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律师网» 法律话题» 如何培养法律思维
话题

如何培养法律思维?

展开全部
收起
137****5780
2019-11-26 08:44:37
法律综合
0/2000
提交回复
回复 (121)
  • 137****1776 2019-11-27 19:46:06
    展开全部

    法律与哲学、逻辑学等学科都是密不可分的,空闲的时候读一些哲学、逻辑学相关书籍,培养一下自己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其次要学好法理学,尤其是对法理学的基础原理学习透彻,对后续的部门法学习很有帮助。再次要多了结社会热点问题,保持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然后试着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比如归属部门法、法律关系等,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思维习惯。推荐书籍的话,《西窗法雨》、《法的门前》、《刑法格言的展开》等等吧。

    收起
  • 173****8230 2019-11-27 19:22:56
    展开全部

    切忌眼高手低,跟着课本走

    收起
  • 136****3320 2019-11-27 19:09:45
    展开全部
    考个司考。
    收起
  • 189****2798 2019-11-27 18:53:48
    展开全部
    ***。
    我个人觉得处理好实然与应然很重要。
    我们要大力追求应然,但不能过度的脱离实然,然后要在实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实然贴近于应然。
    有点绕是吧?举个例子吧,前几天的拐卖杀无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然和应然的冲突。至于个人怎么看,见仁见智,但就我而言更倾向于实然。
    其实法律思维归根结底还是个理性的思维模式。在大量的学习之后,遵从你的内心与良知就行。
    收起
  • 134****2930 2019-11-27 17:28:12
    展开全部

    学习法学除了将来与人打交道,其实也可以精通法理搞学术,不少怪才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比如交际,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不需要交际,但这类人内心是极度的强大,能够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和满足感。但如果不是这一类性格,我认为无论学习什么,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这不是要求你去取悦别人,但至少能够让自己感受到舒服,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并且这样,也许拥有了良好的心态,对成绩也会有所帮助

    收起
  • 131****2870 2019-11-27 17:00:23
    展开全部

    先说结论:可以。

    方法: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在保证成绩的情况下(为了毕业),广泛关注该科目论文,专注,方法论。

    在本科阶段,除了与高水平人士交谈(教授、该方向博士、老师),同学可能水平根本跟不上你-.-#

    收起
  • 131****6049 2019-11-27 16:55:26
    展开全部

    自己一个人闷头学出来,多数都不合格。启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凡是让学生感觉,只能靠“闷头自学”来学法律专业的,其法学本科教育一定不合格。

    收起
  • 130****4468 2019-11-27 16:32:57
    展开全部

    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的。大一大二多看看其它社会科学的书,比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等同时好好学好法学知识,以后岂不是成为研究生导师手中的宠儿,学术研究的潜力股?

    顺带说一句,去公检法工作与自己闷头学习有个毛关系啊?我就不信多和同学沟通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办案能手。

    收起
  • 153****6196 2019-11-27 16:05:53
    展开全部

    完全可以一个人闷头学习

    并且,像司考和考研这种大项目,基本都是闷头学的

    但是我觉得在研究学说,研究疑难复杂的问题,以及写大论文的时候,有个明白人能跟你讨论讨论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收起
  • 186****1616 2019-11-27 15:51:01
    展开全部

    不建议,如果你只想通过考试,那么闷头背诵就好了,如果你还是喜欢这门学科,想要学那么点东西,还是要与同学、老师们交流的。

    法学不是呆子学,它讲逻辑的同时又讲反逻辑的,它讲制度的同时又讲去制度的,它和你讲自由平等民主,又和你讲自由的界限、平等的区别以及民主的负面。

    这是一门花一辈子未必能学明白的学科,法学是人学之一,若只是闷头看书,那么法学最精彩的部分恐怕会遗憾地错过。

    收起
免责说明

好律师网声明:

1、本栏目的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请发送邮件至:kefu@haolvshi.com.cn ,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
2、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