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 七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
七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
(云政发〔1994〕173号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人才和技术缺乏,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原因,全省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很艰巨。
摆脱贫穷落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意义重大。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根据《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我省实际,制定并实施《云南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7年时间里,基本解决我省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关地、州、市和国家确定重点扶持的73个贫困县以及非贫困县的贫困乡、都要根据国家和省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地区的情况和任务,分别制定扶贫攻坚具体实施计划。省直有关部门也要按国家和省的要求,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扶贫计划及扶持贫困地区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扶贫工作。
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是解决我省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为全省各族人民所关注。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扶贫工作,贫困地区要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作为今后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贯彻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促进和保障计划目标的实现,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云南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年)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五日省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
云南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任务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全省人民认真实施《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打一场七七扶贫攻坚战,力争7年时间,基本解决目前云南省农村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此,省政府特制定《云南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与《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一起作为今后7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
一、形势与任务
(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繁荣、进步作为党和政府的历史责任。进入80年代中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建立了扶贫责任制。加强了扶贫开发战略规划研究,提高了扶贫工作指导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开发优势资源,兴建经济启动项目。“七五”期间仅对原定41个贫困县就投入扶贫资金20多亿元,分配了大量的扶贫物资,安排实施扶贫开发项目7000多个。制定了一系列帮助贫困地区休养生息的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支边,培养乡土人才,推广科技成果1110项。推行以工代赈,实施温饱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条件。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全省扶贫工作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986年以来,在原定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元的全省700万贫困人口中,已累计解决了500万人口低标准的温饱问题。涌现了一批脱贫致富的典型,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贫困地区生产逐年发展,经济收入逐年增加,贫困程度逐年减轻,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增强。
(二)尽管我省扶贫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我省仍然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按国家规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元的标准,目前全省还有7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85%。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家重点扶持的73个贫困县中,突出特点是:
―分布面广,连片集中。我省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2.3%,占全省总县数的58%;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7%;农业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9.3%。
―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差。我省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岩石裸露的石山地区、干热缺水的河谷地区、山高坡陡的高山峡谷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这些地区地理条件复杂,生态失调,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科教落后,人口素质低。我省贫困人口,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社会发展层次不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虽有很大发展,但从总体看,文化教育落后,科技水平低,商品观念淡薄。贫困地区人口增长快,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总量大。这给开发扶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少数民族山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要难点。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目前云南扶贫工作面临着十分尖锐的问题,由于民族贫困地区基础差,起点低,扩大再生产能力弱,在竞争中人才、资金、资源流失,不但与发达地区,而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呈拉大趋势;近年来低标准脱贫人口返贫率高;与发达地区比,思想还不够解放,胆子还不够大,办法还不够多,落实政策不够有力;在组织领导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扶贫开发难度很大,解决温饱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其复杂艰巨的攻坚阶段。
(四)抓紧扶贫开发,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改变经济、文化、社会落后状况,缓解以至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关系到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和我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必须将扶持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当前群众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在与贫困斗争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干部,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解决贫困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2000年是可以基本解决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
