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发布单位】山西省
  •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7〕95号
  • 【发布日期】2007-07-26
  • 【生效日期】2007-07-26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山西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晋政办发〔2007〕9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省属国有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人才资金集中的优势,在落实省九次党代会“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决策中起到支柱、带动和示范作用,是实现我省“十一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的重要一环。为此,从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角度,着眼于搞好国有企业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着力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首次对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

一、35户主要省属国有企业现状

(一)基本现状(截至2005年底)

目前省国资委监管的35户省属国有企业是省属国有经济的主体,也是这次规划发展的主要内容。

1、在我省国有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的构成情况

35户省属国有企业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全部省属国有企业的86.39%、94.04%、106.48%,分别占全省国有企业的65.04%、69.38%、51.95%,是我省国有企业的主导力量。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35户省属国有企业中的工业企业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实现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的37.66%、34.21%、31.33%,是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详见下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内 容
资产

总额
实现销售或

主营业务收入
实现

利润

1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846.56
4807.34
281.82

2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529
2560.87
167.15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
66.15
53.27
59.31

3
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402.21
1889.22
81.54

占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
75.12
73.77
48.78

4
35户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946.04
1776.63
86.83

占全部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
86.39
94.04
106.48

占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
65.04
69.38
51.95

5
35户省属企业中工业企业
2578.4
1644.57
88.29

占35户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
87.52
92.57
101.68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
37.66
34.21
31.33



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实现销售收入,其它为主营业务收入。




2、产业性质构成及各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行 业
企业户数
占35户比重%
资产

总额
占35户比重%
净资产
占35户比重%
主营业务收入
占35户比重%
实现

利润
占35户比重%

煤 炭
7
20
1560.09
52.96
506.67
47.63
1035.88
58.31
45.64
52.57

冶 金
2
5.71
425.6
14.45
178.89
16.82
390.22
21.96
23.83
27.45

电 力
1
2.86
222.29
7.55
103.44
9.72
43.67
2.46
4.52
5.21

化 工
4
11.43
224.95
7.64
89.41
8.4
93.5
5.26
6.3
7.26

物资贸易
4
11.43
30.56
1.04
8.65
0.81
15.97
0.9
1.41
1.62

建 筑
2
5.71
107.21
3.64
4.31
0.4
84.25
4.74
-1.1385


装备制造
2
5.71
121.85
4.14
21.28
2
52.99
2.98
-0.58


投资公司
8
22.86
160.16
5.44
122.11
11.48
1.54
0.09
0.13
0.15

地方铁路
1
2.86
31.62
1.07
8.01
0.75
5.76
0.32
-0.049


公路运输
1
2.86
20.01
0.68
5.3
0.5
17.46
0.98
0.018
0.02

商业贸易
2
5.71
18.42
0.63
7.73
0.73
16
0.9
0.21
0.02

酒和饮料
1
2.86
23.62
0.8
10.07
0.95
18.95
1.06
2.26
2.6





3、规模构成情况 单位:亿元

分类
企业

户数
占35户

比重%
资产

总额
占35户

比重%
所有者

权 益
占35户

比重%
主营业务

收入
占35户

比重%
实现

利润
占35户

比重%

大型
30
85.71
2936.22
99.67
824.85
99.42
1774.07
99.86
86.71
99.87

中型
5
14.29
9.82
0.33
4.98
0.58
2.55
0.14
0.11
0.13





4、组织形式构成情况 单位:亿元

分 类
企业

户数
占35户

比重%
资产

总额
占35户

比重%
所有者

权益
占35户

比重%
主营业务

收入
占35户

比重%
实现

利润
占35户

比重%

国有独资企业
7
20
206.47
7
37.5
4.52
271.2
15.26
11.22
12.92

国有独资公司
26
74.29
2388.57
81.07
711.32
85.74
1229.66
69.21
71.25
82.07

国有控股公司
2
5.71
398.47
11.93
80.85
9.74
275.76
15.53
4.35
5.01



注:组织形式划分以集团母公司股权结构为准。







5、资产分布及经营状况

资产分布
主营业务收入
实现利润

分 类
户数
占35户

比重%
分 类
户数
占35户

比重%
分 类
户数
占35户

比重%

100亿元以上
7
20
200亿元以上
3
8.57
10亿元以上
3
8.57

50-100亿元
8
22.86
100-200亿元
4
11.43
5-10亿元
2
5.71

20-50亿元
8
22.86
50-100亿元
1
2.86
1-5亿元
9
25.71

20亿元以下
12
34.28
20-50亿元
8
22.86
1亿元以下
15
42.87




20亿元以下
19
54.28
亏损
6
17.14


35户省属国有企业中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共存,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行业中的企业资产占35户总资产的80%以上;净资产1063.87亿元,同样集中于煤炭、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的优势企业中,占35户净资产的80%以上;劣势企业中山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已资不抵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的进度情况不均衡,管理水平不一。

(二)2005年主要运行指标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2005年
比上年±%
占全省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
1776.63
42.3
68.6

实现利润
86.83
40.75
76.55

资产总额
2946.04
23.2
62.7

所有者权益
829.68
8.44
68.3

上缴税金
159.52
37.64
71.2

净资产收益率%
3.98
0.74


总资产报酬率%
4.39
0.62


成本费用利润率%
5.19
0.07


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

业务收入的比率%
94.11
-0.36


资产负债率%
63.89
2.12


流动比率%
0.92
-0.04


已获利息倍数
3.87
0.15


资产速动比率%
0.73
-0.04


应收账款增长率%
21.25
14.03


固定资产增长率%
17.82
7.71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合理水平,综合资本结构合理。短期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优化,流动比率达到0.92,加上较为充足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些都保障了省属国有企业较高收益质量和偿债能力。

1、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

项目
主营业务收入(1776.63亿元)
实现利润(86.83亿元)

金额
100亿元

以上
50-100亿元
20-50

亿元
20亿元

以下
10亿元

以上
1-10

亿元
0.1- 1亿元
0.1亿元

以下
亏损

企业数
7
1
8
19
3
12
4
10
6

行业数
3
1
6
5
2
7
3
5
5


主营业务收入中,过百亿元的7户企业分布在煤炭、冶金、物资贸易等3个行业中;实现利润中,6户煤炭企业实现利润42.46亿元,占49%,2户冶金企业实现利润24.77亿元,占28.53%。

2、财务效益指标

项 目
2005年值
2004年值
2004年全国值
与全国值比较

净资产收益率
3.98%
4.65%
5.8%
-1.15%

总资产报酬率
4.39%
3.77%
4.7%
-0.39%

主营业务利润率
17.2%
17.75%
13.7%
+4.05%

成本费用利润率
5.99%
5.02%
5.7%
-0.68%


注:国家2005年的指标未统计出来,故延用2004年的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总资产报酬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营业务利润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接近良好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3、资产运营状况

