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00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川府发〔2001〕16号)
《四川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计划会议部署,认真安排和实施好2001年的各项计划。
2001年是执行“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计划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1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扩大内需,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新的跨越。为此,2001年的经济计划工作要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深化各项改革,促进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4310亿元,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9.5%;第三产业增长9.2%。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四)出口总额增长15%。
(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
(七)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八)人口自然增长率6.5‰以内。
今年经济增长率按8%安排,既考虑了加快发展的需要,也适当留有余地,主要是为结构调整挪出一定空间,防止不顾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片面追究速度,盲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利因素很多,经过努力,8%的预期目标是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计划,不盲目攀比,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2001年国民经济各项调控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围绕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元以上。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继续落实好优质优价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提高优质品种的比例;大力发展畜牧业,将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3%;加大农业产业化力度,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新形式;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切实转到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上;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力争实现劳务输出470万人次。搞好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业市场三个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深化农村改革。在抓好双流、安岳、万源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
(二)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的快速增长,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利润增长12%以上。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把发展支柱产业的各项重大举措进一步落实到产业、产品和企业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年技改投资180亿元,增长12%,支柱产业的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关键要抓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重点抓好1000吨多晶硅、福地--红光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三网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抓好镧系光学玻璃、国家一类抗结核新药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重点做好25项“双高一优”技术改造项目,80户重点优势企业都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中心。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壮大80户优势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放宽搞活中小企业,重点支持100户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注意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努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0亿元,增长10%的任务。把握好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加快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强科技、教育、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骨干项目的竣工、建设和开工。基本建成二滩送出工程、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建成成都绕城高速公路、达万铁路等路段,完成双流机场、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和绵阳机场建设,基本完成17个城市的电网改造,全面完成180个县(市、区)农村电网改造任务等;加快建设内昆铁路电气化、金筠、泸纳铁路、成南和绵广高速公路、乐山菲尼克斯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紫坪铺水库及南充至广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武引二期、升钟二期、亭子口水库、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切实抓好国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到年底,国债项目累计要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占总投资的比例要达到85%。进一步加大国债项目审计和重大项目稽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和“胡子工程”。积极鼓励社会投资。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加强产业导向,放宽投资领域,研究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服务环境,切实保护社会投资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投资增长。
(四)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继续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规定。积极推进消费体制改革。加快收入分配货币化进程,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加快建立廉租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住房改革,加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继续加强城乡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扩大消费创造必要条件。安排好人民生活。切实做到“两个确保”,努力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力争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00元,增长7.5%。继续执行各项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今年力争20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力争再脱贫60万人。
(五)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保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加快九寨沟、黄龙、海螺沟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开工建设卧龙中华熊猫园、广汉三星堆的进出主通道。全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310亿元,增长2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和要素市场;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服务领导的改革,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打破服务行业中的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投向服务业。
(六)深化各项改革,促进体制创新。
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完成8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和整合经济调控杠杆,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财政改革步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预算内外资金办大事;坚持依法纳税,加强税收征管;改进金融服务,规范金融秩序,坚持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价格关系,加快 价格法制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发展资本市场,强化监督管理,健全中介体系”的新型投融资制度。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发展非国有经济。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实行国民待遇,保护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组织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实现政企政事分开,大力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建立政务公开、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明显改善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研究和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贯彻落实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成套设备、医药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我省的农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提高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实际利用外资计划11亿美元,增长15%。坚持对内开放和“走出去”相结合。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大“东引西联”力度,引进内资要达到140亿元以上。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扩大劳务输出。努力创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信守合同,努力塑造并提升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
(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建设为重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40项,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今年,全省地方属普通高校计划招生9.2万人,增长26.2%;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川出版大厦和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四川博物馆、四川广电中心、四川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巴金文学艺术院等文化设施。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今年要基本建成小关子和冷竹关水电站,基本完成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和民族地区基层政权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九寨黄龙支线机场、鹧鸪山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桥水库灌区、福堂水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生态综合整治三大工程,今年力争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5万公顷、植树造林33.3万公顷,对100个水土流失重点县的综合治理要有明显进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6%、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到48万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切实保护好耕地,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省总人口控制在8660万以内。
(九)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今年城市化水平力争提高到20%。按照我省城市化的发展方针,认真做好城镇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继续完善成都特大城市的功能,积极发展绵阳、攀枝花等大城市,加快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发展小城镇。今年在继续抓好601个城镇试点的同时,新启动300个小城镇试点。加强对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坚持生产力适当集中布局,广辟投融资渠道,完善用地政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附件:四川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略)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