二、方针与目标
(五)打好七七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在以往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各地已经创造和积累了开发式扶贫的成功经验:国家在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带动发展当地民族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个项目带富一大片的经验;城市加工业同农村原料基地建设相结合,企业把贫困地区原料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来建设的经验;山区劳动力资源与坝区土地、气候资源相结合,资金、技术、物资和人才培训综合投入、配套服务的经验;以“种养加”为重点,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联合开发,即开放与开发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建立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经验;建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的经验;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经验;“给钱、给物,更要建设一个好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争取国际援助,积极利用国外贷款进行扶贫开发的经验;按项目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按效益分配扶贫资金的经验;科研部门和地、州、市、县联合开发,鼓励科技人员实行科技承包,科技扶贫的经验;国家机关挂钩联系帮助一片贫困地区,动员全社会扶贫济困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是各地实践创造出来的,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坚持和推广这些经验是搞好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仅能解决温饱,而且可以脱贫致富。
(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国家和省区域开发的部署与当地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和劳动者素质低两大制约因素。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控制人口,保护生态,扩大开放,社会动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农村市场,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
在扶贫工作中要把握好:
―扶贫方式要以点的扶贫为主转向成片扶贫为主。各级政府必须把扶贫工作向最贫困、最偏僻、最落后的地区延伸,把解决温饱放在优先的位置。同时,又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采取区域综合开发的办法,重点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
―扶贫项目的选择,既要适应解决温饱需要,更要注重长远发展。扶贫开发项目的安排,要注重效益,长短结合。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培植有市场、起点高、技术新、规模适当、附加值高、关连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
―贫困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要从兴办国有企业为主转向兴办集体、个体及混合所有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为主。
―各级政府都要对贫困地区增加投入。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使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企业行为。但是“扶贫先扶志”,重要的是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处理好解决温饱与脱贫奔小康的衔接。在扶贫开发中,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七)努力实现《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奔小康。贫困县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具体目标。
―按1990年不变价格,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
―结合当地条件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人均建成1亩左右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它家庭副业。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减少返贫人口,在正常情况下返贫人口不高于当年脱贫人口的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全部乡镇和有农贸市场、商品基地的地方以及绝大多数行政村通公路。消灭无电乡,绝大多数行政村用上电,全部乡镇和行政村通电话。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有条件的县、乡、镇,积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尽快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落实初级卫生保健任务。防治和减少地方病、残疾和各种传染病。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意识的侵袭。坚持计划生育,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内。大力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控制水土流失。
(八)上述目标是基本的要求,必须努力做到。由于我省贫困县占总县数的58%,2000年前对贫困县不再进行调整,因此提前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县,要积极向小康迈进。
(九)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好扶贫攻坚具体实施计划,县、乡两级是重点。计划一经确定,就要认真组织实施,不因领导人、机构变动而改变。
三、区域布局
(十)针对我省贫困人口面大集中的分布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开发整治措施的相对一致性,经济联系的密切性,保持县级行政区划完整的原则,将我省贫困地区划为5个扶贫开发区,便于国家和省分类指导。采取重大扶贫措施,建立和发展区域经济中心,培育区域市场,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滇西北区。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所辖贫困县,共8个县。该区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上游,河流与横断山间相排列,山高谷深,是我省海拔最高地区。地理环境对本区社会经济发展制约性大。水能、矿产、森林、高山生物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地方生态恶化。人口密度小,劳动者素质低,小农生产方式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省已安排了兰坪铅锌矿、螺丝湾电站、迪庆纸厂、战河纸厂、国道公路改造、金沙江提灌、10万亩青稞基地、种草养畜等一批重点工程。按照省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总体部署,把扶贫开发与培植电力、林纸、畜牧、旅游等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抓紧实施。办好迪庆扶贫民族经济开发区。抓好智力开发,加快脱贫步伐。
