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湖北省
-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7〕40号
- 【发布日期】2007-05-31
- 【生效日期】2007-05-31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湖北省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湖北省“十一五”工业千亿元产业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省“十一五”工业千亿元产业计划实施方案
(鄂政发〔2007〕4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十一五”工业“千亿元产业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湖北省“十一五”工业“千亿元产业计划”实施方案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强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等产业加快调整和发展,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壮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培育形成4-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以下简称“千亿元产业计划”)。为加快推进“千亿元产业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科技先导,效益优先;企业主体,项目支撑;分步实施,适时调整,前两年打基础,后三年重点突破。围绕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重点骨干企业和加快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等三个重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现“千亿元产业计划”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业竞争力,加快全省工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实现工业增长速度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相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冶金、化工、印染等污染相对较重的产业清洁生产能力,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实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2、推进工业技术进步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加大技术研发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对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全省支柱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3、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综合协调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整体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和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推进一批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培育100个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和发挥其基础配套设施作用,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聚集度,带动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协作、产业配套、有序竞争的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底,力争形成支撑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6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销售收入达到796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20亿元;利税总额833亿元,其中利润3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由2005年的60%提高到69%。在“十一五”工业规划“136”工程中,6个过千亿元的产业努力形成产品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0个以上、50-100亿元的15个以上、10-50亿元的60个以上,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循环经济示范性明显、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园区和县域成长型产业集群,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创名牌产品数达到80个以上,提高钢铁、石化、食品、纺织产业的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
1、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年均增长31%;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年均增长24%;力争利税总额达到202亿元,年均增长42%,其中利润总额45亿元,年均增长15%;出口创汇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主要产品年产量:手机2000万部,显示器2000万台,化成箔5500万平方米,智能家电2000万台,多晶硅6000吨,光伏电池600MW,12英寸晶圆18万片,半导体照明、数学电视及红光高清NVD120万台,光电识读设备300万台,钴、钛、无铅焊料、球形硅粉共20000吨,无线宽带接入设备3000台套,视频监控设备20000台套;积极促进相关软件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形成富士康数码产业园区等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3家、2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
2、汽车产业。2010年底,全省汽车工业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达到100万辆份,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845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利税总额136亿元,年均增长12?0%;利润总额56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交货值120亿元,年均增长64?5%。加快发展武汉轿车及零部件生产及研发基地,十堰中重型车、微型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襄樊轻型车、中高档轿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随州专用车生产基地,以整车带动零部件;提升东风汽车、神龙、东风德纳车桥、恒隆转向机、通达消声排气系统等中国名牌竞争力;商用车、乘用车的比例达到3∶7,汽车零部件为商用车、乘用车配套的比例达到4∶6,力争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内配套和省内配套的比例达到1∶3∶6;培育东风有限公司、东风德纳车桥、湖北恒隆、三环气门等80家具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3位的汽车及零部件重点骨干企业。形成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个(东风有限公司、神龙公司、东风本田公司、东风股份公司)、50亿元以上的4个(三环集团、东风康明斯、东风德纳车桥、东风实业公司)、30亿元以上的3个(东风车轮公司、东风客车底盘公司、东风创普公司)、10亿元以上的16个等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3、钢铁产业。