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定增“挤水分”:303家公司定增缩减3138亿

来源:新华网 2016-11-27 10:21:00
A股定增“挤水分”:303家公司定增缩减3138亿

“我们的定位就是二级市场定增,前期谈了好多项目,有一个项目都签了合同,方案也已经过会,但三个多月还没有拿到批文,资金一直放在账上。”赵明(化名)现在特别焦虑,自己的投资公司突然找不到项目了。

 

赵明焦虑的背后是A股定增市场的新变化。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介绍,今年以来定增市场已发生深刻改变,一是节奏放缓。“现在定增的推进非常慢,有的项目已经过会,但好几个月都没能拿到批文。”二是审核的严格。“对资金的投向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譬如投向网点建设,需要提供和网点业主签订的租赁协议。”

 

有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如今的政策并非限制定增,而是鼓励市场化操作。“从鼓励市价发行,到认购人的彻底穿透,监管的思路其实是延续的,目的是防范利益输送,防范过度融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定增规模环比连续下降

 

“现在定增的推进特别慢,我们有一批项目在会里排队,另有好几个已经过会,但批文还没有拿到,现在三个月能拿到应该算比较快吧。”南方某大型投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记者查询发现,沪深两市最新披露拿到定增核准批文的贵人鸟(11月22日获得批文),其定增申请过会日期是8月10日;11月21日拿到批文的渤海股份,其定增申请过会日期是8月3日;11月16日收到批文的康达新材,其定增申请过会日期是7月27日。

 

还有一大批公司定增申请已经过会,但迟迟未能拿到批文,典型的如天津松江。公司定增3月18日过会,至今尚未拿到批文,公司日前公告将召开股东大会,提请审议延长对董事会办理该定增事项的授权期限。上证资讯统计显示,10月以来已有20多家公司先后发出类似公告,如奥马电器、云投生态等。

 

数据也显示出这种变化。据上证资讯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两市仅有7家公司通过定增完成融资,合计融资额103.73亿元。而10月份,有49家公司完成826.4亿元的定增;9月份,有81家公司实现2004亿元的定增;今年3月至8月,每月的定增实际募资额也都在1000亿元以上。

 

投行更是深切感受到定增市场的变化。“现在很难做,一个是批文压后,另一个就是审核变严,很多要求很难达到。”一位投行人士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定增市场就已经有了变化。

 

据了解,在今年7月举行的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上,监管层对定增审核监管进行总结,基调仍然是防止定增套利、避免过度融资、引导脱虚入实。其中,严控“补充流动资金与项目铺底流动资金”、砍掉“非资本性支出”等政策红线,成为后续影响整个定增市场的关键因素。

 

303家公司定增缩减3138亿

 

监管的效果立竿见影,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对定增规模的调减。据上证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合计有303家公司对定增规模进行了“瘦身”,其实际募资金额5809亿元,与这些公司此前规划的融资额8947亿元相比,缩减3138亿元。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批公司的定增规模缩减比例颇大。如现代制药,公司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同时,原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9亿元,在最终申报材料中,募集配套资金的规模调整至不超过1亿元。目前该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尚未拿到批文。又如九鼎投资,公司原计划募集不超过120亿元的资金,今年9月公司宣布将募资规模调整到不超过15亿元,10月份公司披露申请终止审查,将根据调整后的新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定价方式修改申请材料。

 

据上证资讯统计,一批巨额定增均经历了大幅“精简”。如海南航空,公司最初计划定增募资240亿元,此后调整为不超过165.5亿元,并于今年9月完成该项定增。另如海航投资,其在今年5月份调整定增方案,取消了募资投向中的补充流动性项目,融资总额在前期已经调减46亿元的基础上再度缩减22亿元,最终募资规模为不超过52.2亿元,不到当初120亿元融资规模的一半。

 

更有一大批公司直接放弃了定增。如金浦钛业,公司去年9月披露定增方案,拟定增募集不超过40亿元资金,用于化工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基于化工行业的产业金融平台建设项目,此后将募资额调整为不超过11亿元,并取消了基于化工行业的产业金融平台建设项目,今年9月公司宣布终止该定增事项。据上证资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两市合计有约350家公司选择了终止定增。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的“较真”,数百份针对定增的反馈意见,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监管部门的态度。如隆基机械,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17亿元,其中5.47亿元用于高端制动盘改扩建项目,0.7亿元用于汽车制动系统检测中心项目。反馈意见指出,截至2016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4.78亿元、其他流动资产1.49亿元、无银行贷款、未分配利润3.46亿元,资产负债率23.86%,前次配股募集资金仍有2.34亿元未使用,要求公司结合资产构成及资金的具体用途,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披露说明此次募集资金的必要性,使用股权融资而非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的具体考虑及经济性,是否存在过度股权融资行为。

 

另如金花股份,反馈意见指出,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16.73%,若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其资产负债率将下降为9.52%,显著低于同行业均值31.1%;此外,公司还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计2.11亿元。据此,监管部门要求公司对比同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补充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对华昌达定增的反馈意见,则表明监管层对募集资金的监控已经具体到项目的落地情况。据披露,华昌达此次所募资金中,拟投入4.5亿元购置办公用房,面向多领域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研发项目、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装备建设项目计划租赁房产实施。反馈意见提出,请公司说明拟购置工业楼宇、办公用房的具体位置、面积和使用计划,是否签订购房合同;租赁房产实施的项目是否拥有明确的租赁意向,工业楼宇的具体建筑面积和使用规划。

 

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是关键

 

定增为何如此明显“减速”?针对此问题,有受访的投行人士认为,对定增市场的调控意味着定增市场从粗放式发展逐步演进到集约化发展,让资金流向更有效的项目,流向实体经济。

 

“我觉得关键还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上海某大型投行的一位负责人认为。

 

“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公司的一次定增规模就相当于一批IPO规模。”长江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称。上证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场上超过100亿元的定增方案达15个,而11月份三批新股合计38家公司的融资规模合计不超过221亿元。

 

“除了融资规模外,少数公司的定增也确实有疑问,譬如投向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动辄数十亿的规模;还有一些公司,长期以来经营业绩不理想,没有为股东创造多少效益,但打着转型的旗号,推出几十亿的定增计划,把钱交给这些公司真的放心吗?”一位长期观察上市公司的市场人士认为,限制定增还可以打击市场对壳资源的炒作。“壳公司为什么值钱,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占着一个上市公司的平台,有再融资的资格,如果对定增这块加强管理的话,壳资源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