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一直被高考的信息刷屏。无数莘莘学子带着老师、亲友的殷殷期盼步入考场。但这还只是每年高考季的第一个小高潮。因为随后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才是让无数高考学子和他们的家庭更为关注的环节。尤其是对于成绩并不理想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而言,能否在现有考分前提下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就读几乎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为此有些家长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但在这里,房山法院法官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在为孩子前途奔波的同时千万要谨防上当受骗。对此,房山法院法官梳理了一些行骗的套路,希望能帮助大家防止受骗。
案例一:谎称亲戚系高校教授花钱即可入读名校
李浩(化名)在交往中得知高飞(化名)的独子即将参加高考,于是告知对方:自己的舅舅在北京某知名高校任教授,有门路帮孩子上这所大学,只要肯花钱就行。不久,成绩出来后,高飞独子的成绩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飞找到李浩寻求帮助,并根据对方的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经费。
不久,各大高校纷纷开学。高飞也拿到了李浩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与此前李浩承诺的不同,这份通知书上载明的录取学校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学院而非知名高校,于是高飞当即提出质疑。对此,李浩解释称,只是暂时先在这家学院军训,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所说的名校读书。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考分,高飞对此将信将疑。然而,事情并未像李浩描述的那样,军训结束后,高飞的独子仍然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同时,高飞还了解到这家学院根本就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无法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与李浩所声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更讽刺的是,这家学院也在社会上进行招生,故即使没有任何关系,也能自行选择进入这里读书。
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的高飞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浩被法院认定为实施了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取的十几万元也如数退还给了高飞。但此时,已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意味着在其他落榜考生已经早早开始复读的同时,高飞的独子白白荒废了一段时间。
案例二:考前培训班老师打包票可读名校考生支付高价仍然梦碎
方夏(化名)是一名艺术类考生,在高考前一直在一家艺术考试培训班接受辅导。在此期间,培训班的一名辅导老师王老师(化名)告诉她,自己可以帮助她以私下运作的方式通过某艺术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并入读该院校。同年高考中,方夏因发挥失常,未能达到这所艺术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想放弃艺术梦想的方夏想到了王老师此前的承诺,于是找到他寻求帮助。王老师表示自己确实有能力让方夏一圆艺术梦,但需要她支付一定的运作费。于是,方夏根据对方的要求支付了10万元运作费。
但是,经过苦苦等待,方夏始终未能等来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而此时,认识的同学已经纷纷开始大学生活。心知不妙的她在父母的代领下报了警,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王老师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其也向方夏退还了10万元。而认清了现实的方夏,最终选择到一所职业高中继续读书。
案例三:公司高管“仗义出手”联系名校就读数月发现被骗
谢女士(化名)通过自己的生意合作伙伴认识了刘先生(化名),得知刘先生也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总。在日常交往中,刘先生总是显示出颇为仗义、颇有能耐的样子,并在得知谢女士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后不止一次表示出如成绩不理想其可帮忙联系入读某知名高校。
同年,谢女士的孩子未能在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谢女士想到了刘先生,于是立即和对方联系。刘先生当即表示一定设法帮忙让谢女士的孩子实现名校梦。不久,刘先生联系谢女士,表示孩子上学的事已经搞定了,可以就读于某知名高校的商学院,并且是本硕连读,但需要向学校支付近49万元的学费。谢女士很高兴,立即按照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而后刘先生通知谢女士带着孩子到该高校内部的一家宾馆找他,他将入学通知书交给他们。谢女士和孩子如期赴约,却只从刘先生手中拿到一份落款为该知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入学通知函,与此前对方承诺的商学院南辕北辙。
