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发布单位】81401
  • 【发布文号】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第5号
  • 【发布日期】1994-04-23
  • 【生效日期】1994-05-04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号)

《江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已由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4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5月4日起施行。

1994年4月23日

江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保护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抵制不良倾向,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本办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五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国家机关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发动和组织居(村)民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教师应对未成年人加强教育,预防和制止其发生下列行为:
(一)吸烟、酗酒;
(二)出走或流浪;
(三)旷课、逃学、弃学;
(四)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盗窃;
(五)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或非法组织;
(六)辱骂他人、打架斗殴,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等凶器;
(七)毁损文物古迹、公共设施及其他公私财物;
(八)妨碍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
(九)阅读、收听、观看有碍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演出;
(十)其他违背社会公德或违纪、违法行为。

第八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下列行为:
(一)诽谤、侮辱、歧视、虐待、伤害、遗弃;
(二)允许或强迫未成年人订婚、换亲和结婚;
(三)允许或强迫未成年人辍学、当童工或外出乞讨;
(四)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盗窃、行凶、或容留、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嫖娼、卖淫;
(五)引诱或强迫未成年人进行残忍、恐怖、色情等摧残身心健康的表演;
(六)其他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九条 鼓励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立失学少年基金,帮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未成年人复学。

第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对校舍、保教用房和其他教学、保教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学生、保教对象的安全。

第十一条 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课时组织教学,保证未成年学生必要的文娱、体育、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

第十二条 学校应为未成年学生在校学习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教室采光应符合视力卫生标准,课桌椅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向学生提供或出售的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第十三条 学校和教师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学生滥收费用,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购买非课业必需的读物和其他物品,不得体罚或用罚款手段惩罚学生。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受违法犯罪分子引诱、胁迫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无力摆脱时,或未成年人被威胁可能受到伤害时,学校、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及其他成年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人民政府及公安机关对被拐卖、拐骗、绑架的未成年人应及时解救。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项目纳入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建设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宫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科学技术、娱乐、体育等活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提供、兴建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设施及提供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并提供方便。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为残疾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医疗保健及就业条件。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其他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 机关、武装力量、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为未成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方便。

第二十条 学校、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劳动改造、收容教养单位,可聘请离休退休干部、工人、军人、知名人士等担任辅导员,对未成年人进行帮助教育。

第二十一条 城建、环保、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教育部门应按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制止下列行为:
(一)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周围违章建筑、门口摆摊设点;
(二)发出超标噪音或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气、废渣,影响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环境;
(三)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内赌博、哄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四)其他妨碍、扰乱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正常秩序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毁坏、哄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房屋、设备等财产,或挤占、毁坏未成年人从事文化科学技术、娱乐、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贪污、挪用建设上述场所、设施的资金。

第二十三条 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应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十四条 下列场所应设置明显的禁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一)营业性歌舞厅、夜总会、通宵电影院;
(二)放映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录相、电影的场所;
(三)其他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不能判明是否未成年人的,前款所述场所的工作人员,有权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文化广播电视、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上述场所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从事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电影院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 未经未成年人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未成年人的肖像。

第二十七条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剽窃未成年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发明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智力成果权。

第二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人,应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工作。

第二十九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工读学校。
公安、教育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宜留在原学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送工读学校学习。

第三十条 家庭、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少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所应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适合于未成年人的方式、方法,注重疏导和教育,一般不使用戒具。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应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应组成少年法庭或设立少年刑事审判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律师事务所应指定专人承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应依法保障和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和受抚养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可从当地聘请教育工作者和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的干部以及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担任少年法庭特邀陪审员。

第三十五条 看守所、收容所、拘留所对审前羁押或行政拘留的未成年人,应与被羁押或拘留的成年人分别看管;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将其与惯犯、累犯或恶习很深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被判决服刑或被批准送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成年人应分别关押、管教。

第三十六条 少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所对正在服刑或接受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应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实行文明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文化学习和技术培训,为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就学、就业创造条件。
禁止以任何理由对正在服刑或接受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实行体罚、虐待或其他摧残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或人民法院判处免除刑事处罚、缓刑、管制和假释,以及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有关单位应帮助其就学、就业,做好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工作。

第三十八条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其监护人有权向侵权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或要求保护,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九条 负有保护职责的部门、单位对举报、投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应予以受理,不得推诿。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有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至第十三条、第二十二条规定,视其情节,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改正;或对直接责任人、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抚养能力而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由其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其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其所在单位在其收入中代扣抚养费。

第四十二条 实施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所制止的行为的,分别由城建、环保、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教育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文化、广播电视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暂扣或吊销其许可证,并处以非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劳动部门责令其纠正,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新闻出版、专利等部门和司法机关应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 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4年5月4日起施行。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