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的通知
  • 【发布单位】广东省
  •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87号
  • 【发布日期】2004-09-09
  • 【生效日期】2004-09-09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广东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的通知

(粤府办〔2004〕87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
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意见,现将《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及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关于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调研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积极吸收有关建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促进我省的现代化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九日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
(2004年8月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7月22日,省政协召开第十六次主席会议,听取了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专题调研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但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外商投资战略调整,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迅速崛起,吸引外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此,广东要做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一、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面对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正确判断我省当前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总体形势,加大对省情的宣传力度,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贯彻张德江书记关于“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讲话精神,既要克服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思想,又要摒弃妄自菲薄、悲观失望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紧迫感,树立信心,抓住机遇,鼓足干劲,继续努力,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再掀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
借鉴江苏等省市的经验,成立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省外经贸、发展改革、经贸、台办、工商、税务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吸收外资联席会议,对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领域开放、重点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对外招商,对吸收外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协调和解决,以更好地增强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要不断完善全省口岸工作的协调、督察、应急机制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大对“大通关”的指导,加强各有关部门服务意识的培养,工作协调与配合,提高口岸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粤府〔2002〕11号),把营造有利于创业、办事的政务环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来抓。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整治乱收费,认真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收费项目,方便群众监督。进一步整合理顺路桥设施收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范围用电“同网同价”,努力降低公用事业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要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自觉依法办事,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完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共识,自觉方便客商办事,努力为客商服务。对非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合同、章程切实,要做到合并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使之名符其实。各地要进一步重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外商和职工提供尽可能好的生产、生活便利,提供更切实的安全保障,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外资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加快建设广东省外商投资服务网站,构筑统一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效率。三是加快广东“大通关”建设。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外经贸等部门之间的联网监管和加工贸易监管的电子化,提高通关能力与通关速度。

四、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用地、水电、用工问题
资源性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土地、水电、劳力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各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应着眼于远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的结合。加强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加强对高新技术项目招商的引导;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使区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优良态势;各级劳动部门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牵头做好组织招募劳动力工作,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规划和指导,提高招商层次,改进招商的方式方法
一是修订规划,提高招商档次。在积极引进港、澳、台投资的同时,重点开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重点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核心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粤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加大服务贸易、农业开发领域吸收外资的力度。二是建设招商项目库,推动重点招商。设立项目库建设小组,规划和指导关键产业和核心项目的吸引外资工作,促进配套产业群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比如在珠三角地区,重点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群进一步做强做大。广州市围绕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茂名、惠州、湛江围绕石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下游配套项目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群。三是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各地成立专门的投资促进机构,构建由政府监管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网络;建设海外招商工作站、办事处,探索有效的海外招商模式;加强网上招商工作,提高网上招商洽谈成效。

六、拓宽渠道,形成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
一是用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政策,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和相关中介服务,推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二是落实好省政府同意的《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的管理办法》,吸引跨国公司到珠三角设立地区总部,使珠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各地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按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各类园区进行适当引导,明确产业分工,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建议省注意总结办好南沙经济开发区、松山湖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等几个示范园区的经验,推动全省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大财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投资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制造结合技术开发型转变,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七、扩大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大吸收外资
根据珠三角地区目前土地、劳力资源制约压力逐渐加大和部分产业急需转移的情况,我省应不失时机地扩充接纳投资的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扩大吸收外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东西两翼和山区吸收外资的能力。二是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三是针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特点,开展专题招商引资和投资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吸收外资方面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吸收外资的规模。四是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大力加强对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既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又引导其克服思想上的等、靠、要观念,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尽可能高质素的劳动力。

八、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促进我省与港澳区域合作上更高的水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实施,是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大好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强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做具体工作,贵在抓好落实。一是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多形式、多领域联合推介“大珠三角”,联合对外招商、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跨国投资。要与港、澳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联合招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更多地吸引港澳法律、会计、管理咨询、金融、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广东省发展,提升广东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水平。三是要加强服务,着力推动IT等高新技术行业在粤投资的港澳台企业增资扩产,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名牌,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



关于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
(2004年6月)

