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 【发布文号】川府发[2009]9号
  • 【发布日期】2009-03-18
  • 【生效日期】2009-03-18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川府发[2009]9号)




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四川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现将该《报告》和所附《四川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尽快安排部署工作。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实施。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战略部署的关键之年。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八项民生工程”和“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要按照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具体要求,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力推进重建项目建设,强化重建要素保障,落实完善重建政策;加大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信息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新体制新机制;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完成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省发展改革委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全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506.3亿元,增长9.5%,比计划目标低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同口径增长18.9%,比计划目标高4.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比计划目标高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增长16.2%,比计划目标高8.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低于5.9%的控制目标。

(一)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编制完成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和43个行业规划。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开工城乡住房116.6万户、建成57.5万户;建成学校211所、医疗卫生机构189个;开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项目76个、水利项目862个;97%的受灾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协调服务工作,已确定援建项目1907个、资金431.1亿元。

(二)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三次产业实现平稳增长。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粮食总产量700亿斤,增长3.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00多家,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9.3亿元,增长17.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增长19.6%。

(三)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1.2亿元,增长29.5%。优先启动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和对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项目;农林牧渔业投资323.9亿元,增长67.3%;工业投资3080.1亿元,增长27.7%。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交通投资614.8亿元,能源投资838亿元,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5.4亿元。全省462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615亿元。

(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扩权强县试点初见成效。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搭建了“四川发展”等省级投融资平台,并联审批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省村级林改累计确权面积1588万亩。引进国内省外资金2998.2亿元,增长52%。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2家。

(五)狠抓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0万亩、“三化”草地治理1315万亩、退牧还草58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7.7平方公里。整理土地139.7万亩,新增耕地17.5万亩。全面清理12个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五大流域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77.7%。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1%、75%。

(六)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501.4亿元。投入资金14.4亿元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部免除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普九”人口覆盖率99.6%。城镇新增就业6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3.1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92.6万人和376.3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26.1万人。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止滑提速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二是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挑战多,还需倍加努力。三是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省外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同时,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全面落实灾后重建政策和一大批重建项目的实施,将形成新一轮建设高潮。二是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有利于我省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三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有利于我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四是我省是西部大省、人口大省,资源丰富,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具有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五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减弱,市场“倒逼”机制和政府政策引导叠加的综合效应,有利于我省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

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重振震前发展势头,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本条件,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出口总额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工作重心是“抓重建、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加大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基础设施、优势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等建设力度,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优先加快民生项目建设,力争9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恢复重建2811所学校、1167个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广播电视站重建,抓好社会福利机构的恢复重建。全面推进异地迁建城镇建设,基本完成就地恢复城镇重建。加快推进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铁路、都汶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重建。全面开工各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建。完成东汽、阿坝铝厂等重点企业重建。加快都江堰、青城山等重点旅游景点景区重建。

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要素保障。统筹用好国家灾后重建基金和对口支援、中央统借统还国外优惠紧急贷款、港澳援建及社会捐赠等各类资金。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新增国债资金对灾后重建的支持,争取设立灾后重建产业投资基金。精心组织好水泥、钢材等建设物资的供应运输。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突出抓好铁路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出川通道和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打通省际运输大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能源资源的集约开发利用,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搞好现代化灌区示范工程项目,加强渠系配套和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深化银政、银企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发挥“四川发展”等融资平台的功能,采用股票、债券、票据、BOT、BT等方式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三)努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四川省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重点抓好水、土、路三大基础工程。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建设优质粮油、生猪、特色效益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基地,加快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发展面向农村的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网点、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

(四)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加快钒钛稀土、天然气、水电等优势战略资源开发,建设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三江流域水电基地,形成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抓好食品饮料、中药加工、竹浆造纸和燃料乙醇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民用航空、先进制造、新材料、核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进步。调整优化园区布局,新设和扩建一批省级开发区,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产业园区。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地方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制定重点产业振兴规划,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五)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

加快恢复旅游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信息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和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成都金融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跨区域商业银行。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规模,加快城乡危房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组织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对销往农村的商品进行补贴或低价销售,提高农村群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六)积极扩大开放合作。

围绕“三向拓展、四层推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务实推进区域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促进对外开放。做好项目组织与推介,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更多地投向资源开发、优势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配合国家抓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深化与周边省(市、区)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联合推动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泛亚交通物流新体系。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和港、澳特区的联系,务实推进产业互动发展。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稳定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权、农民房屋及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和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开展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6+1”试点。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等环保收费改革,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和多元化环保节能投入机制。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争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健全公共财政职能,优化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扩大省以下地方和企业投资决策权限。

(八)着力改善民生。

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寄宿制学校和12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倡导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实施百万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工程,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大推进农民工参保力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加快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的扶贫开发力度。

附件:四川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