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政策参考>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发布单位】山西省
  •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9]22号
  • 【发布日期】2009-05-31
  • 【生效日期】2009-05-31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山西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晋政发[2009]2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大型企业:
我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工作进度分别下达,请各有关部门按此安排工作。
200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导向性指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以上指标是预期性和导向性的,可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等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控制目标之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为实现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全省各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围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好“三农”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把扩大投资作为当前我省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把扩大投资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上,放在支持“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放在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上,放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形成工程项目建设实物工作量。在建项目要千方百计协调资金到位和原材料供应保障,加快建设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要抓紧开工建设。整合各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投向,加快项目资金下达进度,引导和带动企业资金、信贷资金的投入,促进一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生产力。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土地供应和配套资金问题,确保已批准的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并早日投运投产。
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公路、电网、重要水利枢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动物防疫、食品安全监测、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项目。
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抓紧推进大运客运专线铁路、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太原枢纽西南环线铁路、太中银铁路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大同-张家口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推进建设灵丘-山阴-平鲁、平定-太原-佳县、长治-临汾-吉县、五台山-保德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推进新建吕梁、五台山、临汾等机场及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长治机场易地搬迁项目。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建设基层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农村初中校舍、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抢救性文物保护、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设施项目。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抓紧推进建设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化工、重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镁合金应用、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城乡现代服务体系等领域推进一批重点项目。
煤炭电力等能源建设:争取国家核准开工建设一批大型煤矿和电源、电网项目,推进建设一批城网、农网项目以及天然气管道、煤层气抽采集输利用项目。
以上重点领域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大约3350亿元,加上其他领域的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4600亿元左右。要统筹地方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并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融资、调动民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确保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继续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严禁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项目顺利实施。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培育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建立落实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供应,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努力引导和促进住房消费;加快完善城乡市场新型流通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转和双向消费;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业,努力提供消费便利;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二、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三农”力度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应急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溉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沼气、道路、电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继续执行好中央、省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政策和标准,进一步探索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保护政策。抓紧全面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措施。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制种、中药材、特色养殖等潜力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规模养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减灾防灾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六项制度”建设,落实中央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八大举措”。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煤补农、以矿帮村、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继续安排2000个重点推进村,加快以村容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两区”产业开发,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取得突破。
三、抓住机遇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升产业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支持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支柱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和重要生产能力,抓紧制订实施产业振兴规划,促进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淘汰落后、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鼓励支持骨干企业、重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继续控制产能总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把项目审批关口,新上项目必须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与产业技术升级挂钩,从源头上防止“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炭:加快推进淘汰落后、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改造,集中力量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延伸煤炭产业链,建设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大力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冶金:重点推进不锈钢、特种钢、铝镁合金等生产和深加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引导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升级示范项目。电力:“上大”与“关小”并举,着力调整优化电力结构和布局,加快国家已核准的大型坑口电站、热电联产、煤矸石综合利用电站建设,新建电源必须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同步安装运行脱硫除尘设备。积极推进一批瓦斯发电、水电、风电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建设。焦化:突出产能控制、化产回收和污染治理,加快兼并重组和布局调整,培育大型焦化基地,推进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接续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体系,大力推进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轻工、纺织、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要加快资源整合重组,着力推进重卡、煤机成套项目及相关配套产品体系、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建设。现代煤化工业要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推动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特色煤化工基地和重点煤化工业园区建设。特色材料工业要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镁合金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等优势产品。轻工、纺织、医药工业要立足振兴,抓紧制订振兴规划和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支持政策,促进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培育科技型、创业型、潜力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围绕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一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服务业。深入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11号),突出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旅游、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现代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信息产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服务业18个重点行业领域,落实具体扶持政策措施,以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抓紧推进一批省市两级服务业“1+10”重点项目(“1”指各领域1个“旗舰”项目,“10”指各领域10个示范带动项目,其中旅游和现代物流两个重点领域选20个示范带动项目,共计218个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旅游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云岗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五台山等重点旅游景区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业要推进太原、大同、运城、侯马、长治、晋城等六大物流园区以及阳泉、朔州、晋中、忻州、吕梁等五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推进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和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统筹研究出台包括用地供应、降低契税、降低首付比例、延长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综合措施,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积极引导鼓励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确保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充分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对兼并重组的企业,在项目核准、土地、信贷、税收、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对大企业的风险跟踪和监控,研究制定促进大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继续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调动民间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四、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全年淘汰600万吨小钢铁、100万吨小水泥、15万吨小电石及小铁合金、5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等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以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为重点,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型电厂、新型墙材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业领域重大节能工程。统筹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建筑及建筑业节能、绿色照明推广等社会领域重大节能工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贷款”额度,支持企业和社会节能改造项目建设。探索利用发电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办法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健全监管体系,落实责任制,确保已建成的脱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转,确保在建的设施抓紧建成投入运行,未建的限期开工建设,限期投入正常运行。积极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的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节能减排长效促进机制。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贯彻省人大《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认真实施《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抓紧推进企业、园区、社区、城市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和重塑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延伸煤电铝、煤焦铁、煤焦化、煤电材等产业链。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扶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示范,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生态建设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重点支持推进实施“2+10”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加快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和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进度,启动实施10 个市级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推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程,努力争取国家将我省列入试点。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和造林绿化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确保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
