等教育的龙头,要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发展学科综合优势,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我省和全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快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省属重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渠道增加投入,大力引进高水平师资,配强领导班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加快培育学科优势,增设博士点,提高研究生教育比例,努力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建设一批办学特色明显、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本科教学型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适当开展研究生教育,成为我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现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以及部分条件较好的中专升格等措施,组建一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突出应用,强化实践,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调整师范教育结构,提高办学层次。要根据师资培养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2010年基本完成二级师范教育向一级师范教育过渡。部分条件较好的中等师范学校可并入高等师范院校或合并升格,现有师范专科学校要创造条件升格为师范学院,市(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机构)原则上实行合并。师范院校合并调整为非师范类院校后,要设立二级师范学院或机构,确保完成师范教育任务。
继续办好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其他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改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争创全国一流。完善自学考试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覆盖面,逐步提高培养层次。有条件的县(市)可统筹当地高教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各类高等学校、党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在职干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构建社会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学习体系。

三、建设若干高等教育园区,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和宁波、温州等地设立若干高教园区,集中建设一批高校,扩大高等教育资源。高教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要科学论证,精心组织,起点要高,具有前瞻性,符合21世纪的发展要求。布局在合理,实行公用教育设施共享和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教园区的功能定位要各具特色。下沙高教园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要与下沙经济开发区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成为我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以文科和文理兼容的院校为主,要建设成与小和山旅游风景区相匹配的开放型、园林式的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以高职院校为主。其他园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高等教育发展活力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省为主统筹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体制。配合教育部做好浙江大学的共建共管工作,加强日常管理。继续依靠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好部属院校转为我省管理为主的工作,加快学校发展。加强对省属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支持市地集中力量办好1--2所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要创造条件,努力成为浙江高等教育副中心。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招聘教师,自主制定招生方案,自主确定学校内部人事分配管理办法。
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培养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高等教育。社会力量可与高校以多种形式联系办学,也可创造条件单独办学。吸引省外、境外高校特别是名校来我省合作办学。现有本科院校可利用社会力量和银行贷款,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独立核算的二级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2005年师生比提高到1:14,教学、科研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事业编制教职工比例达到80%以上。妥善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分流工作,其档案、工资关系可转入当地人才交流中心、高校内设的人才交流机构。专业技术职务可评聘分离,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进一步改革分配或奖励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分配上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加快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200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学校现有后勤服务资产和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改组、改制,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企业。通过控股、参股、联合等途径,组建若干个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实现规模经营,近期重点抓好学生公寓等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五、改革招生考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拓宽升学、就业渠道
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从2000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X”的科目设置改革,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积极探索建立一年两次招生考试制度,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完善免试保送制度。放宽入学年龄限制。积极推行走读生制度,扩大走读生规模。
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部分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试行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衔接的“3+2”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允许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自愿报考各类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进行本专科沟通试点,允许优秀专科毕业生经选拔升入本科学习。
进一步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坚持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培育和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门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去工作。破除地域、时间等限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在城镇就业的,可随迁户粮关系。

六、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制订和实施《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浙江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十五”期间要建设好100个省重点专业。建立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指导目录。
抓紧实施《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建设计划》,到2005年完成500种重点教材的编写或修订任务。鼓励学校编写优秀、特色教材。教材和教学内容要吸纳优秀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最新的科技成果。注重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措施,大力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好200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建设标准。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快建设以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科研网要进入所有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条件,组织教学科研和信息交流。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2005年50%的课程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中20%的课程建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以“累积学分”的形式分阶段完成学业,专科可放宽到6年、本科放宽到8年。以课程为基础,探索不同教育机构、同一专业层次、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学分互认,鼓励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选学第二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各类高等学校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迫切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和发展学科优势。“十五”期间,要努力建设好100个省重点学科,以此为载体,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知识和科技创新,扩大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规模。加大科研投入和重点课题支持力度。改革经费拨款办法,引入竞争机制,推行项目招投标、中介评估和首席专家负责制。通过科研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带动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鼓励高等学校独立或与企业联合建立高新技术研究机构、开发基地、实习基地和科技企业。有条件的要积极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办好浙江大学和其他高校的科技园,充分发挥对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和辐射作用。鼓励高校的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转变为科技企业或直接进入企业。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创办或参与创办科技企业,其拥有的技术成果可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要注重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实绩。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要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不仅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以自身的表率教育和影响大学生。
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十五”期间遴选2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高职称教师中的比例。
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高校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要建立接受高级访问学者制度,促进高校在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实施“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在高校重点学科中设立一批特聘教授岗位,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领导本学科进入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并给予重点资助。职业技术学院应吸收社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任教,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吸引海外学者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到高校工作,选聘外国文教专家来高校工作和讲学,有针对性地选派短期访问学者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习、交流。
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和综合素质。2005年,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研究型大学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60%以上,高职、高专学校达到30%以上;副教授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教学研究型大学达到45%--55%,少数达到60%左右,一般本科院校达到30%--40%,高职、高专学校达到15%--25%。改善学缘结构,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占70%以上。

九、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体制。1999--2003年,省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不低于1.2个百分点,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同时逐年增加省本级预算内高等教育基本建设经费。每年安排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市(地)也要努力增加财政高教投入。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的筹资渠道,规范和完善高等教育费征收和使用办法,确保征足用好。
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办法,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制度,逐步提高学费占培养成本的比例。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可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利用社会力量和银行贷款,依托现有本科院校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独立核算的二级学院,经批准也可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高校的后勤服务收费由原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服务性收费。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贷款、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大力推行教育信用贷款,利用银行信贷,加快高等学校建设。完善奖学金、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积极发放助学贷款特别是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学校建设项目免交城市建设配套费,所需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并予以行政划拨。

十、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各类高等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用感,培养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
高质量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切实做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加强“两课”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训“两课”教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改进“两课”方式方法,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民办高等学校(机构)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加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营造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