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发布单位】山西省
  •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7〕92号
  • 【发布日期】2007-07-26
  • 【生效日期】2007-07-26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山西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晋政办发〔2007〕9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工业实力的综合反映,决定着社会生产消耗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自主地位的关键因素。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我省装备制造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我省装备制造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是位列我省煤炭、冶金、电力后的第四大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69家,从事11大类、60中类、246小类、上千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分别隶属于20多个部门,主要集中在原机械工业系统、电子工业系统、军工系统、纺织系统、交通系统和铁道系统。总资产580.9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5%;职工人数24.2万人,占全省工业的11.7%。200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8.9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4%;工业增加值95.7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7%;实现销售收入373.36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8.1%;实现利税19.72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3.1%;完成出口交货值26.9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1.5%。全行业现有4户国家级技术中心,19户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2%。
(二)“十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经过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20%,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西省新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技术进步取得丰硕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十五"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大型起重机、油膜轴承、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牵引电机、火车轴、细纱机、高技术液压系统等30多种机械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太重集团生产的油膜轴承居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2005年、2006年,公司生产的油膜轴承、TZ牌桥门式起重机先后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太重集团先后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K-20、WK-27、WK-35等大型矿用挖掘机,探索出了一条我国自行开发研制大型矿用挖掘机的路子,并成为与美国P&H公司和美国B-E公司全球并列的能独立制造大型矿用挖掘机的企业。与中煤集团签署的WK-55大型矿用挖掘机的生产制造合同,标志着太重集团跨入了世界上最大矿用挖掘机制造公司的行列。
此外,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还相继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三峡1200吨桥式起重机、国内首创的深圳“世界之窗”旋转舞台和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中的螺旋焊管机组以及发射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的卫星发射塔架等产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生产的环锭细纱机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太矿集团公司生产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煤科院太原分院生产的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100%;
――晋西机器公司生产的车轴其规模和水平国内领先,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成为亚洲地区车轴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2.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大大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仅国债专项投资技改项目就达10项,总投资57173万元。大多数重点、骨干企业增加了高精尖加工设备,引进了许多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以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为主的加工设备和国际一流的检测仪器,使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重点企业的设备新度系数平均达60%以上。
3.扩大开放,引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商独资企业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2003年10月落户太原,生产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产品及镁合金汽车零组件等产品。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科技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BC铁路产品投资公司合资生产火车钢轮,2005年的产量达到25万个,销售收入6亿元。此外,亚新科公司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合资的亚新科国际铸造山西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太重集团公司与美国ESCO公司合作经营的山西长锋耐磨件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4.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生力军。
“十五”期间,我省民营企业依靠山西的资源、市场、劳动力等优势,大举进入装备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到全省装备制造业的40%以上。特别是铸造业领域,在国内外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目前铸件的生产能力已达到250万吨,汽车零部件铸件等产品,还大量出口欧美等国。
5.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中小国有企业退出了国有身份,企业办社会的分离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继经纬纺机、太原刚玉、太原重工股票上市后,“十五”期间晋西车轴、太原理工天成、长城微光器材的股票又成功上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产品,是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汽车整车,我省虽有实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重车市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资金等原因,一直徘徊不前,错失了多次发展良机。煤矿机械虽有一定的基础,也有煤科院太原分院这样一流的研究院所,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乏协作成套。生产销售各自为阵,规模小、成本高,甚至恶性竞争,严重地制约了我省煤机产品的发展。
2.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条块、地域、部门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产品趋同、资源分散和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生产集中度低。此外,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有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不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