项 目
2005年值
2004年值
2004年全国平均值
比较情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0.67
0.58
0.7
-0.12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66
1.46
1.5
-0.04

存货周转率(次)
6.56
5.53
4.5
+1.03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9.75
7.93
7.5
+0.43


注:国家2005年的指标未统计出来,故延用2004年的情况。

总资产周转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水平;存货周转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4、偿债能力及销售增长状况

项 目
2005年值
2004年值
2004年全国值
比较情况

资产负债率
63.89%
61.77%
65.4%
-3.63%

速动比率
73%
76.91%
75%
+1.91%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2.3%
50.5%
11.2%
+39.3%


注:国家2005年的指标未统计出来,故延用2004年的情况。

资产负债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速动比率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销售增长状况与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比较,增幅较高。

5、人均指标及人工成本

项 目
2004年
2005年

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748241人
786369人

从业人员利润
8421.9元
11668.68元

人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13.96%
13.51%

人工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14.77%
14.35%

全年人均工资
16272.36元
20481.42元


综上所述,2005年的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趋势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省属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这既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与重组的原因,也有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旺盛,市场拉动的原因;二是经济效益指标和资产运营情况与全国比较,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三是省属国有资产的大企业效应比较明显,资产的分布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匹配的,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于煤炭、冶金和电力燃气等大型企业;四是35户企业既有优势企业,也有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优势企业群非常明显,劣势企业群也很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行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比较看,省属国有企业的规模大、贡献大,在全省经济和全省国有经济中占的份额大,增长势头强劲,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但与国内同行业排头兵和世界500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从产业分布看,在一般性竞争领域的企业比例还相当大,全部省属国有企业共有1030户,其中处于需要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领域的只有80户左右,其余950户企业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占总户数的92%,这些企业个数多、规模小、分布广、战线更长;从产品结构看,产业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

2、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多元化推进缓慢,不利于调动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产权多元化推进缓慢,35户省属国有企业大多数为国有独资公司,一些进行了股权多元化改革的企业,国有成份仍然很大,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社会资本不能得到充分调动利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的盈利能力弱,效益水平低

省属国有企业总体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处于全国国有企业优秀值以上的企业只有七、八户,大多数企业处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值以下,有一户企业已经资不抵债。

4、企业自主创新体制不健全,创新能力弱

长期以来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新型产业发展滞后;只注重技术引进和仿制,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

和再创新,行业技术创新缺乏系统性,行业内技术交流的组织和平台不健全,传统产业提升缓慢,尤其是大企业研发的能力没有随着企业发展而相应增加,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形成等等。总体上讲,自主创新的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是我省崛起的关键时期,省属国有企业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尤其是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构建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和建设山西能源基地,以及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布局向中部倾斜,省属国有企业无论从国有经济属性还是从技术规模实力等,都毫无疑问是承接倾斜转移的主体。二是国务院把我省列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给作为山西煤炭产业主体的省属煤炭企业,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改革攻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三是指导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展开,将大大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的发展。四是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给省属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保证。

同时,省属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的挑战。除了国际上围绕能源、市场、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开发势头和周边省份加速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外,更为严重的是省属国有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制约瓶颈。省属企业中煤炭、冶金等产业所占比例很大,多元支柱产业还未成熟,而这些产品市场周期性波动很大,一旦发生变化,将出现大起大落。其次是产品初级化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市场、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就是省属国有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低,一些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还有是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水平进一步发展,职工群众对改革效应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改制和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此外,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等。

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抓住机遇,下大力气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省属国有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落实省九次党代会“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决策和“三个方阵”的战略部署,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发展,将省属企业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重点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理顺并不断创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体制,使国有资本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确保保值增值。

(二)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省属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发展思路是: 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实现“三个调整、四个突破”。

三个调整:一是基础性自然垄断产业的省属国有企业(除电网外)在保证绝对控股地位前提下,要大胆地减持国有股,原则上不再保留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独资企业),实现大集团母公司股权多元化;二是战略性竞争行业的省属国有企业,要拓宽融资方式,以国有资本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盘活存量,大量吸纳、调动、带动社会资本,实现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三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的省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停止对国有资本的增量投入,进行收缩和限制,要通过兼并、租赁、承包、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将其彻底推向市场,最终将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四个突破:以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上有大的突破;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有大的突破;以战略管理为重点,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大的突破;以企业家队伍、融资、技术、项目等支撑体系与机制建设为重点,在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上有大的突破。

(三)发展目标

1、主要经济指标

到2010年,36户省属国有企业力争每年保值增值率106%,5年保值增值率133.8%;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翻一番多,达到4000亿元以上,年平均增长17.61%;实现利润翻一番多,达到220亿元,年平均增长20.4%。

2、主要工作指标

――― 发展壮大一批

一是着力培育10户在同行业中有较强国内控制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二是发展壮大11户在同行业中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山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乡镇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转制搞活一批

主要是对省属69个部门主管的700多户企业,清产核资后还有国有股或国有净资产的进行改革重组,转制搞活。

――― 破产关闭一批

一是进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的29户省属国有企业和依法破产的42户企业,通过破产退出市场。

二是省直部门管理的94户企业,通过依法破产退出市场。

四、“十一五”期间省属国有企业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按照我省巩固提升煤炭、焦化、电力、冶金四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等新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抓住国务院推进中部崛起,建设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通过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进有退,推动优势企业发展,加快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挥在其他领域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成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省属国有经济在我省各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

――― 进一步增强省属企业在煤炭等能源领域的控制力,支持优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煤炭是基础性产业,涉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保持控制地位。“十一五”期间及其后一个时期,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扶持政策,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提高生产集中度为导向,利用国家给我省三大煤炭基地的规划产能和关闭小煤矿腾出的空间,适度新建、扩建增加产能,主要以省内外乃至国际上的资源、资产为目标,市场拉动、出资人推动、行政促动并重,利用技术人才优势,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改造、整合地方煤矿等方式,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在煤炭这一关键领域的战略调整和布局优化,全力建设三大煤炭基地。晋北动力煤基地以同煤集团为核心,晋中焦煤基地以焦煤集团为核心,形成两个亿吨级以上煤炭生产集团,晋东无烟煤基地以潞矿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为核心,形成三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集团,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实现国有资本向煤炭大集团集中,向煤炭基地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群,充分发挥国有煤炭大企业集团的先进生产力和调控功能,增强国有经济在煤炭行业的控制力,为促进山西煤炭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经济稳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同时,北部以同煤集团为龙头,晋东以晋煤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煤层气的综合利用。

按照我省节能降耗的要求,加快清洁能源开发,特别是要抓住国家“西气东输”的机遇,支持省乡镇煤运集团做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工作,调整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实现天然气、焦炉煤气以及煤层气的合理利用,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大力发展煤炭延伸的煤化工、电力、建材产业,实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非煤产业收入达到50%。

