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上海应用“人工智能”办案防范冤假错案 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问世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以下简称“智能办案系统”)研发成功,经过部分在办案件的试运行,初见成效。
据悉,今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调研时,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的研发任务交给了上海。由上海高院牵头,上海政法机关经过为期5个月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司法公正呼唤科技革命
俞昕是徐汇区公安分局漕河泾派出所的办案民警,他在形容智能办案系统时,用了“脑门洞开”四个字。他利用这个系统已经办了两起案件。
“以前办案有时靠经验,特别是勘查、取证、笔录、制作案卷等环节,凭个人的判断和取舍,难免有瑕疵或者遗漏,事后也较难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到了法院审理阶段才被发现。”俞昕打开智能办案系统,找到一起在办的盗窃案件,“你看,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都有相应的指引,需要我干什么一目了然。”
记者注意到,智能办案系统自动提示:案件缺少一份扣押清单。“扣押清单我今天就能弄好。”俞昕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智能办案系统除了让我们的办案活动数据化、智能化之外,还通过留痕的方式使之可视化,如果无视这些瑕疵选择通过,那么下次追责的时候就无处遁形了。”
让俞昕“脑门洞开”的还有今后做笔录时再不用伏案疾书了,通过语音转换系统,电脑将自动生成笔录文本。“我们只要在电脑上进行校对、修改和编辑就行了,这样也避免了笔录和犯罪嫌疑人口供之间语义差异的问题,提高了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俞昕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全国法院纠正重大冤假错案合计34件,受理国家赔偿案近1.7万件,赔偿总额近7亿元。纵观这些错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非法证据的存在;二是对证据的审查不全面、不严谨;三是办案人员个人判断存在差异性、局限性和主观性。
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定为重要改革任务,以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责,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开发智能办案系统是中央政法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地见效之举。”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次我们把这些新技术融入到了刑事诉讼活动中,开启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
智能办案实现由零到一
“这相当于给我配备了一个智能助理,它是我的‘神助攻’”。徐汇区检察院公诉科办案检察官许磊如此评价智能办案系统。
“以前公安移交过来的都是冷冰冰的纸质卷宗,今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可视化的数据卷宗。以前光阅卷就花去我很多时间,现在智能办案系统已经对单一证据、证据链和全案证据进行了校验、审查,给我节省了大量时间。”许磊点开系统,以一个在办的故意杀人案为例给记者作了演示。
“你看,它通过‘实体关系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案件人物关系、时间关系、地点行踪、作案工具的来源和去向,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案发全景图,我要做的就是判断各个待证事项下的证据是否印证、不同证据之间的逻辑是否符合,以及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问题,再进行进一步的查证和落实。”许磊打比方说,“经过它的‘劳动’,一个上千页的案卷很大程度地被凝练和缩减为几页内容。”
记者了解到,智能办案系统的“神助攻”远远不止这些内容。除此之外,它还能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评估、实现所有证据在庭审中的即时调取和当庭出示、为办案人员进行类案推送、形成同类案件量刑参考数据、自动生成各类文书、为办案人员推送知识索引等等。
据悉,智能办案系统的研发可谓时间紧、任务重、科技含量极高,研发难度极大,因此从一开始,上海就以实战应用为目标,根据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边调研、边研发、边办案、边整改。并在公、检、法系统分别确定了25家试点单位,选择55件在办案件并轨试运行。
崔亚东说:“从目前试点验证的情况看,智能办案系统实现了刑事办案的网上运行和公检法三机关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新的办案流程,初步解决了证据适用不统一、办案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证据中存在的瑕疵和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防范‘一步错、步步错、错到底’的情况发生;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办案人员的证据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权意识得到大大提升。”
司法领域应用前景无限
徐世亮是上海高院刑一庭副庭长,最近他忙于给数据库里的数字案卷批注,并打上标签。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给智能办案系统当“老师”。
据悉,在研发之初,上海高院就从公、检、法系统抽调了64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先期制定了3类犯罪7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截至今年年底,将完成剩余的4类犯罪10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的制定。
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科大讯飞的研发团队赋予“基础教育”,而专家们则赋予“专业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图文识别技术、语义识别技术和实体识别技术。比如图文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印刷体文字、部分手写体文字、签名、手印、签章、表格和图片的识别。大数据库则需要海量的信息,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截至6月底,累计已录入各类信息16.55万条。
“技术发展越先进、数据积累越翔实、经验传授越丰富,智能办案系统的能力自然也越强大,应用范畴也越宽广。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智能办案系统将不仅仅停留在刑事领域,它完全可以拓展到民商事和行政诉讼领域。”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说。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推进法治上海建设的重要举措,前景广阔,接下来,上海将在软硬件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给法官、检察官和侦查员配备高级智能助理,向科技要效能,从而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办案模式的全新司法办案生态,给全国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表示。
上一篇: 习近平:政法机关要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下一篇: 公安部发布暑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提示 这五类案件多发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司法公正呼唤科技革命 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问世
