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
山西省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
(晋政发〔2003〕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现将《山西省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山西省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
为实现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五年明显见效”的目标,省人民政府在认真分析工业结构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三年工业调产经验,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即“十五”后三年,工业结构调整要实施五大战略,建设50个左右高速公路经济带工业园,培育30余户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一、指导思想
实现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目标,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加快实施地区竞争战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增加经济总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山西”;实施工业园区战略,推进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山西”;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二、主要目标
工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行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到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06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8%。
三、发展重点及主要措施
(一)实施地区竞争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着力增加经济总量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发挥地区竞争力是区域结构优化的思维基础。我省的地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丰富的资源、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优势;二是相对区位优势,我省地处较发达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的中间地带,在能源、原材料资源以及高新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的配置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我省现已形成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传统产业是我省能够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是山西竞争力之所在,也正是由于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保持了我省近年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因此,实现工业结构调整五年明显见效,要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地区竞争战略。工业调产在继续抓好潜力产品的同时转向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立足现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全力再造新优势,提高山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1、优化提高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冶金、煤炭、焦炭、电力工业
冶金工业:坚持“调整结构、压缩长线、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淘汰落后、加快技术进步”的原则,依托煤电优势,发展不锈钢、电解铝、铝深加工及镁合金产品。
严格控制生铁、金属镁、普钢等初级产品的无序扩张,重点扩大优质、特种产品的规模,提高冶金产品的加工深度。2005年前坚决淘汰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
通过改造,太钢集团形成250万吨不锈钢、220万吨不锈钢材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特钢生产企业;海鑫形成300万吨的建筑用钢生产能力;山铝形成200万吨氧化铝、28万吨电解铝;关铝形成34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铝生产基地。
到2005年,全省形成钢1500万吨、铁3000万吨、钢材1500万吨、氧化铝200万吨、电解铝112万吨、镁及镁合金30万吨、金属锌12万吨、铜10万吨的生产能力,冶金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
煤炭工业: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扩大出口”的发展思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重点建设大同塔山等5个6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井,国有重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地方国有煤矿50%,乡镇煤矿30%,彻底取缔落后采煤方式;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国有重点煤矿回采率达到80%,国有地方煤矿回采率达到60%,乡镇煤矿回采率达到30%;进一步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00%,地方煤矿50%以上);提高配煤比例,实现煤质互补,满足用户需求。
坚决改造和淘汰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加快培育焦煤、动力煤、无烟煤三大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型骨干企业集中掌握60%的煤炭生产,不仅成为主要的商品煤生产基地,而且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
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允许煤炭生产、安全领域的引资联合,规范销售领域的对外合作,切实保护优质煤炭资源,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到2005年,全省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5亿吨,煤炭行业销售收入(不含非煤收入)达到675亿元。
焦炭工业:坚持“控制总量、关小上大、能力置换、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的原则,走规模化、集约化、洁净化的路子。在保证环境好转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大机焦,做到焦油集中加工,煤气就地回收利用;坚决取缔全部土焦、改良焦炉,坚决杜绝违规建设机焦炉,淘汰关闭筑炉不规范、污染物排放无望达标的机焦炉和炭化室高度低于2.8米的小机焦炉。
到2005年,全省焦炭产量达到8000万吨,形成吕梁、临汾两个1500万吨焦炭生产基地,山焦、安泰、阳光年产300万吨的三大龙头企业,洪洞、孝义、汾阳、古交、清徐(城市气源基地)、潞城、河津、介休8个300万吨以上的焦化工业园区,15个百万吨产焦县(市、区),焦炭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20亿元。
电力工业:充分利用山西能源优势,保证满足省内用电需求,围绕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努力扩大向省外输送电力。以优化电源结构为重点,加快主力电厂的建设步伐,实施4个总容量为460万千瓦的西电东送项目、10个总容量为550万千瓦的省内自用常规主力电厂、15个总容量为214.5万千瓦的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采用空冷、循环水高浓缩倍率、烟气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先进技术,实施电厂综合节水、节能与环保改造,促进与环境协调发展。到2005年,我省的装机容量从2002年的1510万千瓦增加到2370万千瓦以上,电力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
进一步加快50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到2005年,电网形成环绕东南、纵贯南北的输电大动脉;优化建设220千伏电网,使电网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适应机组上网的通道需要和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抓住“西电东送”项目的契机,加快省网间500千伏输电工程的建设,努力扩大外送通道。
2、积极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化工、机械工业
化学工业:按照“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山西煤炭、电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高浓度化肥、乙炔化工、焦油深加工、甲醇、二甲醚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到2005年,把我省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400万吨尿素、20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10万吨聚乙烯醇、10万吨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33万吨聚氯乙烯、5.5万吨氯丁橡胶、100万吨焦油加工、10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
