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执行法官在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依法查封当事人银行账号时,正待即时冻结的账户里本有存款5589.5万元,经办法官一再催促下,约50分钟后,银行柜员告知法官:冻结手续已办好,但账户里的钱已被转走5500万。银行柜员有恶意拖拉和对外泄露消息的嫌疑,若被证实,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尽管关于银行职员的行为认定受人关注,但此次事件的是基于诉前保全才发生的,因此,关于诉前保全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
法官到银行查封账号 5500万在法官面前被转走
2月13日下午,南京某银行的相关法务人员匆匆地赶到法院进行申请诉前保全,要求冻结东台市某公司的银行账户,保全标的为9900万元。法院受理申请后,即作出书面裁定: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名下价值9900万元以内的财产及不动产。
通过查控系统搜索到该单位相关财产线索后,次日,贺伟、项军两名执行法官即赶往东台市的数家银行。当天上午10点,执行法官来到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出示了执行公务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后,经查实,当时该账户内有存款5589.5万元。法官随即要求柜员将该账户冻结。很快,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同时来到经办柜员旁,他们有的在了解被冻结账户单位,有的在打电话,法官见此即警告这些人不可对外泄露冻结信息。
“法院依法冻结,无须请示领导,请你们立即办理冻结!”见柜员迟迟未予办理,执行法官催促道。约五十分钟后,这位经办柜员才告知法官,冻结手续已办好,但目前已冻结的资金只有89.5万元,另5500万元已被账户设立单位转走。对方告知,账户资金是当日上午10点12分零1秒被转走的。按该时间推算,也就是两名法官在柜台前守候十几分钟后钱才被转走的。
5500万巨款当着法官的面被转走了?正当执行法官疑惑时,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从柜台里递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一个账号,并没有写开户名:“钱在这个账号上,资金目前是安全的,你们把这个账号记在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上。”法官当即将账号抄下递给柜员。柜员当即办好了对所给账号内6000余万元的资金冻结手续。但两名法官拿到银行出具的回执后发现,法院要冻结的单位与银行要添加账户的单位根本不符。对此,银行方面解释说:这两个账号属同一个单位。
为弄清裁定要冻结的账户内资金转款情况,3月10日,南京市鼓楼法院两名执行员再次走进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调查核实情况。银行打印出了当时的转款明细,但事发时段的监控录像暂时未能调出。该银行副行长赵某承认,因为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工作中存在失误行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表示资金目前是安全的,只要法院另补一份裁定书,被冻结账号即可解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某银行与东台某公司的债务危机在账户被冻结后,已自行和解。
江苏诺法律师事务所王斌律师表示,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确实是恶意拖拉,甚至对外泄露冻结信息,那么,因为工作人员的行为系职务行为,就应当依法处罚。反之,如果银行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走,花费了50分钟的时间是客观造成的,则不应当追究银行的责任。
针对该起事件,鼓楼法院表示,一定会依照法律规定处理。(新浪新闻)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所谓诉前财产保全,也就是诉前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所采取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与诉前财产保全有关的民事争议必须有给付内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应是有给付内容的,如不是因财产利益之争,而是人身名誉之争,无给付内容的,法院就不能采取诉前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属于应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护利害关系人不致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例如,双方当事人签订购销合同,需方按约定给付供方150万元的预付款,事后发现供方有欺诈行为,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所付货款有被转移的可能,如不及时采取强制保全措施加以控制,必将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从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受理需要一段时间,法律就有必要赋予利害关系人在情况紧急时,请求法院及时保全可能被转移的财产的权利。
诉前财产保全的裁定时间是48小时,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曰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院将解除财产保全。因财产保全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那么,关于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到底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一、诉前财产保全申请首先需要诉的成立,且该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申请人在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基础证据用以证明其具有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这是申请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借贷纠纷中提供借条,在损害赔偿纠纷中提供损害发生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损害结果的证据。由于是在起诉之前,民诉法将申请人表述为“利害关系人”,这里的利害关系人必须具有民事诉权,即符合民诉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在审查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时,首先需要审查诉权成立与否,这涉及到以后申请人起诉时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的问题,应当说符合诉前财产保全条件的案件都是法院应当受理的案件。至于起诉人是否可以胜诉,则不是法院在审查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必须具有财产给付内容,且将来生效的裁判文书具有执行性,否则单纯的确认之诉、变更之诉不得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因为申请保全的财产属于争议的财产,在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法院不应利用职权去保全申请以外的财产,法院也不应利用职权查找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进而保全。保全仅是对诉讼前中发生"情况紧急"的财产进行保全,不是对争议的所有财产进行保全,在作出保全裁定之后申请人又陆续提供的财产线索,原则上也不应再予以保全。事后提供线索的财产大多数都是为达成最后执行标的额提供的,并无紧急情况发生。所以,申请人在申请时应当积极提供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如果不提供或者无法提供,法院是不能进行诉前财产保全的。