2010年底,全省钢铁工业形成25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15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钢铁企业1100亿元,金属制品企业30亿元,板、管材加工企业110亿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利税总额24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70亿元。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同类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量占80%以上。硅钢片、汽车板、造船用结构钢板、石油管线钢、特殊钢等7~10个产品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并争创国家级品牌或世界名牌。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4、石化产业。2010年底,全省实现销售收入1508亿元,年均增长14%;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年均增长12%;利税总额105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利润总额51亿元,年均增长12%;出口创汇35亿元,年均增长12%。培育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50-100亿元的企业2家、10-50亿元的企业10家。主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化工产品采标率达到90%,精细化工产品的比例由32%提高到40%。创中国名牌产品3-5个,创湖北省名牌产品40个。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5、食品产业。2010年底,全省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9%;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利税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利润总额50亿元。白酒和露酒年产量35万千升,啤酒350万千升,进入全国前5位,软饮料及乳制品年产量达到350万吨,水产品和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分别突破60万吨和9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培育3-5个年大米、面粉加工量过20万吨、2-3个年油脂加工量过20万吨的企业集团。初步建立现代化粮食加工体系,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过5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20家,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
6、纺织产业。2010年底,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年均增长21%;利税总额50亿元,年均增长21%,其中利润总额20亿元;出口创汇120亿元,年均增长7%。化纤年产量50万吨,其中粘胶纤维10万吨以上,进入全国前5名;纱线150万吨,居全国第4位;坯布40亿米,居全国第5位;服装25亿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6亿件以上),居全国第7位;卫生医用纺织品10万吨以上,进入全国前4位。培育和建设2个印染基地,初步突破“瓶颈”的制约。建设3个30-50万锭大型企业(集团)、4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纺织集群、5个纺锭能力过100万枚的大型棉纺织工业产业密集区(县、市)。形成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10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全省先进技术装备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先进纺锭占80%、无梭织机占50%。力争培育20个左右国内知名品牌。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二、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一)电子信息产业
1、发展方向。发展十大产业链,即:巩固发展光电子产业链,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数码相机、信息智能家电及显示产业和新型元器件及电子基础材料产业链,培植发展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多晶硅、汽车电子、安防工程和金融电子等新兴产业链。构建三大产业区域集群,即:以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相关专业产业园为核心,周边8个城市相支撑的产业发展聚集区;沿武汉-襄樊-十堰汽车走廊,构建汽车电子产业带,巩固武汉-孝感-随州移动通信产业基础,建设移动通信产业带;以宜昌国家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园为主导,延伸宜昌―荆州―荆门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产业聚集区。
2、阶段性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1)2006-2007年全省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40亿元,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29项,总投资240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400亿元,新增利税60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50亿元。
重点项目。冠捷、唯冠显示器扩产,模组、多层印制板,劲森背光源项目;NEC、多普达、波导手机扩产,普诺系统设备新建项目;东阳光、凯普松、东联盛化成箔、腐蚀箔扩产项目;南光、东贝压缩机扩产项目,TCL、海尔、美的智能家电扩产项目;宜昌南玻高纯多晶硅、光伏电池新建项目,浠水县中纯多晶硅及光伏电池新建项目,荆门市中纯多晶硅新建项目,大悟县金属硅扩产及中纯多晶硅新建项目,日新、珈玮光伏电池扩产项目;武汉新芯12英寸集成电路项目,富士康数码相机等IT产品项目,昊昱与旺宏IC设计项目;新光电红光高清NVD整机及机芯新建项目,朗迪激光头扩建项目;武汉矽感二维条码随E时读、随E时扫及二维条码识读设备新建项目;仙桃中星钛粉、钴粉扩建项目,荆门格林美钴粉、无铅焊料扩建、新建项目,黄冈帅尔球形硅粉新建项目;长飞低水峰光纤新建项目;武汉邮科院下一代网络产品、直放站;华工科技激光设备;全真光电硅晶电视、光引擎新建项目;东润安防视频监控设备新建项目;艾维无线宽带接入系统设备新建项目。
(2)2008-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21项,总投资230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760亿元,新增利税100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90亿元。
重点项目。富士康IT系列产品工业园项目、TFT新建项目、多晶硅扩产项目、光伏电池扩产项目、IC设计项目、3G扩产项目、二维条码及光电识别扩产项目、全真光电硅晶电视、光引擎项目、无线宽带系统设备扩产项目、安防工程扩产项目、红光高清NVD扩产项目等。
(二)汽车产业
1、发展方向。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加快培育整车、燃料电池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提高可再生材料研发能力,轿车形成规模化、多品种,商用车重点发展“轻、重、专、特”,努力降低能耗指标,扩大总体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轿车零部件通过引进技术、国际合作和自主开发,按照集中集成和系统化、规模化加快发展。整合载重车零部件资源向轻重两极延伸。提高为东风公司及其他汽车集团配套的能力,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使湖北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武汉、襄樊、十堰等地建立废旧汽车回收中心,加强废旧轮胎回收、处理以及报废汽车整体拆装、回用等。
2、阶段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1)2006-2007年全省汽车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到2007年底,全省汽车工业整车生产能力达到90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70万辆份,产品销售收入120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390亿以上;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41项,总投资145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527亿元,新增利税66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30亿元。