面对谢女士一家的质疑,刘先生解释称,因孩子是通过非常规途径进来的,故先入学、报到,而后再变更为相应的商学院。谢女士一家再次相信了刘先生的承诺,为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而谢女士的孩子在就读两个月后,发现自己就读的学校根本不是正规大学,管理混乱,没有老师,没有学籍,从未在商学院接受过正规教学,所住的宿舍就是一个地下室,同班同学也几乎都是没有参加过高考或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这时候,谢女士一家才发现被骗,连忙报案。最后,刘先生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责令退其赔谢女士相关款项。
案例四:冒充
军人谎称能办高校入学手续骗人钱财终败露
吴先生(化名)的女儿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他只好四处找朋友帮忙,希望给女儿找个理想的学校读书。后来贾先生(化名)通过其朋友与他取得了联系。贾先生声称自己是军队的少将,认识一个学校的校长,该校专门为部队提供委培学生,每年开办两个班,今年还剩3个名额,其能够帮忙给吴先生的女儿办理入学事宜,专业是涉外会计,并保证将来孩子毕业后可以直接分配到部队工作,并且是副连级待遇。
心动不已的吴先生立即要求与贾先生面谈。见面当天,身穿一身军装的贾先生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这家学校的具体招生情况、学校背景、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表示,如想获得入学名额,除去交给学校的学费6万元之外,还需要额外向办理相关手续的学校领导支付9万元。吴先生相信了对方的话,并依约支付了上述费用。他的女儿也由贾先生亲自领进了学校,并办理了相关入学报到手续。
可是,吴先生的女儿在这所学校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所学校根本不像正规学校。此时,吴先生才想起应该查查这家学校的背景情况,这才发现,这所学校并非给部队提供委培学生,学生毕业后也并非直接到部队就业。此后,他再次联系贾先生要求对方给个说法时,贾先生干脆连电话都不接了。无可奈何之下,吴先生只好报警,随后才得知贾先生根本不是军人,只是虚构军人的身份以帮忙办理入学为由骗取他人钱财的骗子。最终,贾先生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并被责令向吴先生退赔15万元。
法官提示:
目前涉及高考录取的诈骗多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靠近考生家庭。其实很多利用高考考生及其父母希望就读高校的迫切心理实施诈骗的犯罪份分子并不是很突兀地出现在这些考生家庭的生活中的,而是借助于多种社交路径慢慢地让这些考生及其家长对其产生“有门路”“很靠谱”的印象的。比如,通过考生家长熟悉的亲友与其相识,在交往中逐步掌握到考生学习成绩等信息以及家长的预期,并获取对方的信任,而后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实施诈骗。有些则是一些考前培训班的老师、负责人,依托考生在接受培训中对其形成的信赖心理实施诈骗。有些则是在与考生家长的交往中通过给自己进行各种高逼格的包装,用花言巧语打开考生家长的心房,在对方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抓住对方的焦灼心理扮演“救命稻草”的角色。对于这些戴着各种面具的“厉害人物”,考生及其父母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辨别。
二是借助各种媒介手段推销自己有门路。俗话说,谎言说过一万遍就可能变成真理。部分骗子会通过各种媒介、社交平台向考生及其父母传递一个信息:自己手段非凡、可为其打开高校的大门。如朋友介绍、各类传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博等等。在正常情况下,头脑清醒的家长们当然不会轻易被这些信息所蒙蔽。但对于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考生家长们而言,当一家人的数年辛苦一朝化为乌有时,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基于这种心理,反而容易轻信上述信息,尤其是某些信息会通过反复传达或多方位宣传,使家长们在潜移默化间逐渐接受了其可信度。如果各位考生及家长在接到陌生人发来的此类推销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忌病急乱投医,将孩子的高校梦寄托在这些推销信息上。
三是骗子大多具有迷惑人心的特殊身份。普通人必然很难成为考生家长们信任的“高校圆梦人”。所以敢于实施此类诈骗的犯罪分子大多在日常生活中会具备一定的特殊身份,或自带“牛人”光环手眼通天,或与高校领导存在各种密切关系等等。面对这些有着各种闪闪发光头衔的“热心人”,考生家长们一定不要轻易被他们的“”所蒙蔽了双眼,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多方位核实对方的真实信息,这在互联网时代并非一件难事,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给出的承诺予以警惕,不要轻易表露出急需他们疏通关系的意思。
四是必然需要以大额资金提前铺路。骗子大费周章的连导带演,目的当然是为了骗取钱财,故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考生家长提前预付一笔或多笔资金,美其名曰“活动资金”、“公关费”、“好处费”、“赞助费”等等。对此,建议考生家长们最好与相关高校负责招生的部门进行联系,核实该校的学院设置、招生政策等信息,也可借助互联网多方查询类似的招考信息,同时一定要捂好自己的钱包,轻易不要向对方支付任何金钱。
其实,更想提示大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货,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需要的是十年寒窗苦读和一朝稳定发挥。作为家长,与其寄希望于高考结束后各种“牛人”、“门路”的加持,不如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予以精心教育。否则,被这些骗子盯上后,不仅没有通过“潜规则”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读书,反而被骗子“深套路”骗了一把,损失大笔钱财不说,可能还耽误了孩子复读或寻找其他就读出路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