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广东省
- 【发布文号】粤府〔2005〕15号
- 【发布日期】2005-02-17
- 【生效日期】2005-02-17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广东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广东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广东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粤府〔2005〕1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二月十七日
广东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前 言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我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省建材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05-2010年是我省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我省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材工业。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关于将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规划并制订相关政策的决定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编制《广东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持续发展,广东省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配套能力较强并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重要产业。2003年,我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2243个,工业总产值为852亿元,利税总额50亿元,出口交货值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42.2%、20.8%。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的4.0%、3.0%和1.9 %。“十五”前三年建材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6%。目前,在建材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其他经济比重分别是6.6%、24.9%、36.0%、32.5%。企业规模按大、中、小比重分别是 3.4%、10.5%、86.1%。我省建材工业的特点:
1.建材工业规模全国最大
广东是我国的建材生产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据统计部门统计,2003年我省建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同行的15%和13%,总量居全国同行第一。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东省建材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居全国首位。
全省建材企业可生产数千个品种和规格的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主要建材产品中,建筑陶瓷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占全国60%以上);水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浮法玻璃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六,其中优质浮法玻璃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能力的35%);加工玻璃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也位于全国第一;水泥制品工业发展迅速,管桩、输水管等产品产量几年来均居全国首位,其中管桩占全国产量57%;石材工业中板材产量占全国20%。
2.新型建材品种丰富,发展速度快
新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兴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分砖、砌块和墙板,化学建材以建筑塑料和建筑涂料为主。全省新型墙材生产能力折标准砖约120亿块,化学建材异军突起,已成为除陶瓷、水泥、玻璃之外的第四大类建筑材料,其中PVC-U排水管年产25万吨,占全国20%;建筑涂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硅酮密封胶占全国产量的70%,均位居全国榜首;铝塑复合板年产3000多万m2,占全国产量的1/3。各种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品种多、门类齐,从传统的陶瓷、石材到新兴的深加工玻璃制品、新型建筑涂料、各种品种花色的复合板材等应有尽有。
3.建材区域专业化特点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聚集区
我省建材产品产业聚集区较多,包括佛山建筑陶瓷、潮州卫生陶瓷、开平水口水暖卫浴、云浮石材、顺德(建筑)涂料,南海大沥(建筑)铝型材等产业基地,均形成了具备较大规模、集中度比较高、产业配套较好、贴近市场的产业集群。如佛山陶瓷产区,其建筑陶瓷占全国建筑陶瓷总量的50%左右;潮州市古巷镇号称中国卫陶第一镇,对国内外市场影响很大。建材工业集群的不断形成,对增强我省建材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及为建材工业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建材民营化、市场化程度高
伴随着广东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营经济获得蓬勃发展。现在,广东已有90%以上建材企业属非国有经济,民营企业已成为建材行业的主体。近年来,民营资本在建材业中累计投资在500亿元以上。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不但促进了广东建材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活跃
广东省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建材产品出口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我省建材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全国同行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占全国同行业出口总额的50%以上,玻璃及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3.19%,均居全国第一位。
6.利用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建材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为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吸纳劳动力就业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的推动下,传统建材工业(水泥、建筑陶瓷等)加快了向省内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的力度,既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业结构矛盾突出
我省建材行业结构不合理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产品供需不相适应,低档产品严重过剩,优质高档产品短缺。最为突出是水泥行业,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能力占80%,而技术先进、产品优质、低耗、环保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仅占7.6%(全国平均水平为23%);建筑陶瓷行业,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卫生陶瓷行业,总体上看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不高;玻璃行业,优质浮法玻璃缺口大,本省消耗的优质浮法玻璃大部分靠从外省或国外进口;墙体材料,新型墙材比例低,主导产品仍然是黏土实心砖。
2. 技术创新能力弱,缺少国际的知名品牌
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主要表现在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陶瓷行业多数企业产品档次中等,产品同质化,多以贴牌出口,没有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加工玻璃以小企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品。另外技术研发能力也比较弱,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少,且装备水平、科研人员及开发能力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偏重于从国外引进现成的生产线,未形成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协作的运行机制,再创新能力差。
3. 总量规模扩大,但经济增长优势趋缓