根据省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和主席会议决定,由省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和省外经贸厅派员组成的两个专题调研组,以省政协副主席王兆林为顾问,经济委员会主任纪力清、副主任汤彤海、杨芹溪为组长,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问题,在听取省外经贸厅有关情况通报后,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分别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肇庆、清远、潮州等市,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调研组听取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多场外资企业代表座谈会,实地考察了部分工业园区和外资企业,认真听取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关于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调研报告。

一、我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1979年至2003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405亿美元,占全国的28%。其中2003年达155.8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近年来,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工作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改善综合发展环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迅速崛起,外商投资战略调整,我省的先发优势和地缘优势有所弱化。面对这一新形势,我省各地普遍将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放在改善综合发展环境上。即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可能给予外商某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健全法制、规范政府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更加重视改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重视产业配套环境、融资环境、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等,提高发展环境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此,各市都将投资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各职能部门积极投身这一建设,齐抓共管,经济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理念都着眼在可持续发展上。比如广州、深圳市,近年都十分注重这样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个成本较低、法制健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的投资环境,对外商吸引力大大增强,吸引外资成效显著。广州市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7954个,合同金额525.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5.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15户在该市落户。深圳市至2003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5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98家在此落户。东莞市近年也十分重视综合环境建设,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文化高地直播车”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外来工对东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相对比较偏远的潮州市,在致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努力按可持续发展目标,组织各部门围绕建设“活力潮州,魅力潮州、生态潮州、法制潮州”开展工作,综合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对外商的吸引力。?
(二)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透明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优化政务环境。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加强了公共服务职能,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了行政透明度及工作效率。有的还派出专人为大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直通车”服务。不少地方推出政府与企业定期对话沟通制度,自觉听取外资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的工作和作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单位的改革深入推进,“大通关”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服务意识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政府的服务意识已经有所增强,服务效率和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引进外资的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珠三角各市将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深圳市在总结和整合原有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54条举措;根据金融业的发展要求,推出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18条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深圳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东莞市对项目审批加强管理和规范,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和重复建设项目,引导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信息产业、特色产业和物流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则主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吸引外资。清远市利用本市瓷土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引进了一批陶瓷企业,发展“簇群”经济。肇庆市根据山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引进一批打火机生产企业,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群。
(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和模式不断创新
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外经贸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在配合抓好省政府举办的大型招商与投资推介活动落实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多管齐下,大力开展网上招商、代理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主题招商、“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招商等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拓展了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2003年全省新签直接合同外资金额217.9亿美元,创近八年来新高。尤其是在加强工业园区的开发利用方面,各市普遍提高了认识并加大了力度。
(五)引资行业有新突破,高新技术和大项目明显增多
省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下发《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后,各地将引进外资的重点放在吸引大项目、大企业、跨国公司上。外商投资大项目、增资项目明显增多,跨国公司、大企业群集发展,信息、石化、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吸引发达国家投资,形成新的热潮。至2003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我省设立400多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达200多家。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出口额占全省的80%以上,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区内配套。金融保险、物流、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省委、省政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道路、口岸、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软环境显著改善,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转移的条件进一步优化。潮州市近五年来,完成了韩江南北堤达标加固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了汕汾高速公路潮州支线延伸线,对电网进行了改造、通信设施逐步完善,因而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利用外资有了较快的发展。去年该市合同利用外资增长4倍以上,今年1-3月份增幅达60.1%。
(七)粤港澳合作掀起新高潮
在CEPA签署之后,粤港两地政府确立了联合推介“大珠三角”、扩大粤港合作腹地、加强经贸合作交流等十二个重点合作项目。2003年9月,粤港联合举办粤港经贸合作研讨会,就如何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推动八大制造业在粤港资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港资更多投资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以及推进八大服务业的行业合作,展开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今年1月,省外经贸厅会同省有关部门举办“中国广东落实CEPA网上政策咨询会”, “在线”回答CEPA实施的有关问题,帮助港澳和境外投资者了解广东省落实CEPA的最新政策及操作办法。5月19日至21日,省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2004年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共签订项目378宗,吸收外资43.7亿美元,贸易成交25.9亿美元。同时,各市政府充分重视利用CEPA效应,开展招商引资。粤港澳合作掀起新的高潮。

