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无锡市
- 【发布文号】锡政发〔2009〕215号
- 【发布日期】2009-10-30
- 【生效日期】2009-10-30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无锡市
-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锡政发〔2009〕215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月三十日
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明确要求,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促进无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市基本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纲要。
一、纲要背景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制定和出台了若干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效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等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为实现全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市三次产业中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最为薄弱的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于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要素、现代管理方法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无锡农业现代化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特色,扬长避短,科学定位和准确把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工作思路。无锡人口多,耕地少,环境压力大,必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与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配套。无锡农业发展的空间比较狭窄,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上走精品型、特色型农业发展道路。无锡农业总体上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农业规模小而散,必须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总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功能优化、结构完善,高起点组织实施产业提升、装备提升、科技提升、功能提升、机制提升等“五大行动”,全面推进无锡现代农业建设,确保无锡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到2012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加快培育壮大“五个一批”,即一批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群体、一批示范性农业合作组织;着力打造“五个示范区”,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体制创新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到2012年,全市农业土地生产率达到3800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5000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6000元。
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不仅要加快农业产业改造升级,更要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不仅要改善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更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更要重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功能的拓展;不仅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更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主要措施和工作目标
推进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攻坚,务求突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农业产业提升行动
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1.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继续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加快整合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到2012年,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到60%以上,亩均效益达到2800元以上,农业增加值年递增6%以上。
2.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做强园艺蔬菜业、做特高效渔业、做精畜牧业、做优粮经产业、做长农业产业链,做大做强一批成长型、特色型、骨干型的国家和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到2012年,形成年产值10亿元规模高效农业产业集群2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20个。
3.培育现代农业园区经济。依托无锡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形成无锡发展现代农业的特色。到2012年,全市农业园区化率达到60%,培育亿元产值园区20个。
4.发展生态绿色种养。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技术,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标识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保障城乡居民放心消费。到2012年,全市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5.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围绕做强市场主体、做大生产基地、做优产品质量、做活市场营销、做响农业品牌,积极实施龙头带动、品牌推动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区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到2012年,培育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20个以上。
(二)农业装备提升行动
要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启动建设和基本完成农田标准化改造,积极引进和装备现代农业设施,努力使我市农业装备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1.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围绕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以“万顷良田”整理建设工程为抓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成较大规模的连片高标准农田。重点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对规模农田(连片50亩以上)推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到2012年标准化良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达80%以上,其中通过“万顷良田”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
2.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业装备条件,重点发展连栋大棚、钢架大棚、食用菌棚、避雨栽培、无土栽培、喷滴灌、工厂化养殖等高标准设施。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形成规模生产和区域布局优势,切实提高农业设施化整体水平。到2012年,全市新增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
3.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进一步提升机具配套比和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耕、种、收和植保全面机械化,到2012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坚持以高效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机装备项目为抓手,以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为突破口,研究探索茶叶、蔬菜、果品、花卉苗木、食用菌生产和水产、畜禽养殖主要环节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扎实推进高效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到2012年全市高效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50%。
4.健全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全力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启动重大病虫害预警体系的信息化改造,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治措施,强化技术指导和防控物质储备,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5.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2年前基本建成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市(县)、区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和重点基地(园区)检测点为依托的检测体系,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控制农业投入品质量和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业科技提升行动
要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突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突出农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农业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一流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培育一批具有引进、集成、推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到2012年,规划建成10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2.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合作,注重引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市及各市(县)、区科技三项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林事业单位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服务技能培训,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服务机制,健全以科技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展壮大农业科技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到我市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
(四)农业功能提升行动
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二、三产业,丰富产业形态,拓展多种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1.提升发展农业休闲产业。充分挖掘太湖自然资源,结合时令特色果品产业,加快环太湖农业休闲旅游带整合提升,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农业休闲旅游园区。
2.深度发展农产品加工。围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新型乡镇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基地在内、市场在外”和“基地在外、市场在内”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3.整合发展农业现代物流。充分发挥我市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区域优势,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以锡山农博园和江阴农科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现代物流,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业物流中心。
4.创新发展农业博览经济。通过举办现代农博会和各种特色农业节会,提升无锡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产品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支持和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5.积极发展农业生态体系。贯彻落实环保优先政策,以生态农业园区(基地)、农村造林绿化和生态湿地恢复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业氮磷拦截工程和农业用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全力打造农业生态环保产业体系。
(五)农业体制机制提升行动
要着眼于提升农业体制机制竞争力,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培植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壮大农业新型市场竞争主体,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合作、富民合作等组织,有效整合农业的土地、劳力、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2年,农户参与合作组织的比例达到90%以上。
2.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双置换一转化”为动力,坚持把土地流转与推进农村三集中结合起来,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地集中、产业集聚、生产要素集约。到2012年,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80%。
3.加快农业综合创新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现代高效农业综合创新试验区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进一步探索集约高效利用各类资源、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新形式,加快构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
4.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切实满足农业发展各类贷款需求。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到2012年市定农业主要险种覆盖面占应保面的90%。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委农办,市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国土局、科技局、水利局、农机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林局,牵头负责政策规划、组织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市(县)、区作为实施主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健全工作责任机制,为推进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个明显高于”、“两个大幅度”、“一个全部”、“一个主要”等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逐步提高政府支农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例。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参照二、三产业招商引资办法,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业,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投入积极性,广开投入渠道,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自主增加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强化项目管理。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各项投入,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度,采用全过程跟踪管理方式,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要求、财政资金拨付审核程序和财政专项绩效管理办法,并配套制定项目招投标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支农项目的立项制度,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评审机制和监督体系,强化检查验收和跟踪评估,降低项目风险,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投入成效。
(四)加强目标考核。由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组成考评组,逐年对各市(县)、区和责任部门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并通报考评结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