高浓度化肥:尿素以天脊、丰喜、兰花科创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进一步降低成本,到2005年形成400万吨生产能力,吨产品综合能耗达到55吉焦以下;高浓度复合肥重点抓好天脊、太化硝铵改性,新增三元复合肥生产能力60万吨,使我省高浓度化肥比率由2002年的80%提高到90%以上。
乙炔化工:重点抓好三维集团10万吨聚乙烯醇、10万吨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山西合成橡胶集团5.5万吨氯丁橡胶、太化股份、榆社化工33万吨聚氯乙烯改造,使我省成为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乙炔化工基地。
焦油加工: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二次加工。到2005年建成山西焦化、交城宏特等2个30万吨煤焦油加工装置及3个10-15万吨焦油加工装置,全省形成100万吨以上焦油加工能力,带动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
甲醇:煤制甲醇重点抓好天脊集团20万吨甲醇、丰喜肥业30万吨甲醇及2万吨二甲醚、原平化肥20万吨甲醇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重点抓好山西焦化、潞宝集团、孝义天浩等企业10-15万吨甲醇装置建设,到2005年形成100万吨以上甲醇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品。
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发展太化化工新材料、双喜轮胎橡塑加工、临汾染化新型染料及医药中间体、南风化工、文通钾盐精细无机化工产品及三维、丰喜、山西合成橡胶等企业的胶粘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到2005年我省精细化工产值率达到25%以上。
机械工业:按照“整合资源、培育集团、引进制造、联合开发、专业协作、规模经营、创造名牌、做大做强”的原则,从产品结构调整入手,优选机械行业潜力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优势产品高技术化,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做大做强。到2005年,一批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逐步壮大,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树立8―10个知名品牌,机械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
汽车零部件和重型汽车:我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部分企业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北部以大齿重车变速箱、616厂的重车发动机、山西天力的涡轮增压器,南部以晋南机械厂重车车桥、离合器、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肩、重型汽车前轴曲轴锻坯和长液转向动力泵、转向机为龙头,进一步做精、做专、做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组建华宇重型汽车集团,2005年形成年产1万辆的重型汽车生产能力。
重型机械:太重集团发挥大型超大型起重机方面的技术优势,向中小型起重机领域延伸,形成系列化;油膜轴承继续做大,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轧钢设备、焦炉成套设备。加快推进太矿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国外企业及国内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市场急需的洗选煤关键设备,实现洗选设备国产化。
优质铸造产品:依托临汾华翔实业有限公司、山西三联钢铁公司、高平玄氏铸造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汽车铸件、精密铸造、压缩机铸件、大口径离心铸管等,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
机械基础件:以榆液集团为依托,继续保持高中压柱销式叶片泵、工程齿轮泵、高性能液压阀、液压马达、液压铸件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发展高技术液压系统、汽车转向助力泵、智能无功补偿装置,通过对外合作为跨国公司配套,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扩大市场履盖面。
铁路机械:继续保持我省火车轴、轮的技术、质量、规模优势,扩大出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同时进一步扩大电力机车牵引车头、牵引电机的生产规模。
3、加快培育和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医药、食品、新材料等新兴行业
医药行业:重点抓好以亚宝、康宝、惠达、瑞丰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促肝细胞生长素、白细胞介素2、加替沙星、抗癌新药等国家一、二类新药产业化;以我省中药材资源为依托,以太行、华康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新产品、新剂型改造;以同领药业、清华紫光等为骨干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及晋中、太原、大同等市地的医药园建设,推进医药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05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
食品工业:围绕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依托恒康乳业、古城乳业、粟海集团、宏达玉米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乳制品、肉制品、干鲜果菜和杂粮加工业,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支持杏花村汾酒、金星啤酒、水塔老陈醋、厦普赛尔、太原卷烟等企业,巩固壮大酒、醋、饮料、卷烟工业的名牌产品;加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和方便食品的发展。到2005年,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
新材料:磁性材料按照“优化产品结构、创立名牌、培育集团、扩大市场”的原则,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对有一定生产规模、质量高、管理严、效益好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做精做专做强一批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到2005年使我省磁性材料走向规模化、系列化,并向延伸产品发展,形成年产高性能钕铁硼8000吨,铁氧体永磁材料5万吨,进一步提高高档磁材比重。
充分利用我省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超细高岭土、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等新材料。到2005年,超细粉体材料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
2005年,我省冶金、煤炭、焦炭、电力、机械、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及新材料的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800亿元、675亿元、520亿元、320亿元、250亿元、220亿元、120亿元、80亿元、80亿元、30亿元和25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十五”后三年年均增长22.3%,工业增加值率按34%测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年均约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可以提前6年实现第一个翻番。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数字山西”
一是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建设“数字山西”的目标,按照“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典型引路、带动全局”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和应用软件的攻关研制。机电行业积极推广CAD、CAPP、CAM等计算机辅助技术,重点示范CIMS高度集成化应用;电力、冶金、化工行业实现DCS集散控制;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控。继续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客户资源管理(CRM)等先进管理技术,逐步推动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推动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整个流程的再造,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不断拓宽和提高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逐步建立煤焦、钢材、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交易网,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在网上了解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寻求合作对象,加速信息资源和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是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步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重点企业技术开发费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要达到2%以上,加强产学研合作,选择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进行突破,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服务网络。重点调产项目都要有坚实的技术支撑,要特别注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调整引进技术的结构,从企业单独引进向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引进转变,从引进成套生产线向引进软技术和关键设备转变,通过引进―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制定激励措施,推进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市场化,形成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三)实施工业园区战略,围绕高速公路经济带,加快特色工业园建设
