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发布加强和规范司法救助工作意见

人民法院报 2016-07-06 09:52:00
最高法院发布加强和规范司法救助工作意见

为加强和规范审判、执行中困难群众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 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救助要严格把握标准和条件,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

 

《意见》规定了可以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八种情形,包括: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造成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其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陷入生活困难的;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受害人陷入生活困难的等。

 

《意见》还规定了不予救助的情形,包括: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案件事实的;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诉讼的;在审判、执行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者拒绝侵权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已经通过社会救助措施,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等。

 

《意见》明确,救助金以案件管辖法院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确定,一般不超过三十六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总额,救助金具体数额要根据救助申请人实际遭受的损失、救助申请人有无过错、过错程度,以及救助申请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意见》明确,决定救助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办理手续。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救助金后,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通知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对具有急需医疗救治等特殊情况的救助申请人,可以依据救助标准,先行垫付救助金,救助后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意见》规定,救助申请人获得救助后,人民法院从被执行人处执行到赔偿款或者其他应当给付的执行款的,应当将已发放的救助金从执行款中扣除。救助申请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救助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涉诉信访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后,违背息诉息访承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救助金予以追回。

分享到:
{"timestamp":"2024-11-21T20:20:29.786+00:00","path":"/1.2.9/zt/news/nextAndPreFtl","status":500,"error":"Internal Server Error","message":"","requestId":"29839c07-235943508"}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timestamp":"2024-11-21T20:20:29.786+00:00","path":"/1.2.4/zt/news/softTextFtl","status":500,"error":"Internal Server Error","message":"","requestId":"c59436e0-645806644"}
  • 问律师
  • 我要投稿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