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
  • 社保
  • 五险一金
  • 结婚
  • 公积金
  • 商标
  • 产假
  • 按揭
  • 廉租房
  • 欠薪
  • 营业执照
好律师> 法律法规库> 地方法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单位】80802
  • 【发布文号】黑政办发[2000]29号
  • 【发布日期】2000-05-30
  • 【生效日期】2000-05-30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0〕29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5月30日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和《黑龙江省2000年--2010年绿色食品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扶持壮大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名优品牌,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大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二)建设目标。
1、绿色食品加工业:2000年,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84万吨,产值65亿元,增加值31亿元,利税8亿元,与1999年相比,分别增长21.7%、22.6%、20.1%、23%;培育2个产值超5亿元,利税超5000万元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个绿色食品企业集团;新增加30个绿色食品产品,基中外向型产品6个。到2005年,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230万吨,产值180亿元,增加值80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比2000年递增20%以上;培育5个产值超5亿元,利税超5000万元的绿色食品企业集团,新增绿色食品产品400个,其中外向型产品60个。
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0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0万公顷,种植业产量300万吨,产值70亿元,增加值38亿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1.5倍、1.6倍和1.7倍;绿色食品畜牧业产值23亿元。2005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00万公顷,种植业产量650万吨,产值140亿元,增加值80亿元,比2000年分别递增15%以上;绿色食品畜牧业产值50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品类
(一)粮油产品。
1、大米。以庆安哈慈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绿都集团、响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绵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查哈阳粮油总公司、御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鸡东精制米有限公司等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以下简称绿标)的企业为基础,2000年绿标企业发展到27户,绿色食品大米产量70万吨,产值13.08亿元,利税1.68亿元;在五常、宁安、庆安、阿城、鸡东、方正、富锦、查哈阳农场、兴凯湖农场等重点县(市)、农场及部分森工局建设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3.33万公顷,产量80万吨,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16户,绿色食品大米总产量200万吨,产值40亿元,利税5亿元;绿色食品水稻基地面积26.67万公顷,绿色食品水稻产量160万吨。
2、小麦粉。以友谊农场粮油加工总厂、农垦三九制粉有限公司、拜泉县泉龙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等绿标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7户,绿色食品小麦粉总产量11.2万吨,产值2.28亿元,利税2987万元;以讷河、富锦、拜泉、克山、克东、五大连池、虎林、海伦、嫩江、饶河、呼玛等县(市)及农垦友谊农场、鹤山农场、绥滨农场、红五月农场为主,建立绿色食品小麦生产基地,面积5.33万公顷,产量16万吨。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8户,绿色食品小麦粉总产量30万吨,产值6亿元,利税8000万元;绿色食品小麦基地面积达到10万公顷,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4亿元。
3、杂粮。绿色食品小米:以肇源吉泰古龙贡米加工有限公司和肇东参源保健品厂等绿标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发展到6户,绿色食品小米总产量1.8万吨,产值1.1亿元,利税2659万元;其它绿色食品杂粮产量13.6万吨,销售收入4.1亿元。在肇源、肇东、杜蒙、龙江、泰来、宝清、拜泉等县(市)建设绿色食品杂粮生产基地,面积5.13万公顷,产量15.4万吨,销售收入4.6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12户,绿色食品杂粮基地面积10万公顷,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9亿元。
4.食用植物油。以AA级绿标企业大庆市肇源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密山市制油厂等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4户,绿色食品植物油总产量1256吨,产值1507万元,利税376万元;以海伦市为重点组织绥化、逊克、穆棱、富锦和建三江、北安农垦分局等重点区域建设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基地,面积10万公顷,产量22.5万吨,销售收入4.5亿元。2005年,新增绿色食品植物油绿标加工企业8户,产量3500吨,产值4200万元,利税1000万元;绿色食品大豆基地面积20万公顷,产量5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
5、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产品。在龙拱玉米淀粉有限公司的基础上,2000年,再增加1户绿标企业,绿色食品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产品总产量4868吨,产值9930万元,利税4059万元。在肇东、双城、肇州、呼兰、巴彦、绥化、海伦、兰西等重点县(市)建设绿色食品淀粉专用玉米生产基地,面积9.47万公顷,产量58万吨、销售收入5.8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4户,绿色食品淀粉及深加工产品产量1.4万吨,产值2.8亿元,利税1.2亿元;绿色食品淀粉专用玉米基地面积20万公顷,产量120万吨,销售收入13亿元。
(二)乳制品。
1、奶粉及鲜奶。以完达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宋站乳品厂、大庆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绿标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13户,绿色食品乳粉产量2.4万吨,产值4.2亿元,利税4200万元;液体奶1万吨,产值4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在双城、呼兰、安达、肇东、杜蒙、富裕等县(市)及农垦部分农场建立绿色食品奶牛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奶牛20万头,牛奶产量110万吨,收入15.4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5户,绿色食品乳粉产量3万吨,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液体奶10万吨,产值4亿元,利税6000万元。绿色食品奶牛基地存栏40万头,牛奶产量220万吨,销售收入32亿元。