生产规模迅速增长,但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近年来广东省建材工业的效益和传统建材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2002年全国建材工业年均增长18.47%,而广东省年均增长率为13.2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6个百分点。陶瓷、水泥、石材等传统建材企业基本靠的是数量扩张和薄利多销,获利能力低。
4. 资源、能源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大
我省传统建材仍占主导地位,规模总量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资源、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如广东目前水泥工业年消耗石灰石约8000多万吨;建筑卫生陶瓷年消耗瓷土3000万吨;砖瓦行业年消耗粘土资源约1亿吨。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各类一次性能源折标准煤约2000万吨以上。水泥、砖瓦等行业每年排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及废渣、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改造任务相当艰巨。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产业链不断延伸,各种材质、各种性能和功能的建材新产品不断涌现;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更加突出体现健康、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三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集团化趋势和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大公司通过资本、技术、管理、品牌的输出,在消费需求集中、要素成本低的地区实施本土化生产战略;四是主要建材企业在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建材工业仍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从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居民消费等方面推动建材产品需求的增长。建材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建材产品从质量、性能、产品方式和配套等多方面提出了更新、更广的要求。另一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材工业必须走节能、高效、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规模化竞争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品牌和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三)我省建材产品发展的优势
我省建材产品发展的主要优势有:一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比较早,观念新、体制活,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专业分工细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产业聚集区以及靠近产区的专业市场;三是市场规模大,需求层次高,为建材工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并且人文地理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出口条件;四是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五是资金来源渠道广泛,投资多元化。
三、我省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更新和制定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淘汰落后产品和鼓励技术水平高的产品发展。
(二)经济的增长方式急需转变。以规模扩大为主,未能从以产量为主的数量速度型向以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和配套能力为主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慢。企业规模小,行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经营与组织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层次升级的要求。
(四)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创新人才和创新投入。
(五)资源相对不足和综合利用能力低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六)生产与环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发展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建材产品。依靠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质量、效益、节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坚持走高效低耗优质生产道路,实现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力争在2010年的规划期内,对全省建材工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促进全省建材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努力实现 “四个全国第一”(即继续保持建材工业经济总量全国第一;建材产品出口总额全国第一;重塑全国建材经济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绿色GDP的贡献全国第一),建成“四个中心”(即以建筑卫生陶瓷为代表的世界陶瓷制造和品牌聚集中心;以各类装饰装修材料为代表的全国现代新型建材制造中心;以产业发展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全国新型建材开发中心和以展会、物流、信息交流为特点的全国建材贸易中心)。具体实现如下目标。
(一)总量指标
项 目 2005年 2010年
1.建材工业总产值(亿元) 1020 1500
年递增速度(%) 10 8
2.建材出口总值(亿美元) 18 35
占当年建材总值比重(%) 15 20
(二)产品结构指标 项 目 2005年 2010年
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占全省水泥总量比率(%) 25 60
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总量比率(%)
其中:优质浮法玻璃占玻璃总量比率(%)
玻璃深加工比率(%) 90
70
40 98
75
60
高档建筑陶瓷占建筑陶瓷比率(%)
高档卫生陶瓷占卫生陶瓷总量比率(%) 30
25 50
40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比率(%) 35 60
(三)技术进步指标
建筑卫生陶瓷、优质平板玻璃及相关制品、建筑涂料等新型建材要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材工业的投资总量应当能保证实现产业目标,并且与我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提出的产业目标,至2010年的投资总量为500亿元,2010年我省建材行业产值预计为15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2%,出口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建材出口35亿美元。
科学技术进步应当对本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新增产值的贡献率应当达到80%,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要占工业总产值的60%。新型建筑卫生陶瓷、优质平板玻璃、高性能工程玻璃、新型干法水泥、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新型建筑涂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的产量都要有较大增长,成为本产业各个行业的主导产品。
鼓励企业高效低耗节能生产高质量产品,至2010年,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均比2003年降低20%。人均产值增长30%,全行业“三废”治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第三章 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
全面提升建材工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合理布局,积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陶瓷、水泥与混凝土、玻璃和新型建材四大行业。
一、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集群
(一)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规模优势和技术装备的优势,通过创新、整合、内聚外扩,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世界陶瓷的研发与制造中心。进一步提高省内陶瓷,特别是佛山、潮州等两大基地的陶瓷产业聚集水平,促进开平水口水暖卫浴聚集地的产品与之同步创新配套,形成以佛山、潮州等地为核心,聚集若干大集团、大公司的研发与制造中心。并且要面向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把广东陶瓷产业的品牌、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优势,向其它要求成本较低、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扩散、辐射和跨国经营,努力创造国际品牌,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有品牌、有信誉的世界陶瓷研发与制造中心。