到2010年,五大煤炭集团30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要占到矿井总数的85%以上;煤炭洗选率要达到90%以上;矿井采区回采率要达到85%左右;安全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5以下;采煤机械化程度要力争达到100%;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要达到12吨/工以上。省属国有煤炭企业产能达到4.5亿吨以上,约占2010年全省规划煤炭产能7亿吨左右的70%,产销量达到5.5亿吨以上;企业的资产总规模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达到20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1000亿元,非煤产业1000亿元,占全省煤炭行业2010年规划销售收入3000亿元的66.7%。

―――支持省属优势企业在我省冶金产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冶金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原材料产业,省属国有企业的冶金产业要在中部建立的原材料基地中占有一定位置。

围绕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技术创新,推进延伸加工,实施清洁生产,建设新型集约化冶金产业,突出不是“散而全”,而是“专而精”的特征。太钢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不锈钢优势产业,带动不锈钢制品产业发展,综合培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不锈钢产业基地;中条山集团适度扩大冶炼规模,发展冶炼特色产品,适时推进高起点、大规模、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向铜制品产业延伸;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阳煤集团、同煤集团等省属煤炭企业的铝、钢铁产业,促进煤―电―铝―材等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成为非煤支柱产业之一。

到“十一五”末,形成铁产能1350万吨、钢产能1782万吨,其中不锈钢、材分别达到300万吨、273万吨,不锈钢制品50万吨;铜冶炼规模30万吨,其中,粗铜10万吨、精铜7.5万吨;氧化铝产能160万吨,电解铝产能25万吨。省属国有企业的冶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30亿元,占全省冶金工业2010年规划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的45.2%,总量上占近一半,产品技术含量上处在上端,成为我省冶金产业的重要支柱。

―――支持省属优势企业在我省电力产业中扩大份额

省属国有企业的电力产业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电力集团及其它省属企业的控、参股电源厂,煤矸石、自备等电源厂;二是省属12个县级农村电网。

根据国家“输煤、输电并举”以及“西电东送”和中部崛起建设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鼓励、引导、加强国有电力企业和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的电力产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通过在燃料供应和发展电源项目上相互以多种形式参股等方式,利用国家在中部能源产业布局倾斜政策,大力推进坑口电厂和热电(冷)联产机组的建设,积极发展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厂,因地制宜发展煤层气发电,促进煤电一体化,实现山西区域内能源产业的合理分工。在全省坑口电厂中,省属企业坑口电厂占据主体地位,提高省属电力产业的竞争实力和市场份额。

“十一五”期间,在晋北、晋中、晋东南建设一批煤电联产的坑口电站群,发挥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大力开拓省外电力市场,使我省成为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电源输出的重要基地。

到2010年,省属企业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2005年为810万千瓦,其中,国际电力580万千瓦,其它省属企业电厂230万千瓦), 占全省“十一五”末5500万千瓦的36.4%,“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新增装机容量约1190万千瓦,占全省“十一五”末新增装机容量3180万千瓦的37.4%,其中,国际电力500万千瓦,其它企业约970万千瓦。省属电力装机发电量要达到990亿千瓦时,省属供电网将重点安排3个220KV输变电项目和16座110KV输变电项目的新建、扩建工程。新增变电容量为11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360公里,供电量达到40亿千瓦时。省属国有企业的电力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占全省电力工业2010年规划实现销售收入960亿元的26%,实现利税65亿元。

―――支持省属优势企业在我省发展煤化工产业中抢占技术与市场前沿

煤化工是我省培育壮大的四大新支柱产业之一,省属煤化工企业在全国同业中有明显的技术和产业优势,要体现带动力和影响力。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又给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涉及煤化工产业的十个省属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产品结构层次低、同一出资人的企业之间产品链无序发展已隐现。要发挥出资人的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原则,特别要做好煤炭企业与煤化工企业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促进煤焦和能源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有效结合,防止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同一出资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以及资源、人才和资金浪费。

“十一五”期间,依托丰富的煤焦等能源优势,把太化集团、天脊集团、三维集团、山焦集团4个企业培育成煤化工产业龙头,打造出山西煤化工特色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生产规模,通过强化与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提升产品档次,占领行业技术前沿,带领山西煤化工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省属三大煤化工发展基地,即:以天脊集团为主的晋东南化肥和甲醇基本化工原料基地;以三维集团为主的洪洞精细化工基地;以太化集团为主的太原PVC化工基地。建议在省国资委成立省属国有企业煤化工促进发展协调组,采取出资人推动和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协调煤化工各产业的有机结合发展,协调组推动组建四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研发中心,即:以天脊集团为主成立化肥、甲醇及下游产品产业研发中心;以三维集团为主成立乙炔和精细化工产业研发中心;以山焦集团为主成立焦油深加工产业研发中心;以太化集团为主成立PVC产业研发中心,负责研究提出各产业统筹发展建议,进行同类项目协调布局可行性研究等,强化三大基地科学布局,提高煤化工各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煤化工企业要利用技术、人才优势与有原料、资金优势的煤炭企业互补联合,在项目和产业上以各种形式进行合作;五大煤炭集团要向煤化工产业转移和发展,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向三大产业基地靠拢和延伸。

“十一五”期末,省属国有企业煤化工产业重点产品总量力争达到:尿素280万吨;甲醇200万吨;甲醇下游产品(包括醋酸、甲醛、烯烃、二甲醚等)150万吨;乙炔化工170万吨,其中,聚氯乙烯155万吨;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15万吨;粗苯精制及下游产品100万吨;焦油加工180万吨;煤制油26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化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70亿元,利税120亿元,占全省煤化工行业2010年规划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47%,在总量上占据近一半,在产业上形成龙头带动地位。

―――支持省属优势企业在我省整合升级焦化产业中实现规模和市场扩张

重点发展山西焦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环能煤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麟煤焦公司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促进全省焦化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在工艺装备向大型、紧凑、优化、高效方向发展,积极推广大容积炉型和侧装捣固炼焦等新技术,重点发展粗苯精制和煤焦油等深加工化产品,促进煤焦化产业一体化,提升我省煤化工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推广煤气回收利用,重点治理焦炉废气、粉尘和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使省属国有企业的焦化产业形成带动、示范作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省属国有企业焦化产业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环保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山西焦煤集团,以资源和产权为纽带,整合省内重点焦化企业,形成1000万吨以上焦炭生产、化产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焦化集团;依托山西焦炭集团,以市场运销和资金及产权为纽带,整合省内重点焦化企业,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焦炭控制力的焦炭集团,提高焦化副产品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到2010年,煤焦油加工、粗苯精制、焦炉煤气制醇、二甲醚及合成氨等生产能力达到260万吨;焦化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占全省焦化行业2010年规划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30%。