2、豆乳粉。以黑龙江大豆食品总公司、完达山乳业集团等绿标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7户,绿色食品豆乳粉产量4400吨,产值5000万元;利税720万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6户,绿色食品豆乳粉总产量4万吨,产值4.5亿元,利税6500万元。
(三)肉蛋产品。
1、畜禽制品。在齐齐哈尔天鹅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4户,绿色食品畜禽肉产品产量5.1万吨,产值6.63亿元,利税6500万元;在望奎、兰西、青冈、巴彦、绥化、绥棱、肇州、克山、密山、虎林等县(市)建立绿色食品生猪生产基地,生产绿色食品生猪20万头,产量2万吨,销售收入1.4亿元;在依安、同江、桦川、望奎、巴彦等重点县(市)建设绿色食品大鹅生产基地,大鹅400万只,产量1.2万吨,销售收入8400万元;在木兰、宾县、杜蒙、尚志等重点县(市)建设绿色食品肉牛生产基地,绿色食品肉牛15万头,产量3万吨,销售收入3.9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8户,绿色食品畜禽制品产量15万吨,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绿色食品生猪基地生产生猪40万头,产量4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绿色食品大鹅基地生产大鹅800万只,产量2.4万吨,销售收入1.7亿元;绿色食品肉牛基地生产肉牛30万头,产量6万吨,销售收入7.6亿元。
2、鲜蛋。以双城、呼兰、阿城、肇东、延寿、汤原、同江、讷河等县(市)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鲜蛋生产基地,2000年,绿色食品鲜蛋产量3.6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800万元。2005年,绿色食品鲜蛋产量7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00万元。
(四)薯类产品。
在AA级绿标企业大兴安岭丽雪精淀粉公司的基础上,2000年再增加A级绿标企业1户,绿色食品马铃薯淀粉及制品产量1万吨,产值1700万元,利税170万元。在大兴安岭、讷河、克山、嫩江、克东、北安、五大连池、绥化、海伦、绥滨等县(市)建立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2.4万公顷,产量69.5万吨,销售收入4.15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4户,绿色食品马铃薯豆粉及制品产量2万吨,产值3400万元,利税340万元;绿色食品马铃薯基地面积4.67万公顷,产量15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
(五)果菜产品。
在大庆市罐头食品厂的基础上,2000年再增加1户绿标企业,绿色食品罐头类产品产量2760吨,产值1830万元,利税220万元;其他果菜加工产品27万吨,产值10.8亿元,利税1.08亿元;在鸡西、大庆、黑河、穆棱、安达、东宁、密山、逊克、桦南、勃利等市县及农垦部分农场建立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面积2万公顷,产量30万吨,销售收入5.4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4户,绿色食品蔬菜罐头类产品产量7600吨,产值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其他果菜加工产品75万吨,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万公顷,产量6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
(六)山特产品。
1、山野菜、食用菌等产品。以伊春山菜王股份有限公司、苇河林业局龙江自然食品公司、大兴安岭北奇神保健品公司、哈慈保健茶有限公司、东宁鳞兴山产品有限公司、清河林业局、绥阳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等企业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山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00年,产量20.4万吨,产值9.18亿元,利税1.1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8户,绿色食品林特产品产量50万吨,产值20亿元,利税3亿元。
2、白瓜制品。以桦南、密山、宝清等县(市)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白瓜籽生产基地,2000年绿色食品白瓜籽产量3600吨,销售收入1800万元。2005年绿色食品白瓜籽产量1万吨,产值5000万元。
(七)酒及饮料产品。
1、啤酒、白酒、果酒。以绿标企业新三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三农场制酒厂等4户企业为重点,2000年绿标企业增加到6户,绿色食品啤酒、果酒、白酒总产量10吨,产值26亿元,利税3.9亿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8户,绿色食品酒类产品产量30万吨,产值80亿元,利税12亿元。
2、矿泉水。以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公司和森工东北王矿泉水集团公司为重点,2000年产量15000吨,产值3750万元,利税1209万元。2005年,新增绿标企业2户,绿色食品矿泉水产量4万吨,产值1亿元,利税3000万元。
(八)特种养殖产品。
1、林蛙及鹿制品。以方正县及森工局为主发展林蛙养殖加工;以海林等森工林业局及农垦农场为主发展鹿业养殖加工;2000年,绿色食品林蛙及鹿加工产品产量、产值及利税均比上年增长30%。2005年绿色食品林蛙及鹿加工产品产量、产值及利税均比2000年增长1.5倍。
2、特种水产养殖。以杜蒙、龙江、抚远、同江等县(市)及农垦部分农场为重点,发展名优特水产养殖加工。2000年绿色食品特种水产养殖及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0%,2005年绿色食品特种水产养殖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2000年增长1.5倍。
3、蜂蚕制品。以虎林、五大连池、宁安、海林、饶河、明水等县(市)为重点,建立绿色食品蜂蚕生产加工基地。2000年绿色食品蜂蚕制品产量9100吨,产值7826万元,利税1560万元。2005年,绿色食品蜂蚕制品产量3万吨,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
(九)豆制品。
以海伦、克东、绥化、富锦、逊克、穆棱、讷河等县(市)及农垦部分农场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豆制品加工业。2000年绿色食品豆制品产量6000吨,产值7200万元,利税720万元。2005年,绿色食品豆制品产量2万吨,产值2.4亿元,利税2400万元。
(十)甜菜制品。
以海伦糖厂、依安糖厂、宝泉岭糖厂为重点,以海伦、宁安、依安、密山、宝清等县(市)及农垦部分农场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甜菜生产基地,2000年生产绿色食品糖6000吨,产值3000万元。2005年生产绿色食品糖1.5万吨,产值7500万元。

三、主要推进措施
(一)扶强扶壮一批龙头企业,组建绿色食品产业集团。从实际出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备一定竞争能力的粮油、乳业、畜禽、果菜、山特产及饮品等加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增大对基地的牵动作用。一是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现有企业进行更新改造,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延长绿色食品的加工产业链,力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有跨越性提高,促进我省绿色食品加工行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新建骨干项目,要全省统一规划,在市场开发、产业布局、技术工艺、投资管理机制、资金构成等方面