3.产业外向度不高。我省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虽然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沿海兄弟省市相比,行业整体上开放度不高,世界500强在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寥寥无几。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拉动系数与贡献率都很低。同时,山西装备制造业净出口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与贡献的作用也很小,与兄弟省市的差距较大。这种内向型的产业结构,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很大,容易受国内宏观形势所左右。
二、装备制造业“十一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及趋势分析
(一)旺盛的内需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装备制造业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装备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提出了巨大需求,从而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又使我们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在上述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今后五年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较高增长速度,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
(二)国际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省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工序以及非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加工都在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省在上述产业中又具有能源、原材料等相对的比较优势,这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我国在未来5~10年内大力发展水利、电力、交通、能源建设的产业政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开工;国家对煤炭、冶金、电力、采掘业抓大关小、淘汰落后、扶持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国家在2010年前要建设13个亿吨级产能的超大型煤炭基地,预计“十一五”期间需要高效综采设备200套的市场需求;我省将对年产9~30万吨生产规模的煤矿进行整合,按等量置换,新上一批百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井;实施对焦炉气的综合利用和煤焦油加工业快速发展的煤化工发展战略。都将给我省重矿机械产品制造业带来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
――铁道部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计划,铁路和公路运输量的剧增给我省的铁路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时期。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不仅将使我国经济获得更大发展,而且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对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新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推进的工作部署,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三)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对华战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20世纪的试探性进入变为全面的大规模进入。一是对华合作方式由早期的许可证转让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方向转变;二是在资本输出的方式和资本所占比例上,由一般参股的合资向控股升级;三是资本投入的力度明显加大;四是向中国市场投入的产品由孤立的单个产品向系列产品、上下游有机联系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乃至工程的系统成套方向扩展;五是在华的产业布局深度由简单的组装向制造加工、整机生产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延伸。总之,外资进入的力度、深度、广度,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基本的前提是在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确保其控制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跨国公司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
三、“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及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为重点,紧密结合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立足比较优势,整合军地资源;总体提升,重点突破;接纳转移,自主创新;突出成套,培育集群。
(二)发展思路
围绕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注重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及与其配套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实施“2551"工程,即:重点突破重汽整车和煤机成套两大难点,巩固提升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电子装备等五大领域优势产品,整合培育铸件、锻件、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我省的地方实际,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嫁接改造,增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外向度。
――大力推进中央与地方结合、军地结合,有效利用各自资源,促进中央与地方和军工企业协同作战,共同发展。
――对一些技术密集的高新产业和具有我省装备制造比较优势,但布局分散的产业实施有效的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管理,以提高产品档次,形成集聚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要在继续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初步形成与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由加工制造业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基地。
――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20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的比重达12%以上。
――产业整合有重大突破。通过企业重组、联合,加入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等方式,重点突破重型汽车和煤机成套的两大整合,使其成为山西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0年,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3~5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13~15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和集团。
――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园区和集群。国际化意识进一步增强,装备工业向集聚式发展。高档铸造、汽车零部件、火车轮轴、出口锻件、镁铝合金组件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山西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
――重大技术装备,特别是煤化工、环保、煤炭洗选、薄煤层采掘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有重大突破。
――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和名牌产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个,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实现两大突破
1.重型汽车系列产品
切实加大汽车行业战略性重组的力度,实现山西汽车整车生产的突破。以整车项目为龙头,带动汽车零部件集群的整体发展。到2010年形成2万台重载汽车和3万台重型特种车及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抓住我省重型汽车稳定增长的市场资源,利用山汽集团现有的生产资质和重车产品平台,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有关要求,积极支持山汽集团多方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省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汽车业大型企业的联合,整合省内汽车生产资源,组建由大集团控股的多元投资的全新的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到2010年形成单班生产2万台重载汽车的生产能力。达到占有国内重车市场10%,省内重车市场50%的市场份额。