―――支持省属优势企业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产业中的龙头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以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重型机械、煤炭机械、液压机械、汽车配件、铁路机械及其他产品,主要是做大做强太重集团和大齿集团,适时继续重组扩张,形成龙头企业,完成制造矿山机械成套设备的重大突破,带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力争在中部建立的现代装备业基地中占有一定位置。其它省属机械制造业中小企业,要转制搞活,将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有市场竞争力和前途的企业,要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向“专、精、特、新”发展,力争重组为大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对没有市场、经营困难,缺乏活力的依法关停退出。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行业2010年规划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14%。

―――支持省属企业在轻工、建筑、交通、贸易等产业中实现有进有退

采取出资人和行政推动,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实施集团化战略、信息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品牌化战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切实打破行业、企业、地方垄断,加大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力度,劣势有序退出,弱势努力盘活,优势做大做强,除汾酒集团、地铁集团以国有控股为主,其它均允许各类投资者控股、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以退为进,调动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依托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产品、优势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进、带动我省在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把杏花村汾酒做强做大,力争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品牌;发展壮大地铁集团;加大改制、引资力度,放开搞活5个企业,即:路桥集团、建工集团、医药集团、汽运集团、物产集团。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整合国有资产经营产业,实现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集中

现在的8个国有资产经营类公司,在成立之初的职能主要是对省政府有关部门投入的政策性资金进行资产经营和管理,某种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色彩,虽然各公司近年来不断开拓改革,但运行体制不顺,企业布局小、散问题比较突出。

将代省政府经营管理的政策性资金由股权、债权转为资本金,并清产核资,合理处理呆坏帐,盘活存量,加快改革步伐,适时突破性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新授权经营内容和范围,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下,参考国务院国资委国投公司“股权转让,存量盘活,控、参股投资,阶段经营”的模式,以及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自行负责融资收购和处置债权”的模式,重新定位为“投资控股公司”或“产业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新运行模式,形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投融资、不良资产处置、大型企业孵化的三大功能平台,以“资产经营、阶段持股、投融结合”方式进行运营,或其它市场机制运行模式,使之在新的体制下承担起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市场操作主体重任。按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思路,要“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盘活存量,尤其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中把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存量资产变现资金20亿元;融通资金60亿元;融资300亿元。

2、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产业的调整发展要以企业为依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支柱、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这也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推进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我省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支柱产业集聚;向优势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企业主营业务集聚。以全球化视野,面向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开放引资,优化产权结构,尽快形成一大批技术进步、主业集中、规模强大、主导产品突出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及至跨国经营的省属大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布局由小而散向大而强集中。

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要把握以下原则,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一是科学设计原则。要依据行业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资源、产品、制度、管理等综合优势,以及产业产品关联度、技术水平与风险和人才状况进行规划,在存量上面向各种经济成份进行横向、纵向、混合式整合,增量上多形式进行大力调整,努力提高主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二是合理分配原则。在重组过程中,充分兼顾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被重组企业和当地的税收等,为重组创造有利环境。

三是政府推动原则。在充分发挥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能推进重组的同时,发挥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经济调控功能,从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引导结构调整朝大企业、大集团的方向进行。

四是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吸引各类投资者,以股权多元为突破口,鼓励优势企业扩张。

―――着力培育10户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国内控制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395.6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钢产量539万吨,其中不锈钢90万吨。主要产品有不锈钢、冷轧硅钢片(卷)、车轴钢、合金模具钢、军工钢、热连轧卷板等。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鼓励引导太钢以兼并、联合、重组的方式,在国有控股的原则下,适度转让股权,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处置信达资产股权、力争尽早实现整体上市,进行低成本扩张。以规模效益为导向,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把太钢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远景培育进入世界500强,加快推进太钢现厂区、吕梁项目、临钢、不锈钢工业园区四个项目区的建设,以质量品牌为保障,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十一五”期间,形成年产铁1350万吨、钢1500万吨、其中不锈钢、材分别达到300万吨、273万吨。继续加紧太原不锈钢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主要支撑项目:

名 称
内 容
建成时间

不锈钢

工程及配套项目
形成3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
2007年

冷轧硅钢

扩建工程
形成40万吨无取向冷轧硅钢和15万吨冷轧取向硅钢生产能力
2007年

吕梁钢厂

规划项目
形成年产500万吨,以冷轧硅钢、彩涂板为主导产品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8年

临钢规划项目
形成150万吨宽、厚、特中板生产能力
2007年

不锈钢

工业园区项目
形成50万吨/年的不锈钢深加工能力
2010年

日元贷款

清洁生产项目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439亿元以上,利税135亿元。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439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40.7亿元。目前,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6584万吨/年,电力装机容量80.8万千瓦,焦炭生产能力285万吨/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煤种最全的焦煤生产企业。

“十一五”期间,坚持做强做大焦煤主业,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积极发展相关产业,联合参股上下游企业,放开搞活其他行业,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焦炭化工三大产业。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重点建设斜沟、庞庞塔、王家岭3个千万吨级矿井和一批高效、现代化矿井,同时,整合西山煤田、霍西煤田、和河东煤田内的地方煤矿,最终形成原煤产能1-1.2亿吨

电力产业
重点在坑口建设16个中煤和矸石电厂(其中已批准和正在建设10个,其余正在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划中),3个瓦斯发电站,参股其它电厂项目,使电力产业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焦炭化工产业
以山西焦化公司为龙头,重点建设以洪洞和汾阳为中心的2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山西焦化焦炉扩建一期工程、山西焦化焦油加工二期工程、山西焦化焦炉扩建二期工程、西山汾阳焦化园二期工程,同时采用兼并、收购、控股方式整合基地周边的焦炭、化工企业,形成产业规模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较2005年增长266亿元。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337.8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47.7亿元,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5899万吨/年,是年产运能力1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

“十一五”期间,将围绕建设新型煤电化能源集团目标,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重点以煤炭、火电、煤化工产业为主导,争取进入世界煤炭企业“十强”行列。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加快大同矿区石炭二迭系煤田、朔南煤田的开发,重点建设4个千万吨以上级矿井,2个500万吨级矿井,同时,整合改造晋北地方煤矿资源,形成煤炭产能1-1.5亿吨

电力产业
重点建设塔山、轩岗两个2x60万千瓦坑口电厂以及王坪2x20万千瓦坑口电厂,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40万千瓦

化工产业
重点建设60万吨甲醇、10万吨醋酸、10万吨醋酐和10万吨醋酸乙烯、10万吨“三乙”(乙醇、乙醛、乙酸乙酯)、120万吨氧化铝等项目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260亿元以上。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256.7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原煤核定生产能力为3060万吨/年,是我国优质无烟煤重要的生产基地。

“十一五”期间,将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煤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重点发展煤气(煤与煤层气)、煤电、煤化三大主导产业。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坚持“技改、新建、转化、联合”并举的方针,重点新建樊庄、郑庄、柿庄、东大等4个千万吨级矿井和改扩建一批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同时整合晋东周边地方煤炭资源,使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以上,煤层气产量20亿平方米

电力产业
重点建设赵庄、樊庄、郑庄3个4x60万千瓦电厂,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8.9万千瓦