要由目前主要以扩大规模以量取胜转变为以创新增值,以质量、品牌和服务取胜。布局上将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基地以及强大的商贸、物流和信息等配套和服务业基地放在佛山,使佛山成为国际上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主要发源地和产品与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潮州则建设成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通过佛山和潮州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有计划地推进建陶工业生产基地由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粤北(清远)粤西(肇庆)、粤东(潮州、河源)转移的战略目标。在潮州、河源、清远、肇庆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建立产业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并通过市场导向将部分制造厂设在四川、山东、山西等外省和中东、东欧等国外条件优越的地方。
(二)水泥工业要遵循“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护环境”原则,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通过发挥区域优势,合理规划和配置生产要素,促进我省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我省各地市场的需求、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未来的广东省水泥工业应以粤北(清远、韶关)、粤西(云浮、肇庆的山区)、粤东(梅州、惠州的山区)“三大水泥熟料基地”为发展重点,建设总规模目标为8500万吨,其中:粤西3000万吨(云浮2000万吨);粤北3000万吨(英德2000万吨);粤东2500万吨(龙门1000万吨),到2010年把该三大区域建设成水泥生产集中度达60%以上的我省水泥生产基地。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利用我省“三大水泥熟料基地”,为珠江三角洲提供熟料和水泥产品;同时,配合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水泥工业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粤北、粤西、粤东山区转移的步伐,促进广东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或边缘有资源的地方,适当建设以工业废弃物做原燃材料或以消纳城市垃圾为目的的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同时在珠三角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布局大集团附属或控股、参股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水泥制品厂及其它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对地处城镇规划区内、名胜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内或环保、质量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标的水泥企业,加快实施关、停、并、转。
(三)玻璃行业要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加强对新线建设的引导与调控,通过收购、兼并,促进行业重组联合。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超薄、超厚、超白等优质浮法玻璃、智能玻璃、信息工业玻璃、汽车玻璃等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产品,以及超薄技术、在线镀膜技术、一窑多线等先进技术。鼓励并扶植大型玻璃集团向后续产品延伸,提高深加工玻璃的聚集水平,扶持珠江三角洲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集群的形成。玻璃的生产和深加工企业重点建在珠三角沿江和沿高速公路处,如广州、东莞、深圳一线以及江门、中山、顺德等地。
要扶持以沿海为主要基地的硅质原料基地的开发和建设,确保硅质原料的稳定和供给。
(四)新型建材是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以节能、节土、利废、环保、改善建筑装饰功能为中心,以墙体材料革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大力发展多功能、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高档产品。促进集约生产,培育扶持云浮、东莞石材深加工、顺德(建筑)涂料等集群和大型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的形成和提高。鼓励各传统建材向下游产品延伸和发展,延长和完善产业链,从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进一步发展我省新型建筑材料,推动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应当建设若干个技术水平高、具有规模效益的新型建筑材料企业,以满足城市建设和装饰装修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大企业、大基地为重点,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一)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幅度增加高科技、高档次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开发高档次、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以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多功能、引领现代时尚潮流的产品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采用产学研联合的形式,建设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发设计中心或平台,针对行业的公共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在省内设立1~2个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以便对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在佛山、潮州市两大基地加快陶瓷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集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三者统一的现代物流体系;要重点发展超薄墙地砖、多功能建筑卫生陶瓷等技术含量高、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产品,以及新型装饰技术、低品质原材料(如红页岩等)的开发利用等新技术项目。
有实力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应通过兼并、购买等资产经营方式,建设成集高端产品开发、科技、教育、贸易、展示、信息咨询为一体、生产集中度高的国际一流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超常规发展。要加快发展生产能力达到陶瓷墙地砖1亿平方米以上或卫生陶瓷300万件以上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为使广东省的水泥工业做大做强,应加快我省水泥行业重组的步伐,支持省内现有大型水泥(集团)公司的发展。优先扶持越秀、塔牌、亨达利等大型水泥集团在“广东三大水泥熟料基地”建设一批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培植2~3个年产超1000万吨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形成和发展。鼓励4-5个有发展潜力的(集团)公司通过建设若干大型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使其发展成为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到2005年前10名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35%以上,到2010年达50%以上。
要加快发展、应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鼓励水泥企业向利废、环保型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对竞争力差的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小型旋风预热旋窑的改造,支持和鼓励珠江三角洲的水泥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粉煤灰等工业废物作混合材资源,改造为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或向下游产业发展。