五、健全完善和落实安全机制,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安全理念、本质安全理念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健全安全防范预警机制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联合执法、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行政问责等安全生产10项制度。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加快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测、排查和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安全评估意识,健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评估和项目建设安全评估。强化产品质量技术监管和市场监管,加强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质量监管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全省“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六、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努力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工作;完善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强化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能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综合性、专业性中职技术学校;加快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抓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扶持大学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与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多种途径,加大对“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就地就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
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巩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成果,提高县医院硬件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调整完善补偿方案;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山西大医院等大型公立医院项目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工伤、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加强农村特困户救助,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专项扩面工作。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力度。统筹加快推进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国有、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积极实施好涉及贫困移民搬迁、农民危房改造、地质条件恶劣地带居民搬迁的安居住房保障工程,努力健全配套生活服务设施。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中心城市规划布局、陆续启动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项目,推进农村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建设。加强文物保护。推进文化下乡。加快推进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科技馆、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等重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儿童福利、未成年人救助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关心支持妇幼保健、儿童福利、未成年人救助、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四川茂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抓紧实施已确定的援建项目,全力推动援建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人才开发资金投入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建设。加强高校硬件、软件能力建设,改善高校整体教学条件,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发挥好产业和项目对人才的吸附效应,利用项目建设打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充分发挥柔性人才机制的作用,突出解决好“引得进、留得住”的问题。加快推进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消除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
积极实施《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晋发〔2007〕31号),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省市县联动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建立市场化创业投资机制,形成政府投资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创业投资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研发中心与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设的紧密融合,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清理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该放开的进一步放开,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建立落实重大项目公众征询制度,提高重大项目决策公众参与度。落实《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流程图》,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健全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招标投标、项目稽察等各环节相互协调、运行规范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行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积极帮助和支持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规范设立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推动设立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有效引导调动社会资金。盘活民间资本,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集中力量推进晋商银行和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和运营。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共服务性企事业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增强国有资本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深入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适时启动分离地方国有煤矿办社会职能;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财税、价格体制改革。健全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积极做好全省增值税转型改革,发挥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效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经济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煤炭、水、土地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需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与成本之间关系的、体现资源性产品企业责权利相统一的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试点入手,推进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设立土地流转补助资金,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放宽准入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抓好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新路子。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制。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目标,认真搞好晋城市以及方山县等1市17县林改试点,完成试点任务,为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做好我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上半年完成省级政府部门“三定”工作,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改革。同时,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省直事业单位改革,适时启动推进11个地级市的市直事业单位和全省县级事业单位的改革。省直事业单位要在完成清理规范基础上,逐步推进机构分类、养老保险、人事制度、收入分配、财政政策等改革。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更加注重招商选资,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现代物流、新型服务业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投资发展。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资源深加工、机械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出口总额有所增长。积极鼓励我省企业到省外国外开展投资合作,加快劳务、设备以及有实力企业“走出去”步伐。继续深化我省与国外友好省州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与冀、鲁、鄂、湘等省及华能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企业集团之间的经济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全国性、区域性投资洽谈、贸易博览会,力求在对外开放上有新突破和新进展。
九、扎实做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要按照三年初见成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和省市县三级联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征好、管好特别是用好可持续发展基金,尽快建成一批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二是要在认真总结两年来试点工作的组织和进展情况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体系,出台、补充、完善、修订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政策体系,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中各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制度,特别是规范和落实市县两级留成基金的安排使用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强督查,规范政策执行,确保各级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取得预期成效。五是认真总结评估试点各阶段、各领域、各层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做好试点工作总体总结评价工作,为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做好准备。
十、继续全力争取国家支持
一是进一步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省市县联动,加强项目前期和储备,围绕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部署和重点投资领域,继续争取国家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二是积极组织申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争取国家尽快核准;三是围绕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争取我省更多的资源型城市、县区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力争我省整体列为国家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试点;四是围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强与相关省协同,按照客观条件,全力争取国家批准;五是围绕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强政策措施和机制创新研究,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附件: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录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


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录

1.山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2.山西省2009年农村经济计划
3.山西省2009年工业经济和运输邮电计划
4.山西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5.山西省2009年利用外资计划
6.山西省2009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7.山西省2009年教育事业计划
8.山西省2009年社会发展计划
9.山西省2009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计划
10.山西省2009年基础测绘计划
11.山西省2009年环境(生态)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计划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