重点项目。整车: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重型载货汽车改造项目、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提升重型车车身和车架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项目、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高档轿车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12万辆乘用车项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206车型改进项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T53车型项目、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微型车建设项目。汽车零部件: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汽车散热系统项目、湖北中航精机汽车座椅调节机构技改项目、襄樊福达东康曲轴有限公司生产康明斯系列曲轴项目、武汉中人瑞众汽车零部件产业有限公司开卷落料生产线项目、三环集团公司汉阳特种汽车厂搬迁项目、襄樊星火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60万套轿车轮毂驱动总成项目、襄轴集团轿车轴承项目、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200万只轿车免维护蓄电池项目、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台转向器扩产项目、湖北万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轿车微电机及制动阀项目、武汉理研活塞有限公司汽车活塞环项目、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高档汽车灯具生产线改造项目等。
(2)2008-2010年全省汽车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汽车工业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100万辆份,产品销售收入1845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600亿以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120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54项,总投资346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744亿元,新增利税104亿元。
重点项目。整车:东风汽车公司自主乘用车项目、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研发试验能力建设项目、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研发实验试制能力(十堰、武汉)建设项目、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专用车技术改造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24万辆扩建建设项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建设项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B5车型引进与换型项目、东风雷诺乘用车项目、三环集团公司三万辆专用汽车扩建项目。汽车零部件: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制动系统产品技术改造、重型车桥技术提升和能力建设项目、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康明斯发动机产能扩充和技术升级项目、三环飞宁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液转向器电动转向器项目、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汽车锻件项目、通达汽车零部件集团公司工业园项目、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中航精机公司调角器项目、湖北骆驼蓄电池公司高能密闭免维护蓄电池项目、湖北神力锻造公司重型车曲轴总成项目、东风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400万只铝轮毂生产线项目、黄石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轮毂锻造毛坯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等。
(三)钢铁产业
1、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钢铁及其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连铸比、板带比和综合成材率,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和水耗,促进工业废水、废渣、尾矿、尾渣、粉煤灰等循环利用,逐步达到“绿色”钢铁生产,增强钢铁工业竞争力。重点支持武钢做大做强,新冶钢做精做专。支持武钢大力发展汽车板、硅钢片、桥梁钢、石油储罐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建成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全球最大的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和全国汽车板材主要生产基地。支持武钢鄂钢公司调整品种结构,建设冷轧薄板和宽厚板工程,形成我省优钢生产基地。支持新冶钢重点发展优质齿轮钢及轴承钢等特钢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大型特殊钢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钢构件、高强钢绳、钢帘线等钢材深加工产品。积极做好鄂西地区高磷赤铁矿科技攻关和资源综合开发,为全省钢铁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2、阶段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1)2006-2007年全省钢铁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07年底,全省钢、生铁、钢材产能分别达到1800万吨、1786万吨、19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35?5亿元;工业增加值207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32项,总投资255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550亿元,新增利税62亿元。
重点项目。武钢集团二冷轧工程、二硅钢工程、焦炉干熄焦工程、武钢江北钢材深加工、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冷轧薄板工程、武钢集团鄂钢宽厚板工程、新冶钢90万吨焦化工程、年产15万吨银亮钢生产线、黄石业正年产30万吨冷轧镀锌板、大冶特钢无缝钢管生产线(二期)、嘉鱼县岐丰管业有限公司新建小焊管生产线、福星科技年产5万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湖北佳通钢帘线有限公司1万吨/年子午轮胎钢帘线项目、武钢森泰铁合金有限公司硅铁及锰系列合金生产线等。
(2)2008-2010年全省钢铁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10年底,全省钢、生铁、钢材产能分别达到2500万吨、2120万吨、238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15亿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17项,重点项目总投资202亿元;新增利税37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三硅钢工程、三冷轧工程、1580热连轧厂工程、120大转炉工程、高炉技改工程、新冶钢新型模具钢生产线、高等级钢管生产线、物流系统优化工程、嘉鱼岐丰管业有限公司新建冷轧带钢项目、新建大直缝焊管项目、福星科技子午轮胎钢帘线项目、湖北华尔靓浦项硅业科技公司低钛高纯硅铁生产线等。
(四)石化产业
