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坚决防止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解读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通知相关内容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就通知相关内容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是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关系到企业家能否真正做到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因此,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对于回应企业家关切,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励企业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犯罪不得牵连个人财产
《法制日报》记者:通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当前为什么要出台这个通知?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去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等权益。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每年审理大量涉企业家的各类案件,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最高法发布通知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具体举措。
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全国各级法院依法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水平,增强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法制日报》记者:通知在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通知提出,对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只要不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不得以犯罪论处。对于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民事争议,如无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得作为刑事案件处理。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为违法所得的,不得判决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牵连企业家个人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
妥善认定政府企业合同效力
《法制日报》记者:当前企业家比较关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发展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知对此有何具体要求?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2017年8月7日,最高法专门出台《关于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对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作出明确,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通知在该意见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大审判力度、强化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方面内容:
针对企业家反映的某些地方政府违约的问题,通知规定妥善认定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对政府违反承诺违约、毁约的,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对于确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导致当事人签订的民商事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支持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请求;对于当事人请求返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投资款、租金或者承担赔偿损失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对企业财产被征收征用的,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公平合理补偿。
针对企业家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通知明确把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审判的价值导向,提出对商业银行、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高息的,应参照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的利率标准处理。
针对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企业家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并要求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加大涉产权冤错案纠正力度
《法制日报》记者:当前社会诚信建设亟需加强。请问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审判执行工作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一方面,按照中央意见中关于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规定,通知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推动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实现长效治理。另一方面,通知针对调研中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信用恢复机制问题,按照中央意见的精神,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或者申请人滥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及时恢复企业家信用,保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经营失败无偿债能力但无逃避执行情形的企业家,及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法制日报》记者: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加大涉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力度?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2016年,最高法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针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最高法成立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审查有关申诉案件或再审申请。经过一年多努力,最高法对当事人申诉及申请再审的一批案件进行了认真的审查甄别。
去年年底,最高法决定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原审被告人顾雏军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案等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启动再审,这是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中央关于产权保护意见的重大举措。纠正一起错案胜过制定一打文件。对确有错误的涉产权案件,特别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产权错案进行再审,将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财产财富安全感,稳定企业家的预期,对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报北京1月2日讯
上一篇: 规范“条码支付”让付款更安全 安全发展空间更广
下一篇: 李小璐出轨又添佐证 贾乃亮知道怎么收集婚外情的证据吗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坚决防止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坚决防止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解读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通知相关内容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就通知相关内容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是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关系到企业家能否真正做到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因此,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对于回应企业家关切,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励企业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犯罪不得牵连个人财产
《法制日报》记者:通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当前为什么要出台这个通知?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去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等权益。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每年审理大量涉企业家的各类案件,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家创新创业良好法治环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最高法发布通知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具体举措。
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全国各级法院依法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水平,增强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法制日报》记者:通知在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通知提出,对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只要不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不得以犯罪论处。对于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民事争议,如无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得作为刑事案件处理。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为违法所得的,不得判决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牵连企业家个人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
妥善认定政府企业合同效力
《法制日报》记者:当前企业家比较关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发展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知对此有何具体要求?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2017年8月7日,最高法专门出台《关于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对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作出明确,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通知在该意见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大审判力度、强化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方面内容:
针对企业家反映的某些地方政府违约的问题,通知规定妥善认定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对政府违反承诺违约、毁约的,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对于确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导致当事人签订的民商事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支持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请求;对于当事人请求返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投资款、租金或者承担赔偿损失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对企业财产被征收征用的,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公平合理补偿。
针对企业家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通知明确把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审判的价值导向,提出对商业银行、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高息的,应参照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的利率标准处理。
针对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企业家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并要求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加大涉产权冤错案纠正力度
《法制日报》记者:当前社会诚信建设亟需加强。请问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审判执行工作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一方面,按照中央意见中关于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规定,通知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推动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强化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实现长效治理。另一方面,通知针对调研中企业家反映较为突出的信用恢复机制问题,按照中央意见的精神,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或者申请人滥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及时恢复企业家信用,保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经营失败无偿债能力但无逃避执行情形的企业家,及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法制日报》记者: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加大涉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力度?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2016年,最高法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针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最高法成立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审查有关申诉案件或再审申请。经过一年多努力,最高法对当事人申诉及申请再审的一批案件进行了认真的审查甄别。
去年年底,最高法决定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原审被告人顾雏军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案等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启动再审,这是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中央关于产权保护意见的重大举措。纠正一起错案胜过制定一打文件。对确有错误的涉产权案件,特别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产权错案进行再审,将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财产财富安全感,稳定企业家的预期,对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报北京1月2日讯
上一篇: 规范“条码支付”让付款更安全 安全发展空间更广
下一篇: 李小璐出轨又添佐证 贾乃亮知道怎么收集婚外情的证据吗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