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资产荒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追逐“狼多肉少”的优质资产,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委外基金开始进入基金行业。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受我国债券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大量委外都基本有着较高的浮亏。而现今,在金融强监管的风向下,债券资产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多银行开始赎回,这也从侧面表示委外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风险一:信息不透明,恐有利益输送
信息不透明正是不少投资者诟病的地方,通过查询了几只疑似委外基金的公告后发现,除了一开始发行期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成立公告,大多数委外基金甚至在官网上都不存在披露。
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委外确实有一点基金公司与机构之间自high的感觉,任何关于基金的调整只需要于委托方进行沟通即可,完全无必要披露公告。
利益输送也是这样情况下非常容易滋生的一种现象,现阶段并没有真正针对委外基金的制度或者标准,监管层也只能进行窗口指导来控制,即使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监管层也很难直接出台刚性文件,最多是一些约束性的条规,因为市场有市场的准则,既然商业银行可以把这块委托给基金公司去做,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的流程。
但是证监会要对委外产品中的规范性的东西做出约束,比如不能有利益输送,这个利益输送不仅是基金公司自己的产品和委外产品之间,同样也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委外产品之间,要做好在具体运作方面的规范。
利益输送只是理论上的隐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可能并不如市场担心地那样突出,某基金经理说,“因为委外基金一般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并不完全以业绩为导向,因此基金公司拼业绩的动力可能比较小,似乎又缺乏利益输送的土壤。”
风险二:机构占比过大,基金数量过多,大额赎回恐引发业内规模大变
委外基金中机构的占比往往在90%甚至95%以上,一旦机构出现赎回,大量的赎回费即被计入基金业绩中,势必会提高基金净值的走势,虽然看上去这对于留守的基金持有人是个利好,但是从深层次意义上来看,在机构赎回后,剩下的基金规模该如何正常地开展投资操作,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剩下的往往是一个有一个空壳基金。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我是希望市场能够逐渐接受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终止这些产品的运作,近些年基金公司对于产品的清盘逐渐增多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只要能够做好剩余投资者的工作,维护其利益,相信不少投资者也会同意清盘这一举动,但是一旦市场同时出现过多的基金清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风险三:全员委外,主动管理核心被冷落
这一点一度被不少业内人士怀疑同样与利益输送有关,“不少基金公司是完全不具备合格的管理能力和人员配置的,但依然进入了银行的委外白名单中,这样的风险就更多地出在银行的风控上。”
在基金行业其实是有很优质的公司可以选择的,靠前的十数家基金公司是有足够的能力吃下大规模的委外资金的,为何要放给一些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投资实力垫底的基金公司,这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委外的白名单一直是基金公司争夺的方向,如果你有能力进入这个白名单,说明是符合这个资质,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个资格,我觉得容易出风险,比如说银行给了一家不太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准入白名单,那当时这个人员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事后出风险又由谁来担责任。”
某基金公司高管也坦言,不少基金公司的心态是先把钱拿进来,如何管理是之后的事,“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投研,能力跟得上才能做这个事,如果业绩、人员都够不上,但为了赚钱,去接委外,这也是个大问题。”
基金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投研,在各大资管行业中,投研也是基金公司的优势所在,丧失了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在未来还有什么竞争力,是否会变成像子公司那样沦为渠道。
某基金经理表示,其实,委外作为机构定制的业务,对基金公司业绩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弱,对规模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强,因此可能更会利好大公司,但基金公司太依赖委外,可能会把太多功夫放在管理之外,甚至有逐渐丧失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核心能力的“管理”能力的风险。
风险四:推高债市泡沫易发流动性风险
这一点也是近期基金公司和行业最为关注的,作为低风险基金产品,委外基金在固定收益尤其是债市上的投资力度非常之大,近1个月债市整体已然进入下行通道,但这依然未能阻止基金在债市上的大规模布局。
根据基金经理的解释,委外基金大规模进入债券市场会直接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不断推高债券的价格,由于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的,债券价格上去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就降低了。
在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债券市场的投资出现拐点,从基本面上看,宏观经济缺乏亮点,债券违约的压力较大,但债市委外资金踊跃,好多产品都在通过加杠杆、买流动性差的债券来抬高收益,市场交易相当拥挤。
某基金经理也坦言,最近由于利率不断走高导致的债市下跌确实会对已成立的委外基金造成影响,但大风险并不存在,“首先整个市场不会一直是一个单边市场,而且委外的规模相对债市来说依然有限,委外增长的体量无法跟债市相比,并且原来商业银行这部分资产也有大部分是在债市中的,只是换了一个投资管理人,总容量并不会增加太多,除非是银行真正地把非标转标,这个目前来看并不会有太多银行操作,因为相对来说银行资管的非标收益率较高,不会轻易转出。”
但是这一块的风险在于,银行资产对投资标的风险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资金大多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领域,单纯的从投资角度上看只会单方面提高票面本身的价格,但如果同时发生大规模赎回,就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的风险。
整体来讲,尽管现今各大银行委外赎回,但委外资金已深刻改变了公募基金的生态环境,其对行业的冲击凌驾于余额宝之上。而无论媒体如何提示委外定制基金的风险,无论专家如何挖苦、讽刺委外定制基金,都已不能改变现状,委外资金已然融入公募基金的“血肉”,只不过由于现今债券市场以及银行监管方面相较于以前有所不同,从而造成委外基金大量浮亏,因此,委外资金是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的。
上一篇: 万科子公司拟合作成立逾50亿基金,签订股东出资协议注意事项
下一篇: “人肉”代购将被限,海外代购越来越难做了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银行委外资金的风险隐患