二、对“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的理解。
所谓情况紧急,是指被申请人正在或者立即要转移、隐匿、挥霍或者处分其财产;所谓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即若不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财产一旦被其挥霍、转移或处分,申请人的财产权利将难以或无法实现。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申请人在向法院提交申请时,只是说明紧急的情况,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例如被申请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意图,被告人无法联系、下落不明,或者被申请人没有赔偿的诚意等等。如果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理解为“情况紧急”,那么所有的给付之诉案件都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作为条件因素,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审查过严会失去保全时机,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法院在申请人提供了足额担保后,对诉前保全的必要性审查采取从宽处理甚至以担保代替审查,仓促采取保全措施;另一方面,如果对于诉前保全的条件审查过于严苛,时间拖得比较长,往往给予被申请人充分的时间抽逃资金、隐匿财产、毁灭证据等等。所以审查判断“紧急情况”的条件,是必须要细化处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结案后的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才符合诉前财产保全的立法目的。
在审判实践中,诉前财产保全案件由立案庭审查处理,申请人申请后,法院可以对申请人说此种情况不紧急,可以先立案,然后进行诉讼保全,从而推掉了大部分的申请。如果申请人执意申请,声称自己没有准备好起诉,而且情况紧急。此时,法院大多只能勉强接受申请,但会提前释明,并一定能保全到财产,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诉前财产保全区别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对“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应从严掌握,因为诉前财产保全的公力救济性大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这种损害应当具有更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如果不加以区分,那么诉前财产保全这项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申请人在申请时应当充分说明情况紧急的理由,否则法院不应轻易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三、诉前财产保全由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民诉意见第31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财产所在地法院,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不动产和银行存款所在地很好理解,但是诸如汽车、在途货物等动产所在地就具有特殊性。例如甲乙两市相邻,住所地在甲市的被申请人其汽车在乙市注册,但是大部分时间在甲市使用。如果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该汽车,甲市法院具有管辖权。如何证明该汽车在甲市境内,申请人举证存在困难,申请保全在途货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笔者认为确定地域管辖,法院在拟采取保全时,只要被保全的财产在法院辖区内经查证属实,就可以实施保全措施,但是不因此取得诉讼案件的管辖权。
关于级别管辖,如果申请人拟起诉的标的额达到属于中级法院管辖的范围,但是申请保全的财产标的额属于基层法院管辖的范围,这时该如何确定?笔者认为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为诉前财产保全是为诉讼提供便利而采取的措施,基层法院对本诉没有管辖权,也就不存在诉的问题,从而也不能就本诉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当然,诉前保全的地域管辖和财产管辖存在一个交叉的问题,因为各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标的额有所不同。例如,某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标的额在1000万以下,某中级法院管辖标的额在800万以上,两个法院不在同一地区。此时,虽然将来诉讼案件的管辖在中级法院,但从便利的角度出发,诉前保全的管辖还应由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为宜。在申请人起诉后,该基层法院应当及时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全部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受诉人民法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批复有明确规定。
四、申请人必须提供足额担保。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申请人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担保的条件,依法律规定;法律未作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审判实践中,有部分法院没有严格执行诉前财产保全担保条件的规定,存在审查不严或者擅自降低担保条件的做法。这里“提供相当于请求数额的担保”,一般的理解是担保的数额应当与请求的数额相等或略微大于,但是有的法院在执行中没有要求100%的保证,甚至出现只要提供很少一部分担保,就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况。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应当予以纠正。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种类有:资信担保、实物担保、现金担保、权利担保等。除提供现金担保,法院应予准许外,其他形式的担保需要法院审查决定。