―滇东北区。包括昭通、曲靖地区所辖贫困县,东川市,昆明市的禄劝县,共15个县(市)。除富源县,其余县均在金沙江下游流域内,属乌蒙山区和滇中梁王山区。本区开发历史较早,人口密度大,垦殖过度,加之岸溶地貌突出,气候冷凉,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是扶贫攻坚的难点。但本区水电、煤炭、硫铁矿资源丰富,是全国半细毛羊最佳适宜区。生猪饲养量大,是云腿的主要产区。生漆、乌桕、油桐、五倍子、苹果、柑桔、石榴、樱桃等经济林果有较大发展潜力。争取国家早日开发金沙江水能和昭通褐煤,建成水火并举的能源基地;早日复工修建内昆铁路。抓紧213国道和东川铁路支线改造。用好世行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配合“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珠江流域治理工程”发展经济林果,种草养畜,发展加工,培植产业支柱。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大力组织劳务输出,试办异地开发试点。
―滇东南区。包括文山州和红河州的15个贫困县。区内岩溶裸露面积大,人畜饮水困难。但本区与越南接壤,靠近广西出海口,有良好的对外开放优势。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区生物资源丰富。今后应加强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开发锌、锰、镍、铝土矿,发展矿业。建设马鹿塘水电站。稳步发展三七、八角、草果、杜仲等名特产品,发展系列加工。大力发展以高峰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杉、桉为主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发展后续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绿肥种植,改善地力,提高粮食单产,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在烤烟适宜区,大力培植烤烟支柱。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滇西南区。包括临沧、思茅两地区的14个贫困县。澜沧江纵贯本区,哀牢山、大雪山是本区主要山脉。由于交通不便,开发利用程度低,商品经济不发达,造成人民生活贫困。土地资源丰富,且光、热、水条件组合良好,有利于多种生物、特别是热带作物生长。森林、热区资源丰富,是我国待开发的湿热宝地。本区还是我国大叶茶和紫胶的主产地。草食牲畜占全省比重大,有较大发展潜力。水能资源丰富,漫湾和大朝山电站正在建设之中。今后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澜沧江水电和航运、哀牢山金矿、思茅林区、热作开发,培植水电、林纸、林化、木材综合利用、蔗糖、热带水果、茶叶、南药、香料等骨干产业。发展畜牧业及其加工。加快口岸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巩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成果,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滇西区。包括保山地区和大理、楚雄州的21个贫困县。本区为云南横断山的中段,山坝相间,开发较早,坝区经济较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滇缅公路横贯本区,广大铁路正在建设,交通条件较好。粮、烟、油、畜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今后主要围绕澜沧江中游水电有色金属基地建设和水电、有色、烟草、蔗糖、茶叶、热作果品和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培植进行扶贫开发。在做好扶贫工作“三延伸”的同时,积极利用边境开放的有利条件,试办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
(十一)在未来的发展中,随国家沿边、沿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省将形成沿澜沧江、金沙江、国境线三条重要经济地带:
―金沙江开发带。金沙江流域丰富的资源一直为国家所重视,三峡工程上马进一步提高了金沙江流域开发治理的战略地位。目前国家正研究加快水电开发。“长防”、“长治”、“金沙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等项目正在和将要组织实施。
―澜沧江开发开放带。澜沧江中下游是省和国家开发开放重点,漫湾和大朝山电站、兰坪铅锌矿、下游国际航运等重点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小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日益为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
―沿边开放带。我省有4060公里国境线,与缅、老、越三国接壤。目前已设置国家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8个,沿边对外开放城市3个。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周边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前景广阔。
我省绝大多数贫困县分布在这三带之内,贫困县要积极实施国家沿边对外开放的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走出国门,发展自已;抓住机遇,主动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发展配套服务项目,贡献国家,壮大地方经济。
四、政策与措施
(十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破除“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依靠自已的力量脱贫致富的观念;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独富为荣的思想,树立致富为荣、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要破除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敢于开拓进取的观念,把深化改革作为启动贫困地区经济活力的根本动力。
―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乡镇企业,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制。
―积极推进有偿转让、拍卖集体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的使用权。
―改变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社会化服务经济组织,逐步把家庭分散经营组织成专业化规模经营,上批量、上档次,提高商品竞争力。
―变革生产经营体制,走三结合一体化的路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十三)调整结构,培植支柱。贫困地区要坚定不移地抓紧粮食生产。稳定种植面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自给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要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针对山区特点,侧重发展林业、牧业,连片开发形成规模,进而发展后续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异向,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柱,效益为目标,开放式开发,培植有规模效益、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抓好原料和商品基地建设。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出。
(十四)强化基础,搞活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帮助贫困地区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的工作要抓紧进行。继续抓好交通建设,进一步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实现乡乡通公路,绝大部分村公所(办事处)通公路。对现有公路加强管理,不断改造完善,提高技术等级和路面质量,提高抗灾自救能力。尽快实现行政村(办事处)通电话,改造杆线,更新设备,努力提高自动电话比例。大力发展地方电力,相应进行电网建设。结合产业培植与生产力布局调整抓好村镇建设,选取沿交通干线的城镇和村,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商贸企业,提高储运保鲜技术,瞄准国内外市场,搞活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五)依靠科教,提高素质。继续开展山区开发、区域开发示范户培养的科技扶贫工作。围绕支柱产业和商品基地建设需要,用好现有人才,动员城市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到第一线搞扶贫开发承包,领办各种类型的科技扶贫经济实体,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吸引发达地区个体户、能工巧匠、种养业能手参与开发,传授技术,帮助当地劳动者提高技术水平。从加强基础教育入手,努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增加投资,在边远山区发展寄宿制、半寄宿制小学。每县集中力量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办好一批“三加一”班,使不能升学的初中学生学到致富的本领。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抓紧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师资质量。