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资产荒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追逐“狼多肉少”的优质资产,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委外基金开始进入基金行业。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受我国债券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大量委外都基本有着较高的浮亏。而现今,在金融强监管的风向下,债券资产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多银行开始赎回,这也从侧面表示委外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风险一:信息不透明,恐有利益输送
信息不透明正是不少投资者诟病的地方,通过查询了几只疑似委外基金的公告后发现,除了一开始发行期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成立公告,大多数委外基金甚至在官网上都不存在披露。
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委外确实有一点基金公司与机构之间自high的感觉,任何关于基金的调整只需要于委托方进行沟通即可,完全无必要披露公告。
利益输送也是这样情况下非常容易滋生的一种现象,现阶段并没有真正针对委外基金的制度或者标准,监管层也只能进行窗口指导来控制,即使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监管层也很难直接出台刚性文件,最多是一些约束性的条规,因为市场有市场的准则,既然商业银行可以把这块委托给基金公司去做,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的流程。
但是证监会要对委外产品中的规范性的东西做出约束,比如不能有利益输送,这个利益输送不仅是基金公司自己的产品和委外产品之间,同样也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委外产品之间,要做好在具体运作方面的规范。
利益输送只是理论上的隐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可能并不如市场担心地那样突出,某基金经理说,“因为委外基金一般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并不完全以业绩为导向,因此基金公司拼业绩的动力可能比较小,似乎又缺乏利益输送的土壤。”
风险二:机构占比过大,基金数量过多,大额赎回恐引发业内规模大变
委外基金中机构的占比往往在90%甚至95%以上,一旦机构出现赎回,大量的赎回费即被计入基金业绩中,势必会提高基金净值的走势,虽然看上去这对于留守的基金持有人是个利好,但是从深层次意义上来看,在机构赎回后,剩下的基金规模该如何正常地开展投资操作,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剩下的往往是一个有一个空壳基金。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我是希望市场能够逐渐接受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终止这些产品的运作,近些年基金公司对于产品的清盘逐渐增多其实也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向,只要能够做好剩余投资者的工作,维护其利益,相信不少投资者也会同意清盘这一举动,但是一旦市场同时出现过多的基金清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风险三:全员委外,主动管理核心被冷落
这一点一度被不少业内人士怀疑同样与利益输送有关,“不少基金公司是完全不具备合格的管理能力和人员配置的,但依然进入了银行的委外白名单中,这样的风险就更多地出在银行的风控上。”
在基金行业其实是有很优质的公司可以选择的,靠前的十数家基金公司是有足够的能力吃下大规模的委外资金的,为何要放给一些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投资实力垫底的基金公司,这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委外的白名单一直是基金公司争夺的方向,如果你有能力进入这个白名单,说明是符合这个资质,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个资格,我觉得容易出风险,比如说银行给了一家不太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准入白名单,那当时这个人员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事后出风险又由谁来担责任。”
某基金公司高管也坦言,不少基金公司的心态是先把钱拿进来,如何管理是之后的事,“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投研,能力跟得上才能做这个事,如果业绩、人员都够不上,但为了赚钱,去接委外,这也是个大问题。”
基金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投研,在各大资管行业中,投研也是基金公司的优势所在,丧失了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在未来还有什么竞争力,是否会变成像子公司那样沦为渠道。
某基金经理表示,其实,委外作为机构定制的业务,对基金公司业绩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弱,对规模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强,因此可能更会利好大公司,但基金公司太依赖委外,可能会把太多功夫放在管理之外,甚至有逐渐丧失作为资产管理行业核心能力的“管理”能力的风险。
风险四:推高债市泡沫易发流动性风险
这一点也是近期基金公司和行业最为关注的,作为低风险基金产品,委外基金在固定收益尤其是债市上的投资力度非常之大,近1个月债市整体已然进入下行通道,但这依然未能阻止基金在债市上的大规模布局。
根据基金经理的解释,委外基金大规模进入债券市场会直接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不断推高债券的价格,由于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的,债券价格上去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就降低了。
在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债券市场的投资出现拐点,从基本面上看,宏观经济缺乏亮点,债券违约的压力较大,但债市委外资金踊跃,好多产品都在通过加杠杆、买流动性差的债券来抬高收益,市场交易相当拥挤。
某基金经理也坦言,最近由于利率不断走高导致的债市下跌确实会对已成立的委外基金造成影响,但大风险并不存在,“首先整个市场不会一直是一个单边市场,而且委外的规模相对债市来说依然有限,委外增长的体量无法跟债市相比,并且原来商业银行这部分资产也有大部分是在债市中的,只是换了一个投资管理人,总容量并不会增加太多,除非是银行真正地把非标转标,这个目前来看并不会有太多银行操作,因为相对来说银行资管的非标收益率较高,不会轻易转出。”
但是这一块的风险在于,银行资产对投资标的风险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资金大多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领域,单纯的从投资角度上看只会单方面提高票面本身的价格,但如果同时发生大规模赎回,就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的风险。
整体来讲,尽管现今各大银行委外赎回,但委外资金已深刻改变了公募基金的生态环境,其对行业的冲击凌驾于余额宝之上。而无论媒体如何提示委外定制基金的风险,无论专家如何挖苦、讽刺委外定制基金,都已不能改变现状,委外资金已然融入公募基金的“血肉”,只不过由于现今债券市场以及银行监管方面相较于以前有所不同,从而造成委外基金大量浮亏,因此,委外资金是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的。
上一篇: 万科子公司拟合作成立逾50亿基金,签订股东出资协议注意事项
下一篇: “人肉”代购将被限,海外代购越来越难做了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