由于诉前财产保全是在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可能出现保全错误的情况,也有可能因申请人逾期不起诉,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提供担保是一种保障。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被申请人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遭受损失的,由申请人赔偿,似乎对被申请人合法权益有所保障,但法院作为国家维护正义的公权机构,在采取强制措施之前负有审查义务,以期保持中立及消极地位,不能因为一方当事人的错误申请,而损害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不满足条件的申请,法院可以向申请人释明,告知为何不予受理。如果利害关系人不撤回申请,法院针对四种不同情况,应当裁定驳回申请,且该裁定可以向本院复议一次。法院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时,应严格审查,既要及时地保护合法利益,又要防止错误保护了非法利益。
上一篇: 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
下一篇: 浅析债转股的方式与流程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5500万在法官面前被转走,怎样才能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执行法官在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依法查封当事人银行账号时,正待即时冻结的账户里本有存款5589.5万元,经办法官一再催促下,约50分钟后,银行柜员告知法官:冻结手续已办好,但账户里的钱已被转走5500万。银行柜员有恶意拖拉和对外泄露消息的嫌疑,若被证实,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尽管关于银行职员的行为认定受人关注,但此次事件的是基于诉前保全才发生的,因此,关于诉前保全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
法官到银行查封账号 5500万在法官面前被转走
2月13日下午,南京某银行的相关法务人员匆匆地赶到法院进行申请诉前保全,要求冻结东台市某公司的银行账户,保全标的为9900万元。法院受理申请后,即作出书面裁定: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名下价值9900万元以内的财产及不动产。
通过查控系统搜索到该单位相关财产线索后,次日,贺伟、项军两名执行法官即赶往东台市的数家银行。当天上午10点,执行法官来到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出示了执行公务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后,经查实,当时该账户内有存款5589.5万元。法官随即要求柜员将该账户冻结。很快,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同时来到经办柜员旁,他们有的在了解被冻结账户单位,有的在打电话,法官见此即警告这些人不可对外泄露冻结信息。
“法院依法冻结,无须请示领导,请你们立即办理冻结!”见柜员迟迟未予办理,执行法官催促道。约五十分钟后,这位经办柜员才告知法官,冻结手续已办好,但目前已冻结的资金只有89.5万元,另5500万元已被账户设立单位转走。对方告知,账户资金是当日上午10点12分零1秒被转走的。按该时间推算,也就是两名法官在柜台前守候十几分钟后钱才被转走的。
5500万巨款当着法官的面被转走了?正当执行法官疑惑时,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从柜台里递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一个账号,并没有写开户名:“钱在这个账号上,资金目前是安全的,你们把这个账号记在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上。”法官当即将账号抄下递给柜员。柜员当即办好了对所给账号内6000余万元的资金冻结手续。但两名法官拿到银行出具的回执后发现,法院要冻结的单位与银行要添加账户的单位根本不符。对此,银行方面解释说:这两个账号属同一个单位。
为弄清裁定要冻结的账户内资金转款情况,3月10日,南京市鼓楼法院两名执行员再次走进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东台市支行调查核实情况。银行打印出了当时的转款明细,但事发时段的监控录像暂时未能调出。该银行副行长赵某承认,因为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工作中存在失误行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表示资金目前是安全的,只要法院另补一份裁定书,被冻结账号即可解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某银行与东台某公司的债务危机在账户被冻结后,已自行和解。
江苏诺法律师事务所王斌律师表示,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确实是恶意拖拉,甚至对外泄露冻结信息,那么,因为工作人员的行为系职务行为,就应当依法处罚。反之,如果银行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走,花费了50分钟的时间是客观造成的,则不应当追究银行的责任。
针对该起事件,鼓楼法院表示,一定会依照法律规定处理。(新浪新闻)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所谓诉前财产保全,也就是诉前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所采取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与诉前财产保全有关的民事争议必须有给付内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应是有给付内容的,如不是因财产利益之争,而是人身名誉之争,无给付内容的,法院就不能采取诉前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属于应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护利害关系人不致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例如,双方当事人签订购销合同,需方按约定给付供方150万元的预付款,事后发现供方有欺诈行为,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所付货款有被转移的可能,如不及时采取强制保全措施加以控制,必将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从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受理需要一段时间,法律就有必要赋予利害关系人在情况紧急时,请求法院及时保全可能被转移的财产的权利。
诉前财产保全的裁定时间是48小时,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曰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院将解除财产保全。因财产保全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那么,关于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到底要了解哪些内容呢?