煤化工产业
重点建设晋丰公司“3652”二期项目、10万吨合成油示范项目以及新建和扩建合成油等项目,使煤化工合成氨达到300万吨/年,合成油产量120万吨/年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00亿元,较2005年增加266亿元,利润总额40亿元。

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

2005年底,煤运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6.8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3.3亿元,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1823万吨/年,是集煤炭产、运、销为一体、兼管全省地方煤矿煤炭产品统一销售的大型企业。

“十一五”期间,坚持做强做实,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一是建设主产地、中转地、集散地、消费地有机配套的煤炭物流网络,构建现代化煤炭大物流航母,到2010年,集团公司自主经销的煤炭销量2.4亿吨,占到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10%,全省煤运系统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二是做实煤炭及延伸产业,建设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基地和煤基合成油、煤制二甲醚、煤层气精细化工为核心的煤化工工业园区,形成年产3500―55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74.33亿元,利润29亿元。另外,继续建设河曲、保德、东大三个工业园区。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171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1亿元,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3240万吨/年,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基多联产综合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产业定位为“一个核心,两个支柱”,一个核心产业是煤炭产业,包括煤炭洗选加工;两个支柱产业一是电力产业,另一个是煤化工产业。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重点建设古城、辛庄两个千万吨级以上矿井,高河、李村两个五百万吨级以上矿井,同时,通过老矿提升改造、整合地方煤炭资源,使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1亿吨

电力产业
重点建设4x60万千瓦高河电厂、3x60万千瓦古城电厂和余吾热电、容海热电2个2x13.5万千瓦电厂,形成年发电量200亿千瓦

煤化工产业
包括焦化、电化、油化三类。重点建设100万吨/年漳村焦化厂、60万吨/年五阳弘峰焦化厂、60万吨/年甲醇等项目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较2005年增加400亿元。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221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93.9亿元,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3300万吨/年,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基础,以电力、铝业、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建筑房地产开发、煤机制造、磁性材料、建材、煤层气开发利用为支持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煤炭、电力、铝业、化工四个产业。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重点建设新元公司、寺家庄2个600万吨级矿井以及300万吨/年石港口矿和150万吨/年石港矿,同时,进行老矿挖潜和联营兼并地方小煤矿,使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8000万吨

电力产业
重点建设昔阳电厂、左权电厂、寿阳矸石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4个电厂以及6个煤层气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70万千瓦

铝工业
重点建设60万吨/年氧化铝、2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5万吨/年铝加工建设项目、铝土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炭素制品厂建设等项目

煤化工
重点建设60万吨甲醇项目、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等项目


到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55亿元,较2005年增加269亿元。

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67.6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6.6亿元,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600万吨/年,是全国四家具有煤炭出口成交权的出口企业之一,主要经营煤炭生产、加工及煤炭内、外销贸易。

“十一五”期间,依托资源优势,在国有绝对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整合地方各种经济成份的煤矿,与非煤产业的关联企业合作,实行综合经营战略,煤炭产量达3000―4000万吨,其中煤炭自产量1000万吨,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控制煤炭产量2000―3000万吨。煤炭贸易总量5000万吨,其中煤炭出口基本稳定在1500万吨,外贸出口创汇达到8亿美元。

主要支撑项目:


项 目 名 称

1
霍尔辛赫年产300万吨煤炭生产、洗选项目

2
榆社8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化工项目

3
大峪口煤矿煤炭洗选、储运项目

4
大平煤业煤炭洗选发运及甲醇生产项目

5
寿阳段王煤矿120万吨洗煤厂、集运站项目

6
孝南煤站100万吨煤炭发运项目

7
日照港储煤场300亩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较2005年增加44亿元。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总资产222.3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3.7亿元。目前,权益装机容量580万千瓦,占全省的26.4%,其中控股装机容量273万千瓦,拥有12个县级农村电网。

“十一五”期间,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在国有控股前提下,积极吸引各类战略合作者,鼓励、引导、加强与煤炭企业项目合作,推进煤电一体化。“十一五”末,权益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以上,控股装机容量达到750万千瓦。

电源建设项目已有15个参、控股电源点项目列入省电力“十一五”规划,前三年是加快完成柳电二期工程建设,报批并完成兆光二期、平朔二期和瑞光热电项目建设;同时,积极筹备安泽电厂、新能源电站和阳光二期等项目。五年共建设9个电源项目,73个配电侧改扩建电网项目。

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较2005年新增加59.3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10亿元。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到2005年底,资产总额为83.8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4.7亿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产品是重型机械、液压机械、金属铸锻件和煤机设备。

“十一五”期间,推进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产权制度,用三年左右时间,对以太原重工为首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部分减持20%,积极寻求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继续加大与同行业关联企业、科研院所的重组力度,在国有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加大技术改选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一体化的大集团,参与国家和我省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扩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建设六大制造基地(煤炭矿山成套设备研制基地、高品质起重机制造基地、冶金装备制造基地、大中型特种铸锻件基地、成套液压系统液压件研制基地、特种装备制造基地)和培育八个规模超10亿元的分、子公司,成为山西乃至全国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主要支撑项目:


项 目 名 称

1
大型煤炭矿山成套设备项目

2
大中型特种铸锻件生产基地

3
液压件项目

4
冶金配套装备

5
高品质全系列智能化起重机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较2005年增加63亿,利税8亿元。

―――发展壮大11户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资产总额69.9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主营业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合成氨6.3万吨、硝酸铵14万吨、烧碱1.5万吨、硫酸4万吨、甲醇2万吨、苯酚0.6万吨、滴滴涕0.15万吨,普通磷酸钙20万吨。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国有控股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与关联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坚持以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产业,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六链配电”产品链,建设“五个中心一个基地”,即粗苯加工中心、焦油深加工中心、新材料生产中心、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心、化机设备制造中心、多元化聚氯乙烯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化工园区,实现主导产品规模化生产,生产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主要支撑项目:



序号
项 目 名 称

1
30万吨聚氯乙烯技术改造

2
10万吨已二酸技术改造

3
合成氨旧系统2030改造工程(20万吨合成氨、

30万吨硝酸磷肥、20万吨工业硝铵)

4
石化厂搬迁改造

5
1万吨/年子午胎橡胶助剂工程

6
20万吨/年环已酮工程

7
华源电化搬迁改造工程

8
南堰污水处理厂技扩容及回用水工程

9
3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工程

10
30万吨焦油加工

11
6万吨二甲醚工程

12
15万吨醋酸项目

13
瑞光热电工程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45亿元以上。

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66.6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合成氨80万吨,硝酸81万吨,复合肥100万吨,尿素60万吨,工业硝铵22万吨。

“十一五”期间,走新型煤化工发展道路,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与煤炭企业合作,在国有控股前提下,通过扩建、新建、兼并、联合、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扩大现有产品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以化肥、甲醇工业为重点,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炭-化工为主线,以氨醇为基础,形成四大产业链:以氨、酸为基础的化肥产业链、异氰酸酯产业链、以醇为基础的传统下游产业链、石化产品产业链,向煤化工下游加工延伸,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产品链。