(三)推动企业重组,组建广东玻璃工业的“航空母舰”,发挥企业集团的综合优势,对行业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支持建立广东省玻璃工程技术中心,组织产学研各方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生产高质量的、满足深加工需要的优质浮法玻璃,新增的浮法玻璃生产能力中要注意增加新产品和特殊产品,鼓励通过深加工提高玻璃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扶持和发展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其能在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信息化、人才聚集、企业管理、资金运作、销售渠道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培育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四)新型建材和水泥制品工业应通过整合形成若干上规模的效益型企业,使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较好、市场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得到加快发展。环保涂料、高性能低成本的管桩、大口径输水管、新型道路铺设构件、轻质高强具有隔音隔热防水功能高的墙体材料等产品是发展重点。要推广使用各种新型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技术,鼓励使用各种工业废渣,生产轻质、高强、隔音、隔热、保温、防水的新型墙体材料,巩固和提高涂料企业的聚集度,扶持大企业的发展和高档建筑涂料的开发。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效地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通过企业重组,逐步形成分布合理、知名度较高、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鼓励大集团、大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开发高档次产品,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创造品牌占领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五)利用广东拥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重点扶持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粤西地区,开发玻璃砂、高岭土和各种石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设备,开发高纯、超细、改性等非金属矿原料及制品,在巩固云浮石材集群的基础上,把粤西建设成其包括石材在内的各种非金属大生产基地,为玻璃、陶瓷、造纸、石化、油漆、涂料、橡胶、塑料等提供高档非金属矿材料,培育我省建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解决好建材生产与应用的绿色化、环境友好化以及这些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所遇到的关键和共性技术。要将优秀的文化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去,使产品更好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欢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近期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
(一)共性技术
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企业管理、产品流通等上的应用;
2.生产中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建材产品;
3.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4.高效节能低污染粉磨技术与设备;
5.节能低污染的热加工技术与设备;
6. 建材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7.低品质原料的开发与应用。
8.节能、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装备的开发
(二)建筑卫生陶瓷
1.大规格超薄陶瓷墙地砖生产和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
2.用水量6升以下的便器、分档式水箱便器的开发、生产
3.年产60万件以上高档卫生陶瓷及30万件以上五金配件
4.防污防滑的陶瓷地面砖;
5.超耐磨研磨介质;
6.建筑卫生陶瓷的新型装饰技术与设备。
7.高耐磨瓷质上釉地砖(吸水率≤0.2%)
8. 抗静电、抗菌、抗辐射、自洁等多功能建筑卫生陶瓷
9.低质原料、废渣作为坯体的陶瓷产品
10.复合材料陶瓷砖
11.建筑陶瓷在线自动检测技术
12. 建筑陶瓷干法造粉技术
(三)水泥与混凝土及制品
1.日产熟料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的开发;
2.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剂的技术开发与生产
3.散装水泥装备技术开发
4.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和其它胶凝材料的制备技术
5.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为原、燃材料生产技术;
6.混凝土骨料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7. 预拌混凝土
8. PCCP钢筒输水管
(四)玻璃
1.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和节能、安全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2.利用浮法技术生产优质超薄(2.0~0.5mm)、超厚(15~25mm)、超白等特种玻璃原片
3.高技术玻璃深加工产品(如信息显示玻璃、新型节能降燥玻璃、高性能防火和高性能安全玻璃、太阳能利用玻璃等)
4.高档、超薄微晶玻璃
(五)新型建材
1.轻质、高强、节能、环保等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新型建筑密封材料
2.新型管材和管件( PE塑料供水管、PVC-C高温供水管等)
3.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
4.优质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5.水性化、功能化、高性能建筑涂料
6.高档复合装饰板材及以高档水泥纤维板为基材的高档装饰板材
(六)非金属矿及深加工制品
1.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矿物材料
2.年产30万平方米以上超薄复合石材
3.高档高岭土加工制品(如造纸、塑料、橡胶、涂料等填料级高岭土)
4.工业废石膏的应用技术
(七)无机非金属材料
1.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生产技术
2.年产3万吨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和深加工产品开发与制造
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
4.大口径城市供排水玻璃钢夹砂管
第四章 提升建材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实施“三业联动”战略,做大做强建材业
1.实施“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建材业三业联动”的战略。建材业的发展(包括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要同建筑工程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筑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带动建材业,以建材业的发展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避免生产和使用脱节,从而做大做强建材工业。
二、推进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
2.扶持建材聚集地建设。集中扶持、全力支持佛山、潮州两大陶瓷基地的建设,把广东建设成为世界陶瓷的研发和制造中心;加快“三大水泥熟料基地”的发展;打造珠江三角洲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集群;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大力发展多功能、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大型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使其成为我省建材行业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3.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建材工业集聚的层次,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目标。将产业链从产品制造过程延伸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促进人才、资金、物流、营销、研发、配套在产业集聚区的高度集中,使其做大做强,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4.发展配套和服务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做好信息、技术咨询、培训、市场开拓、融资等多方面服务,引导建材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同时培育打造一批民营建材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体。
5.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开发。支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创名牌,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支持大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投资政策(贴息、债券)的支持下,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6.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在佛山、潮州两大基地建设配套齐全的陶瓷专业市场,在广州规划建设大型建材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7.制定政策法规。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制定有关广东建材矿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建材工业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引导广东建材工业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发展。