二、当前我省投资环境及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吸收外资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滞后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我省不少干部思想观念赶不上形势迅速发展的要求。一些干部存在小富即安的满足感,缺乏危机感,缺乏激流勇进的动力;一些干部存在“投资北移了,自己不行了”的失落感,思想涣散,悲观畏难,缺乏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因此,工作缺乏创新,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外商投资宏观协调机制,地区、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整体合力不强,近期招商引资的成效不如江、浙等省份明显。
(二)资源制约成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各市政府和企业普遍反映,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深圳全市土地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767平方公里,现已开发513平方公里,可供建设用地异常宝贵。有的市遇到多个大型投资项目,由于无合适的土地供应而另投他地。
工业用电、用水等短缺现象日益突出。东莞市过去是区域性、季节性缺电,现在是全市性、全年性缺电。今年1月份已开始错峰用电,至3月底累计强制错峰5071条次,错峰电量1.1亿千瓦时,分别是去年全年的9.7倍和28.9倍。预计二季度的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全年最高负荷可能达到680万千瓦;目前东莞全市总缺水量达到60-80万立方米/日。严重影响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正常生产。
各地企业都反映,从去年开始,劳动用工供给出现缺口。不仅技术工人缺乏,非技术工人也出现短缺。深圳市的企业反映,目前订单充足,但缺乏劳工。东莞市劳动部门今年2月初的调查显示,春节后全市用工供求缺口达23万人,目前缺口仍有6―7万人。东莞市人事部门反映,今年1―3月份东莞人才供求缺口接近12万人。不但珠三角各市感到招工难,地处山区的一些市如肇庆、清远等的外资企业也同样受到劳工缺口的困扰。过去企业招工,坐在厂里就可以解决,还可以挑挑拣拣;现在需要派员到省内外招工,还很难满足开工需求,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资源性瓶颈,严重制约我省扩大吸收外资和经济加快发展。?
(三)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是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地方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但企业在这些中心内办事难的情况仍然存在。政府部分人员素质比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够好,执行政策有偏差。各地建立一些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有利于外商投资,但这些开发区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生活设施缺乏,对外商的吸引力不够强。二是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跨关区或转关运输日益普遍,对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口岸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力度有限,制约了通关能力与效率的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由于企业有顾虑,进展不快。连加工贸易企业比较集中的东莞市,目前实现与海关联网监管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三是收费项目仍然比较多,且透明度不够。近几年来,我省各级物价部门大力开展了清理整顿乱收费的行动,取得一定成果,但收费项目多,收费部门多,收费总量大等现象外商仍然有反映。特别是一些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透明度低。社会保险费反映应该收,但各地的差别比较大。汕头市社保费征收标准是39%,深圳为31%,而东莞、中山等地的缴费率仅为15-20%。外商反映,堤围维护费的收取与国际惯例不一致,一些地方收费的标准也不一致,汕头市征收标准为1‰,深圳则免征。有一个市在征收堤围维护费的基础上,还对每个干部、职工(含外资企业员工)每年加收60元至200元同样名目的费用,外商对此有意见。?
(四)投资成本上升企业压力加大
外商普遍反映在广东投资成本上升,成为影响我省投资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正如前面所说,由于我省有些地方仍然存在隐性乱收费,同一项目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所以造成企业税外费用增多,成本增加。其次,我省近年来公路修建较多,交通环境得到改善,但路桥收费站设得过多,价格偏高,也造成外资企业物流成本相对增高。再加上部分地区口岸建设跟不上,企业不得不绕道到别地口岸报关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我省的电费价格与邻省相比偏高,而且存在各市、县之间“同网不同价”现象。肇庆市反映,他们的工业电价要比周边城市每度电平均高出0.1―0.2元。
(五)招商引资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近90%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深圳、东莞市占全省的50%以上。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13个市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7.1%和77.6%,2003年合同和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省的15.4%和11.8%。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也有差距,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已经进入集约式的、有选择的、以大项目和跨国公司为重点的阶段,而东西两翼和山区利用外资项目的规模较小,外商投资来源单一,仍处于“饥不择食”的阶段。
(六)推进招商引资网络化、产业化、市场化进展不够快
我省在开展多种形式招商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近年与江苏等省比较,在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化、市场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招商机构不够健全,一些大的项目没有设专门的机构、人员跟踪服务,对外商投资的需求反应不够迅速灵敏。缺乏海外招商网络,在发达国家尚未能象江苏等省那样设立招商代表处。尤其在建立与外国权威性招商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等方面尚欠缺,招商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对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
面对本世纪头20年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与跨国直接投资加快复苏,吸引外资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促进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方位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
(一)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进一步加强紧迫感
面对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级领导要正确判断我省当前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总体形势,加大对省情的宣传力度,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贯彻张德江书记关于“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讲话精神,既要克服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思想,又要摒弃妄自菲薄、悲观失望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紧迫感,树立信心,抓住机遇,鼓足干劲,继续努力,营造好投资环境,再掀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