主要支撑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时间

高平36万吨合成氨、4万吨甲醇、60万吨尿素项目


18万吨硝基苯、13万吨苯胺项目
2006年

30万吨甲醇项目
2007年

并购长治回化公司项目
2006年

20万吨硝酸钙项目


20万吨硝铵料浆项目
2008年

30万吨MDI(二苯甲烷二异酸酯)及配套项目
2010年

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
2007年

10万吨二甲基酰胺及配套项目
2007年

20万吨烧碱项目
2009年

20万吨过氧化氢项目
2009年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75亿元以上。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2005年,总资产63.2亿元, 2005年营业收入48.8亿元,是山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建工集团,具有建设部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承包特级资质和商务部批准的直接对外承包经营权,是建设部重点扶持全国33家大型建筑企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并壮大自己的核心产业,集科研、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经营,结合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开展国际贸易。积极吸引各类投资者控股、参股,利用优势进行重组,组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国际工程公司,实现海外经营的新发展;做强做精建筑业,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使之成为集团的另一支柱产业;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举,以投资带动生产经营,以生产经营促进资本运营。

用三年左右时间使集团总公司和所属企业,改制改组面达到90%以上,努力实现“两大突破”和“两个完成”,即股份制改革有大突破和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有大突破。建筑业在2010年底,市场开发总量达到120亿元以上,年平均增长率10%,其中省外及国外市场份额力争达到30%以上,建筑施工以外的经营总额(房地产、海外劳务贸易、钢结构及专业安装等)达30亿元以上;房地产业开发投资25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海外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等承揽任务6.5亿元,完成任务4亿元。

2010年力争实现经营总产值100亿元,较2005年增加51.8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00亿元。

山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底,总资产44亿元,2005年总产值35.5亿元,是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国家一级企业,业务涉及工程施工、技术咨询、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工程监理等,施工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区、市),年施工能力超过50亿元。

“十一五”期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集团产权关系,允许各类投资者参股、控股企业,搞好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增强集团母子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集团发展成为以承建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和高科技土建工程总承包为主业,集工程施工、技术咨询、物资供应、科学研究、工程监理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努力实现生产和资本运营一体化。随着全国公路工程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增加,市场前景看好,可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上市增加资金流动能力。

到2010年,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较2005年增加71.1亿元,总产值中工程建设产值占40%,工程施工占50%,交通设计、工程监理等占10%。到2007年底,力争实现公司上市,进入全国500强企业前100名。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资产总额27.8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主导产品有聚乙烯醇(PVA)系列产品,1,4―丁二醇(BDO)及下游产品和胶粘系列产品。

“十一五”期间,以强大的装置规模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产品质量优势、知名品牌优势与关联的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组,实现股权多元,以乙炔化工和精细化工为重点,将公司建设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基地。

主要支撑项目:



项 目 名 称
完成时间

聚乙烯醇系列产品新增装置
2008年

20万吨/年粗苯精制及顺矸法1,4―丁二醇
2009年

炔醛法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
2009年

胶粘剂系列
2008年

其他产品
2009年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52.7亿元以上。

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30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公司主业是有色金属采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主要生产粗铜、阴极铜、硫酸、铜线材、水泥等产品,现生产能力为矿山矿石处理量520万吨、矿产铜3万吨、粗铜10万吨、精铜7.5吨、铜线材0.5万吨、水泥25万吨、发电3.2亿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加大产权结构调整力度,将中条山集团改变为国有控股、其他资本参股的集团企业。积极推进北方铜业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降低中条山集团的控股比例,形成资源配置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依托铜资源优势,适度扩大铜冶炼规模,前做资源,后做加工,配套完善采、选、冶、加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集中力量做强做优铜主业,实现中条山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做强做优铜主业,实现冶炼规模30万吨/年,使中条山集团成为中国铜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的重要基地,进入中国铜工业前10名。

主要支撑项目:

项 目 名 称
形 成 规 模

铜矿峪矿二期工程项目
形成600万吨/年铜采、选能力

侯马冶炼厂25万吨/年

铜冶炼技术改造项目
粗铜由5万吨/年扩至20万吨/年,阴级铜由5万吨 /年扩至25万吨/年,硫酸由15万吨/年扩至70万吨/年

垣曲冶炼厂5万吨/年

铜冶炼技术改造项目
将粗精冶炼系统配套为5万吨/年,硫酸系统为17.5万吨/年

镁合金热轧薄板

生产研发加工项目
1万吨/年变形镁合金板材

新型建材水泥生产线

技改工程项目
年产熟料77.5万吨,水泥100万吨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较2005年增加31.1亿元。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60.7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主营业务是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炼焦及煤化工、燃气生产和供应。目前,原煤生产核定能力为1300万吨/年,煤炭洗选390万吨、冶金焦炭170万吨、人工煤气4亿立方米、煤化工产品1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4万千瓦,城市煤气输配5亿立方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抓住发展机遇,在国有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者,扩大开放,提高生产规模,延伸产品链,扩大经营链,提升价值链,构架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中国煤炭精深加工多联产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主要支撑项目:

所属产业
项 目 情 况

煤炭产业
整合地方煤矿及新建配套选煤厂

煤化工产业
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10万吨焦炉煤气转化甲醇项目

电力产业
矸石热电厂扩建1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龙泉2x17.5万千瓦发电厂、龙泉2x60万千瓦发电项目、第二焦化厂1.5万千瓦蒸汽发电机组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较2005年增加22亿元以上。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总资产23.6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产品系列有:汾酒系列、竹叶青系列、杏花村系列和金家系列,尤其汾酒是国家名优白酒,竹叶青酒是名优保健酒。

“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是覆盖全国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新增10万升啤酒技改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新增30万升酒精技改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

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较2005年新增加28.1亿元。

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资产总额12.4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主营业务是煤炭开采、洗选、炼焦及焦化副产品延伸加工;焦炭运销物流及服务。

“十一五”期间,从整合省内焦化企业入手,掌控一批焦炭生产、运输、销售企业和原料煤基地,走实体化、市场化、集团化道路,形成控股或相对控股企业的焦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调控市场流通量2000万吨。

主要支撑项目:

序号
项 目 名 称

1
年产炼焦用煤600万吨,供给控股参股的焦炭生产企业使用,形成集团公司的原料煤基地

2
建设示范焦化园区,通过技改,建设4.3―6M捣固焦炉年产焦炭300万吨项目;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联产二甲醚年产20万吨项目

3
通过合资、合作、联合销售、控股等手段控制焦炭生产能力700万吨

4
建设“中国焦炭商务网”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焦炭期货贸易;建设太原国际焦炭交易中心