上海应用“人工智能”办案防范冤假错案 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问世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以下简称“智能办案系统”)研发成功,经过部分在办案件的试运行,初见成效。
据悉,今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调研时,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的研发任务交给了上海。由上海高院牵头,上海政法机关经过为期5个月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全国首个“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司法公正呼唤科技革命
俞昕是徐汇区公安分局漕河泾派出所的办案民警,他在形容智能办案系统时,用了“脑门洞开”四个字。他利用这个系统已经办了两起案件。
“以前办案有时靠经验,特别是勘查、取证、笔录、制作案卷等环节,凭个人的判断和取舍,难免有瑕疵或者遗漏,事后也较难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到了法院审理阶段才被发现。”俞昕打开智能办案系统,找到一起在办的盗窃案件,“你看,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都有相应的指引,需要我干什么一目了然。”
记者注意到,智能办案系统自动提示:案件缺少一份扣押清单。“扣押清单我今天就能弄好。”俞昕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智能办案系统除了让我们的办案活动数据化、智能化之外,还通过留痕的方式使之可视化,如果无视这些瑕疵选择通过,那么下次追责的时候就无处遁形了。”
让俞昕“脑门洞开”的还有今后做笔录时再不用伏案疾书了,通过语音转换系统,电脑将自动生成笔录文本。“我们只要在电脑上进行校对、修改和编辑就行了,这样也避免了笔录和犯罪嫌疑人口供之间语义差异的问题,提高了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俞昕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全国法院纠正重大冤假错案合计34件,受理国家赔偿案近1.7万件,赔偿总额近7亿元。纵观这些错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非法证据的存在;二是对证据的审查不全面、不严谨;三是办案人员个人判断存在差异性、局限性和主观性。
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定为重要改革任务,以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责,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开发智能办案系统是中央政法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地见效之举。”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次我们把这些新技术融入到了刑事诉讼活动中,开启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
智能办案实现由零到一
“这相当于给我配备了一个智能助理,它是我的‘神助攻’”。徐汇区检察院公诉科办案检察官许磊如此评价智能办案系统。
“以前公安移交过来的都是冷冰冰的纸质卷宗,今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可视化的数据卷宗。以前光阅卷就花去我很多时间,现在智能办案系统已经对单一证据、证据链和全案证据进行了校验、审查,给我节省了大量时间。”许磊点开系统,以一个在办的故意杀人案为例给记者作了演示。
“你看,它通过‘实体关系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案件人物关系、时间关系、地点行踪、作案工具的来源和去向,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案发全景图,我要做的就是判断各个待证事项下的证据是否印证、不同证据之间的逻辑是否符合,以及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问题,再进行进一步的查证和落实。”许磊打比方说,“经过它的‘劳动’,一个上千页的案卷很大程度地被凝练和缩减为几页内容。”
记者了解到,智能办案系统的“神助攻”远远不止这些内容。除此之外,它还能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评估、实现所有证据在庭审中的即时调取和当庭出示、为办案人员进行类案推送、形成同类案件量刑参考数据、自动生成各类文书、为办案人员推送知识索引等等。
据悉,智能办案系统的研发可谓时间紧、任务重、科技含量极高,研发难度极大,因此从一开始,上海就以实战应用为目标,根据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边调研、边研发、边办案、边整改。并在公、检、法系统分别确定了25家试点单位,选择55件在办案件并轨试运行。
崔亚东说:“从目前试点验证的情况看,智能办案系统实现了刑事办案的网上运行和公检法三机关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新的办案流程,初步解决了证据适用不统一、办案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证据中存在的瑕疵和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防范‘一步错、步步错、错到底’的情况发生;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办案人员的证据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权意识得到大大提升。”
司法领域应用前景无限
徐世亮是上海高院刑一庭副庭长,最近他忙于给数据库里的数字案卷批注,并打上标签。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给智能办案系统当“老师”。
据悉,在研发之初,上海高院就从公、检、法系统抽调了64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先期制定了3类犯罪7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截至今年年底,将完成剩余的4类犯罪10个罪名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指引的制定。
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科大讯飞的研发团队赋予“基础教育”,而专家们则赋予“专业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图文识别技术、语义识别技术和实体识别技术。比如图文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印刷体文字、部分手写体文字、签名、手印、签章、表格和图片的识别。大数据库则需要海量的信息,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截至6月底,累计已录入各类信息16.55万条。
“技术发展越先进、数据积累越翔实、经验传授越丰富,智能办案系统的能力自然也越强大,应用范畴也越宽广。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智能办案系统将不仅仅停留在刑事领域,它完全可以拓展到民商事和行政诉讼领域。”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说。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推进法治上海建设的重要举措,前景广阔,接下来,上海将在软硬件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给法官、检察官和侦查员配备高级智能助理,向科技要效能,从而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办案模式的全新司法办案生态,给全国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表示。
上一篇: 习近平:政法机关要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下一篇: 公安部发布暑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提示 这五类案件多发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