一、诉前财产保全申请首先需要诉的成立,且该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申请人在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基础证据用以证明其具有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这是申请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借贷纠纷中提供借条,在损害赔偿纠纷中提供损害发生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损害结果的证据。由于是在起诉之前,民诉法将申请人表述为“利害关系人”,这里的利害关系人必须具有民事诉权,即符合民诉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在审查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时,首先需要审查诉权成立与否,这涉及到以后申请人起诉时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的问题,应当说符合诉前财产保全条件的案件都是法院应当受理的案件。至于起诉人是否可以胜诉,则不是法院在审查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必须具有财产给付内容,且将来生效的裁判文书具有执行性,否则单纯的确认之诉、变更之诉不得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因为申请保全的财产属于争议的财产,在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法院不应利用职权去保全申请以外的财产,法院也不应利用职权查找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进而保全。保全仅是对诉讼前中发生"情况紧急"的财产进行保全,不是对争议的所有财产进行保全,在作出保全裁定之后申请人又陆续提供的财产线索,原则上也不应再予以保全。事后提供线索的财产大多数都是为达成最后执行标的额提供的,并无紧急情况发生。所以,申请人在申请时应当积极提供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如果不提供或者无法提供,法院是不能进行诉前财产保全的。
二、对“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的理解。
所谓情况紧急,是指被申请人正在或者立即要转移、隐匿、挥霍或者处分其财产;所谓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即若不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财产一旦被其挥霍、转移或处分,申请人的财产权利将难以或无法实现。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申请人在向法院提交申请时,只是说明紧急的情况,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例如被申请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意图,被告人无法联系、下落不明,或者被申请人没有赔偿的诚意等等。如果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理解为“情况紧急”,那么所有的给付之诉案件都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作为条件因素,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审查过严会失去保全时机,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法院在申请人提供了足额担保后,对诉前保全的必要性审查采取从宽处理甚至以担保代替审查,仓促采取保全措施;另一方面,如果对于诉前保全的条件审查过于严苛,时间拖得比较长,往往给予被申请人充分的时间抽逃资金、隐匿财产、毁灭证据等等。所以审查判断“紧急情况”的条件,是必须要细化处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结案后的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才符合诉前财产保全的立法目的。
在审判实践中,诉前财产保全案件由立案庭审查处理,申请人申请后,法院可以对申请人说此种情况不紧急,可以先立案,然后进行诉讼保全,从而推掉了大部分的申请。如果申请人执意申请,声称自己没有准备好起诉,而且情况紧急。此时,法院大多只能勉强接受申请,但会提前释明,并一定能保全到财产,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诉前财产保全区别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对“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应从严掌握,因为诉前财产保全的公力救济性大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这种损害应当具有更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如果不加以区分,那么诉前财产保全这项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申请人在申请时应当充分说明情况紧急的理由,否则法院不应轻易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三、诉前财产保全由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民诉意见第31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财产所在地法院,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不动产和银行存款所在地很好理解,但是诸如汽车、在途货物等动产所在地就具有特殊性。例如甲乙两市相邻,住所地在甲市的被申请人其汽车在乙市注册,但是大部分时间在甲市使用。如果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该汽车,甲市法院具有管辖权。如何证明该汽车在甲市境内,申请人举证存在困难,申请保全在途货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笔者认为确定地域管辖,法院在拟采取保全时,只要被保全的财产在法院辖区内经查证属实,就可以实施保全措施,但是不因此取得诉讼案件的管辖权。
关于级别管辖,如果申请人拟起诉的标的额达到属于中级法院管辖的范围,但是申请保全的财产标的额属于基层法院管辖的范围,这时该如何确定?笔者认为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为诉前财产保全是为诉讼提供便利而采取的措施,基层法院对本诉没有管辖权,也就不存在诉的问题,从而也不能就本诉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当然,诉前保全的地域管辖和财产管辖存在一个交叉的问题,因为各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标的额有所不同。例如,某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标的额在1000万以下,某中级法院管辖标的额在800万以上,两个法院不在同一地区。此时,虽然将来诉讼案件的管辖在中级法院,但从便利的角度出发,诉前保全的管辖还应由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为宜。在申请人起诉后,该基层法院应当及时将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全部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受诉人民法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批复有明确规定。
四、申请人必须提供足额担保。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申请人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担保的条件,依法律规定;法律未作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审判实践中,有部分法院没有严格执行诉前财产保全担保条件的规定,存在审查不严或者擅自降低担保条件的做法。这里“提供相当于请求数额的担保”,一般的理解是担保的数额应当与请求的数额相等或略微大于,但是有的法院在执行中没有要求100%的保证,甚至出现只要提供很少一部分担保,就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况。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应当予以纠正。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种类有:资信担保、实物担保、现金担保、权利担保等。除提供现金担保,法院应予准许外,其他形式的担保需要法院审查决定。
由于诉前财产保全是在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可能出现保全错误的情况,也有可能因申请人逾期不起诉,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提供担保是一种保障。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被申请人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遭受损失的,由申请人赔偿,似乎对被申请人合法权益有所保障,但法院作为国家维护正义的公权机构,在采取强制措施之前负有审查义务,以期保持中立及消极地位,不能因为一方当事人的错误申请,而损害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不满足条件的申请,法院可以向申请人释明,告知为何不予受理。如果利害关系人不撤回申请,法院针对四种不同情况,应当裁定驳回申请,且该裁定可以向本院复议一次。法院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时,应严格审查,既要及时地保护合法利益,又要防止错误保护了非法利益。
上一篇: 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
下一篇: 浅析债转股的方式与流程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