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

好律师网 > 专题 > 土地房产 > 其他知识 > 正文

物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7-02-01 09:30:00 来源:好律师网
收藏
0条回复

1.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是物业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环境是资源,因此,环境管理属于资源管理,这就表明了环境管理具有经济属性。经济学家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和保护环境必须付出代价。

这条准则表明环境资源有限,要求环境管理者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损害谁负担、受益与使用者付费、保护与建设者得利的原则。这条原则指出了环境应当遵循价值规律,利用经济手段把环境管起来,促使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问题,自觉地制止资源浪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在物业环境管理过程中,应该利用价值规律来搞好物业环境管理,通过加强经济核算等方法,来调节生产效益与环境效益,从经济利益上使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环境具有价值这一原则,有助于建立各种指标体系,把环境管理工作定量化、科学化,有助于把环境管理通过物业环境管理真正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否则环境保护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只能是一种愿望而已。

2.物业环境管理要遵循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

这条原则表明了物业环境管理的生态属性,物业环境管理必须遵循生态规律。无论是对物业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物业环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物业环境规划和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应从全局出发,实现物业环境管理的最佳整体效益。

3.强化物业环境要遵循综合平衡的原则

环境问题始终是关于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协调性问题。环境管理具有生态经济属性,环境管理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力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和平衡。把物业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要增强对物业环境管理的预见性和长远性,制定出综合有效的制度、条例和规范来强化物业环境管理。

4.物业环境管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1987年4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宁静、高雅、安逸的高质量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业主(住户)创造一种从物质到精神,既具有现代风貌.又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方式。因此,良好的物业环境管理在充分保障业主、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业主、使用人的睦邻友好意识,创造互相尊重、和乐共处的氛同,从而达到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业管理不仅是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的物质基础,而日.也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5.物业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要采取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是环境管理的主体,物业环境管理要依据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方针进行。由于政府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同时难免会出现“政策失灵”,因此,在环境管理中,把政府的干预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通过开发环境教育。增强公众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和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激发人们自发保护环境的热情,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避免决策失误。可见,政府干预与公众参与原则对物业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藏
0条回复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加载更多

合同下载
    close

    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