8.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建材企业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城市生活垃圾、废燃料、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环境负荷,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能产出率。
9.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建材企业的环境监控。对那些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和生产质量低、能耗高、环境代价大的落后产品的企业,限期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坚决予以关闭或淘汰。
10.加强对建材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在近期内,要对全省矿产资源进行一次普查或资源储量等评估,为全省建材工业合理布局、制定发展规划和加快建材业生产地由珠江三角洲向经济欠发达的粤北、粤西、粤东山区转移的步伐提供依据。如做好三大水泥熟料基地,尤其是西江沿岸50公里范围内的石灰石资源的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沿海地区硅砂资源的普查等工作。
11.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一方面以政策等措施鼓励大企业参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另一方面,通过规划、招标等方式规范矿产资源的合理、适度开采。
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12.做好名牌产品(企业)服务。通过有关条例等法规规定,在政府工程中或政府资助的重点工程中优先使用名牌建材产品,政府各部门为名牌企业提供政策扶持等。
13.大力宣传名牌产品。政府奖励企业的资金安排部分用于统一宣传名牌, 在主流媒体和政府推介活动中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14.加大打击假冒名牌的力度。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假冒名牌的活动,并加大名牌的保护力度,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域名注册等领域,为名牌产品做好保护。
五、促进企业重组和培育企业集团
15.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有实力的建材企业要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大企业集团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跨区域、跨省市及企业间的重组联合,鼓励并引导建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扶优扶强,培育若干个建材工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16.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名单公布和优惠政策享受。省政府有关部门定期调整公布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名单,并享受有关政策扶持:
⑴ 优先按规范化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
⑵ 优先债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
⑶ 银行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⑷ 国家产业政策中鼓励发展类的新建及扩建项目,可优先试行国有企业间参股、控股和吸引外资入股等;
⑸ 优先获得排污权交易的权利。
六、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17. 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有条件的建材企业都应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组成专门的高素质研发队伍,安排不低于年销售收入3%的资金用于研发。省技改资金要适当支持建材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
18.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企业要跟踪行业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应放在节能、降耗、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
19.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科研资源,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鼓励产学研联合的方式,依托高校或院所建设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发设计中心或平台,支持建立国家级、省级水泥、玻璃工程技术中心和新型建材工程技术中心,针对行业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课题组织攻关。
20.加大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力度。充分利用现有高等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为建材工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在省内设立2-3个建材技术人材的培训基地,对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还要拓宽引进人才的视野,争取中国留学生、海外华人学者、国外的退休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等各类人才,使我省的建材工业从更高的起点和更广泛的领域实现创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七、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1.加强与国际、港台间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如陶瓷行业走出去投资设厂,争取与国外企业、行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实现双向流动,全面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以提供卖方信贷支持等方式,鼓励我省建材(如陶瓷、石材)的技术与装备的出口。
22.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增强应对国际贸易纠纷能力。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等建材产品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要建立一套全球主要市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机制,建立反倾销协调机制,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出口情况,监控重点产品可能受到反倾销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纠纷的沟通、协商解决;筹备重点行业反倾销应诉基金,积极协调企业参加应诉等。
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23. 建设建材工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扭转产业低层次的盲目性、自发性发展。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贴近企业、联系广泛、服务企业的优势,以行业协会为主力量,多元化投资的方式组建建材行业信息服务中心。加强对行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
24.组织举办大规模高定位的建材行业国际性博览会。广东省是建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建立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展示平台、宣传平台,对推动和提高广东建材工业和建材产品在国内外的整体形象、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25. 制定先进的产品标准与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与企业根据我省或者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的产品标准与技术标准,并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予以推广执行。各政府职能部门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来规范市场,限制质量低下、不符合环保要求、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产品生产和相关技术的应用,以保证我省产品的信誉和竞争力。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