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投产、早出效益。二是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品结构的提档升级。依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从现实要求和潜在的市场出发,调整和开发绿色食品,解决初级产品比重大、加工产品品种单一雷同、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逐步扩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实现绿色食品产品的多样化,不断增加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要以科技为先导,加速推进绿色环保包装。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抢占国内外市场。选择一批质量叫得响的品牌,集中进行广告宣传,扩大影响,中小企业要积极主动向名牌靠拢,摒弃“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落后观念,联合联营,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争取在年内创造6个左右全国驰名、国际认可的产品品牌。四是活化机制,强化管理。要下决心推动企业内部改革,把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按劳、按资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引进来,彻底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同时,要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在成本、质量、财务和产销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五是组建绿色食品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规模效益,区域经济结构突出优势特点出发,以绿色食品优势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依托,资产重组为纽带,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快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绿色食品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培植像完达山乳业集团、虎林绿都集团等这样的一批绿色食品企业集团,组成“联合舰队”,增强开拓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六是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对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排队,选择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经贸部门的食品工业发展资金要重点用于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贴息;绿色食品专项发展资金要拿出10%用于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贴息;税务部门要按照“放水养鱼”的原则,在现行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给予保护和支持。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引进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形成多元化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新格局。
(二)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市场开拓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在建立以平等竞争为基本准则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为绿色食品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适应绿色食品产业特点及其市场体系功能专业化和流通渠道网络化的要求。在哈尔滨市建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包括绿色食品产品贸易市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绿色食品技术市场和绿色食品信息市场,配置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要求的运输、保鲜、贮藏、包装、分级等基本设施和设备,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同时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食品贸易“窗口”。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以省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为中心,依托全省现有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设立绿色食品批发专柜,并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形成黑龙江绿色食品批发营销网络。近期,我省绿色食品的市场定位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和发达国家。要依托省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及综合大市场,建立黑龙江绿色食品连锁经营配送服务中心,在省内大中城市、省外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分中心”,设立专营店、连锁店,逐步形成产地市场与外埠市场、连锁经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网络。同时努力开拓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及时了解国外绿色食品市场信息,组织引导企业做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省绿色食品进入国外大型连锁销售机构。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专用信息网络,在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食品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促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要利用新闻媒体及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和因特网等,从环境条件、资源优势等方面广泛宣传,全方位展示我省绿色食品,提高我省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立我省绿色食品整体形象。
(三)突出重点,建设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本着市场牵动、科技先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根据各地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大、影响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一是加强绿色食品良种工程建设。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要固定种源,统一供种,按高标准全面规范种子繁育和供应,推广优质专用动植物品种。绿色食品基地优质品种率要达到100%。通过2至3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区域化、专业化的绿色食品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认真执行绿色食品种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有关动植物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组织有关部门编印《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读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讲座、巡回宣讲等形式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和技术,培训率要达到100%。