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0〕30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5月26日
黑龙江省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特制定2000年 ̄2010年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把畜牧业建设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加快畜牧业向现代产业、外向型经济的转变进程,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实现把畜牧业建设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2000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3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比重29.1%;后10年畜牧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到2010年,实现3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具体指标为:肉类:2000年达到160万吨,增长6.5%;后10年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到2010年肉类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鲜奶:2000年达到150万吨,增长5%;后10年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到2010年鲜奶年生产能力达到450万吨。禽蛋:2000年达到80万吨,增长6.8%;后10年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到2010年禽蛋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毛绒:2000年达到1.3万吨;后10年平均每年递增8%左右,到2010年,毛绒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与各项产量指标相适应,畜禽与草原生产水平也要全面提高。到2010年,奶牛单产由4吨提高到5.5吨,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肉牛出栏率由15%左右提高到30%,胴体重由150公斤提高到180公斤,接近世界较发达国家水平;生猪出栏率由115%提高到135%,肉料比由1:3.5提高到1:3.2,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肉用羊出栏率由55%提高到65%以上,屠宰率由50%提高到5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肉鸡出栏周期由47天缩短到43天,肉料比由1:2.2提高到1:2,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细毛、半细毛羊产毛量由4.1公斤提高到5公斤,净毛率由40%提高到50%,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蛋鸡产蛋量由270枚提高到300枚,蛋料比由1:2.3提高到1:2.1,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鹅产蛋量由40枚提高到50枚,胴体重由2.5公斤提高到3.5公斤,接近世界较发达国家水平。草原生产力水平由每公顷生产105个畜产品单位提高以225个畜产品单位,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重点与布局:根据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和初步形成的产业化格局,围绕以下重点项目加大发展力度。
1.奶牛。以雀巢、金星、光明松鹤、完达山、龙丹、红星、绿乐尔、鹤王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带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郊区和双城市、呼兰县、肇东市、安达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富裕县、8511农场、853农场、850农场等重点奶牛生产基地的发展,形成乳业产业化生产格局。2000年,基地奶牛存栏达到46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00万吨,乳制品产量达到8万吨;到2005年,基地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70万吨以上,乳制品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到2010年,基地奶牛存栏达到100万头,鲜奶产量350万吨以上,乳制品产量50万吨以上,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2.肉牛。以木兰肥牛公司、安达金利达公司、海伦老村集团公司、穆棱食品公司、黑河华辉牧业公司冷冻加工厂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为重点,带动宾县、阿城市、肇东市、巴彦县、海伦市、木兰县、桦南县、安达市、密山市、穆棱市、尚志市、宁安市、黑河市爱辉区等重点肉牛生产基地的发展,形成肉牛产业化生产格局。2000年,基地年出栏肉牛75万头,牛肉产量11万吨,加工企业屠宰肉牛1万头。到2005年,基地年出栏肉牛140万头,牛肉产量20万吨,重点加工企业屠宰肉牛5万头。到2010年,基地年出栏肉牛200万头以上,牛肉产量40万吨,加工企业屠宰肉牛10万头。
3.猪。以大庆金锣、望奎哈慈、青冈迪卡、绥芬河肉联、哈尔滨大众、牡丹江德利斯、绥化生猪屠宰有限公司、海伦粮联屠宰加工厂、省兰西原种猪场、鸡东永安公司种猪场、牡丹江大湾种猪场等为重点龙头,带动哈尔滨市、大庆市、牡丹江市郊区和望奎、海伦、五常、巴彦、阿城、宾县、肇东、双城、绥化、呼兰、青冈等县(市)重点生猪基地的发展,形成生猪产业化生产格局。2000年,基地年出栏生猪495万头,加工企业屠宰生猪180万头。到2005年,基地年出栏生猪900万头,加工企业屠宰生猪600万头。到2010年,基地年出栏生猪1600万头,加工企业屠宰生猪1000万头。
4.羊。以省大山种羊场、大庆种羊场、青冈金事达集团公司、佳木斯西波肉串、依兰绒山羊场、明水种羊场、龙江种羊场等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肇州县、兰西县、青冈县、龙江县、甘南县、富裕县、依兰县、桦南县、肇东市、依安县、绥棱县、富锦市等毛用羊、肉用羊和绒山羊基地的发展,形成羊产业化生产格局。2000年,基地羊存栏200万只,出栏88万只,毛绒产量6565吨;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肉用羊1.4万只。到2005年,基地羊存栏350万只,出栏160万只,毛绒产量1万吨,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肉用羊2.2万只。毛绒产量1.6万吨,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肉用羊3.5万只。
5.禽。以黑龙江正大、伊春友好、依安天鹅、讷河大兴、大庆禽蛋公司、双城新胜禽蛋市场、肇东向阳有利禽蛋协会、黑龙江鹅育种中心等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郊区和双城、阿城、肇乐、呼兰、巴彦、宾县、绥化、讷河、依安、肇源、望奎、海伦等重点县禽业基地的发展,形成蛋鸡、肉鸡和大鹅产业化生产格局。2000年,蛋鸡存栏2900万只,肉鸡出栏5000万只,大鹅出栏1150万只,禽蛋产量46万吨。到2005年,蛋鸡存栏4000万只,肉鸡出栏8000万只,大鹅出栏2000万只,禽蛋产量60万吨。到2010年,蛋鸡存栏6000万只,肉鸡出栏15000万只,大鹅出栏4000万只,禽蛋产量80万吨。