1、发展方向。围绕建设全国重要化工基地的目标,突破性发展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原料行业;力争2010年前相继建成武汉80万吨乙烯及武汉石化、荆门石化炼油改造工程,大力发展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的合成树脂和以乙二醇和环氧乙烷为主的合成化纤原料,推进乙烯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石化工业园区,推进石化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园区内的资源循环使用;积极推进汉江油田及鄂西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发挥磷盐资源优势,推进磷矿全层开采,加大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开发和利用,通过磷盐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推动磷、盐等矿产资源梯级利用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大型企业为主体,有效配置资源,按照大型化、规模化的要求,加快资源深度转化,建设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农用化工,使一批化工企业的规模达到全国前列;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加快结构调整。继续积极发展橡胶加工行业,为汽车产业搞好配套。重点将中石化武汉分公司和荆门分公司培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产品生产基地、湖北宜化集团成为我国重要的磷化工、盐化工及化肥生产综合性生产企业、沙隆达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湖北楚源化工集团成为国内最大和全球重要的活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湖北兴发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黄磷及磷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湖北洋丰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之一、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氯化苄、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湖北新生源生物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基地。
2、阶段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1)2006-2007年全省石化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07年底,全省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出口交货值25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56?65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339?3亿元,新增利税20?43亿元。
重点项目。石油化工及有机原料类:中石化武汉分公司和荆门分公司的800万吨和600万吨炼油改造,武汉乙烯工程开工建设,葛化10万吨PVC、4万吨氯苯项目。磷化工类:湖北宜化400万吨磷矿选矿和8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项目、湖北洋丰220万吨磷矿选矿和1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项目、湖北兴发200万吨磷矿选矿和10万吨黄磷百万吨磷酸及磷系列产品项目、宜昌和保康磷化工园的磷肥和磷化工项目。盐化工类:葛化和沙隆达公司分别建设的5-10万吨离子膜烧碱。精细化工类:湖北兴发公司5万吨草甘磷项目、湖北楚源5万吨活性染料及染料中间体项目、湖北楚源和新生源公司的氨基酸系列产品、湖北兴发公司的磷酸盐及有机磷系列产品项目、武汉有机公司苯甲酸及苯甲酸钠项目、湖北开元公司氧化铁黑、对苯二酚、蒽醌、锰系列产品项目等。
(2)2008-2010年全省石化工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10年底,全省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08亿元,年均增长14%;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年均增长12%;出口交货值35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93项,总投资517?43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1102?23亿元,新增利税171?37亿元。
重点项目。石油化工及有机原料类:武汉80万吨乙烯主体工程建成、中石化武汉分公司800万吨炼油扩能投产,中石化湖北化肥20万吨甲醇项目,金源公司5万吨苯胺,湖北宜化10万吨甲醛和3万吨三羟甲基丙烷,湖北兴发万吨二甲基亚砜、碳酸二甲酯项目。磷化工类:湖北宜化400万吨磷矿选矿和8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项目,湖北兴发200万吨磷矿选矿和10万吨黄磷百万吨磷酸及磷系列产品项目。盐化工类:湖北楚源公司、湖北兴发公司分别建设的5-10万吨离子膜烧碱。精细化工类:沙隆达公司系列农药项目、湖北楚源活性染料及染料中间体项目、湖北兴发公司的磷酸盐及有机磷系列产品项目、南漳龙蟒公司30万吨磷酸氢钙项目、武汉清江化工金红石钛白粉项目。
(五)食品产业
1、发展方向。突出湖北优势和特色,加快新兴食品开发,大力发展粮、油、水产品、禽蛋、肉、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转化水平,增加延伸效益,支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鼓励生产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投资入股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酿酒制造业、软饮料制造业、方便食品及乳制品业、发酵及调味品业、粮油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以武汉城市圈为重点,形成六大产业基地,即武汉、宜昌、仙桃、黄石畜禽肉制品加工基地,武汉、宜昌、黄冈乳制品加工基地,宜昌、鄂州、仙桃、潜江、洪湖水产品加工基地,武汉、襄樊、京山、监利粮食作物加工基地,武汉、襄樊、荆州、荆门油料作物加工基地,宜昌、恩施、十堰、咸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着力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和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争创并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把我省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区。
2、分阶段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1)2006-2007年全省食品行业发展目标及支持重点项目。
发展目标。2007年底,全省食品行业白酒和露酒、啤酒、软饮料及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22万千升、195万千升、218万吨;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畜禽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实施规划重点项目140项,总投资90亿元;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185亿元,新增利税19?5亿元。
重点项目。白酒:重点支持枝江酒发酵、勾兑等改造、白云边集团公司年产5万吨白酒生产线项目、稻花香年产5万吨白酒生产线项目。啤酒:重点支持百威(武汉)国际啤酒公司47万吨扩产项目、华润公司10万吨啤酒生产项目、燕京啤酒10万吨啤酒扩规项目工程。软饮料:重点支持湖北太子奶年生产10万吨二期工程、蒙牛武汉友芝友液体乳品扩建项目、伊利集团湖北公司乳品加工项目。发酵及调味品:重点支持湖北安琪酵母公司年产1万吨抽提物、2万吨鲜酵母和1万吨活性干酵母生产线建设项目。粮油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国宝桥米公司年产10万吨桥米及原料基地建设项目,形成36万吨生产能力;武汉长华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蘑菇罐头10万吨及调味品3万吨生产能力项目;湖北中汇(浠水)米业公司优质稻米深加工及基地建设项目;中粮钟祥祥瑞公司油脂二期工程,新增精炼油10万吨能力。水产品加工:洪湖德炎公司年产1?5万吨淡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潜江华山水产食品公司万吨水产品系列及冷库建设项目、枝江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