同时,各地还要借鉴庆安、虎林经验,在中小学和职业中专等学校开设绿色食品知识课程,为发展绿色食品培养后备力量。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生态环境的检测和保护。在组织实施绿色食品工程中要认真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努力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不断改善大气环境。加强土壤环境建设,减少“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经国家认证,有绿标的生物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等,减少土壤中农药残留。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严禁在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建设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依据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建立地净、水清、天蓝的绿色食品保护区。对列入实施方案的绿色食品基地县、农场、森工林业局,监测部门应对其大气环境、土壤条件、灌溉水质等方面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整治方案,尽快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绿色食品基地开展定期检查,跟踪检测。四是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以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绿色食品开发投入机制。从今年起,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各行署,市、县政府,农垦,森工林业局都要拿出一些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基地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各部门也要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倾斜,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四)强化监管,确保绿色食品生产质量和市场信誉。绿色食品是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符合未来消费取向的最佳产品,我省由于具备了开发晚、污染轻、环境好等条件,在全国树立了绿色食品发展的良好形象和地位。要适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从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按照坚持标准、严格检测的要求,建立配套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一要严格标准和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绿色食品中心确定的各种绿色食品标准,严格检测和评价绿色食品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生态环境,并对检测结果公正性进行监督,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同时,要积极与发达国家同类食品标准接轨,按项目逐一对标,向国际惯例靠拢,力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二要定期抽检,动态管理。对绿色食品产品及其生产环境定期进行化验检测,以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并定期发布绿色食品检测公告,实行绿标动态管理,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立即取消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三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市场管理。省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绿色食品的包装和标识,将各种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以最直观的方式告示消费者,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定期对绿色食品商品市场进行联合检查,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绿色食品的责任者要严惩严罚,公开曝光,坚决刹住假冒风,保证市场秩序。省绿色食品主管部门今年要抓紧起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争取尽快通过人大立法,依法保护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四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省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金融等部门对加工企业、生产基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措施,保证绿色食品发展资金专款专用。
(五)加强领导,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推进机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工作之一,各地、各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理顺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实行归口统一管理。省农委要全面负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开发项目的论证和实施,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控,从业人员培训等,协调解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再现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市县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根据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推进项目,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通过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实施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本地、本部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县、乡、村、户和企业。并要建立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检测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反馈,督促检查。要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好律师网”提供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资料仅供您参考。您在使用相关资料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可靠、完整、有效和及时性;您须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服务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

close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