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医疗纠纷案件是在一审了结的,可以说一审程序是诉讼程序的核心部分,医患双方均应当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审诉讼的各个环节中。
一、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告;
(二)有明确的诉讼请求;
(三)有明确的损害后果;
(四)原被告双方确立了明确的医患关系;
(五)受诉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二、原告起诉时应当准备的材料
(一)原告的身份证明;
(二)被告的主体证明;
(三)起诉状;
(四)医疗病历资料;
(五)损害后果的证明资料;
(六)原告发生各种经济损失的证据材料。
三、原告起诉时应当交纳的费用
(一)诉讼费:根据原告起诉标的大小而不同;
(二)律师费:依据原告与律师签订的《聘请律师合同》确定。
(三)原告(指患方)胜诉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
(四)有明确的损害后果;
(五) 医疗行为存在过错;
(六) 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七)在诉讼时效内。
五、原告(指患方)的举证责任
(一)原告(患方)与被告(医疗机构)存在医患关系;
(二)有损害后果。
六、被告(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一)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二)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七、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途经
(一)法院根据审理直接认定;
(二)通过医疗事故鉴定;
(三)通过司法鉴定。
八、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情形
(一)医疗机构举证不能,如病历丢失,被证明病历虚假,超过举证期限不举证等;
(二)医疗机构对重要的医疗风险不履行告知义务;
(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非法行医,如无上级医师指导的实习医师独立诊治病人造成损害后果;
(四)提供不合格的药品或医疗器械;
(五)医疗过错非常明显的,如超药典剂量用药造成损害后果的,应当做药物过敏实验而未做的,护理人员打错针或发错药的,开错手术部位的等;
(六)其他。
九、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时计算,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时距医疗行为已超过20年的法律不保护;
(二)诉讼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计算一年时效;
(三)诉讼前进行过书面协商或行政调解的,可以自书面协商或调解不成日计算一年时效。
十、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
超过诉讼时效即意味着原告直接丧失了胜诉权,即使医院存在明显的重大过错,也可以免除医院的赔偿责任。
十一、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一)法院的举证通知书确定了举证期限;
(二)举证一般在法院开庭前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十二、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一)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
(二)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
上一篇: 医疗事故的简易处理程序指南
下一篇: 医疗事故保险索赔证明资料准备指南
加载更多
在“新十条”颁布之后,社区防疫和核酸检测不再像以前一样大面积、大范围似的防控,而是变成了精准防控、科学防疫、适当放开。然而,一些人却利用“放开”钻空子,趁机开始在朋友圈销售抗原试剂检测盒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