5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发铁路集运站和集装箱运输焦炭业务每年2000万吨,建设天津、日照、连云港三个仓储中心,焦炭年周转量600万吨

6
组建山西焦炭集团发展战略研究院、焦炭应用技术研究院

7
开展从资本市场融资,组织优质资产上市成立上市公司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较2005年增加47.9亿元。

山西省乡镇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底,公司资产总额18.96亿元,集团公司本部主营业务收入7.67亿元,全系统煤炭运销收入30亿元。主营业务为煤炭运销、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焦炭与玻璃制品为主的国内外贸易。

“十一五”期间,围绕“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跨入我省大企业、大集团第二方阵”的战略目标,大力调整产权、产业、产品三个结构,推进机制、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四个创新,力争实现5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建设、2000万吨煤炭销售规模、2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利用、10亿元的焦炭、腐植酸、玻璃制品为主的国内外贸易收入。

主要支撑项目:

(1)以朔州元堡煤矿、晋中清河店等五个煤矿扩能改造项目为重点,形成5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

(2)以终端大用户和港口等煤炭集散地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保障,以资本为纽带,对全省乡镇煤运系统的118户发煤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抓好吕梁王家会专用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2000万吨煤炭销售规模,完善销售网络。

(3)围绕太钢、河津铝厂等重点用户以及怀仁陶瓷、阳泉西小坪建材、祁县玻璃制品等10个工业园区,加大天然气销售与压缩力度,继续完善我省天然气管道建设,抓好压缩重点项目,逐步理顺我省天然气以国有绝对控股为目标的开发利用体制,如期实现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销售目标。

(4)抓好三个焦炭发运站建设,稳定焦炭贸易,努力实现10―15万吨的交易目标,积极探索石化产品业务开发的新路子,逐步加快腐植酸、玻璃制品的开发步伐,开辟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5)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力争用3-5年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实现煤炭、天然气两大核心业务的上市。

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底,公司资产总额9.6亿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 4.9亿元。是我国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国家定点生产重型汽车变速箱和汽车发动机齿轮的专业厂,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技术实力。现已形成年产重型汽车变速箱15万台、汽车发动机齿轮60万件的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通过资产重组、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与国际接轨。

主要支撑项目:



项 目 名 称
形 成 规 模

重型汽车变速箱技术改造项目
新增6.5万台重型汽车变速箱生产能力,形成年产10万台总生产能力

重型汽车系列变速箱扩建项目
新增重型汽车系列变速箱生产能力5万台,形成年产15万台生产能力

以沃尔沃产品为龙头的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和180―220kgm重型汽车变速箱试制及扩产项目



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较2005年增加35.1亿元。

“十一五”期间,经过努力,着力培育发展的21户大企业大集团,将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三大方阵”的主力骨干企业,这21户企业,在第一方阵的8户中有7户,在第二方阵的23户中有7户,在第三方阵的35户中有7户,占总的66户的30.3%,20户企业规划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530亿元以上,占总的66户企业规划实现销售收入的56.6%。

(二)工作重点

1、加大联合重组,进行存量整合

发挥国有资本迅速集聚和重新配置功能,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在全省范围内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到省外乃至国际上兼并收购或强强联合,调整壮大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规模,加强国有经济在关系我省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支柱行业的控制作用,在其他领域的支柱或带动作用。煤炭产业主要以焦煤集团、同煤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潞矿集团等大型煤炭集团企业为龙头,加快对区域内中小煤矿的整合,延伸产业链。机械装备产业以太重集团和太重煤机为主继续同业扩张重组。加快煤炭、化工企业的强强联合、项目合作。以省煤运总公司、省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焦炭集团等为主,构建大型煤炭、焦炭物流集团。吸引各类投资者,以汽运集团、物产集团为主,构建现代物流大集团;以建工集团、路桥集团为主,构建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大型工程建设集团等等。

2、实施重点项目,集中增量调整

“十一五”期间,省属国有企业规划的重大项目多、资金投入大,有强劲的发展势头,要广泛扩展增量渠道,重点推进。一是“联合上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投资者与企业联合新上项目,“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项目库规划项目158项,规划总投资额3100亿元;二是嫁接外资,通过转让产权、股权,引进在本行业属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引进技术、管理、产品、项目等,提升企业规模和档次,或通过转让部分优质资产产权、股权进行增资扩股,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从2006年开始,先将太钢集团、国际电力集团等14户大企业与规模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三是上市融资,从国内国际资本市场融集资金,今后两三年,力争每年培育5到6户企业实现境外上市等等。

积极推进扶持8个左右投资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群建设:太钢集团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及配套改造项目,太钢集团在吕梁新建500万吨冷轧硅钢、冷轧板项目;焦煤集团、同煤集团、潞矿集团、阳煤集团和晋煤集团五大煤炭集团高产高效矿井改扩建及配套洗煤厂、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晋煤集团10万吨、100万吨甲醇制汽油项目;潞矿集团16万吨、100万吨煤制柴油项目等。

积极推进和扶持8个左右投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重大骨干项目建设:同煤塔山电厂、轩岗电厂、晋煤赵庄电厂、高河电厂等6个左右2×600MW大型坑口电厂项目;阳煤集团、同煤同德铝业等4个新建80万吨氧化铝项目等。

省国资委和省有关部门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积极帮助企业简化核准程序,帮助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省国资委对重点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对企业投资管理和效果实行阶段性评价;企业要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

3、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步伐

股权多元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加快股权多元化的重点是要在大集团母公司实现多元化上有大的突破。对承担政府专项资金管理职能的投资公司和资产经营公司暂时保留国有独资的形式;对同煤、焦煤、太钢等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和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支柱企业和优势大型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加大产权转让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我省大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比重。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允许各类投资者投资控股、参股,积极搞活。实现股权多元化,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吸引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企业上市,特别是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推进。对已分立上市的企业,要创造条件整体上市。

我省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在实施债转股后,通过将国有产权及资源进行市场化评估,与国际、国内大集团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煤炭企业向煤电、冶金、煤化工的延伸,提高综合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山西煤炭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太钢要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处置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力争尽早实现整体上市,在实现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的同时,适度转让一部分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太化、天脊、三维等煤化工企业产权多元化,除吸引国外、省外资金外,还要推动与省内重点煤炭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加快延伸煤炭生产链的进程。

4、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对省属企业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增强监督、激励、约束作用

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董事会自身职责不到位、董事会与经理层交叉任职、经营管理者权责失衡、监事会监督不力等突出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能够忠实代表股东利益、充分发挥战略管理功能的董事会,进行外派董事的试点工作,确保监事会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总经理等经理人员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我省已出台了有关省属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的一系列配套制度,重点是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在不断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业绩考核将逐步由目前对省国资委任命的经营班子进行考核逐步转为由省国资委考核省属企业董事会,董事会考核经理层的模式。

在开展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同时,继续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使企业高管和一般员工在各方面改革上协调推进。

