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云南省抗灾救灾暂行规定
  • 【发布单位】82302
  • 【发布文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号
  • 【发布日期】1993-11-08
  • 【生效日期】1993-11-08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云南省抗灾救灾暂行规定

云南省抗灾救灾暂行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号1993年11月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善我省抗灾救灾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暴风、冰雹、霜冻、低温、病虫、鼠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及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第三条 抗灾是指自然灾害将要来临或者正在发生时的紧急抢险、排险;救灾是指灾害发生以后的人员、物资抢救,安排灾民生活,灾区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的所有活动及措施。

第四条 抗灾救灾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第五条 抗灾救灾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抗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准备救灾物资,制定抗灾救灾预案,教育全体人员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组织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突击作用,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第二章 灾情报告和等级划分



第七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必须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发生特大灾害的,可以直接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报告灾情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序,灾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上必须解决的问题等。
报告灾情必须实事求是,不得隐瞒、谎报。灾情数据未经核实,不得公开报道。

第八条 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当会同灾区人民政府及其抗灾救灾主管单位,对灾情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实际损失和灾害等级。

第九条 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为:
(一)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减产八成以上,下同)占播种面积30%以上;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1%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2%以上;
3、灾区死亡人数10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
(二)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20%以上;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0.5%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1.5%以上;
3、灾区死亡人数3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三)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灾:
1、在县级行政区域造成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10%以上;
2、在县级行政区域倒塌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0.3%以上,损坏房屋间数占房屋总间数1%以上;
3、灾区死亡人数10人以上;
4、灾区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四)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轻灾。

第三章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原则,领导、扶助和管理抗灾救灾工作。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抗灾救灾工人的方针、政策和规章;
(二)动员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各项抗灾救灾任务;
(三)必要时决定在灾区采取有关紧急措施;
(四)统一向国务院报告灾情;
(五)每年从省级财政、计划中划拨专项经费、物资用于抗灾救灾,并列入预算基数;
(六)在地、州、市发生特大灾、大灾、中灾或者县发生特大灾时,给予适当的经费、物资上的救济和扶持。

第十二条 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统一领导本地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调查核实灾情,组织灾民转移、安置,实施紧急情况下的救灾预案;
(二)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并传达贯彻省人民政府对抗灾救灾工作的指示;
(三)在本级财政、计划中安排专项抗灾救灾经费、物资;
(四)在所辖县、市发生大灾或者中央、省确定的贫困县发生中灾时,给予经费、物资上的救济和扶持;
(五)确保灾民不发生流离失所、逃荒要饭、冻死饿死、严重疾病流行、营养性水肿病等非正常情况。

第十三条 县(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地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组织力量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处理善后事宜;
(三)救济灾民和安顿无家可归者;
(四)在本级财政、计划中安排专项抗灾救灾经费、物资,指导、监督抗灾救灾款物的使用;
(五)在所辖乡、村发生灾害时,给予经费、物资上的救济和扶持,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贫困乡、村给予重点照顾;
(六)保护国家财产,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灾区安定。

第十四条 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照下列规定分别履行抗灾救灾的职责:
(一)民政部门负责灾民的紧急转移、安置、生活救济及农户因滑坡、泥石流而搬迁的救济和社会捐赠的统一管理分配,并负责灾情的收集整理;
(二)地震、气象、地矿部门分别负责地震、气象、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地矿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参加泥石流、滑破治理;
(三)财政部门负责协助有关部门下达各项抗灾救灾资金;
(四)计划部门负责抗灾救灾物资的协调分配,负责泥石流、滑坡防治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五)粮食部门负责灾民的粮食供应和灾区返销粮的调配;
(六)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灾害情况的收集和病虫害防治,从农业技术上帮助、扶持灾民生产自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并负责损坏农田的修复;
(七)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火灾的调查、扑灭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八)水利、防汛抗旱部门负责防御水患和汛期抢险排险及抗旱,负责水毁水利工程(含河道、湖泊)的恢复及解决乡村人畜饮水困难;
(九)交通、铁路部门负责被毁公路、铁路的抢修,保障灾区交通及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
(十)邮电部门负责通信设施的抢修;
(十一)建设部门负责灾区重建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鉴定、统计、汇总工程损坏情况,指导城乡房屋抢险排险,解决城镇饮水困难;
(十二)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首脑机关、金融机构、抗灾救灾物资等的安全和火灾扑救及预防;
(十三)卫生部门负责救治伤病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十四)商贸部门负责灾区生产、生活物资的筹措,优先保护抗灾救灾物资的供应;
(十五)审计部门负责对灾区抗灾救灾款物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十六)金融部门负责为灾区恢复建设筹措信贷资金;
(十七)保险公司负责对灾区投保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家庭进行受灾损失现场查勘与理赔;
(十八)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请求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抗灾救灾工作。

第十六条 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以省民政厅为主,会同省外办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办理抗灾救灾涉外事务。

第四章 经费和物资



第十七条 抗灾救灾经费和物资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保险补偿、社会捐赠、信贷和国家救济扶持等多种渠道解决。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特大灾、大灾的经费补助限于: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泥石流、滑坡治理及搬迁救济费,水毁工程补助费,防汛抗旱补助费,人畜饮水困难补助费,水毁公路修复补助费,学校、医院、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受损补助费等。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特大灾、大灾的物资扶持包括:粮食、食盐、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钢材、水泥、玻璃、汽油、柴油、煤油、汽车、铁丝、铁钉、橡胶、塑料、油毡及其他急需物资。

第二十条 抗灾救灾经费和物资必须按规定的范围、项目、标准和办法,重点使用,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不得截留、克扣、私分、多占、滥用、挪用、贪污。
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和省级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底应当对抗灾救灾经费和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省人民政府。

第二十一条 积极发展农村自然灾害保险,充分发挥农村互助储粮储金会的作用,丰年动员农民多储粮食、资金,灾年及时借粮借款帮助灾民抗灾度荒。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一)灾害预报及时、准确,使国家和人民免遭重大损失的;
(二)参加抢捡救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财物,表现突出的;
(三)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的;
(四)提出重大建议,使救灾水平显著提高的;
(五)在抗灾救灾工作的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报告灾情或者虚报、瞒报灾情,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在抢险救灾中,领导、指挥严重失误或者不服从命令,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对如实反映灾情和揭发违纪行为者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截留、克扣、私分、多占、滥用、挪用、贪污抗灾救灾款物的;
(五)在抗灾救灾工作中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按《云南省地震应急反应预案》(云政发〔1993〕195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州、市、县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抗灾救灾的行政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