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仲裁协议签订后,只有为有效仲裁协议时,才能产生应有的法律效力,作为一项仲裁协议,除需要具备法定内容,并符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的要求以外,还不得具有《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定情形之一。
一、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有效民事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属于民法上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其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的书面形式,如果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则该仲裁协议必然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该仲裁协议无效。
4、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者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实践中常见的无效仲裁协议
以上关于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是从仲裁法法律规定与仲裁法理论的角度作出的分析与探讨,在仲裁实践中,有时经常出现以下无效仲裁协议:
1、无法实现的仲裁协议。即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仲裁机构,这就必然导致仲裁协议的无效。这类仲裁协议都属于无法实现的仲裁协议,因为根据我国现行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一律设在城市,而且是独立于行政机关设立的。
2、选择性仲裁协议。通常表现为双方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甲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3、仲裁终局性不确定的仲裁协议。通常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约定将争议提交甲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第二,约定将争议提交甲仲裁委员会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上诉。这类仲裁协议因违反了一裁终局的原则,因此,仲裁协议无效。
二、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
仲裁协议无效使得仲裁协议不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其表现在:对当事人来说,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既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对法院来说,由于排斥司法管辖权的原因已经消失,法院对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管辖权。对于仲裁机构来说,因其没有行使仲裁权的依据而不能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上一篇: 涉外仲裁协议的种类及内容
下一篇: 协议管辖条款同时约定仲裁与诉讼的效力
加载更多
超市购物时,很多父母会把孩子放在购物车里,这样既方便购物,孩子也比较喜欢。但看似省心省力的做法,却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案情回顾:2022年某日,在一人群熙熙攘攘的商场内,突然传来孩童的哭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