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单位】江苏省
- 【发布文号】--
- 【发布日期】2013-06-18
- 【生效日期】2013-06-18
- 【失效日期】--
- 【文件来源】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
(2013年6月18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主任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后评估工作,适时掌握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质量和实施效果,提高立法质量,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在本市地方性法规实施后,根据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为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提供参考,提出改进立法、执法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三条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实效、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常委会)是立法后评估的主体。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有关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对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
第五条市人大法制(工)委为组织实施立法后评估的综合工作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拟定评估对象、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评估,提出评估报告等。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对立法后评估工作给予协助和配合。
第六条法规的组织实施部门应当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并按照对应的评估标准提交法规自查报告。
法规自查报告包括自查过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修改完善法规的建议等内容。
第七条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评估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进行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的评估工作。
受委托机构应当依据委托合同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提交第三方评估报告等,并不得将评估事务转委托。
受委托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熟悉立法、执法知识的人员;
(三)具有开展评估工作所必要的条件。
第八条常委会应当引导、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立法后评估。
常委会应当在其门户网站或者其他媒介上公布被评估法规全文和评估事项等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地方性法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定为立法后评估对象:
(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或者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
(二)相关单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对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提出较多意见的;
(三)与地方性法规所调整事项相关的经济社会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的;
(四)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重要政策,可能对地方性法规的主要内容产生影响的;
(五)其他有必要进行评估的。
第十条已评估的地方性法规是否需要再次评估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地方性法规已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准备重新制定或者修改、废止的,不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常委会应当结合评估条件和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合理确定评估内容,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或者对部分制度、条款进行评估。
常委会应当对地方性法规中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内容作重点评估。
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立法质量评估,包括各项制度的设计和程序规定是否合法、适当,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规范等。
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实施效果评估的事项主要包括:
(一)实施的总体情况,以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产生的影响;
(二)主要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公众的反映;
(三)实施取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五)其他实施效果分析。
第十四条立法后评估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一)合法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的各项规定是否与法律、法规及其他上位法保持一致;
(二)合理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的各项规定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则,是否必要、适当;
(三)协调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的各项制度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同位阶法规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相关配套制度是否完备;
(四)技术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是否符合立法工作一般技术规范,概念界定是否明确,逻辑是否严谨,各项规定是否具有解释空间;
(五)可操作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的执法体制、机制、措施是否具体可行,是否具有针对性;
(六)实效性标准,即地方性法规是否得到普遍遵守与执行,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地方性法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第十五条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遵循以下程序:
(一)拟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当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步骤、职责分工、时间安排、组织和经费保障等。
(二)开展调查研究。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论证会、实地考察、专家咨询、专题调研、问卷调查、网络征询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法规的组织实施部门、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等相关信息。
(三)提出评估报告。对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评估报告。
第十六条市人大法制(工)委应当制作立法后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评估过程、评估方式方法、评估时间等,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情况;
(二)对照评估标准,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情况的分析和评价;
(三)提出评估结论;
(四)提出立法和执法建议;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评估报告应当提交主任会议审定,并印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评估报告提出需要对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建议主任会议将其列入常委会立法规划或者年度立法计划,由有提案权的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向常委会提出修改、废止该地方性法规的议案。
评估报告提出的立法和执法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常委会。对评估报告提出的重点问题,可以组织市人大代表询问或者质询。
第十八条参加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评估工作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最新法律法规
-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密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一周年工作情况综述-
- -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反洗钱行业规则-
- -中国人民银行法将大修 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巴塞尔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14/12号决定对〈巴塞尔公约〉附件二、附件八和附件九的修正》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