6.特种养殖。以牡丹江黑宝药业集团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绥化市、饶河县、鸡西市、海林市、肇源县、绥棱县、汤原县、黑河市爱辉区等为重点,通过引种、扩繁,带动周边市县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狐、貉、熊、蜂、鹿、兔、犬、山鸡等各具特色的养殖基地。2000年,产值增长20%,农民增收1000万元;到2005年,产值增长2倍,农民增收4000万元;到2010年,产值增长5倍以上,农民增收1亿元。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优化畜牧业品种品质结构,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改良畜禽品种,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实行引进与繁育相结合,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奶牛以荷斯坦牛为主导品种,通过冻配和胚胎移植技术,引入优秀基因。到2005年,良种奶牛(单产在5.5吨以上)要占存栏母牛的50%以上,到2010年上升到80%以上,其中年产7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要占存栏母牛的20%。肉牛以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比利时蓝为改良父本,通过大力推广冻配等手段,迅速提高良种比例,全面提高胴体品质。到2005年,良种肉牛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40%,2010年达到60%以上,并逐步推广三元杂交技术。生猪以大力普及长白、约克夏、杜洛克三元杂交为重点,到2005年,上市商品猪三元杂交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10年上升到70%以上;肉羊以德美、无角多赛特、德克赛尔、夏洛莱为改良父本,加快引种和扩繁速度,迅速加大改良面。到2005年,肉羊出栏量达到100万只,到2010年增至240万只。特色养殖,要在建立一批规范性原种场的基础上,加快品种提纯、复壮步伐,实行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提高品种质量和出栏速度。
优化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畜产品。肉类生产突出发展优质肉牛、肉羊,加大精深加工比重。到2010年,上市猪肉比重由60%左右调整到50%左右,优质牛、羊肉比重由不足10%调整到25%以上,高档冷却肉达到25%以上,其中大中城市达到50%,深加工肉比重达到15%以上。乳制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加配方奶粉、液体保鲜奶和花色奶比重。到2010年,保鲜奶比重达到40%,花色奶制品比重达到10%,乳粉比重由85%降到50%。同时,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较佳的优势,加大绿化畜产品的开发力度,到2010年,绿色畜产品占肉蛋奶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二)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引导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采取重组、联合等办法,加快集团化进程。集团内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宣传,联手开拓市场,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到2010年,在全省形成3 ̄5个大型乳业集团,每个集团要带动20万头以上的奶牛饲养量,其产值、规模和经济技术实力跨入全国十强行列。有计划地组建一批肉类集团、绿色食品集团、皮革加工及生化制药、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我省畜产品的加工比重。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名厂、名牌靠拢,借助一切可用资源和资本,对我省现有加工企业实施增资改造,联办、创办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引资改造的重点主要放在对现有乳品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特别是肉牛加工企业的搞活上,能改造的改造,能注资启动的启动,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从而增强带动一方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股份制、兼并、租赁、委托经营等办法,建立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和大力发展一批非国有、民营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树立名牌意识,围绕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一核心,优化要素配置,扩大名牌产品的产量及比重。到2010年,全省在雀巢、龙丹、完达山、金锣、大众红肠等一批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的基础上,通过靠拢、联合、引进、提高,再增加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制高点。
要按产业化的组织方式,突出主导品种,做到专业场、专业户和专业小区相结合,走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发展之路,进而在全省逐步形成规模大、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等生产基地群体,为龙头企业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原料产品,确保生产均衡和效益稳定。加快产加销一体化建设步伐,龙头企业要通过股份合作、合同契约、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有效的利益对接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伙伴关系。基地农户也要主动与龙头企业挂靠,实行以销定产。鼓励农户投资创办龙头企业,或以生产要素入股,形成企业和基地互促互带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尽快突破市场制约。在抓好现有市场配套完善和扩大辐射带动功能的基础上,尽快建设一批牵动全省、辐射全国的畜产品批发市场。全省集中力量在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大市建设3 ̄5个规模较大的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双城新胜、肇东有利等一批现有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中心市场与周边市场相连、批发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相配套的市场网络。特别要利用现有外销渠道和口岸优势,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畜产品贸易形势的变化,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到2010年,使我省畜产品内外销比例达到1:1左右。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尽快解决千家万户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到2010年,全省各畜产品主产市县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0个、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3000个。通过培训和规范,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经营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搞活畜产品流通的生力军。配合搞好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广泛开展信息收集、分析、预测及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畜产品流通不畅的矛盾,突破市场对生产的制约。
(四)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效益水平。继续实施科教兴牧工程,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畜牧业由速度型、数量型的粗放式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集约式增长转变。坚持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紧密对接。重点加强对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转基因等高新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对现有奶牛群体高产、肉牛集中育肥、生猪直线育肥、毛肉羊高产及肉蛋鸡高产等5项综合技术进行完善提高,尽快形成行业标准,并在面上大力推广。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围园区,提高科普层次。要改革和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实行科技承包;发挥科技示范大户、科技明白人的作用,通过典型效应,加快实用技术的普及;采取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等形式,加强对畜牧技术队伍和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手段使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由现在的46%提高到55%以上。