工业园建设是推动生产要素快速积聚、优化资源配置的一条捷径,是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新时期我省结构调整新的突破口,是我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总量持续扩张、竞争力不断提高、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十五”后三年,要紧紧围绕高速公路经济带,按照“特色强、机制新、生态优、效益好”的指导方针,重点建设榆次工业园、吕梁百金堡工业园、河津精密铸造工业园等50个特色工业园,形成以工业园为基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化工业布局。特别是要依托大运高速公路,整合资源,通过建设大同塔山、太原医药食品、洪洞焦化、亚宝中医药等33个工业园,发挥工业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带动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使其成为山西省工业发展的新平台。
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加强工业园规划的指导,工业园建设要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工业园。
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局部最优的投资环境,增强工业园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以工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项目。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引资质量,面向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外资项目;面向国内大公司和民营企业招商,迅速扩张经济总量。
要力争把工业园建成山西工业的主体,到2005年,工业园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量的30%以上,形成各具特色、良性竞争的工业园发展态势和大企业规模效益大、工业园集聚效应强、中小企业活力足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山西”
我省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省份,受历史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多,环境污染严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要继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凡是环保不达标的项目,绝对不准上,有条件达标的,要限期改造达标;经过改造也不能达标的,要强行关闭。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十分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重复使用,不断提高“三废”综合利用和重复使用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三废”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把煤炭“吃干榨尽”,突出抓好煤矸石、洗中煤的综合利用,抓好煤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推广粉煤灰、矿渣、电石渣、镁渣的综合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做好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着力建设“节水山西”。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总结推广太原市清洁生产试点经验,通过示范和典型带动,调动企业实施综合利用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努力使我省大中型企业成为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企业,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四是继续加大关闭“五小”淘汰落后的力度。以煤炭、焦炭、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继续依法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五小”企业,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特别是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小煤矿、小焦炉、小钢铁等有死灰复燃的苗头,要强化监督、检查的力度,坚决防止已关闭“五小”企业的死灰复燃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005年,工业导致的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源消耗下降到3.1吨标准煤,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50%。力争城市工业污染排放达到20世纪末的国家标准。
(五)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十五”后三年工业调产要通过改造升级和上市、兼并重组、引进联合等,尽快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打造“信用山西”的主力军,使我省的产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到2005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2年的14户增加到30户以上,销售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100亿元以上企业由1户(太钢)增加到4户(太钢、大同煤矿、山西焦煤、晋城无烟煤),50-100亿元以上企业由2户(大同煤矿、山西焦煤)增加到10户(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海鑫、长钢、中阳钢铁、关铝、中铝山西公司、安泰、阳城电厂、中信机电)。发展壮大太钢、海鑫、关铝、大同动力煤、山西焦煤、晋东无烟煤、国际电力、太重、华宇重汽、天脊、南风、亚宝、恒康、山西昆明烟草等30余户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必须紧紧围绕做大规模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问题,扎实推进。
一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技术创新的主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地区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十五”后三年要继续加大30余户大企业的技术改造,集中抓好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改造升级,使企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做大的同时,进一步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要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产品的联合制造,逐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二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政府引导、服务和推动作用。每一个大企业都要选择一个同类型的国际或国内先进企业作为参照系,寻找差距,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主导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研究提出本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实施方案,而后付诸实施;要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积极为企业技术改造、上市、兼并、重组和联合提供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增强国有大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职能;要规范和理顺母子公司体制,形成以企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的投资决策中心,以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为主体的利润中心,以子公司的下属生产单位为主体的成本中心;加快实施改制分流步伐,着眼于精干壮大主业,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少数具备较强扩张能力的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充分发挥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和联合不断发展壮大,而更多的企业应抓住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国内知名大企业扩张的机遇,积极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要有勇气被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或加盟大公司、大集团,借助其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三年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我省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持之以恒调结构,不断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就能够圆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