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 > 专题 > 刑事制度 > 法律指南 > 厦门首例网络伤医寻衅滋事案宣判,网络谣言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要素有哪些?
【厦门首例网络伤医寻衅滋事案宣判】因在就诊过程中与医院发生纠纷,一男子竟失去理智,长时间持续利用网络散播谣言,恶意中伤医院及医务人员,引发大量不明真相网民的负面评价。这起由思明区检察院起诉的全市首例网络伤医寻衅滋事案一审宣判,该男子伍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思明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网友热评:
1.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种造谣必须处理。
2. 不信谣不传谣,遇到造谣,恶意诽谤的直接举报。
3. 通过这件事,可以给大家一个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说话也要负责任的!
4.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因为躲在网线背后就为所欲为。
5. 好多年前看过当时以为是真的。
法律知识:网络谣言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要素有哪些?
(一)主体要素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便是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犯罪,它仍旧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但其中人与人的交流是真实的,这一点和人与机器的交流以及人与电脑程序的交流相区别。
(二)主观要素
所谓主观违法要素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意识到自己行为违法的要素。我国刑法对寻衅滋事罪并未规定法定的主观违法要素,但是历史地看寻衅滋事罪发展过程就不难得出结论,构成本罪是需要出于“特定目的”的,这也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
(三)行为要素
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活动是人的有意识行为,若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就符合危害行为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就可以认定为犯罪。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一样,不能不存在秩序,网络空间的秩序还会对现实空间的秩序产生影响。不管是出于维护网络空间秩序本身的目的,还是出于避免网络空间秩序的混乱成为现实空间秩序混乱根源的目的,对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进行惩治并非是公权力的恣意而为,而是阻止犯罪,促进社会治理的应当行为。
以上是关于“厦门首例网络伤医寻衅滋事案宣判,网络谣言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要素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刑事制度法律专题栏目。
声明:
1、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3、好律师网:律师在线咨询,人工智能法律,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找律师、写合同、打官司,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请上好律师网www.haolvshi.com.cn
对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采取并科原则,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判
在实际生活中,稀里糊涂地做事,一不小心就会触及法律的高压线,尤其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殊不知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
刑事拘留期限: 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
赦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古希腊就已存在,其后被罗马法承继。作为赦免的代表形态之一的“大赦”一词,在希腊语与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忘却”,原本指在...
好多人对吸收犯和牵连犯这两个词不怎么理解,更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 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持有伪造发票的犯罪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持有。间接故意和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并非明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