(五)强化基础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按照《 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要求,抓好良种工程建设,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扶持的办法,搞好良种引进和培育,完善种畜禽性能监测手段,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三级繁育体系,充分发挥良种对生产发展的保证作用。到2010年,全省畜禽良种化率平均要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按照《 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健全防疫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控制各类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畜禽病死率。切实加强产地、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卫生、营养。依法规范兽药、疫苗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战略高度组织制定和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尽快提高疫病控制水平,为生产符合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畜产品奠定基础。三是完善产品质量认证和监测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对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特别是要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改善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农药、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同时注意包装工艺、风格,使之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配合绿色畜产品开发,对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生产与使用制定严格的规范;强化检测手段建设,在生产各环节实行送检、报检和监管制度;对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确保畜产品食用卫生、安全,提高我省畜产品的信誉等级。
(六)加快建设饲草饲料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树立立草为业思想,切实抓好饲草饲料种植、草原改良、饲料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要继续推行封区育草和划区轮牧两项制度,推广人工种草、浅翻轻耙、松土补播、重耙松土和治沙治碱5项技术,搞好草原的改良建设和开发利用。以推广饲料青贮为主攻方向,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饲料微贮、黄贮以及“三化”(氨化、碱化、盐化)技术,尽快解决草食动物青粗饲料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计划,扩大青贮饲料、优质豆科牧草以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10年,全省退耕还草实现53.33万公顷,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26.67万公顷以上。在引进、培育、筛选优良种子的基础上,大力普及适应不同积温、不同土壤条件的牧草种植技术,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2000年要启动2000公顷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新增供种能力500吨。以后通过政府投入、农民自筹、招商引资等办法,扩大牧草种子种植面积,使其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饲料工业体系。继续加强饲料科学研究,为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畜禽提供全价、营养、成本适宜的配方,为不同生产规模的饲料厂提供优良的工艺。强化饲料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特别要瞄准国内外市场,大力组织绿色饲料的科研与开发,为生产绿色畜产品创造条件。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按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立“一条龙”工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畜牧部门要具体抓好各项规划措施的落实工作;计划、财政、银行、农业开发等部门要积极扶持畜牧业项目建设;轻工、内外贸、供销部门要大力组织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出口。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畜牧业和畜产品的宣传,为启动内需和开拓外埠市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确保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能够体制地方特色,突出工作重点,便于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适应产业发展,大力调整财政、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不断提高对畜牧业的投入比例。从农业贷款、农业开发、以工代赈及其他支农资金中拿出更大部分用于发展畜牧业。对畜牧业新上生产、加工项目。适当减免土地占用、城建配套等项收费。要改善社会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国际和国内资本,增加投入,尽快改变我省畜业投入偏低的状况。投入的重点要放在市场前景好、带动功能强,可以有效挖掘本地资源与劳动力潜力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大中型批发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特别是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草原改良、服务体系等基础建设予以重点扶持,以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和保障水平。
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改变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把生产和市场联系起来,把发展和效益联系起来,注重提高产业素质,追求效益最大化。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引导功能,鼓励和扶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广订单畜牧业。注重调查研究,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住和解决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难点,带动面上的工作。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上规模、上水平。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