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
  • 【发布单位】82302
  • 【发布文号】云政发[1998]116号
  • 【发布日期】1998-07-02
  • 【生效日期】1998-07-02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1998]116号一九九八年七月二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我省具有适宜小粒咖啡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出产的小粒咖啡品质优异,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适宜种植区农户和地方政府发展咖啡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粒咖啡有望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部分地区可培育成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规范产业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省政府决定出台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请有关地州市和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现有咖啡种植面积11.69万亩,收获面积5万亩,年产干豆3500余吨,平均单产70公斤,1997年产值预计可达7700万元。咖啡种植区主要分布在9个地州市22个县(市),其中:思茅地区54602亩,占全省的46×;保山地区23000亩,占全省的19.6%;玉溪市11800亩,占全省的10%;临沧地区11525亩,占全省的9.8%;西双版纳州4046亩,占全省的3.4%;德宏州、文山州、红河州、大理州也有种植。全省咖啡加工企业有云南咖啡厂、云啡咖啡厂、云岭咖啡厂、保山咖啡厂及呈贡富豪咖啡公司等5家,总生产能力4000余吨,主要产品是焙炒豆、焙炒粉,有“乐寿”、“云啡”、“云岭”、“神飞”等品牌,产量占国产焙炒咖啡制品的90%。其中,云南咖啡厂占总生产能力的80%,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乐寿”牌焙炒咖啡,其产品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评为一类产品。省内现有加工规模和加工技术均居国内首位。
目前我省咖啡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产规模较小,初加工质量不稳定,部分生豆加工后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二是深加工企业力量分散,品牌不少,但尚无一个质量过硬的名牌;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基地规模化开发速度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四是“销售渠道狭窄,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低,市场份额小,容易受价格波动影响,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二、咖啡市场及投资效益分析
(一)小粒咖啡市场分析
全世界咖啡种植面积约18.亿亩,年产干豆500--600万吨,年消耗咖啡豆约550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优质的哥伦比亚小粒咖啡在国际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且价格高于其他咖啡35%。国际咖啡组织(ICO)认为我省小粒咖啡与哥伦比亚小粒咖啡品质接近,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产量不足世界产量的1%。近年来咖啡生产国国内消费量平均以7%的速度增长,消费量连续超过生产量,国际市场潜力较大。目前我国年消费咖啡豆约1万余吨,70%靠进口。据农业部及有关部门联合调查预测,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至2000年国内咖啡需求量将增至2万吨,仅“麦氏”和“雀巢”两大国际咖啡公司就要求我省提供1万吨咖啡原料豆,国内市场缺口较大,届时咖啡投产面积需达25万亩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二)投资效益分析
我省种植1亩咖啡至投产的三年内,用于劳动、肥料、种苗、农具、运输及配套初加工厂建设平均每亩需投入2800元,投产后每年扶管平均每亩投入800--900元,种植第三年开始投产,按一般水平计算至前7年产量依次约为30公斤、60公斤、90公斤、100公斤、110公斤逐年增加,若按销售价每公斤20元计算,第7年销售收入累计可达7800元;前7年生产成本合计7068元,即种植第7年可收回全部投资。种植生产周期为20年,至第8年起,每年每亩可获利1000余元。单位吨成本为10944元,即生产1吨咖啡豆,可获利润9054元。
咖啡种植业比较效益较高,据统计分析,正常水平咖啡亩收益高于甘蔗、橡胶、茶叶,投资收益较高。发展咖啡生产是我省部分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咖啡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步、协调发展的方针,合理布局,实行区域化开发;培植龙头企业,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种植基地;依托国内外咖啡生产企业以及省内咖啡生产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创立原料生豆名牌和深加工精品名牌,加速咖啡生产发展。

四、发展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目标
1.种植目标:在现有11万亩的基础上,至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即从1998年起,每年以4.7万亩的速度发展。
2.产量目标:至2000年投产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年产干豆1.5万吨。盛产期面积平均亩产力争达到150公斤。
3.产品结构目标:主要产品中生咖啡豆、焙炒豆及焙炒粉结构比例为“七、二、一”即生豆70%、炒豆20%、焙炒粉10%。在近、中期(至2010年前)实行以生豆为主的产品结构。
(二)种植布局
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建立地方骨干产业,避免热区产业矛盾的原则,确定至2000年新植14万亩,集中布局在12个县(市),具体布局为:
思茅地区:新植5万亩,布局在普洱、思茅、墨江、景谷和澜沧五县(市)发展。至2000年总规模达到12万亩。
保山地区:新植2.5万亩,布局在保山、龙陵两县(市)发展。至2000年总规模达到5万亩。
临沧地区:新植4万亩,布局在耿马、沧源、镇康三县发展。至2000年总规模达到5万亩。
西双版纳州:新植2.5万亩,布局在景洪、勐腊两县(市)发展。至2000年总规模达到3万亩。
以上布局包含农垦3万亩,各地州根据新植规模作出具体发展规划。

五、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
(一)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以我省最大的咖啡种质资源库德宏热作所为基础,组建咖啡研究中心,承担全省咖啡良种选育,咖啡种植加工技术研究推广等工作。二是在思茅地区建立咖啡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承担全省咖啡丰产栽培及加工技术推广工作,担负全省的培训任务。三是在省热作学校开设咖啡专业,培养输送咖啡专业技术人才。四是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开展技术培训,包括“雀巢”、“麦氏”以及省内咖啡生产企业组织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二)加强咖啡基地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咖啡的水利灌溉水平是实现咖啡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条件。各地在咖啡种植园的建设中,要把水利设施配套摆到重要位置。各级政府及计划、财政、水利等部门要支持咖啡基地的水利建设,给予必要的投资。
(三)建立行业管理体系,培育市场体系。
成立云南咖啡产业协会,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负责协调全省咖啡生产、销售计划;配合政府制定咖啡产业政策;协调和规范成员单位市场经营行为;提供科技、市场信息等服务。
以农垦总公司为龙头,筹建咖啡现货交易中心,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生产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
允许并支持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参与生产开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共同开发。
(五)建立区域丰产栽培示范基地。
思茅、版纳、临沧、保山四地州及农垦系统都要建立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全省咖啡种植业向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利用基地加强对咖啡种植农户的培训。
(六)扶持重点企业,创深加工精品名牌。
给予深加工企业基础较好的云南咖啡厂重点扶持,通过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创出一个名牌,以拓展精品市场。争取雀巢、麦氏公司在适当时机来我省办分厂或委托生产。
(七)进一步完善咖啡综合标准。
由省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省商检局、省农垦总公司及有关部门,在原有咖啡种植技术标准及原料豆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包括种植、加工(包括初、精制)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行业综合技术标准。
(八)集中各渠道资金,合力开发。
我省咖啡产业规划至2000年新发展14万亩,每亩平均投资3000元,需投入4.2亿元资金,其中每亩贷款2000元,共需贷款2.8亿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4亿元。即从1998年起每年需注入1.4亿元资金,为了确保按计划顺利实施,在坚持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省政府决定从财政支农资金、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生物资源开发专项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省热区开发专项贷款、外贸出口商品专项贷款、扶贫资金等方面筹集资金,多方配合,有偿无偿资金配套使用,形成合力,加快咖啡产业的发展。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