――依托山西青特汽车有限公司及晋中市的有关企业建设山西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加快卓里集团公司商用车、长治清华机械厂特种车的生产步伐,到2010年形成3万辆重型特种车及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积极推进醇醚替代燃料汽车应用技术推广和发展。充分利用我省醇醚替代燃料汽车应用技术在车辆应用示范推广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一优势,积极支持该项技术的创新,引导省内相关企业与国内汽车整车企业联合协作,将我省的醇醚替代燃料汽车应用推向规模化、产业化。
2.煤矿机械成套设备
煤炭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我省煤机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炭采掘、洗选、焦化等三大系列煤机配套产品。煤矿机械在我省不但具有需求优势,而且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具备了需要和可能的双重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要把煤矿机械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化、成套化、规模化生产煤机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煤矿机械的水平、等级、成套方面争创全国第一。
――以太重集团公司牵头组建的太重煤机集团公司加快搬迁改造的步伐,形成集掘进、开采、提升、运输、洗选为一体的煤机成套设备生产供应体系。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无轨运输设备、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大型液压支架、井下提升机、干熄焦装置专用提升机、清洁型煤炭深加工设备等煤机成套设备。
――重点发展煤科院太原分院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和无轨运输设备及EBJ系列掘进机,平阳机械厂、长治清华机械厂、忻州通用机械公司等企业的大型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转载机、提升机等煤矿井下综采综掘设备。
――重点发展山西森特煤焦化(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大型选煤机、大型振动筛、高效涡轮分选机、捣固焦设备、灰熔聚气化炉等煤炭洗选、焦化及深加工大型成套设备。积极推进我省煤机制造企业与国外煤炭洗选设备制造企业的合资合作,发展替代进口洗选设备。
――大力发展煤矿瓦斯报警器、瓦斯传感器、煤矿用监测监控系统等煤矿安全设备。
(二)巩固提升发展五大领域优势产品
充分利用我省现有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巩固提升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电子装备等五大领域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1.重型机械。依托太重集团公司在大型起重机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以现有大型、特大型水电起重机械新技术为依托,积极参与核电、水电用起重机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大力开发履带起重机、港口起重机、高品质全系列智能化起重机、大型矿用挖掘机(电铲)、轧钢装备。通过引进技术,扩大规模,拓展大型设备国外市场,联合强势民营企业占领并扩张中小起重机终端市场,建设国内最大的工业用起重机生产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基地。
2.铁路机械。依托大同机车厂、永济电机厂、太原机车厂、晋机集团公司、太重集团公司等企业,打破条块和地域分割,通过整车和关键部件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全力构建先进、成熟、完善的产品平台,实现规模经济的扩张。重点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带动电机、轮轴、轮对、电液转辙机等铁路机械配套产品做大做强,形成铁路机械生产基地。
3.纺织机械。重点发展环锭细纱机、转杯纺纱机、精梳机、倍捻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及纺织机械自动控制设备。充分发挥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的带动作用,推进榆次纺机城的建设,打造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4.基础机械。重点发展榆液集团公司的液压组件和液压系统,大力发展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不断研发液压系统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品特点明显的大型液压组件和系统生产基地;同时,围绕服务于我省四大新支柱产业之一的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气化炉及其构件、焦化化产品回收装置、反应塔、合成塔、废热锅炉、压力容器及管件、耐压耐腐泵、大口径新型闸阀等煤化工配套装备,以及多级泵及大口径泵等高技术系列水泵等产品。
此外,以太原锅炉、九州环保、中绿环保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大容量循环硫化床锅炉、环保智能无垢煤气锅炉、垃圾热解焚烧、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煤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等市场潜力广阔的新型环保设备。
5.电子装备。充分发挥我省电子装备企业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其尽快产业化,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山西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安全材料、磁性材料、光纤材料、电设发光材料等及其应用和深加工产品;液晶显示专用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装备;计算机及外设、数字检测监控仪器仪表、传感器及应用、高性能铅酸蓄电池、高亮度蓝绿LED外延片、节能照明产品、汽车电子等数字电子产品;用于矿山、环保、电网等领域的以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智能控制设备,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软件、优化仿真有线检测监控软件、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嵌入式软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等软件,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新型电子装备产业。
(三)整合培育五大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山西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铸件产业集群、锻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和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1.铸件产业集群。铸造业要向产品专业化、系列化,企业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淘汰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型铸造企业,鼓励企业采用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V法真空铸造、迪砂铸造及冲天炉电炉双联等新工艺。大力发展高中档铸件,适当限制普通铸件。要延伸产业链,加大深加工投入的力度,由铸造逐渐向制造发展。以华翔铸造、三联铸造、泫氏铸造等企业为龙头,整合铸造资源,培育我省临汾、运城、晋城等三个高精铸造产业集群区。到2010年全省形成10~15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铸造骨干企业,生产能力达5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铸件、机床铸件、重矿机械铸件、铸管件和面向出口的精密铸件等铸件生产基地。
――临汾铸件集群区。重点发展侯马汤荣汽配公司的汽车制动鼓、轮毂,华翔铸造有限公司自行开发获得全国唯一金奖的YC4110发动机缸体及其它汽车铸件、V法配重件,翼城华尔公司的汽车、拖拉机铸件及机床铸件,襄汾恒泰公司和翼城丰昆冶金公司等企业的轿车刹车盘。到2010年,形成180万吨的生产能力。
――运城铸件集群区。重点发展三联铸造有限公司和亚新科国际铸造公司等企业的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铸件及火车车厢用摇枕、侧架等铸件。到2010年,形成30万吨的生产能力。
――晋城铸件集群区。重点发展高平泫氏铸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离心球墨铸管和排水管件,清慧铸造公司的汽车铸件,汉通机械有限公司和小笠原铸造有限公司的高档汽车铸件及晋城群英特种铸造有限公司的发动机缸套汽车铸件。到2010年,形成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中高档铸件达到90万吨以上)。
此外,要大力发展太重集团公司的发电机气缸体铸件、水电和石化用阀门及船用不锈钢铸件,山西柴油机厂的铝铸件。
晋中市的铸造业和吕梁市的铸造业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引导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2.锻件产业集群。要集中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产品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太重集团公司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大技改力度,大力发展大型不锈钢特种锻件、耐高压锻件、船用锻件、轧辊等优质锻件。