借鉴江苏等省市的经验,成立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省外经贸、发展改革、经贸、台办、工商、税务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吸收外资联席会议,对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领域开放、重点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对外招商,对吸收外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协调和解决,以更好地增强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粤府〔2002〕11号),把营造有利于创业、办事的政务环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来抓。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收费项目,方便群众监督,坚决煞住乱收费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整合理顺路桥设施收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范围用电“同网同价”,努力降低公用事业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完善法制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对非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报告以及合同、章程,要切实做到合并审批,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使之名符其实。要进一步重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外商和职工提供尽可能好的生产、生活便利,提供更切实的安全保障,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由劳动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外资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广东省外商投资服务网站,构筑统一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效率。三是加快广东“大通关”建设。不断完善广东省口岸工作协调、督察、应急机制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口岸综合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外经贸等部门之间的联网监管和加工贸易监管的电子化,提高通关能力与通关速度。
(四)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用地、水电、用工问题
资源性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土地、水电、劳力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各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应着眼于远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的结合。加强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加强对高新技术项目招商的引导;加大能源建设力度,注意环境保护,使区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优良态势;各级劳动部门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牵头做好组织招募劳动力工作,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规划和指导,提高招商层次,改进招商的方式方法
一是修订规划,提高招商档次。在积极引进港、澳、台投资的同时,重点开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重点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核心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粤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加大服务贸易、农业开发领域吸收外资的力度。二是建设招商项目库,推动重点招商。设立项目库建设小组,规划和指导关键产业和核心项目的吸引外资工作,促进配套产业群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比如在珠三角地区,重点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群进一步做强做大。广州市围绕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茂名、惠州、湛江围绕石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下游配套项目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群。三是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各地成立专门的投资促进机构,构建由政府监管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网络;建设海外招商工作站、办事处,探索有效的海外招商模式;加强网上招商工作,提高网上招商洽谈成效;继续推动粤港、粤澳联合招商,与相关的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联合招商制度化、规范化。
(六)拓宽渠道,形成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
一是用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政策,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和相关中介服务,推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二是落实好省政府同意的《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的管理办法》,吸引跨国公司到珠三角设立地区总部,使珠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各地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各类园区进行适当引导,明确产业分工,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建议省注意总结办好南沙经济开发区、松山湖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等几个示范园区的经验。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大财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投资由生产制造型转向生产制造结合技术开发型,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七)扩大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大吸收外资
根据珠三角地区目前土地、劳力资源制约压力逐渐加大和部分产业急需转移的情况,我省应不失时机地扩充接纳投资的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扩大吸收外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东西两翼和山区吸收外资的能力。二是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三是针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特点,开展专题招商引资和投资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吸收外资方面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吸收外资的规模。四是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大力加强对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既要提高劳动技能,又要克服思想上的等、靠、要观念,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尽可能高质素的劳动力。
(八)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实施,是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大好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强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做具体工作。一是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多形式、多领域联合推介 “大珠三角”,联合对外招商、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跨国投资。二是要更多地吸引港澳法律、会计、管理咨询、金融、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广东省发展,提升广东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水平。三是要加强服务,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名牌,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