(十六)控制人口,保护生态。加强宣传,改变传统生育观念。落实政策措施,严格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彻底扭转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被动局面。固定耕地,严禁刀耕火种、毁林开荒,改变陡坡种植的粗放经营方式和单一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努力发展适合山区特点的林业、牧业、矿业及相应加工业;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发展生态农业;发展薪炭林和沼气,切实解决农村能源,保证生态,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十七)扩大开发,联合开发。自我封闭是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只有开放才能发展进步。贫困地区一方面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出,一方面要利用自己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招商引资,探索利用国外资金进行扶贫开发的新方式。大力发展乡镇、股份制、三资、个体私营企业。促进不同经济成份多方式联合开发。如区域联合整体开发,城乡一体化开发,依托厂矿工农联合开发,山坝联合开发,科技承包开发,扶持能人办各类经济实体开发等,以联合加快开发步伐。
(十八)增加投入,加强管理。省政府决定,采取争取国家支持,省、地(州)、县(市)自筹,社会动员,争取国际援助等方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较大幅度的增加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资金。争取每年安排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10亿元以上。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好地方配套资金。省重点扶持国家确定的73个贫困县,73个贫困县以外的贫困乡,按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所在地、县给予扶持。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重大建设项目,要纳入省的“九五”计划和年度计划,重点倾斜。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坚持按项目管理资金,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增加扶贫贷款的投入,盘活存量,加强管理,提高贷款利用效益。各种扶贫资金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落实前期工作经费,搞好扶贫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扶贫项目库,提高项目成功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十九)社会动员,挂钩扶贫。多年来,社会各界为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七七扶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各有关方面要按照《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积极为贫困地区脱贫多做贡献。省级各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工作。要继续做好挂钩扶贫工作,并组织动员和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开发,把自已的发展和贫困地区的开发结合起来。
(二十)加强领导,转变作风。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行省长、州长(专员、市长)、县长(市长)、乡长(镇长)责任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按期完成计划任务。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好一个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要挑选有献身精神,能吃苦耐劳,联系群众,有工作能力,工作有实绩的好干部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并保持相对稳定。配好乡村两级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把积极能干、廉洁公道、联系群众的优秀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继续搞好干部交流,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充实、加强各级扶贫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认真履行职责。
―抓重点。所有贫困县,要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作为中心。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做好统计工作,建档立卡,分类指导,重点扶持,避免因分散用力,而导致扶贫工作在低水平上重复。确保每年稳定解决1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把扶贫开放的成效作为衡量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
全省贫困县区域布局
┌─────┬───────────────┬──────┬──────┐
│ │ │ 土地面积 │ 总人口 │
│分区名称 │ 所辖县(市) │(平方公里)│ (万人) │
├─────┼───────────────┼──────┼──────┤
│ │ 德钦县、中甸县、维西县 │ │ │
│ 滇西北区 │ 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 │ 44779 │ 97 │
│ │ 兰坪县、宁蒗县(8个县) │ │ │
│ │ │ │ │
├─────┼───────────────┼──────┼──────┤
│ │ 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 │ │ │
│ │ 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 │ │ │
│ │ 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 │ │ │
│ │ 威信县、寻甸县、会泽县 │ │ │
│ 滇东北区 │ 富源县、东川市、禄劝县 │ 42118 │ 687.6 │
│ │ (1个省辖市、1个地辖市 │ │ │
│ │ 13个县) │ │ │
│ │ │ │ │
├─────┼───────────────┼──────┼──────┤
│ │ 屏边县、石屏县、泸西县 │ │ │
│ │ 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 │ │ │
│ 滇东南区 │ 金平县、文山县、砚山县 │ 50079 │ 482.9 │
│ │ 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 │ │ │
│ │ 丘北县、富宁县、广南县 │ │ │
│ │ (15个县) │ │ │
├─────┼───────────────┼──────┼──────┤
│ │ 墨江县、景东县、镇沅县 │ │ │
│ │ 江城县、澜沧县、西盟县 │ │ │
│ 滇西南区 │ 孟连县、临沧县、凤庆县 │ 50477 │ 342.1 │
│ │ 云县、永德县、镇康县 │ │ │
│ │ 双江县、沧源县(14个县) │ │ │
│ │ │ │ │
├─────┼───────────────┼──────┼──────┤
│ │ 漾濞县、宾川县、弥渡县 │ │ │
│ │ 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 │ │ │
│ │ 云龙县、洱源县、祥云县 │ │ │
│ 滇西区 │ 剑川县、施甸县、腾冲县 │ │ │
│ │ 龙陵县、昌宁县、双柏县 │ 59564 │ 516.8 │
│ │ 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 │ │ │
│ │ 大姚县、永仁县、武定县 │ │ │
│ │ (21个县) │ │ │
│ │ │ │ │
├─────┼───────────────┼──────┼──────┤
│ │1个省辖市、1个地辖市、 │ │ │
│ 合计 │71个县 │247017│2126.4│
│ │ │ │ │
│ │ │ │ │
└─────┴───────────────┴──────┴──────┘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