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交流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法制网 2017-05-13 15:14:00
民间交流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前夕,“一带一路”中乌文化交流周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幕。文化周期间,两国文化团体和机构签署了数个合作文件,并成功举办了中乌两国青年论坛、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中乌商业论坛等。《法制日报》驻乌克兰记者也于近日对正在此间进行访问的丝绸之路和平奖基金会主席、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邵常淳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在访问期间与乌克兰政府副总理举行了会晤,能介绍一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乌双方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方面的情况吗?

 

邵常淳:是的。我向罗琴科副总理介绍了和平之旅在世界各地所举办的交流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乌双方在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以及多个领域的项目合作进行了探讨。罗琴科副总理对我们在乌克兰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表示大力支持。

 

记者: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民间外交人士,您认为民间文化交流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邵常淳: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主要目的是为了光大古丝绸之路的和平、合作、发展的模式,敞开中国的真诚胸怀,与世界各国共同平等发展。

 

作为民间文化交流机构,我们的使命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环境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艺术交流、丰富我国同各国人文合作为己任,为国家之间互信与合作提供人文基础。

 

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优势各异,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您认为民间文化交流如何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

 

邵常淳:“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之路,也是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之路。通过民间交往、加深交流、增进互信,厚植民意基础,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开展民间外交应当弘扬丝绸之路精神,鼓励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记者:您认为在哪些方面多开展务实合作有助于“一带一路”的长远发展?

 

邵常淳:丝绸之路的历史溯源两千年之久,“一带一路”倡议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文交流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努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存在着地缘政治矛盾以及语言、文化、宗教、制度、族群等各种深层隔阂,这一切都需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去精耕细作。

 

“丝绸之路”的精髓就是文化包容,就是破除意识形态,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树立文化自信,即强调“和平”“平等”“友好”的和谐包容、文明宽容理念。

 

“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的新型公共外交可以更多地倚重海外华人、商界、非政府组织、大学、智库等民间力量,以推动形成一种跨国家、跨领域、跨阶层的社会网络。哪些领域政府的作用要强化,哪些领域让民间力量站在前台,这方面需要顶层设计,整合各方力量,做出周密安排。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