5、继续加大困难企业关闭破产力度

按照国家2008年“基本解决那些已经陷入困境,难以继续生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退出问题” 的要求,我省重点做好165户困难企业的退出。包括子、分公司,需要通过破产退出市场的,其中有29 户已经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规划,136户实施依法破产,争取2008年全部完成困难企业的破产退出任务。对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规划的29户企业,要配合国家做好关闭破产预案的制订、审核等前期准备工作,随着国家各年度计划的下达进行组织实施;对需要依法实施破产的136户企业,与国家政策性破产同步规划,分年度安排实施破产, 2006年计划安排12户,2007年安排85户,2008年安排39户。

对企业破产的组织实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等部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33号)的有关规定,由集团公司负责,破产费用由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托底解决。

通过对一批国有困难企业实施关闭破产,使我省国有经济结构比重有所下降,所有制结构更趋于合理。

6、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及分离移交自办中小学校工作

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对于精干主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合理确定范围。主业之外的诸如零部件加工等生产性服务单位、为职工生活服务的食堂等生活性服务单位、不符合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医院和不在移交范围的职工大学、技工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服务性单位均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范围。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推进辅业改制。对具有市场竞争力、生存力,职工改制愿望迫切的辅业,按国家政策进行分离改制,直接改为非国有实体;对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辅业,以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进行剥离,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向非国有实体过渡;对生存能力较差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辅业,以核定补贴,逐年递减的方式,最终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无市场前景、难以为继的辅业实施破产。今后,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重点是辅业集中的煤炭、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这些行业经济效益较好,主业有一定财力支持辅业改制,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50%,2007年底完成80%,2008年底全面结束。

省属企业分离移交中小学校,2006年将剩余的48所移交完毕,全面完成我省省属企业分离移交国有企业办中小学校工作。

7、规范和加强产权交易监管,积极稳妥抓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工作

为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认真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进场交易制度”,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公开进行。

积极稳妥地做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和重组将产生重大影响,我省要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积极、稳妥、有序”的要求,认真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以控股股东为主体,市场运作为基础,对价方式多样化,根据各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做好方案的制订工作,协调省内各国有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关系,推进我省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充分利用现有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通过股改增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做贡献。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首先使省煤运公司控股的“三元煤业”在香港上市发行;积极推动潞安在国内上市;做好晋城无烟煤、中条山有色上市的筹备工作,通过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多方实现在资本市场的融资。

8、加快省政府各部门所管理企业的移交接收和改革管理工作

对省政府69个部门所管理的600多户企业,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授权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通知》(晋政发[2004]47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等部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33号)精神,加快改革重组和移交接收工作。这些企业在经清产核资后,有国有股权或国有净资产的,由省国资委接收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整合重组;没有国有股权或国有净资产的,由各部门负责组织进行改制退出或关闭破产,省国资委进行指导。

9、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提升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模式。

继续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构建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行业技术为中心、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体系,到2010年,省属国有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要超过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要达到15家 ,尤其要依托省属国有大企业、大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与同行业省属国有企业联合,结成“技术联盟”,联合省内外研发机构,对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重大技术和课题,利用同一出资人的优势,进行集中攻关和联合开发,力争在煤化工、装备制造、煤制油、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等一些重大领域的重点技术研发上要有突破,大力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结合省属国有企业的技术体系实际,发挥科技人员比较雄厚的优势,发展具有本省产业特色的专有技术,建立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工艺技术、技术标准等为重点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省属国有企业各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0、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是缓解我省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十一五”期间,积极从省属国有企业层面推行循环经济,从省属国有企业的产业层面推进生态产业链条。首先,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煤化工等五个产业展开,全面改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培育一批省属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焦化行业重点利用焦炉煤气回收利用和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电力行业重点利用煤矿废水利用和粉煤灰尘的综合利用技术,新建电站必须全部使用空冷机组,安装脱硫除尘装置;钢铁行业重点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持乡镇煤运集团做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工作;支持焦煤集团搞好西山矿区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为全省、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好示范作用。在焦煤集团西山公司和焦化集团等企业进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力争再有2―3户省属国有企业继续进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

同时,在上述省属国有企业5个产业的新上项目中,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一批工艺先进、能源原材料消耗低、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的省属示范企业。

经过努力,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不但要持续、快速健康的大幅度提高,主要能耗物耗指标也要全部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或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废气排放量要达到规定排放容量,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废固物基本实现循环利用。

11、强化企业安全生产

针对省属企业中矿山企业多、建筑交通企业多、管理幅度大的实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企业监管考核的指标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监管工作机制。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特别是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落实以煤矿为重点的各项安全生产专项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实隐患整改和灾害防治措施,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对瓦斯灾害严重煤矿的监控,凡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瓦斯防治措施不到位,超通风能力生产的矿井,采取停产整顿,限期达标。加强改制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对依法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破产重组等形式进行改制的矿山企业,督促落实关于安全生产保障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同时,严格危险化学品管理,加强对省属企业依法做好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安全生产和运营工作,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加强对建筑施工、交通企业与天然气企业的安全监管。

五、保障措施

(一)协调各方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资金

关系我省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支柱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强化国有经济在这些范围内的控制力,形成政府调控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杠杆。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和管理国有资本的投向,突出国有经济的双重属性。列入省国资委重点发展项目的,省有关投资、地质矿产等部门要倾斜支持,同时,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招商引资、上市融资、项目境外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工作。

(二)确保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发展后备资源

基础能源产业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控制的领域,在矿产资源管理上,要确保省属国有重点煤炭资源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省矿产资源部门和省国资委要建立协调机制,对“十一五”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发展的资源给予保证。

(三)重点构建三个支撑平台

1、搭建省属国有企业发展融资平台

投入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省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设立国有企业发展基金。坚持国有资本收益和产权转让收入再投入的原则,加大资本金投入力度,强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手段。二是利用同一出资人优势,省国资委建立同类项目招商引资平台,统筹协调组织引进战略投资者。

2、探索对省属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平台

作为省级国有资本出资人,省国资委要设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委员会,通过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审定、核准,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持续、稳定把握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方向,避免企业因领导人的更换而出现的“换一任老总,换一本经”的现象,从而保证省属国有企业的各产业有序、科学、协调发展。

3、建设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平台

建成“两网两站,一平台一中心”,即:建设和完善省国资委监管内网(即办公业务网);建设省国资委政务外网;建成“山西国资”内网网站和外网网站;建立业务管理应用的内外网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数据中心。

建立覆盖全省各级国资委管辖企业的网络系统、数据中心,通过网络来为国资委和相关企业服务;建立省国资委内部局域网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和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内部网络化办公;制定管辖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和指导意见,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和应用系统连接省国资委和相关企业,将省国资委的文件和要求及时下达企业,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及时从企业上传,实现对企业的适时快速监督和控制;通过信息化建立所管企业的人才、资产、产品、资源等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帮助领导和企业拟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产业调整,资源整合,人才选拔,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