――重点发展山西锻造厂重型汽车前轴及大马力发动机曲轴锻件,推进其曲轴锻坯生产线改造项目的实施。
――大力发展定襄锻件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在注重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实施产业整合、园区式发展战略。建设史家岗、崔家庄、后营、管家营等四个锻造工业园区,使产业适当集中,促进人才集聚、技术交流、专业化协作。从而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不锈钢法兰盘、精密环件与不锈钢管件,形成全国最大的锻钢法兰基地。并且要引导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扩大出口。
到2010年,全省锻件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形成3~5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
3.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立足我省重型汽车零部件基础雄厚的优势,围绕实现重型汽车整车突破的发展计划,加快集群发展步伐。重点推进大同、运城、长治等三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的发展,对我省重型汽车产业形成强力支撑。
――大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山西柴油机厂,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参与山西省重型汽车项目的合作和同步发展。到2010年形成与山西重车产业相匹配的大功率柴油机的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大同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车变速箱、鼓励其与国内外大公司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到2010年,重车变速箱生产能力达到25万台。
――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中信机电公司重车车桥、离合器、重桥主被动伞齿轮、空气悬挂系统及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以及山西金宇粉末冶金公司重车变速器同步器锥环、山西华恩机械制造公司的汽车变速箱壳体。
――长治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长治液压有限公司汽车转向助力泵、淮海机械有限公司微车发动机。
4.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区的铝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压铸件及其深加工产品,孝义煤电铝集团汽车铝合金铸件,闻喜银光镁业公司及广灵精华化工有限公司的镁合金压铸件。
5.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我省作为全国三大钕铁硼生产基地之一,磁性材料的生产和深加工已有一定的基础,要依托阳泉京宇、太原刚玉、运城恒磁等企业尽快将其做大。同时,要加大深加工应用产品微特电机、电机磁钢、电子通讯器件等永磁系列产品的开发步伐,促进其规模化生产。到2010年,形成3.5万吨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
五、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与引导作用。
――成立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领导组。成员单位由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防科工办、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和各市人民政府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以加强对产业的宏观管理和协调。
――尽快出台《山西省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意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和监督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保障装备制造业快速协调发展。
――建议国家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重点投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比照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
――建立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省政府每年至少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重点专项的实施,增加资本金的投入。
――积极引导金融市场、投资公司、民间资本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实行倾斜的投融资政策及优惠利率。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凡是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各种费用,可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研发经费达到销售额的3%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省财政从专项基金中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确定的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允许太原、大同、长治、阳泉等四个城市的企业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一是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二是缩短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协议或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产业结构整合,致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通过合资合作、内部职工持股和引进民营资本等多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与引进外资结合和军地结合,促进优势资产重组和整合,资产存量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流动。
――发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实现战略性结构调整,实行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
(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外向度。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强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嫁接改造我省装备制造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要抓住国际加工制造能力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加大承接和有效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及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
(五)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
――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联合,统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科研开发资源,加大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
――要加快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步伐,积极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渗透和融入装备制造业。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以及并行工程、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
――要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分工细化,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形成若干个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配套与成套能力。
(六)完善人才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培育创新意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战略,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
――鼓励企业采用高薪聘用、效益提成、入股分红、奖励期股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带头人。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